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发展研究及建议.docx
- 文档编号:5943737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11.65KB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发展研究及建议.docx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发展研究及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发展研究及建议.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发展研究及建议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发展研究及建议
一、引言
(一)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简述
金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已为现代经济发展史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所证明。
金融活动主要作用在于分配资金。
而在资金存量与流量的相互作用上,它首先作用于资金流量,进而再作用于资金存量。
通过此传递过程,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其传递机制可简述如下:
金融活动影响储蓄和投资,储蓄和投资影响资金流量结构,再影响生产要素的区域分配结构,最终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同时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区域金融的发展。
在现代货币信用经济条件下,基本经济状况决定和支配着金融资源的供求及其平衡。
国民经济运行对金融资源分配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经济规模扩大,而经济规模的扩大不但会引起金融资源供给与需求规模的相应增长,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金融产业的发展。
同时,区域金融效率还要受到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
经济结构的变化不仅可以引起金融资源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而改变融资结构,影响金融效率,而且还可以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状况,从而引起金融资源供给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金融效率。
(二)长株潭城市群规划中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长株潭城市群于2007年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湖南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长株潭城市群乃至全省经济与社会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
而“两型社会”的建设需要强劲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作为支撑,而高速的经济增长是离不开发达完善的金融体系的。
因此在长株潭城市群规划中,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也就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大致可以从一下四个方面去考虑。
1.资本形成机制
区域经济发展,有足够的储蓄是资本积累的关键。
首先,金融体系通过部门扩张,降低交易成本,使其能够动员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提高边际储蓄总量;其次,通过金融创新提供流动性强、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金融工具,改善储蓄结构,提高储蓄倾向;最后,金融部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流动性资产持有量,增加生产投资比例。
2.区域融合机制
完善的金融体系对区域组织的演化具有重要作用。
它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和组织形式。
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多样化,为信用扩张提供完备手段,促进资本的转移和集中,推动企业集团化、产业区域化发展,加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区域组织演化,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和转型。
3.资金导向机制
金融体系将分散的资金市场融为一体,使资金在整个社会实现重组和分配;同时,金融体系利用自身信息优势,监督优势,将资金引导向那些预期收益好、发展好、发展潜力大的区域、行业和企业,从而提高资金使用率。
4.促进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
金融体系的存在和发展,在其满足融资能力的同时,通过风险分散管理,可以影响资金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供给,从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合理化,促进经济的增长。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两型社会”的实验区,与以往的经济特区不同就在于,它不仅要推动经济在量上的快速增长,而且要求合理有效的配置利用资源,寻求与自然生态社会和谐发展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
而金融体系的强大功能和在经济建设中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使得建设一个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是实现“两型社会”的一个必要条件和重要步骤。
(三)论文的结构及研究重点
本文首先提出区域金融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增长是相互促进共同作用的,由此可以看出在长株潭城市群规划中的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对于建设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和“两型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接着本文选取了人均GDP、金融相关率(FIR)和存贷款转换率(SLR)为指标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金融发展现状作了考察分析评论。
最后对促进长株潭区域金融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本文的研究重点在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金融发展现状的考察和分析,以及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
二、区域金融发展研究述评
(一)国外研究及国内研究
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
现代经济学一般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密切的关系,但在二者的因果关系上存在分歧。
早在1911年,Schumpeter就指出了一个国家金融部门的发展对该国人均收入水平和增长率的积极效应,认为一个运行良好的金融系统对经济的长期增长有促进作用。
这一论断后来也得到了Goldsmith实证研究的支持。
1969年,Goldsmith分析了35个国家从1860—1963年间的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问题,得出了“经济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粗略的平行关系”的结论,但是他的研究并没有确定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
之后,Mckinnon和Shaw分别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King和Levine(1993)、Levine和Zervos(1998)、Levine,Loayza和Beck(2000)也从实证的角度证明,金融发展与随后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
但是,也有经济学家对此提出异议。
如Lucas(1988)认为经济学家们过分强调了金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他认为经济发展会创造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这种需求导致金融部门的发展,因此是经济增长带动金融发展而不是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从目前的研究态势看有金融结构论、金融深化论、金融约束论、金融功能论以及金融法系论等五种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分别就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机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
在国内,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实证层面,谈儒勇(1999)对金融中介,股票市场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中介体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韩廷春(2001)的实证分析结论认为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素;金融深化理论与利率政策必须与经济发展过程相适应;不能单纯追求金融发展与资本市场的数量扩张,应更加重视金融体系的效率与质量。
谭艳芝、彭文平(2003)将引起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量(储蓄、投资、资本积累)和质(投资效率、TFP)两类,采用1978-2001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投资和资本积累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对经济增长的质的因素影响显著为负或不显著,因而综合起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
周立、王子明(2002)将研究的范围扩展到省区层面上,通过对中国各地区1978—2000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金融发展差距可以部分解释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差距。
刘仁武(2002)研究了海南金融发展状况,按照Goldsmith(1969)的思路,构建了描述地区金融发展的指标和理论体系,提出了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搭配问题。
此外,黄湘雄、呙玉红(2004)对广东区域金融的发展状况作了实证研究。
(二)区域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有关金融发展水平的衡量方法,经济学家们最常用的是麦氏和戈氏这两种指标。
Mckinnon(1973)着重研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在衡量一国的金融增长时,主要使用货币存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标尺。
并认为“货币负债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向政府和私人部门提供银行资金的镜子——看来是经济中货币体系的重要性‘实际规模’的最简单标尺”。
即M2/GNP。
它指银行货币负债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货币化程度越高,金融深化特征越明显,金融发展越快。
M2在我国目前的金融统计中包括:
市场货币流通量即现金、单位活期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
由于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又由于现金、单位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占了M2的绝大部分,所以在衡量货币化程度时,一般把M2定义为现金、企业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和居民储蓄存款之和。
Goldsmith(1968)则创造性地提出了衡量一国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存量和流量指标,其中最主要的是金融相关比率(FinancialInterrelationsRatio,FIR)。
金融相关比率是指“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含有重复计算部分)与国民财富———实物资产总额加上对外净资产———之比”。
通常国内学术界在计算金融相关比率时,一般采用银行的存贷款之和比国内生产总值这是因为,中国的主要金融资产集中在银行,而银行最主要的负债和资产是存款和贷款。
具体公式如下:
FIR=(S+L)/GDP
其中,FIR表示金融相关比率,S表示存款总额,L表示贷款总额,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有很多学者继续沿用戈式指标,针对中国的主要金融资产在银行的特性,提出以存贷款之和的定义替换金融资产价值,如谢平(1992)、张杰(1995)、易纲(1996);李广众和陈平(2002)、周好文和钟永红(2004)采用私人信贷(Pri)作为金融中介的效率指标;钱方明,孙克和汤钟尧(2008)使用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Fir)来衡量区域经济金融化程度、人均金融机构仔贷款余额(Perce)来衡量区域金融资源占有情况、金融中介贷款与存款的比率(CD)来衡量区域金融的效率。
三、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发展现状考察
(一)金融经济指标的确定
本文根据数据的获得和研究的方便性原则,选取合适研究区域金融发展的两大指标。
FIR金融相关比率,银行存贷款总额占GDP的比重,这一指标不仅可以反映出银行经营规模的扩大速度,还能反映出资金配置方面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活跃程度。
SLR存贷款转换率(贷款总量/存款总量),这个指标用来衡量银行将存款转换为贷款的效率,能够有效检测银行的工作效率,同时较好的反映银行的资金配置能力。
经济增长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GDP来衡量,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的增长指标是人均GDP,相应的经济增长率指标就是人均GDP的增长率。
(二)区域金融经济现状考察
结合长株潭城市群2001—2007年经济金融发展的指标数据,我们可以对区域的金融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考察。
1.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从图1可以看出自2001年长株潭地区经济步入新的经济周期,人均GDP高于全国人均水平,且经济增长速度也略快,整体呈一个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与相关的经济区域相比,长株潭人均GDP较高,但在经济总量上任然处于下游,而且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表1全国有关经济区域GDP对比(2005年、2006年)
经济区域
2005年
2006年
GDP总量(亿元)
人均GDP(元)
GDP总量(亿元)
人均GDP(元)
长三角地区
33859
28901
39526
33640
成渝经济区
9000
11250
9800
12213
中原城市群
5914.82
14741
7084.38
17603
武汉城市圈
3996.4
12958
4604.93
14826
长株潭城市群
2410.88
17396.8
2818.01
21300
由图2可以清晰的看到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二、三产业的整体增加值大幅高于第一产业,且从表3可见第三产业一直保持着对国民经济的强有力支撑,第一产业占比逐年下降,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2006年长株潭城市群第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9.2:
45.8:
45.0,同期全省为17.8:
41.7:
40.5。
说明长株潭地区第二、三产业相对全省而言是比较发达的,表明工业基础好,服务业也发展较快。
由于三市的产业结构水平较优,也带来了较好的投入产出效益。
2006年长株潭地区的人均GDP已达2.13万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按国土面积计算,三市平均每平方公里GDP产出率达到1006万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85倍。
表2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单位:
%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第一产业占比
12.4
11.0
9.9
10.5
9.9
9.2
第二产业占比
40.2
40.8
42.7
43.3
44.2
45.8
第三产业占比
47.4
48.2
47.4
46.2
45.9
45.0
2.金融业发展现状考察
(1)银行存款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株潭地区区域金融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首先,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大幅增加。
就长沙市而言,各家商业银行为扩大经营规模和银行利润,都非常注重存款业务的增加。
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756.80亿元,同比增长18.71%,比上年的增幅提高0.2个百分点,保持了快速增长。
其中,企业存款1119.62亿元,增长23.5%,占存款总额的40.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企业存款增长明显加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93.0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5%,占存款总额的39.6%,比上年降低1.5个百分点。
在企业存款中,活期存款余额846.73亿元,同比增长27.5%;定期存款余额272.89亿元,同比增长12.6%,活期存款的增长快于定期存款。
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中,活期存款余额452.15亿元,增长23.4%,占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41.4%,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定期存款余额640.89亿元,增长9.0%,占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58.6%,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
企业存款增长加快及活期存款大幅增加,说明企业货币资金流出流入规模增大。
居民定期存款份额的减小,活期存款份额的提升为长沙市启动居民消费、挖掘民间资金提供了较好的资金条件。
图3为长株潭地区本外币存贷款总量变动趋势。
图3长株潭地区本外币存贷款总量变动情况
(2)保险业
保险市场不断发展壮大,保险密度显著提高。
2007年,长沙市保险业快速发展,一年中共有5家保险公司入驻长沙市,全市保险公司达到21家。
全年保费收入达到35.52亿元,同比增长19.9%。
全部保费收入中,人身险保费收入25.74亿元,增长22.1%;财产险保费收入9.78亿元,增长14.3%。
保险密度(全市人均保费,按常住人口计算)为552元,比上年增加85元,保险深度(全市保费总收入与GDP之比)为2.0%。
2006年,保险公司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9.69亿元,增长24.9%,其中人身险3.51亿元,增长36.6%,财产险6.18亿元,增长19.2%。
保险业的各类赔付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解除了后顾之忧,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保险事业的保驾护航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图4长株潭地区保险费收入总额
(3)证券和期货业
目前,注册地在长株潭地区的证券公司共有3家。
2006年,3家证券公司通过政府注资、老股东增资或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模式,进行了市场化重组,原有风险初步化解,违规问题得到清理整顿,基本完成了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任务。
到目前为止,除恒信证券已于2005年退出市场外,其余3家证券公司多年亏损的军面得到根本扭转,交易量增长近1.5倍,实现利润5.47亿元。
区内上市公司共29家,涌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华天酒店、湘电股份、株冶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大大地促进了长株潭经济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大大增强,资本市场形象也大为改善。
2006年底各上市公司总市值比年初增长近1倍。
其中,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公司市值超过100亿元。
在期货业方面通过前几年的清理整顿,区内期货公司业务量快速增长。
2006年,区内4家期货公司代理交易量和代理交易额大幅增长,总成交量同比增长40%,总成交额同比增长80%。
(4)存贷款转换率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长株潭城市群金融机构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在逐年增加,储蓄率也在不断提高,金融机构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促进了经济的快速高增长。
但是存贷款转换率(SLR)从2003年开始却有下降的趋势,这说明虽然储蓄率有所提高,但是金融机构把储蓄转化为本地投资的能力或者意愿却减弱了。
表3长株潭城市群2001—2007经济金融相关数据
年份
存款总额(亿元)
贷款总额(亿元)
SLR(%)
人均GDP(元)
人均GDP增长率(%)
2001
1411.52
1063.98
0.711
9937.81
10.2
2002
1732.18
1523.58
0.749
10910.67
9.8
2003
2191.62
2008.2
0.767
12065.31
10.6
2004
2640.32
2270.37
0.730
14382
19.2
2005
3119.97
2475.38
0.650
175356.33
20.7
2006
3695.5
2954.7
0.642
19776.33
14
2007
4360.66
3559.3
0.663
24334.67
23
资料来源:
《长沙统计年鉴》,《株洲年度公报》,《湘潭年度公报》
从表4和表5可见,目前长株潭产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自筹资金,第二或第三位才是金融信贷资金,其后依次是财政及外资。
从变化趋势上看,金融信贷渠道资金来源总量每年仍在增加,但增速明显减慢,在外部资金来源中的比例处于下降趋势。
其他投资、财政、外资、资金来源虽然比重不大,但增速加快,在全部资金来源中的比例处于上升趋势。
表42005年长株潭固定资产投资单位:
亿元
长沙
株洲
湘潭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881
160
181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791
107
146
房地产产开发投资
256
32
16
住宅
228
17
12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
344
92
54
表52005年长株潭固定资产投资来源构成单位:
%
长沙
株洲
湘潭
国家预算内
1.5
3.6
3.5
国内贷款
9.4
11.8
20.3
自筹资金
73.8
6.4
60.2
利用外资
1.4
1.8
1.8
其他投资
13.9
18
14.2
合计
100
100
100
(5)金融相关比率
从图5中,可以看到长株潭地区整体的金融相关比率(FIR)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本地区的金融发展状况不理想。
这是与一个经济水平和增长速度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极不相符的。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发达的金融为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久、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反之,必然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从2003年开始,长株潭地区的金融相关比率数值开始下降,这与本地区的存贷款转换率(SLR)是相符合的,说明银行在资金的配置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区域金融发展的受到阻碍。
单独来看长沙市的金融相关比率(FIR),发现数值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想要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市。
由此可以推断,株洲和湘潭两个城市的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导致长株潭城市群整体金融发展水平的滞后,内部城市间差距较大。
3金融发展的不足
通过对长株潭地区的考察,可发现尽管三市金融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1)长株潭地区金融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偏低,并呈先下降趋势
以长沙市为例,2006年长沙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3%和6.7%,均比2005年下降0.1个百分点。
自1995年以来,长沙金融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全市经济发展速度,金融业占GDP的比重由1994年的6.9%下降到2006年的3.3%,呈现了不断下降的趋势。
2006年金融业增加值增加12.1%,增幅分别低于GDP和第三产业增幅2.7和1.9个百分点。
长株潭地区整体的金融相关比率(FIR)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不够理想。
从2003年开始指标存贷款转换率(SLR)和金融相关比率(FIR)开始进入了下降的通道。
在金融深化的过程中,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激励机制方面存在一些可改之处,也因此影响了金融水平的发展
(2)贷款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信贷投放过于集中
行业间增量不平衡,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
如2005年湘潭市贷款余额居前十位的10家企业占全市贷款余额的50%左右,特别是工行、建行、中行在此10家企业上的放贷额占本行全部贷款比例60%以上。
(3)融资渠道相对狭窄,间接融资比重大
目前长株潭产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自筹资金,第二或第三位才是金融信贷资金,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比重更小。
(4)金融生态环境不理想
部分企业信用意识淡薄、恶意逃废、悬空金融机构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金融诉讼执行难、受偿率低现象严重。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城市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影响了整体表现。
四、如何促进长株潭区域金融发展的建议
1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持续推进中,金融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作用日益突增。
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整体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需要一个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短缺的资金对金融生态环境存在强烈的偏好,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吸引大量外部资金流入,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血液。
因而营造好一个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对吸引资金.进行长株潭区域金融发展经济建设以及“两型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需要适度放松金融业的进入限制,进一步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私人资本市场、金融中介机构及股权市场、债权市场等,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长株潭金融机构效率。
增强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供给能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适应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对多层次、多品种金融产品的需求。
2促进融资渠道多元化,构建区域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中最活跃、最有渗透力的因素。
它使资金在部门间、地区间、经济单位间流动,因而也是打破封闭、分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
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的金融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
长株潭综改试验区面临着艰巨的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技术创新的推动,风险投资基金作为高新技术的孵化器是迅速实现技术赶超战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积极引进发达地区的风险投资基金来发展业务。
通过政府政策先行、财政资金跟进、政策性信贷资金引导、商业性信贷资金推动、民间资本投入,创建以扶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主要目标的风险投资基金以及产业投资基金。
二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筹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
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上市公司,需要在国内资本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上筹集更多的资金,金融部门应加强企业上市前的辅导,大力支持有条件、成长好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多培育出符合上市公司条件的企业。
三是向民间资本开放参股正规金融投资的渠道,为组建地方性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小额信贷机构、信用担保公司乃至区域性银行提供更多便利。
四是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增强长株潭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流动性,促进项目融资和企业融资,解决融资瓶颈问题。
在长株潭地区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是可行的,这是因为该地区具有一些典型的适合进行证券化的资产,如城市建设、高速公路、供电等具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
此外,当地的一些大型企业也是资产证券化的持续的需求和供给者。
在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同时,注意加强对基础资产和收益权的价值评估,对发行证券进行信用评级,同时要充分发挥券商作为计划管理人发起设立项资产管理计划的功能,设计好产品的收益、投资期限、风险控制机制,既要确保证券的顺利发行,又必须使投资者获得稳定的收益。
3培育区域金融中心,缩小内部城市间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
金融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仅表现在可以为本区域企业提供投融资便利、促进本地区金融及相关产业发展。
而且还表现在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本地区市场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株潭 城市群 区域 金融 发展 研究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