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范围.docx
- 文档编号:5959249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8.73KB
中国近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范围.docx
《中国近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范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范围.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范围
2009-201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
简答题
1.资本—帝国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通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帝国主义侵略有理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东西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们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们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
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3.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表现在哪里?
答:
成功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在: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被完成。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5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6.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方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思想,三者密切结合,是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
(1)土地革命是这一思想的中心内容。
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红军和革命战争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2)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
建立革命武装,才能保卫根据地和土地革命的成果。
没有红军战争的胜利,根据地就不能得到发展壮大,土地革命也没有保障。
(3)建立相对巩固的根据地,是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战略依托;没有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就会成为流寇主义,土地革命也无法深入开展。
以上三者密切联系,缺一不可。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实际上是回答如何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问题,是毛泽东等人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
7.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内容:
遵义会议主要作出四项决定:
1.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2、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
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4.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是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会后不久,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
随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又称军事指挥小组)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意义: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
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
从此,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
8.为什么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国际国内产生巨大影响。
①促成了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②它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挑起新内战的阴谋;③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对团结抗日起了重大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因而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转折点和扭转时局的关键。
9.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a.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上述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
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
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b.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
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
它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总之,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
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10.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过程?
中国共产党85个春秋的基本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
这一历程可以概括为:
三个历史时期;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探索出两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创立作为指导思想的三大理论成果。
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历史的中国,在古代农业社会有着5000年的文明业绩,并曾以世界上的头号富强大国“独领风骚”达1500年。
但是当世界进入工业文明之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坍塌,濒临亡国灭种的边缘。
承续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史传统的先进中国人,前仆后继,寻寻觅觅,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能够使中国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思想武器。
先是以李大钊、后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就将其视为理论与方法统一的世界观,致力于因时因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创立后,即投入领导大革命运动和北伐战争。
这时的指导思想实际上是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现实国情相结合,对于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两个问题都有初步认识,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派出不少重要干部在国民革命军中任职。
但是对于革命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缺乏了解,对于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缺乏认识,对于共产国际和联共中央的指导缺乏独立自主权,因而没有能够抵御异常强大的反革命势力对党的进攻。
这是党在大革命后期遭致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革命向何处去?
1927年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
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这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秋收起义为代表,放弃进军长沙的原定计划,开辟出工农武装割据的井冈山道路。
这两条道路都是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最初探索。
但是,哪一条道路适合中国国情?
实践证明,后者指出了革命胜利的航向。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尽管世界已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领世界潮流,但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而领悟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方法真谛的毛泽东,造反上山,武装割据,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这在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上没有,却有上千年的中国农民战争历史传统的深刻烙印。
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重要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
“左”倾错误领导不仅使包括中央苏区在内的广大苏区几乎全部丧失,而且在战略转移的长征途中又几乎使党和红军濒临绝境。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以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会议,批判“左”倾错误领导,在改组中央后,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的拨乱反正,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伟大转折。
从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至抗日战争后期的10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对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不断总结,对中国社会的现状和历史、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有了更为深刻和完整的认识,基本上明确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获得历史性大飞跃的10年。
在这个大飞跃过程中,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体和宏观方面而论,获得了四个最重要的成果,或者说经历了理论的四次提升。
一是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概念。
这个思想虽早已有之,但形成明晰的科学概念,既要有实践的积累,又要有理论的准备。
至抗日战争前期,这两个条件都已具备。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进行初步总结,写出了许多重要著作,特别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的写作,为在理论上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有了这个前提,提出至今仍为“显学”的科学概念乃是势所必然。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这个科学概念时说:
“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在这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民族化”这一基本内涵非常明确。
此后,毛泽东又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或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或具体实践)相结合(或之统一)”的科学概念,来表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
这两个科学概念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史的第一块里程碑。
二是明确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先是在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毛泽东根据抗日战争的新形势,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要走相反的道路。
这就是“乡村能够最后战胜城市”的道路。
随后,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中,毛泽东进一步阐释了中国革命走这条道路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问题,并且深刻地论述了这条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之路的基本经验,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三大法宝”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开辟及其理论上的成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重大成果。
三是构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核心理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无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基础理论。
但是,如何对党在二十世纪上半叶领导的革命进行定位,更为系统、深入地回答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则不是这个理论所承担的任务,而需要外延更大、层面更高的理论来解决。
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互交错呈现的极端复杂局面的驾驭能力和斗争本领,促进了中国革命理论的提升。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抗日战争的新鲜经验,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概念,对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性质进行了科学定位。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时构建的和后来继续丰富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精辟地论述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领导权、动力、前途、发展阶段、总路线,以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和政策等诸多重大问题。
这个理论为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作了最重要的理论建构。
四是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成果之大全。
在抗日战争中,党一方面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方针,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在思想路线上由于对过去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没有得到根本纠正,对党的许多重大历史问题,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路线是非,在党的领导干部包括高层领导中并没有统一认识,致使在一部分重要地区又发生新的错误。
在抗日战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决贯彻中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党中央决定开展整风运动。
这次整风运动,既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一个新境界的理论提升运动。
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
二十四年来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了,并且还将继续证明,毛泽东所代表的我们党和全国广大人民的奋斗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党在奋斗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体系”(此为《决议》原文),以这个思想体系更普遍更深入地掌握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有了《历史决议》的思想基础,在党的七大,全党形成共识,决定以毛泽东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七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这样,我们党自创立以来第一次将自己经过千辛万苦而获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四次理论提升,是一个同心圆的外延不断扩大、内涵愈益丰富的递进关系。
最后,在这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党不仅为中华民族在近代第一次打败外国侵略者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辉煌胜利,创建了新中国。
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最伟大的实践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曲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年,是党在探索建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既有重大胜利又遭受比较多的曲折和比较严重的挫折的一段历史。
对这段历史怎么认识?
尽管1981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已有结论,但是对这个《决议》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论断如何解读,在理论界和党史界迄今仍有不同看法。
这里,我想根据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课题组首席专家龚育之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的思想,就如何解读这段历史,讲点个人看法。
(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念对29年历史的解读。
新中国成立后29年经历的曲折和挫折,同新中国成立前党领导革命28年经历的曲折和挫折,不能完全等量齐观。
就领导主体而言,两者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
两者相同的是:
第一,党的领导没有经验,一是领导革命没有经验,一是领导建设没有经验,都是在探索过程中犯的错误。
第二,两个时期主要都是“左”的错误。
在大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前期虽然犯有右的错误,但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连续三次“左”的错误,特别是第三次“左”倾路线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的损失最为严重。
新中国成立后党所犯的主要错误也是“左”,特别是三年“大跃进”运动和十年“文化大革命”,是全局性的“左”倾严重错误,其时间之长超过了党的历史上任何一次。
第三,两者错误的内涵就思想路线而言都带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性质,尽管其具体形态不同。
大革命后期和土地革命前期的主要错误倾向,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经验主义成为教条主义的俘虏。
建国后所犯的阶级斗争扩大化乃至人为制造阶级斗争的错误,既有将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误解或教条化的问题,又有习惯于将革命战争年代群众性斗争的旧方法和旧经验照搬的问题。
“大跃进”的错误,就是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来搞经济建设。
就此而言,党在建国前后所犯错误,其思想方法有相通的一面。
然而,两者的错误又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建国后是党在全国范围执政条件下犯的错误,其危害和影响比过去要大得多,其承受和克服错误的耐力也比过去要大得多。
其次,建国后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念过程中犯的错误。
过去危害最烈的“左”倾领导人犯错误,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山沟里产生不了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视为“狭隘经验论”。
建国后党犯错误时则不然,其指导思想始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念,要努力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虽然这种探索也曾走上错误的歧途。
这是与过去犯错误的一个重要区别。
再次,建国后党是在批判苏联模式过程中犯的错误。
过去犯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将苏联经验神圣化,建国后上述两次全局性的大错误都与“以苏为鉴”有不解之缘。
“大跃进”的错误是为了反对照抄照搬苏联经验而引发的。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是为了使中国不走苏联“蜕变”的老路,要“反修防修”而发动的。
前者是将苏联作为正面参照物,后者则将苏联作为了反面参照物。
这是又一个不同。
为什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念还会犯错误呢?
其主观愿望与实际过程相背离的原因在于: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念并不等于对中国的真实实际能有正确的认识。
建国后党犯的错误,无论在经济生活方面还是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都是因为党的决策严重不符合那时中国的真实实际。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的错误是如此,反右派斗争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直至“文化大革命”所犯的错误,莫不如此。
正如毛泽东对调查研究的认识一样,开始是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随后补充道:
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同此道理,讲“中国化”,也要讲两句话:
不仅要讲联系中国实际,还要强调正确地认识和联系中国真实的实际。
这是最重要的。
第二,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来看,只强调“民族化”不够了,还要与时俱进,讲“当代化”。
不与时俱进,不看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要“当代化”,同样会犯错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发生和酝酿着巨大的变化。
在党的“八大”前后,党和政府看到这个大趋势,制订了12年科学发展规划。
但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则抛开甚至背离了这个时代潮流,在根本上是反科学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在某些方面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那时我们国家尽管也迈开了改革的步伐,并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但由于在许多方面处于与世隔绝的封闭半封闭状态,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认识比较滞后,因而那时讲的“中国化”没有融入“当代化”元素。
这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犯错误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理解有“教条化”倾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念本来是在反对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斗争中提出的。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反对从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去寻找现成答案,强调它是行动指南的方法论。
但是自开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论战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解读渐渐有了“教条化”的倾向。
这不仅强化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论争,我们跟论战的对方一起“都讲了许多空话”,而且影响到国内的政治经济决策。
这样,在主观上坚持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念,而实际所探索的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却陷入了歧途。
这是建国后党犯“左”的错误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源。
(二)如何理解建国后29年的历史发展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
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近代史 期末考试 复习 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