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复习学习型教学案.docx
- 文档编号:5949092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7.50KB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复习学习型教学案.docx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复习学习型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复习学习型教学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复习学习型教学案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复习学案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考点展示个人收入的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征税与纳税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分配原则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二、考点洞悉
考点一
分配制度主干梳理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分配,
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
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
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
(1)基本内容和要求
前提:
。
(2)必然性
物质基础:
。
直接原因:
。
(3)意义:
。
(4)地位:
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
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
意义
。
误区辨析1、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都是按劳分配。
(注意:
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等属于非按劳分配。
)2、劳动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
(注意:
个体劳动收入、私营和外资企业中的按劳动要素收入等就不是按劳分配收入。
)精题展示1、(XX年高考海南卷)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
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B)A、社会总产品
B、个人消费品c、生活必需品
D、物质总产品2、(XX年高考全国卷Ⅱ)某“80后”业余作家发表一部小说,获得稿酬1万元。
此作家的稿酬属于
(c)A、按劳分配所得的收入B、个体劳动经营所得的收入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D、知识创新的奖励收入考点二
分配原则主干梳理1、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1)效率与公平的含义
。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1)对效率的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
,反之则会
。
(2)对公平的影响;公平的收入分配,是
的体现,它有助于
。
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为什么?
。
(2)怎么办?
。
误区辨析兼顾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注意:
兼顾公平是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
)精题展示1、(XX年高考海南卷)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下列选项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D)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③扩大财产性收入
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XX年高考广东卷)十七大报告指出: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以下有利于再公配中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有(ABc)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B、提高最低工资标准c、实行超额累进税率D、提高增值税率3、(XX年高考江苏卷)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
这说明(A)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D、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注重公平4、(XX年高考上海卷)党的十七报告首次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这有利于(ABcD)A、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公平B、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风尚c、劳动报酬与经济增长、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相适应D、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5、(XX年高考上海卷)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完善。
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国开始实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这一制度逐渐条理延伸到农村。
到XX年底,3450多万农村贫困居民纳入保障范围。
(1)社会保障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健全体现了什么经济常识?
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
(2)请运用经济常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要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最困难群体提供了基本生活权利的保障;调节了社会成员之间过大的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的相对公平;对于缓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考点三
财政收入与支出主干梳理1、财政收入
(1)构成:
、
、
、
。
(2)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
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
的财政收入形式。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
。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它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
。
二者是
关系。
只有
,才能
。
(4)分配政策:
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
,又促进
。
2、财政支出
(1)财政支出构成:
、
、
、
、
。
(2)财政收支状况的三种情况:
、
、
。
误区辨析
、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注意:
财政收入的多少需要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全面分析。
在社会财富总量增加的前提下,可以增加财政收入;若社会财富总量一定,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2、财政收支平衡就是指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
(注意:
财政收支平衡并不仅仅指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还包括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及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两种情况。
)精题展示1、(XX年高考上海卷)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截止5月22日14时,中央财政已累计拨款102.95亿元。
政府的这一救灾拨款属于(B)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财政节余
D、财政决算2、(XX年高考四川卷)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地要根据实际,合理确定低保对象范围和标准,中央财政以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是一种社会救济制度
②是一种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④有利于农民充分就业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考点四
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主干梳理1、国家财政是
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
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
的作用。
误区辨析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国家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注意:
国家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应根据国家的经济形势而定。
在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过热、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物价上涨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精题展示1、(XX年高考山东卷)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揭示下图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简要说明能够促进这些信息所示变化的财政措施。
经济信息:
XX年山东省对高新技术、环境管理等行业投资大幅度上升,对电力、治金等行业投资明显减弱,小火电等落后生产能力被淘汰,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节能减排取得较大成绩。
若答出“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言之有理的答案。
可给分。
措施:
①对不同行业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引导资源在不同行业间合理流动。
②通过调控不同行业的财政支出,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③加大科研投入,促进技术创新,为节能减排、结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若笼统回答“调整财政收支方向、结构”或从财政支出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XX年高考海南卷)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常用的经济手段。
一般来讲,为抑制经济过热,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c)①减少税收
②提高存贷款利率
③减少政府开支
④增加货币供应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3、(XX年高考重庆卷)XX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并实现良好开局的第一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0.7%;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品产销两旺,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向合理。
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明显增加,10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首次超过7%。
居民家庭支出结构发生变化,轿车日益成为大众消费品。
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增加,使
(c)①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②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③财政支农政策效果显著
④农村经营体制得到完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点五
税收及其种类主干梳理税收
(1)含义、本质:
。
(2)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
(3)基本特征强制性:
。
无偿性:
。
固定性:
。
2、税收的种类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
、
、
、
和
五大类,共20多种,其中
和
是影响最大的两个税种。
误区辨析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因此,税收越多越好,税率越高越好。
(注意:
过高不利于生产和消费,税率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能任意变动。
)精题展示1、(XX年高考海南卷)在我国,中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原为33%,外资企业一般享受15%或更低的优惠税率。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将我国境内的中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c)①有助于改善外商投资结构
②提高外资企业管理水平③提高中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④捉进中外资企业公平竞争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XX年高考全国卷Ⅱ)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自XX年3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1600元/月提高到XX元/月。
按照经济学原理,这一调整将(c)①增加财政开支
②刺激中低收入居民消费
③增加财政收入
④促进公平分配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考点六
依法纳税主干梳理依法纳税
(1)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因此应自觉诚信纳税。
(2)
、
、
、
都是违反税法的行为,违反刑法的要依法进行刑事处罚。
误区辨析在我国,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
(注意:
在我国现有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不一定每个人都是直接纳税人,一个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要看其是否取得应税收入,是否发生应税行为。
)精题展示1、(XX年高考上海卷)现代税制在规定纳税人依法承担义务的同时,也保障纳税人享有相应的权利。
以下行为体现纳税人权利的是(Bc)A、依法按时向税务部门缴纳营业税B、依法要求政府部门公开财政支出用途c、就某个征税行为依法对税务部门提出质疑D、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公民依法主动向税务部门提交串报表2、(XX年高考广东卷)为了提高我国高收入群体自觉纳税的意识,XX年11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
首次明确提出个人年收入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
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公民(D)A、收入越高、义务越大B、权利和义务都不容推卸c、基本义务是不断变化的D、必须自觉履行义务3、(XX年高考四川延考卷)某个体工商户在申报营业税时,只报通过银行转财获得的收入,却将现金收入稳瞒。
这种少报税基(征收数额)的行为属于(A)A、偷税行为
B、欠税行为
c、骗税行为
D、抗税行为4、(XX年高考江苏卷)在我国,公民纳税越多,享有的公共服务也越多吗?
①在我国,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因而就整体而言公民纳税越多,享有的公共服务也越多②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公民依据其收入和规定税率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平等地享有公共服务。
因而就每个公民来说,他所享有的公共服务与其纳税的多少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三、重要考点分析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1、07、08年高考情况及09年命题趋势07、08年高考在“个人收入的分配”部分主要考查了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析、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关系;在“国家收入的分配”部分主要考查了财政支出、财政作用等;在“征税和纳税”部分主要考查了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作用、个人所得税、依法纳税等。
09年高考备考中要高度关注教材修订的内容,这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点。
“促进社会公平”、“财政作用,尤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保增长、促发展”中的作用有考主观题的可能。
2、重难点分析
(1)第七课的重难点为:
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对第七课的复习,应结合十七大精神来进行。
十七大首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这一理念变革,意在遏制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机会公平”;“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的制度,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等等。
由于本课内容关系到民生问题,且与党和国家相关政策关联度较高,因此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
在复习时,要能围绕着收入和消费关系来串联知识。
同时,也有必要将相关政策问题化,如为什么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为什么?
怎样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等等。
(2)第八课的重难点为: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财政的作用第一,关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要注意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及财政支出的范围。
第二,关于财政的作用。
首先把财政作用的基本观点牢记。
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理解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
二是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注意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关于财政政策:
国家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和支出,使供给与需求相平衡的政策。
往往与税收、国债、公共投资有关。
考虑到改善民生、重点建设、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各项工作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支出还会比较大,所以需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关于货币政策。
我们要注意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常是指适当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扩大信贷规模和增加货币供应量。
中国人民银9月16日释放出市场期盼已久的放松信号:
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这是央行近4年来首次下调一年期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更是近9年来首次下调。
此举表明央行已释放出放松货币政策信号,对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的差别化调整体现了“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原则,对促进“三农”、中小企业发展及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我国积极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继续恶化、外需减弱带来的负面影响,减缓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在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确临着国际国内的诸多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已成当前重要任务,中国对货币政策工具进行了重大调整,意在“促进投资、保持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10月8日决定,自15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自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也相应调整。
这是自1999年底起,央行近9年来首次下调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自XX年2月起,央行6年来首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3)第九课的重难点为:
税收的基本特征、个人所得税、税收的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高考对税收的考查,往往以国家新出台的税收政策或相关法律为背景,来考查对税收的基本特征认识,以及税法新政带来的影响。
关于个人所得税,要注意个税起征点调整带来的影响。
关于税收的作用,教材只讲了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税收对于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对于国家职能的实现,对于人民利益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复习时应适当补充它的调控、和监督作用。
四、真题探究命题视角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真题1
(XX年山东样题)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一般而言,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
这种收入属于(
)A、
按劳分配B、
按社会福利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试解】
【点评】从题干的阐释可以看出,财产性收入是凭借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这种分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故选c。
举一反三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考点在高考中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查的重点集中在按生产要素分配上。
考生在复习中要重点把握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具体形式、原因和意义,备战XX年高考特别要注意结合十七大报告中关于财产性收入的阐述理解其意义。
命题视角效率与公平真题2
(XX年江苏政治卷第17题)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
这表明(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试解】
【点评】本题强调的是在初次分配中要注重公平,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因此A正确。
B不符合题意,c强调的是效率,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B、c、D。
答案为A。
举一反三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原则。
解答时要注意准确理解题干的主旨,然后紧扣题意进行选择。
有些选项虽然表述正确,但不一定符合题意,要坚持以干取支的原则,注意排除异项。
命题视角财政的巨大作用真题3
(XX年样题)XX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继续调整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结构,较大幅度地增加“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节能减排和廉租住房建设等方面的支出。
这说明国家财政支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点向农村倾斜,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
上述材料直接表明(
)A、财政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B、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c、国家财政支出是提高人民生活的保障D、国家财政支出越多,社会保障支出越多【试解】
【点评】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材料侧重于反映财政对社会保障发展的作用。
AB项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D项观点错误,财政支出的具体方向很多,因此,财政支出越多不一定意味着社会保障支出越多。
举一反三
财政的巨大作用是财政与税收这一部分考查的重点,它既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也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考生要特别关注当前的公共财政政策,还要将其与国家宏观调控、稳健的财政政策有机地联系起来。
命题视角税收的作用真题4
(XX年宁夏文综卷第14题)维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止股市泡沫,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
当股市增长过快时,政府可采取的调节措施是(
)①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②降低利息税
③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
④扩大基金发行规模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试解】
【点评】股票价格受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当股市增长过快时,可以采取降低利息税,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税等措施来抑制消费者的投资,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B。
举一反三
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
高考对其内容的考查常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因而,在复习备考时要重视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常考的知识点;税收的特征及其种类、纳税人和负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税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等。
五、十一个易混易错知识点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错误。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
2、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收入。
(错误。
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而劳动收入则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
3、财政收支平衡就是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
(错误。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4、国家预算就是中央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计划。
(错误。
国家预算一般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
)5、在国家财政预算与决算中,财政收支平衡是最理想的状态。
(错误。
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
)6、财政收入代表国家可以支配的商品,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
(正确)7、财政是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因此,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错误。
过多的财政收入,会影响企业和个人收入,并最终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反之亦然。
)8、我国社会主义税收和以往税收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错误。
所有的税收都是取之于民,但只有社会主义税收的最终受益者是广大劳动人民。
)9、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中国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错误。
要注意区分纳税人和征税对象,所述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其征税对象是个人所得额。
)10、纳税人就是负税人。
(错误。
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当纳税人所缴的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
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
)11、在我国,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
(错误。
在我国现有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公民成为纳税人必须有税法的规定、个人取得应税收入或发生应税行为。
)六、考点链接n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增加居民收入热点聚焦材料一财富多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有全部城市财富:
45%财富少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有全部城市财富:
14%收入分配问题是困扰我国多年的体制痼疾材料二
《国务院XX年工作要点》强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
《要点》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适当提高扶贫标准。
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
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要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垄断行业工资监管。
做好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工作。
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
(一)
经济生活角度1、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
①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失衡。
②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要素对于经济增长贡献作用的不同。
③我国体制转型过程中,不同领域的市场化进展程度及完善程度不同。
④人们收入的多元化。
2、注重公平、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解决分配不公的原因。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决定的。
②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经营积极性,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的措施。
①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经济。
②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生活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复习学习型教学案 第三 单元 收入 分配 复习 学习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