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同步学案 第2节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ocx
- 文档编号:5955099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92.71KB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同步学案 第2节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ocx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同步学案 第2节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同步学案 第2节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同步学案第2节第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马与驴为两个不同的物种,交配产生的后代骡是不育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突变 B.基因重组
C.生殖隔离D.地理隔离
答案:
C
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
C
3.下列说法不支持共同进化观点的是( )
A.有长着细长花丝的兰花,就必然有同样长着细长吸管似的口器的昆虫
B.通过捕食关系猎豹跑得越来越快,斑马的逃生动作越来越敏捷
C.随着最早光合放氧生物蓝藻的出现,地球上有了氧气,这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和进化提供了前提
D.不同物种的进化是互不干涉、彼此孤立的
答案:
D
4.在自然条件下,二倍体植物(2n=4)形成四倍体植物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失败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B.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二倍体植物经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形成四倍体植物
D.测定四倍体植物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时只需测4条染色体
答案:
B
5.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A.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B.不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
C.同一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D.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答案:
A
6.现有G、H、Q、W、X5个有亲缘关系的物种,它们的进化历程及亲缘关系如右图所示:
(1)图中5个物种中,基因库相似程度最高的两个物种最可能是________。
(2)由共同祖先进化形成上述5个不同物种的外部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3)H、W两个物种都生活在海洋中,体形都为纺锤形的事实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W物种在它所生存的环境中将会进化吗?
________。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1)X与Q的亲缘关系最近。
(2)因为G、H、Q、W、X是五个物种,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3)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这是定向选择的结果。
(4)一般情况下,形成新物种需要地理隔离。
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可遗传的变异,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发生进化。
答案:
(1)X、Q
(2)自然选择 隔离 (3)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定向的) (4)会 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可遗传的变异,W所处的环境条件也会发生不断的变化
A级 基础巩固
1.生长在同一地区的两种杜鹃花的开花时间不同,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这种现象属于( )
A.优胜劣汰 B.适者生存
C.生殖隔离D.性状分离
解析:
因为季节的原因使两种杜鹃花不能杂交,属于生殖隔离的一种现象。
答案:
C
2.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解析:
本题以多倍体育种为背景考查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细胞分裂过程和生物进化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项错误;幼苗丙的顶芽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幼苗丁,幼苗丁的未处理部分细胞中染色体为18条,分裂后期染色体为36条,幼苗丁顶芽部分细胞中染色体为36条,分裂后期染色体为72条,B项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项错误;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戊与甲、乙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戊是新物种,D项错误。
答案:
B
3.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答案:
D
4.以下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共同进化是指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人类发现的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35亿年前的古细菌化石
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生态系统由两极生态系统向三极生态系统发展
答案:
A
5.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B.②是自然选择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
答案:
C
6.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为三倍体无子西瓜育种过程:
①三倍体无子西瓜是高度不育的,说明了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要使三倍体西瓜可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三倍体无子西瓜是不是一个新物种?
________,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育种工作者利用野生黑麦与普通小麦培育了既高产又适应高原环境的八倍体小黑麦,请判断八倍体小黑麦是否为一个新物种?
________。
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三倍体无子西瓜是以二倍体西瓜作父本,四倍体西瓜作母本,通过杂交培育的,三倍体西瓜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上述两个亲本不是同一个物种。
②三倍体西瓜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异常(或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因此三倍体西瓜不育。
③要使三倍体西瓜可育,可通过秋水仙素处理三倍体植株可使其染色体加倍,这样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联会正常,能形成正常配子。
④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且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而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由此判定三倍体无子西瓜不是一个新物种。
(2)八倍体小黑麦为一个新物种,因为小黑麦个体间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
答案:
(1)①是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 ③用秋水仙素处理 ④否 三倍体西瓜是高度不育的
(2)是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B级 能力训练
7.如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与亲代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B.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相互间无影响
C.种群1、2承受不同的选择压力,适应环境的个体被保留
D.由于种群1、2基因库中没有相同的基因,导致生殖隔离
解析:
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不能与亲代种群相遇,使不同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A项正确;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由于存在地理隔离,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无影响,B项正确;种群1、2栖息的环境条件及其食物来源不同,因此承受的选择压力不同,适应环境的个体被保留,C项正确;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1、2的基因库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而不是基因库中没有相同的基因,D项错误。
答案:
D
8.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
①真核生物出现了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 ②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为进化提供了更丰富的原材料 ③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出现了染色体,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④真核生物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真核生物出现之后,有性生殖作为一种新的繁殖方式出现了,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
这就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①②正确;生物变异的多样性与染色体没有直接关系,③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④错误。
答案:
A
9.通过化石的研究表明,恐龙等生物曾在地球上生存过较长一段时期,但后来灭绝了,能够理解这些物种短暂生存的最充分理由是( )
A.这些物种不会发生变异
B.恐龙与环境斗争的结果使恐龙发生了变化
C.这些物种缺乏具有适应环境的可遗传的变异
D.环境变化导致这些物种的灭绝
解析:
本题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在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由于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灭了,恐龙绝灭的原因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恐龙没有产生适应环境的可遗传的变异,导致恐龙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灭了。
答案:
C
10.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
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13种地雀,如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________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2)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
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各小岛上不同的________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该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
(3)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隔离。
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有利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_____________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
(4)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________。
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
(5)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多样性。
解析:
(1)分析图示可知,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共同祖先(南美洲地雀)进化而来的。
(2)喙是用来取食的,地雀喙存在差异,是各小岛上不同的食物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食物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
(3)由于小岛的作用,原始地雀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由于各自有利变异的积累,产生了生殖隔离。
(4)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5)该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答案:
(1)南美洲地雀
(2)食物 自然选择 (3)地理 生殖 (4)种群 基本单位 (5)物种
11.1835年达尔文在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观察到14种地雀,它们的大小和喙各不相同,栖息场所和食物也不同,其种间杂交一般不育。
据研究,它们是由同一种地雀进化而来的。
(1)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其身体大小和喙的形状各不相同,据研究是由于它们的祖先原来就存在着________,它为生物进化的提供________。
由于不同岛屿的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不同,有的个体得到食物而存活,有的得不到食物而死亡,这个过程叫________。
由于环境不同,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发展,这说明________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作用不同,从而说明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这些鸟的祖先由于偶然的原因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它们逐渐分布到各个岛上去,各个岛上的地雀被海洋隔开不能交配,阻止了种群间的________,但此时,并没有形成新的物种,后来产生了________,这才形成了不同品种的地雀。
(3)以上事实说明,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_________。
________、自然选择和________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解析:
本题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1)地雀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变异的结果,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环境是选择因素,使地雀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
(2)地理隔离导致基因不能交流,当基因库的差异达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
(3)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答案:
(1)变异 原材料 自然选择 环境 自然选择
(2)基因交流 生殖隔离 (3)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 隔离
C级 拓展提升
12.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下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
(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____________
________。
(2)实验中表示环境选择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八代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
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_______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总和,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种群。
(2)据图分析,甲箱和乙箱是喂两种食物而进行培养的,因此表示环境选择的因素主要是食物。
(3)据图分析,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原因是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
(4)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解释是,两箱分养造成基因隔离而不能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基因突变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选择,导致各箱中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积累,形成体色的很大差异,进而导致果蝇之间交配选择发生偏好,形成生殖隔离。
答案:
(1)种群
(2)食物 (3)物种 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或遗传 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 (4)两箱分养造成基因隔离而不能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基因突变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选择,导致各箱中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积累,形成体色的很大差异,进而导致果蝇之间交配选择发生偏好,形成生殖隔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同步学案 第2节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人教版高一 生物 必修 同步 课时 隔离 物种 形成 共同 进化 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