托班自理能力培养的心得体会.docx
- 文档编号:5960706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15KB
托班自理能力培养的心得体会.docx
《托班自理能力培养的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托班自理能力培养的心得体会.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托班自理能力培养的心得体会
托班自理能力培养的心得体会
篇一:
托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婴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
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
?
),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⒈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
?
”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
⒉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情景表演等等,让幼儿在比较思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
如情景表演:
“谁对谁不对”,我预先请中班小朋友排练了一段小品:
小明与小红是一对好朋友,在家中小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可小红却与小明截然相反,在家里不仅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帮助妈妈做事,老师夸奖她是个能干的好孩子,得到了许多的小红花。
我请小朋友在认真观看小品表演的同时,带着问题去思考:
究竟是谁对谁不对?
并能说出为什么?
在次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想小红学习,成为能干的好宝宝。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
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
?
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
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⒈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
好奇、好模仿、想说话是2—3岁孩子的年龄特征,我们把生活自理能力设计成有趣的故事、形象的儿歌,让孩子在看看、说说中理解内容,懂得粗浅的道理,从而掌握动作技能。
例如:
我们在培养小朋友吃饭时尊重他们自己的欲望,让孩子自己吃饭,可是幼儿边吃边掉饭粒,我就在一边用儿歌不时地提醒他们:
“小调羹,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净真正好。
”“吃饭时,要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掉饭,不洒汤,好好吃,长得胖。
”慢慢的,孩子们很快学会了自己吃饭,也逐渐地有了良好的习惯。
还有一次在吃饭前我设计了“兔妈妈请客”的情节,先请喜欢吃菜的小朋友来吃,请其他小朋友看,他是怎么嚼的,看着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其他小朋友也被勾起了食欲,纷纷说:
“妈妈,我也要吃。
”在进餐时,“兔妈妈”及时鼓励吃得好的“小兔子”。
有的孩子不会啃骨头,不会吃鱼,则分别扮演“狗妈妈”、“猫妈妈”,教孩子怎样吃肉骨头和鱼,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边学边吃,渐渐地使孩子感到吃饭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好地进餐。
⒉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
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
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
托班幼儿要求学会区分鞋子的正反,并试着自己穿脱鞋子,于是我设计了生活活动:
小鞋找朋友,我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画了两双鞋子,一双鞋子放反了,引导幼儿们说出:
“鞋
子放反了,鞋子不高兴了。
”另一双鞋子放正了,我有引导幼儿说出:
“鞋子放正了,鞋子高兴地笑了。
”从而将幼儿的语言概括出儿歌:
两只小鞋,一对朋友,穿错生气,噘嘴歪头,穿对微笑,点头拉手。
然后请进行操作,教师对能力强的幼儿鼓励他们又快又准确地将小鞋放好并自己穿上鞋子;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教师手把手地帮助他们完成任务,积极地给予表扬鼓励,建立幼儿的自信心,让每个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⒊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
如进餐,刚开始只要求孩子能使用勺子将食物往嘴里送,以后要求孩子正确掌握握勺子的方法,能将食物较平稳地往嘴巴里送,最后要求孩子能自如地使用勺子,舀起食物不漏掉食物,平平稳稳地送进嘴巴。
再如洗手:
开始时,小朋友只要愿意在老师帮助下洗好手就可以了,以后则要求孩子能主动地去洗手,知道洗手后要用干毛巾将手擦干。
后来随着孩子日益长大,则要求他们洗手前要把袖管向上拉一拉,然后再学习把手冲湿,擦上肥皂手心手背搓搓,再用清水冲干净。
还边洗手边念儿歌:
“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换只手再搓搓,一二三,甩三下”。
这样分层次,由简到难地让小朋友实践练习,孩子们容易掌握,给了孩子成功感,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们愿意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⒋提供材料,激发孩子操作的兴趣。
意大利教育者蒙台梭利经过研究提出:
“孩子自身有很大的潜力,就像植物一样是能够生长的。
教育者只须给他提供环境和材料。
”为了提高托班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为孩子提供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环境和材料。
我们在教室的玩具柜里提供了许多适合托班孩子年龄特点的操作材料,有衣服、裤子、勺子、小碗、盆子、鞋带、纽扣、拉链、米、豆豆、大嘴巴娃娃、毛巾、洋娃娃等实物,而且是开放式的,孩子们随时都可以进去操作玩耍。
如:
给娃娃扣纽扣、用勺子给娃娃吃饭、穿项链等活动,可让孩子说说自己活动的情景,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实践,激发婴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⒌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
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
?
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将自理能力的培养寓于有趣的游戏中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对孩子说来,最高兴事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2—3岁的孩子特别喜欢边说边玩,抓住这一特征,我们就让孩子在游戏中,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进行能力培养,同时注意个别孩子的指导培养。
如,我们在生活区,投放了一些塑料瓶让幼儿拧拧盖盖,还设计制作了“给兔宝宝喂食”操作材料,用小勺将黄豆、蚕豆、弹珠材料喂兔宝宝,然后将兔宝宝的“衣服”穿上,(扣上扣子、钦好钦钮,粘紧粘口带),最后老师还可以请孩子进行触摸,猜一猜兔宝宝的肚子里装了什么?
通过一系列操作,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手眼协调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另外,我还制作了一些娃娃,娃娃的衣服、裤子等都是可以脱卸的,孩子们给娃娃穿衣、穿裤、穿鞋、洗脸、洗手等,在游戏操作中,他们获得了生活的体验,得到了自理能力的培养。
又如,在活动室的一面墙上我用卡纸做了一棵苹果树,树上、苹果上钉了一些雌雄扣,让幼儿把果子粘到树上或把果子摘下来,让幼儿在撕撕粘粘的操作中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锻炼小肌肉,使幼儿的自理能力得以巩固和强化。
游戏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较容易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锻炼幼儿的意志。
托班的孩子年龄小,动手能力差,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启发诱导,而靠简单的说教是行不通的。
于是我一遍又一遍的给孩子们示范,如:
做给他们看如何手握勺子把饭菜送到嘴巴里,如何洗手,拉脱裤子上厕所等等,这种教法符合托儿生理特点和心理需要,亲切自然,收效比较明显。
另外,我发现孩子对一些简单、上口的儿歌内容印象特别深刻,因此我就自编了一些以帮助幼儿掌握,如:
“小勺子,手中握,舀饭菜,真灵活、平平稳稳嘴里送。
”帮助孩子掌握自己吃饭的技能;“小鞋子,像小船,穿不上,怎么办,小脚丫,朝前钻,拉一拉,穿上啦”,以帮助孩子掌握穿鞋子的技能?
?
。
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是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四、分析原因,家园共同培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为此,我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联系橱窗里,让家长了解需要配合的事项。
同时请家长为孩子提供方便,衣装轻便,便于孩子操作,并要求家长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
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谈谈培养方法和孩子们的进步等,并向家长传授一些技能技巧。
我们还特地为每个孩子设计了形象憨态可掬的小企鹅,小企鹅的肚子上贴有孩子的照片,当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自理能力达到要求或有所提高时,即在他的照片旁贴上一张五彩贴纸,比比谁的小企鹅最漂亮。
这样即注重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又为孩子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情况一目了然,积极地与老师取得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家长们说:
“孩子入园后,独立意识强了,许多事情都愿意自己动手做,感谢老师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孩子自理能力。
”
培养托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托班幼儿的教育体现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我们班的幼儿因为年龄小,在家自己动手的机会比较少,存在着很强的依赖心理:
在入厕、盥洗、进餐、喝水等环节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比较娇生惯养,不少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宠爱,对孩子过分关心、照顾,连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也都包办代替了,不知不觉中压抑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需要和能力的发展。
本班35位幼儿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进餐:
大多数幼儿不能做到独立进餐。
掉饭粒,剩饭,挑食的现象很普遍。
洗手,洗脸的过程就是玩水的过程,或者就是只会简单地把手放在水龙头下面冲一下。
入厕:
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很少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入厕训练,大部分幼儿不能独立入厕。
穿衣服等:
大多数幼儿在三岁左右穿不系鞋带的鞋子,但很难分清左右。
个别幼儿不能自己穿鞋和袜子,根本没有穿的意识。
吃水果会自己去皮:
85%的幼儿会。
整理物品:
半数以上的幼儿根本不懂什么叫整理东西,为什么要整理自己的东西以及如何整理自己的东西。
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
仅有2位幼儿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前提是大人的提醒。
玩过的玩具能收好。
通过以上的调查,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2~3岁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比较差的。
通过家访我们发现主要原因归结于家庭。
在对待幼儿劳动这个问题上,家长往往持三种态度:
第一,过度的爱护。
许多应孩子去做的
事,家长习惯于包办代替,亲历亲为。
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也不晚。
第三,怕麻烦。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握住幼儿三岁前这个黄金时段,对其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把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建立一种亲密,平等,和谐的关系。
其次,放开手脚,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
机会是学习的前提,有了机会,幼儿才有可能去动手实践。
一、营造一个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
托班幼儿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家庭式的环境,给孩子母亲般的关爱,让孩子有安全感。
这样,他们才会消除紧张情感,用语言主动向教师表示入厕的需求。
另外,我们的盥洗室虽然在室内,但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要,特地准备了几个痰盂,让孩子自由选择。
二、在一日生活中开展教育
以生活活动为切入口,帮助幼儿解决盥洗、入厕、进餐、午睡等生活难题。
因为只有解决好这些难题,才能使他们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在游戏中让孩子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洗手边念儿歌:
“湿湿手,擦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来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
”幼儿较快地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
篇二:
托班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托班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托班的孩子年龄一般在2-3岁之间,由于孩子们的年龄比较小,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较差。
通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已基本适应,此时他们渐渐的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自己的身边与周围。
在平时的活动中,随着主题的不断提升,孩子们的兴趣也在不断的增加,他们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身边的事、人、物,因此在活动的不断实施中,应将幼儿的兴趣作为主题内容的主要。
托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生活环节占很大的比重,这些环节也是我和幼儿进行个别交流的好时机,拥抱一下、劝慰一下或说一句悄悄话,都能使幼儿觉得满足、愉悦。
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是多方面的,包括入园、离园、盟洗、进餐等,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卫生习惯,但在生活能力和卫生习惯方面幼儿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很大,有的独立性强,主动、积极地进行生活技能的练习,有的有较大的依赖性,懒得自己动手;有的很爱干净,有的习惯于脏和乱的环境。
因此,要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我们应做到因人施教,实现促进全体幼儿共同进步的目的。
由于托班的孩子比较小,盥洗、入厕、吃点心等环节的时间会比小、中、大班的孩子长一些。
此时,我们可以用上一些短小有趣的儿歌,或自编一些顺口溜,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同时由于孩子的年龄小,注意力容易被分散,我们就可以用这些儿歌和顺口溜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指导幼儿的各种行为。
如吃小饼干时,我们就可以说“饼干圆圆,圆圆饼干,啊呜一口,饼干不见了,到哪里去了,吃到肚子里去了。
”又如洗手我们可以编一首这样的儿歌“排好队,向前走,做什么?
去洗手。
小肥皂,给我擦擦手;自来水,给我冲冲手;小毛巾,给我擦擦手;小手洗得真干净,我们大家拍拍手。
”其次,我们可以和家长达成一致的育儿观念,利用晨间来园和下午离园的时间和家长说一说我们幼儿园学的东西,充分开展家园互动,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之中。
篇三:
培养托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托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摘要:
幼儿入托是生活的一个转折点。
幼儿入托前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对亲人的依恋感特别强。
进入幼儿园意味着要从熟悉的环境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新环境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的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往往会产生矛盾心理冲突。
所以在入园初期很多孩子都会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本文就培养托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幼儿入托;提高自理能力;开展教育;
一、营造一个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
2-3岁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我们为幼儿创设一个家庭式的环境,给孩子母亲般的关爱,让孩子有安全感。
这样,他们才会消除紧张情感,用语言主动向教师表示入厕的需求。
另外,我们在活动当中经常创设一个让幼儿感到放松的情境氛围,让幼儿消除怕上厕所的懒惰心理,比如我们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经常带延伸活动的内容,让大家飞到草地上,来到花园里,上好厕所再继续做游戏,这样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都是一个很好的过渡。
天冷了,好些幼儿穿得特别多,他们怕上厕所,因为是不像夏天一样好脱好穿,所以我们经常一个一个在他们身边帮他们提裤子,或者我们就把空调打开,幼儿穿上轻便的宝宝衫,这样他们就觉得能自如地穿脱裤子了。
而在吃饭方面,我们更是了解幼儿的家庭习惯入手,如嘉欣家里菜的口味和这里的不太一样,我们就从白饭开始,一点点添加菜,让她自己喜欢上学校的菜。
班里的孩子好多从每一口都要喂到现在大部分都能自己尝试吃,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在一日生活中开展教育
虽然托班的孩子年龄小,能力差,自理能力更是弱,但是托班孩子好模仿、好学习,这为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提供了条件。
我们以生活活动为切入口,帮助幼儿解决盥洗、入厕、进餐、午睡等生活难题。
只有解决好这些难题,才能使他们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根据2-3岁幼儿的年龄特征,在游戏中让孩子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洗手边念儿歌:
“湿湿手,擦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来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
”幼儿较快地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
而穿衣和吃饭我们和每周的生活活动相结合,教了幼儿“穿衣歌”“脱衣歌”,特别是其中的“吱吜吱吜钻洞子”一句让好多幼儿都能自己尝试穿一穿衣服,脱一脱衣服。
三、通过计划,循序渐进抓好常规
开学时,幼儿的吃饭问题很让人头疼,因为幼儿的年龄,更因为家长的溺爱……当然,不仅是吃饭是不是每个人都吃饱吃好,还在于吃饱的常规,吃好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理 能力 培养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