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中学高三月考历史.docx
- 文档编号:5953841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4.01KB
湖北黄冈中学高三月考历史.docx
《湖北黄冈中学高三月考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黄冈中学高三月考历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黄冈中学高三月考历史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0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测试卷
命题人:
高三历史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据载19世纪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90%,有时高达98%的贵金属,只有极少的货物。
此现象直接反映了当时()
A.中国生产力水平较英国发达
B.中英两国生产方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C.中国自然经济体系下的商品贸易活跃
D.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
2.观察两组数据。
第一组:
鸦片战争之后短短的几年,据估计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增加了4倍多。
第二组:
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200万英镑左右徘徊,1853年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
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中国开口通商后,英国对华贸易额逐年保持较快增长
B.中国开口通商后,外国的商品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不大
C.因为以前的贸易额很小,英国输华商品在鸦片战争后头几年成倍增长
D.两组数据所能得出的结论是相互矛盾,可能其中一组数据有错误
3.凌青诗作: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①虎门销烟②签订《南京条约》③签订《马关条约》④香港回归
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英国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
“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
”然而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叫米契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
“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
这个国家9/10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
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
”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
②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
③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
④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1860年《北京条约》签定后,咸丰皇帝躲在避暑山庄,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的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最为中国之害”。
对咸丰皇帝这一认识分析正确的是
A.把维护国家的尊严放在第一位()
B.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
C.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认识到列强派员驻京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最大
6.“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银行,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
……外国有禁买子为奴之例……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
上述主张出自()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应诏统筹全局折》
7.马克思指出:
“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醉状态下唤醒似的。
”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A.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官兵抗击英军B.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C.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
8.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
“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
……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
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
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
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②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
③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④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9.清朝末年,曾有诗云:
“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这种观点反映了()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
10.19世纪60年代,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70年代,该厂有了较大发展,80年代因受外商排挤而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发昌机器厂的兴衰说明了()
A.近代民族工业只在19世纪获得发展空间
B.中外合资才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C.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昙花一现
D.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直接威胁民族工业的生存
11.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此措施是()
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
C.租占旅顺、大连D.修建满洲铁路
12.变法维新的呼声早在19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经酝酿,但只有到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它才发展成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其社会条件不包括()
A.“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举步维艰”的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C.“揭杆斩木”的农民运动初显端倪
D.“自强新政”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13.“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A.李鸿章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
14.右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
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
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
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
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
15.日人植松良二之现场报道说:
“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
将校率军士,
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
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竟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
”史料中的“联军”指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B.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军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八国联军
D.抗战胜利后在华的美国侵略军
16.美国公使田贝说:
“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
“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
”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18.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
“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
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
”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19.下面是《申报》登载的《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文中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
“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染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请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多年。
有人把武昌起义的发生说成是张之洞“种豆得瓜。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A.张之洞横征暴敛,埋下了人民仇清的种子
B.张之洞在鄂开展洋务,客观上为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
C.张之洞残酷镇压人民反抗,引发了人民更强的反清情绪
D.张之洞思想守旧顽固,使革命在沉默中爆发
21.100年前,梁启超在兴民权基础上发表《新民说》,提出“新民”思想,他认为,要建设一个“新”的中国,必须先养成“新”的国民“新民”是指有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的新国民。
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梁启超发表《新民说》意在说明()
A.维新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B.中国政治改革不宜操之过急,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要革命,不要改良
D.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
22.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23.毛泽东曾认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其理由是()
A.以往的民主革命都失败了
B.孙中山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C.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取得成功
D.孙中山提出了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
24.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沾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上述材料说明()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5.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
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
”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B.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C.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26.陈独秀曾说: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这里“必排孔教”其实质是反对()
A.儒家传统道德B.儒家思想文化C.孔子思想学说D.封建专制制度
27.陈独秀号称是“文化伟人”、“政治名人”,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①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最主要的领导人之一
③首先高举社会主义大旗,为运动指明方向④是文学革命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A.①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
28.1918年12月,《每周评论》在发刊词中说,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了强权”,这一论点反映了当时中国部分知识分子()
A.支持北洋政府参加一战B.对收回国家权益抱有幻想
C.认清了一战的本质 D.以俄为师、向往苏俄
29.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
“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30.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幅对联:
“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
”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中外交失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8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8分,共40分。
)
31.(8分)上海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
——摘自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1848年初,王韬到上海时惊叹道:
“一入黄歇浦中,气象顿异”,“浦江一带,
率皆西人舍宇,楼阁峥嵘,飘渺云外”。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从此以后,‘申江今作不夜城,管弦达旦喧歌声;华堂琼筵照夜乐,不须烧烛红妆明。
’
——摘自《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材料四“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维新运动的开展,国人自办报纸蓬勃兴起),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
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思想)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
——摘自《上海档案》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前期上海向近代化城市演变的重要表现。
(4分)(要求:
纲要式说明即可,不得照抄原文)
(2)你怎样认识近代通商口岸开辟对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
(4分)
32.(14分)晚清时期,国门渐开。
虽然清政府抱残守缺,但是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仍然不可抗拒地发生着变革。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强烈要求觐见清帝,但不行跪拜之礼。
清廷坚决不允。
经过长期交涉,中外双方达成妥协,清廷同意外国公使可不行跪拜之礼,外国公使觐见他国君主,惯例是三鞠躬,“此次在中国请觐,改为五鞠躬,以昭格外敬诚”。
——王开玺:
《试论中国跪拜礼仪的废除》
材料二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
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
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张海鹏: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材料三清朝一向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甲午战争后,洋货倾销,大量利源流向国外。
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
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
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外礼仪之争反映了双方什么样的观念或心态?
(2分)双方的妥协有无积极意义?
(1分)为什么?
(2分)
(2)根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的成长提供基础的?
请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分析。
(4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开始经济立法的。
(3分)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
(2分)
33.(18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时间
内容
1862年
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
1863年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1866年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1867年
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1887年
创办天津电报学堂(科技)
1872—1875年
派遣留美学生共120人
材料二《京师大学堂章程》首先确定了晚清以来被尊为国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学问应当分天文、地学、道学、政学、文学、武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十科。
“中学”包含经史子集和理学传统)的办学宗旨。
……《京师大学堂规条》中规定:
“……五经四子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又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离,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何患不治平”……。
——胡鹏林《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
材料三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
……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
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学堂在人才培养目标、方式和教育内容方面的特点。
(4分)
(2)京师大学堂创办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4分)指出材料一、二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共同点。
(2分)材料二反映了维新派教育变革的什么局限性?
(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和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
(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前期上述教育改革的进步意义。
(2分)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0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答题卡
3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前期上海向近代化城市演变的重要表现。
(4分)(要求:
纲要式说明即可,不得照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怎样认识近代通商口岸开辟对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外礼仪之争反映了双方什么样的观念或心态?
(2分)双方的妥协有无积极意义?
(1分)为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的成长提供基础的?
请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开始经济立法的。
(3分)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学堂在人才培养目标、方式和教育内容方面的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 黄冈 中学 三月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