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德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docx
- 文档编号:5936748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7.55KB
论加强德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docx
《论加强德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加强德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加强德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论加强德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有人预言,德育将成为21世纪教育的灵魂。
(注:
朱小蔓.道德教育论丛(第1卷)[M].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5.)新世纪对德育的期待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德育作为拯救道德滑坡和心灵异化的文明活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需求。
谈起我国中小学的教育质量,让大学感到满意的是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特别是理科知识方面。
另外,城市学校在外语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教育,近年来也成绩卓著。
但是,这些突出的成绩却不能掩盖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许多问题和不足。
其中让人最不满意之处,除了我们的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外,还有一个值得深切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学校德育。
实际上,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一向十分重视德育,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但德育的实效性却不尽如人意。
在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上,缺乏显著的效果。
我们培养的学生,有些人尽管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但他们对祖国的感情及个人的理想信念、道德水准,却令人忧虑。
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究竟是崇尚国家利益还是崇尚个人利益?
能否做到遵纪守法、关心集体和他人?
能否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等等。
这些是比文化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问题。
但我们的教育却在这方面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少数一些所谓“尖子生”身上表现得可能更为突出。
正如一位有识之士所说:
“我们的教育由于受功利化影响,使得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下降。
一些人在学校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但却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缺乏应有的道德涵养。
”
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大背景下,要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坚持扩大开放,重视吸收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同时还应该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
“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更强调指出: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要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是现今世界上惟一持续发展而未遭中断的文化,她既有悠久的历史,又焕发着青春的活力。
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华传统文化更强调如何修德和做人,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早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国外的华人学者就曾批评中国的教育有缺陷,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ABC很好、XYZ很好,也懂得美元、英镑,就是不太了解长城、黄河,不太了解文天祥、史可法,也不知道《史记》《四书》,这样的人能不能为中国服务?
能不能为中华民族服务?
时至今日再来审视这种观点,我觉得批评得很深刻。
那种对祖国的地理和民族的历史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的人,怎么能指望他们对自己的国家民族产生深厚的感情?
怎么可能在学有所成后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服务呢?
在中小学教育中,要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经典的德育作用,它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产生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最基础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最近,新加坡总理吴作栋面对不争气的年轻一代,提出了一个“新加坡能否富过第三代”的问题。
他说,新加坡新一代华人子弟思维西化,华文水平很低,讨厌学习华文并连带讨厌它所承载的华人文化。
因此现在的第三代新加坡人,长相是亚洲人,但内在素质却受英文教育影响,思想观念全是西方那一套。
教育的基本职责是传承文化,帮助青少年一代熟悉民族传统文化,热爱民族优秀文化并继承发扬民族的优秀传统,这是教育不可或缺的责任。
毫无疑问,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曾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必须改革开放,大胆吸收西方文明中一切优秀的东西。
在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特别要强调学好现代科学技术,学好外语和信息技术。
但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不可以轻视和丢弃的。
传统文化如同一个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知识、思想及智慧的宝库。
其中有糟粕,但更大量的是有益的营养,况且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那些糟粕正在渐渐失去它的影响力,而其精华部分则日益显示出特有的光彩。
重视和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可以举例如下:
——可以激发一个人的爱国精神。
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记载,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使人更加了解和热爱祖国。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不能没有祖国。
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说,中国优秀传统的人文精神,集中起来就是两点:
一是爱国主义,二是有骨气。
中国古代有许多“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志士,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为国家、为民族不惜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让学生熟知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了解他们的名言名篇和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很有必要。
——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
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及掌握情况,可以让人的素质产生差别,有了高下之分、文野之分和雅俗之分。
不学或学得太少,就难以“脱俗”。
——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使人的思维更具有深刻性和丰富性。
传统文化往往是文、史、哲学的统一,其中有很多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可以让人学会用哲学方法思考问题,避免主观性、片面性;可以激发人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可以培养人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美好的道德情操。
——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心理素质,学会和谐地、友善地与人相处,学会正确处理和应对各种社会矛盾和人际关系,使人更科学、合理和快乐地生活。
传统文化中有着很多强身健体的知识和哲理,对体育、卫生方面的教育也是极为有益的。
——可以提高人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
传统文化体现了东方式的“以人
为本”的管理思想,其中有极其丰富的管理哲学和管理艺术。
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10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推进教育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
在中国,要当好一个管理者或者领导者,没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不能不说是一大欠缺。
——可以提高人的科技素质。
传统文化中也含有许多科技哲学、科技逻辑和科技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激发研究现代科技的灵感。
传统文化对现代科技的发展,能产生某种深远和巨大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认为,文理本是“同根生”,文理分离,特别是重理轻文,导致我们在科技领域缺乏原创性创新。
他说他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对他的成长起了直接或间接作用。
杨振宁博士也讲过,他在初中时利用两个假期熟读、熟背《孟子》一书,对他的人格形成、思维方法的形成以及科学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个典型事例:
汤川秀树,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物理学家。
他说,他在物理学上的造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
他受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日本最著名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而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老子》《庄子》《墨子》等。
他在上中学时就阅读《老子》《庄子》,对庄子的思想特别感兴趣。
他曾从《庄子》关于“浑沌”的一篇寓言中得到灵感和启示,解决了关于基本粒子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他认为,《老子》《庄子》等书中,包含着许多“严厉的真理”。
当然,我们强调重视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否认德育的时代纬度,很明显,这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
.从时代要求看,德育内容正在拓宽。
富有时代特色的德育内容有:
(1)创新意识培养。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谁拥有高素质创新人才,谁就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
(2)生态意识培养。
为确保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德育必须倡导生态伦理精神,建构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价值观念和伦理规范体系,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
(3)终身学习观培植。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
学校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和能力,提高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4)合作精神培植。
现代社会发展对人际交流与合作要求大为提高,德育要加强对学生合作能力培养,使其树立合作精神。
此外,科学价值观与道德观、信息道德观、经济伦理观、心理素质培养,都是现代德育重要内容。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德育放在至高无上的重要位置。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但其核心是德育,所以,学校必须将德育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
作为教育工作者,做好德育工作是光荣的使命,更是神圣的职责。
总而言之,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在学校教育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它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提高青少年的传统文化修养,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是德育的一个有力途径,有利于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竞争力,离不开他的文化竞争力。
而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不能没有很强的理科知识、外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否则就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与此同时,一个没有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一个缺乏了“中国特色”的中国人,恐怕也很难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浅谈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
内容摘要:
纵观教育改革的历史,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在追求理想教育模式和科学教育方式的过程中,各类教育精英、普通教学工作者都贡献出了无穷智慧。
时至今日,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且日渐被人们认可,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中学生德育令人堪忧道德心理健康
一、中学生与德育
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当代青少年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只有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二、中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
某校两个14岁的中学生因发生一点小矛盾,男孩便有预谋地在放学途中将女孩连勒带砸至死。
去年二月,在某校均为三好学生的刘某和杨某在家做完寒假作业后,谈到了网上的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心里产生了躁动,将一名七岁幼女骗至家中,将其猥亵。
更有甚者,由于学校考试中四门功课不及格,难以向家人交待,竟将父母和奶奶杀死,然后自杀。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
据对部分学生调查,近2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游戏机室、台球室等营业性场所,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
在校园里,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出女生。
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致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4、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
总之,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为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
针对上述情形,我觉得,当代学校德育教育尤其应强调以下几点:
1、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同时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紧抓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
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仅仅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3、提倡个性发展教育
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中学生主要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中学生更是如此。
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中学生德育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探讨,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位中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并最终成才。
中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一点感悟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黄冈中学惠州学校 贾凌云
摘 要: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外各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我国的教育体制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计划生育制度下的独生子女成为我们教育的主要对象,这批“90后”的中学生受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和发展的影响,行为方式和观念与以往年代的学生存在很大的不同,与我们老师更是存在巨大的认知差异,所以我们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也必须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如何进行思想教育才更有效成为困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难题.
关键词:
道德自觉者;道德先行者;感恩;严于他人;宽以待己
现阶段的中学生在一个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下成长,他们反应敏锐,学习新事物能力很强,有些孩子在某一方面所具备的知识甚至超过老师.他们很聪明,有个性,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风格,性格独立,敢于闯荡.但他们有的以自我为中心,非常自信,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和建议.有的专家学者将现阶段中学生的特点概括为“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极不相符,心智成人化,行为幼稚化,做事极端化”.虽然可能有些夸张,但大致可以反映出现在学生在新的教育思潮下的思想状态.面对这样一群孩子,如果我们还用“打一打,哄一哄,吓一吓,诈一诈”的办法进行管理,用一些他们根本体会和感受不到的大道理大理论教育他们,就很难说服他们,对他们的教育也将失去作用.
现阶段学生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很强,所以我们要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实施教育,并且要以说服他们作为检验我们教育功效的唯一标准.下面浅谈我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些做法和看法.
教育的目的,是唤醒人沉睡的善意与创意,从而使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其中,品德教育是成人教育,知识教育是成才教育,二者结合才是成功教育,才能培养出富有人性和正义感的社会公民.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整体表现出来的性格与班主任的教育理念,为人处事的风格极其相似,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十分清楚地知道自己将要培育出什么样的学生.成材先成人,我觉得将我国经典的传统美德同学生的具体处境结合起来,用他们经历过和感受到的事例教育他们教育效果非常显著.比如我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不断的向学生渗透以下思想:
(1)乐于奉献,甘于吃亏
学生都有一种不患贫而患不均的本性,所以我们安排他做事情时喜欢事事求平均,比如政教处安排我们班把周一国旗下讲话用的主席台搬回室内,有的同学就不解地问我,为什么每次都叫我们搬,为什么别的班不用搬?
班级编排座位也是追求绝对的平均.实际上生活中哪有绝对的公平?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要想独立和发展,必然需要一些人作出自我牺牲,必然有一些走在社会发展前面的道德先行者.一个集体要想和平和谐的发展,必然有一些人要多付出一些,要多牺牲一些.就我们现在的班集体而言,正是因为有了像侯晓逸,林佩鸿,文斯民,曾毅峰等一批运动员的奉献和牺牲,才使我们班在运动会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正是因为有了李璐嘉,李奥,邹舒丹,徐瑞兴等同学无条件地为黑板报献计献策献力,才使我们班每次的黑板报得分名列前矛,正是因为有了王晓文,黄营宜同学的精心组织和引导,我们班每周五的唱歌才唱的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也正是因为有了文斯民,周洵,周雅洁,杨天赤四位同学的积极参与,才让家长对我们的家长会赞不绝口.不仅如此,我们班的各类文艺活动,征文活动,班会活动,周雅洁,杨天赤同学也总是挑大梁,担重任.班级有了这批先行者的无私奉献,甘于吃亏,感染着其他同学参与其中,共同促进了班级的迅速成长,使我们班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就表现出极强的团结精神和凝聚力.可以想象,如果人人都具备了乐于奉献,甘于吃亏的品质,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多么美好.
(2)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现阶段的中学生有一个非常普遍的错误观念,那就是每当我们指出他的缺点时,他们会认为很多同学都是这样做的,都有这个缺点,所以我批评他是不应该的.如:
当我批评某个学生早读不开口读书时,他就会说:
不是有很多人没有开口吗?
又不是只有我一个!
当我批评某个学生晚上睡的太晚时,他会说:
有谁会那么早睡?
当我批评他带手机进校园时,他会说:
你去问问有几个人没带手机?
当我批评他迟到时,他会说:
谁能不迟到……
诚然学生的反驳很多时候是在为自己辩解,但这反映出人的一个共同的心态:
总喜欢拿别人的错误为自己开脱,用别人的失误来原谅自己的错误!
“严于他人,宽以待己”成为他们不知不觉的处世习惯.为了纠正学生的这一个缺点,我不断地向学生强调:
“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原谅你自己,我现在关心的不是别人,而是你有没有这一缺点?
不是说大家都有的缺点就不是缺点,大家都容易犯的错误就不是错误!
我们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一个想成功,想有所作为的人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才是正确的处世态度.生活中,我们应该主动的帮助同学,尽可能少地麻烦别人;我们可以借钱给别人,但尽量不要向别人借钱;当我们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时,我们一定要说一声“对不起”,而当别人做了对不起我的事时,我们应该说一声“没关系”.我们还应该用“己不如人意己无能,人不如己意己无量”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
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崇敬的人,一个成功的人!
(3)积极看待社会,生活和生命
记得一次语文作文材料是“生活中充满了矛盾.我们一方面对自己说对人要有爱心,爱人如爱己;一方面在外头又怕跟陌生人说话.我们一边叹息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一边又不愿意伸手去帮助路旁车子抛了锚的人.我们的借口是:
怕自己被坏人骗了,怕自己在路边与麻烦事或麻烦人惹上关系.我们的怕,大概已经快要把我们的爱吃掉.”
这篇作文真实地检验出学生对待生活的态度!
在十七大召开之际,我组织学生利用报纸学习了很多英雄,道德模范的报道,有些学生就不相信故事的真实性.当我谈及如何看待社会,如何看待我们国家和政党,有些学生就马上联想到政治腐败,环境污染,不良的社会治安,不文明的社会现象等.有的同学甚至不愿意轻易相信别人,信任朋友,对学校、社会持批评的态度,对班级活动持观望的态度,曾经有一个同学在她的语文周记中这样写道:
“我妈妈说过,人与人之间都是利益与利益的关系,没有真正的友谊.本人就不相信别人接近我的目的不是图谋利益,为了不被人利用,所以我要与班级划清界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这样嘱咐自己的孩子:
“出门在外,不要轻易吃别人的东西,不要随便相信陌生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对孩子的这种善意的提醒却无意中促成他们自我防范意识过强,不愿轻易信任别人,对公益事业和集体的事情不热心,因为事事有选择的付出和有选择的交友,所以往往觉得生活没多大意思,很难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老师和长辈的批评,尤其是不公平的对待或误解.所以我反复向学生强调:
我们要信任别人,如果生活中缺乏信任那还剩下什么?
同学之间的友情是很纯洁的,我们要用健康的想法去揣测别人的行为,这样即使同学做了伤害自己的行为,我们也容易释怀.
我们应该习惯于用善良高尚的心理去揣度、去推演道德者的道德行为,不要以为我和周围的人的精神境界不高,就不应也不会有道德自觉者,不要受伤一次,便不再相信任何人,要用放大镜去看待社会中美好的事物,生活中的闪光点,用缩小镜去忽略生活中的不和谐行为,用宽容,豁达的心态看待生命中的一切!
当被问及人为什么要活着?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时,同学们更是一脸茫然,很多同学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虽然每个人的出生不是自己的选择,但我们有能力选择自己什么时候结束生命,可人往往不会轻易选择死亡,哪怕是生活很贫困,活得很狼狈,很累,像乞丐,像病入膏肓的病人,那么到底是什么支撑他们那么艰难还要活着?
也许有的人会说是因为他们有远大的理想或希望,为了实现这些理想和希望,他们才选择了在痛苦中煎熬和等待.但我们大部分人尤其是学生是既没有理想,也没有抱负,那么如何教育他们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呢?
我认为一个遭受贫困或病痛折磨的人还要活着,大部分是因为他们有牵挂,这种牵挂有的是亲情,有的是友情,也有的是爱情,因为他们割舍不掉这份感情,所以才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挫折,他们的生命也因此而光彩.对于我们学生而言,爱情当然还属于明天,所以在家要珍惜和父母长辈的亲情,在学校要珍爱同学之间的友谊,主动和老师建立师生感情,这些亲情和友情不仅可以在情感上给你带来快乐,给你带来慰籍,还可以给你带来克服困难的勇气,永往直前的动力,是你永远的精神财富.
(4)胸怀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我们之所以需要感恩,是因为我们都曾经弱小.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是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当我们还在蹒跚学步时,是父母撑起我们一生的希望和理想;当我们像一群小鸟走进校园时,是老师用汗水和心血给予了我们知识的力量和人生的路标.”
我们之所以需要感恩,是因为我们都曾经有过无奈、困惑和徬徨,是那些至今还记得或早已忘记的人们的帮助,使我们拥有了今天;是那些淡如清水而又恩重如山的扶助,使我们在人生的征途上赢得辉煌.我们之所以需要感恩,是因为我们已经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强 德育 中的 传统文化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