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考研真题.docx
- 文档编号:5934939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6.50KB
历史学考研真题.docx
《历史学考研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考研真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学考研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l~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者试图从中探寻夏文明的新石器文化是:
A.大汶口文化B.河姆渡文化 C.龙山文化 D.良渚文化
【参考答案】C。
大汶口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是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文化遗址的主要代表。
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是新时期时代后期父系氏族文化遗址的主要代表。
其中,龙山文化区私有制的发展、阶级的分化更为明显,其发展同我国最早的阶级社会夏商周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此,此题应选C选项。
2.下列西周分封国属于商族后裔的是:
A.晋国 B.宋国 C.楚国 D.郑国
【参考答案】B。
晋国的建立,与“桐叶封弟”有关,是作为武王诸子进行的分封;西周后期,周宣王封弟友于郑(陕西华县),是为郑桓公;楚国则是在周成王时期分封先王功臣时所建立。
只有宋国,是在周公平武庚之乱后,封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邱地区,是为商族之后裔。
3.唐代官方颁行的儒家经书、注书是:
A.经典释文 B.四书集注 C.五经正义 D.十三经注疏
【参考答案】C。
《五经正义》由唐太宗令孔颖达等人撰写,是一部解释五经经义的书。
书在高宗朝撰成后,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
此后,注释儒经必须以此为标准,科举应试亦必须准此答案,不许自由发挥。
《经典释文》由唐陆德明撰,《四书集注》是《四书章句集注》的简称由南宋朱熹撰成,《十三经注疏》由清阮元撰成。
以上三书均是儒家学习的经典,但或非唐代,或非官方,故只选C。
4.标志着中国古代白银赋税化的赋役改革是:
A.两税法 B.一条鞭法 C.募役法 D.摊丁入亩
【参考答案】B。
直选法,明朝张居正改革中重要内容,田赋、徭役折银上纳,是我国赋役制度史上重大改革,呈现出“摊丁入亩”的趋势,标志着中国古代白银赋税化的改革。
5.乾隆时领导天地会在台湾发动起义的是:
A.林爽文 B.王聪儿 C.林清 D.蔡牵
【参考答案】A。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夜,彰化县天地会首领林爽文举行起义,建立政权,改元“顺天”,被推为“顺天盟主打元帅”。
而王聪儿是白莲教起义首领,林清是山东天理教起义首领,蔡牵是海盗出身,此三人皆不选。
6.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采取的新措施是:
A.开设厘金 B.加征田赋
C.发行“昭信股票” D.开铸银元
【参考答案】C。
注意时间的限定,很多同学误选A项,而开设厘金当是太平天国时期的主要财政手段。
甲午战后,清政府为了弥补巨额的财政亏空,决定用举借内债的办法筹款,于1898年发行“昭信股票”一万万两,年利五厘,号召王公贵族和文武官员带头“领票缴银”,以推动各地商民踊跃认购。
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表“改定新约”的对外宣传后,首先与中国签订关税条约的国家是:
A.美国 B.比利时 C.英国 D.日本
【参考答案】A。
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政策。
1927年底,蒋介石发表谈话,停止对苏贸易,驱逐苏联侨民,宣布与苏联断交。
1928年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
美国为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
其它各国相继仿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新约。
列强用条约的形式,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并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
8.邓演达领导的“第三党”,其正式名称是:
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B.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
C.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 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参考答案】A。
中华革命党及由其易名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是大革命失败后,由国民党内部分化出来的左派,为反对国民党右派的反动统治而建立的政党。
1930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等为继续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上海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农工党的前身,当时被称为第三党。
9.出席1945年联合国制宪会议的中国代表中的中国共产党员是:
A.周恩来 B.董必武 C.陈毅 D.张闻天
【参考答案】B。
1945年4月,董必武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军民,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制宪会议,并向旅美侨胞和国际人士介绍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解放区各方面的成绩,扩大了中国人民革命的影响。
10.20世纪70年代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开始于: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扶植个体经济 C.建设经济特区 D.疏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
【参考答案】A。
属于考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内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简政放权、扩大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21.《三朝北盟会编》
【参考答案】宋代私修当代史书,由徐梦莘撰修。
全书二百五十卷,专记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与金的和战关系,书中广泛地搜罗了当时官府和私人有关宋金交涉与和战的言论和记述,按照年月日顺序加以编次,故称为“北盟会编”。
《三朝北盟会编》征引的文献材料达二百多种,而且所引用的全录原文,保存了文献材料的原貌,因此史料丰富,记述详赡,为研究辽、宋、金史的重要史料。
同时对于女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至民情风俗,也有很多记载。
22.蒲安臣使团
【参考答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外国在华政治经济势力扩大的具体表现之一。
1868年,清政府在离任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的怂恿下,派蒲安臣率领“中国代表团”赴欧美访问。
他们一行到达美国后,蒲安臣竟擅自代表清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中美续增条约》(亦称《蒲安臣条约》),承认美国享有掠夺化工以及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学校的权利。
蒲安臣使团的出使表现了清政府外交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是这一阶段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政治经济的重要表现,逐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23.“五一六”通知
【参考答案】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由毛泽东主持制定并在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故称《“五一六”通知》。
《通知》对《二月提纲》作了批判,指责其时为资产阶级复辟作的舆论准备,对党内和国内的政治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并且号召彻底揭露无产阶级文化中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
《通知》是一个集中“左”倾方针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也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文化大革命”兴起的重要标志。
24.拉美西斯二世
【参考答案】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九王朝法老(前1314年-前1237年),其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最后的强盛年代。
拉美西斯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远征,旨在恢复埃及对巴勒斯坦的统治。
由此,他在叙利亚与另一强大帝国赫梯发生利益冲突。
双方在前1286年发生一次著名的卡迭什战役,最终签署了卡迭什和约,又称银板和约,这是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国际协定,其埃及文本与赫梯文本均被保存下来。
拉美西斯二世还在埃及大兴土木,建立了许多神庙和建筑,是埃及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法老之一。
自拉美西斯二世后,新王国时期埃及逐渐走向衰落。
25.后三头政治
【参考答案】
罗马共和制后期个人独裁条件不成熟的产物。
继凯撒独裁后,罗马陷入混乱。
为控制政局,安东尼、雷必达和屋大维三人出于各自利益需要,于公元前43年10月在意大利北部波诺尼亚城附近举行会晤,公开结盟,史称“后三头政治同盟”。
与前三头政治同盟的私人协议性质不同,后三头政治同盟后来获得罗马公民大会的承认,授权他们颁布法令和任命高级官员,统治国家五年,因此具有公开和合法的性质。
三头同盟通过少数人结盟的独裁形式,达到控制国家政权的目的,为罗马帝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6.《沙恭达罗》
【参考答案】
由笈多王朝全盛时期的梵文诗人和剧作家迦梨陀娑创作而成。
《沙恭达罗》讲述了美丽善良的少女沙恭达罗与国王豆扇陀彼此相爱的故事,后来国王听信谗言离弃了沙恭达罗。
该作品是印度笈多王朝时期文学发展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世界文坛也享有声誉。
27.1905年俄国革命
【参考答案】1900年至1903年,俄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国内矛盾空前尖锐,工农斗争此起彼伏。
1905年日俄战争后,以“流血星期日”事件为开端,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民众展开了十月总罢工和十二月武装起义等革命活动,从而迫使沙皇政府进行立宪改革,为资产阶级参与政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继十二月武装起义后,革命开始走向低潮,最终以失败告终。
虽然失败,但1905年革命沉重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锻炼和教育了劳动大众和布尔什维克党,为十月革命的胜利作了良好准备。
它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人民革命,不仅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而且促进了亚洲的革命运动,揭开了帝国主义时代革命风暴的序幕。
28.年鉴学派
【参考答案】
20世纪20、30年代由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开创、费尔南·布罗代尔、夏尔·莫拉泽等人全面发展的法国史学派别。
该派因费弗尔等人于1929年创办《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得名,1946年该杂志易名为《经济、社会和文明年鉴》。
年鉴学派主张有二:
一、提倡“全面的历史”,主张扩大史学研究范围;二、提倡打通史学与社会科学。
与极为重视狭隘的政治、外交和军事的历史的传统史学相比,年鉴学派扩大了历史的研究范围,采用了更为广泛多样的研究方法,但年鉴学派过于强调社会结构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考察人类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因此也应批判地进行吸收。
三、史料分析题:
29~3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英夷船炮在中国视为绝技在西洋各国视为寻常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魏源:
《海国图志》
材料二
(西人)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讲农学利水道化瘠土为良田使地尽其利造铁路设电线薄税敛保商务使物畅其流……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郑观应:
《盛世危言》
问题:
(1)在答题纸上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加以句读。
(12分。
错断或漏断一处扣0.5分,扣分不超过12分)
(2)概述材料一和材料二观点的异同及其所反映的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变化。
(18分)
【参考答案】
(1)“是书何以作?
曰: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英夷船炮在中国视为绝技,在西洋各国视为寻常。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
“(西人)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
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讲农学,利水道,化瘠土为良田,使地尽其利;造铁路,设电线,薄税敛,保商务,使物畅其流……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用。
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
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
(2)相同之处:
二者都承认西方国家的富强、中国的羸弱,同时也都认为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向西方学习,变法革新而改变现状,强盛起来。
不同之处:
在富强的方法上,魏源认为,中国强盛之法主要是学习西方养兵练兵之法,学习西方各种技术,发展武备,加强国防;郑观应认为,中国要强盛不仅要军事力量强大,西方的政治制度的先进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富强的根本原因,因此,郑观应提出应该在中国实行议会制度。
在富强的目的上,魏源提出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用来打击、抵御西方,而郑观应则认为“国富”的目的是为了“民强”。
反映的认识变化:
从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逐渐转变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
这种变化原因有二:
一、外国侵略程度的扩大,中国半殖民化程度的加深;二、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引导文化发展,发展到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30.阅读材料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青的女士,有些非难我的人,说我不该一味只想讨女人家的欢喜,又那样喜欢女人。
我公开承认:
你们是我满心欢喜,而我也极力想讨好你们的欢心。
我很想问问这班人,难道这也是值得大惊小怪的事吗?
亲爱的女士,我说我们曾经多少次消受甜蜜的接吻、热情的拥抱、以及同床共枕;就光是我能经常瞻仰你们的丰采、娇容、优美的仪态,尤其是亲近你们那种女性的温柔文静,这份快乐不就足够叫人明白我为什么这样想、这样做吗……要说从前我发誓要把自己的力量全部贡献给你们,为你们的欢乐而效劳,那么我现在这份意志就格外坚决了;因为凡是有理性的人都会说:
我爱你们,就跟别的男人爱你们一样,是出于天性。
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
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
——卜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全集》(九)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Sapeveaude(勇于思考——引者注)!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问题:
(1)材料一表达了欧洲中古后期什么样的生活观念?
这种观念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10分)
(2)材料一“人类的天性”与材料二“高贵的理性”分别指什么?
(6分)
(3)概述上述材料关于人的认识在西方的发展。
(14分)
【参考答案】
(1)欧洲中古后期的生活观:
重视现世生活,追求物质幸福及肉欲上的满足,主张表达人的真实感情,发展个性,在道德观念上要求放纵,反对自我克制。
意义:
这是欧洲中古后期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其重大历史意义就在于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唤起人的觉醒,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
唤醒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在精神上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新兴的资产阶级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开拓和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
(2)“人类的天性”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高贵的理性”是指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
(3)人的认识在西方的发展:
首先,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以人文主义精神为指导,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把人们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桎梏下解放出来,注重人性和现世生活的幸福,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
其次,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在思想上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制度,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并且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从而在世界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以理性主义为指导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追求自由、民主、平等。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两大思想运动,都为新兴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得准备。
如果说文艺复兴所反对的是天主教神学思想,所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的话,那么启蒙运动所反对的是封建专制主义,所追求的是自由平等。
四、论述题:
31~3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31.论述西汉到唐代的赋税制度及其主要变化。
【参考答案】
汉朝的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
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的义务(农民的主要负担):
①田租:
十五税一;②人头税:
A.算赋:
120钱;B.口赋:
20钱;③徭役:
每年一个月,不去则交更赋代役;④兵役:
一生服役2年。
汉初的赋税制度,对农民的剥削较轻,但随着汉王朝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生活日益奢侈腐化。
国家、地主和官吏对农民的剥削也日益加重,汉末,终于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封建制度的本质就是剥削压迫农民的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征收户调时有九品混通制。
东汉末,曹操颁布租调令,租按田亩收谷物,调按户收绢、绵,按户征收实物称为户调。
九品混通或称九品相通,是作为户调征收的原则。
其所谓品就是户等,共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按家产多少划定,每年政府给地方官规定按户征调的定额,地方官根据这个定额,由县宰召集乡邑三老,计赀、划等、定课,做到富户多纳,贫户少纳或不纳。
但州县上交的实物,须达到当地每户平均定额的总和。
这种按户计赀定课的户调制到南北朝中期后,逐步改变成为按丁征收,九品混通的办法也随着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汉魏之际,赋税制度发生了较大改变,由租、赋变为租、调,并沿袭了很长时间,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后,颁行了新的租调制。
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
北魏租调制规定:
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2石、调帛或布1匹。
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
隋及唐前期继续沿用北魏的均田制,在均田制下实行的赋役制度称为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的内容是:
丁男每年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作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作调。
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每天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作庸,也叫“输庸代役”。
官僚贵族享有蠲免租庸调的特权。
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前提的,均田制规定每个成丁的农民都受田一百亩,因此国家征收租庸调时只问丁身,不问财产。
租庸调税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税收制度的集成,并有一定的创新,内容比较系统和完整。
因此,在我国封建税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自唐玄宗开元(713-741)以后,均田制度逐渐废弛,与之相适应的租庸调也难以为继,封建大土地所有制进一步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大为减少。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始改行两税法。
两税法的主要内容:
①国家根据财政支出定出总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额,向当地人民征收。
②土著户(当地人)和客居户(外来户)均编入现居州县户籍,依照丁壮和财产(主要是土地)多少定出户等,按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税额。
③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限6月纳清,秋税限11月纳清,故称“两税”(亦有一说因其分为户税、地税两项)。
④两税依户等纳钱,按垦田面积纳米粟;田亩税以大历十四年(779)垦田数为准,平均摊派。
⑤租庸调和杂徭、杂税悉省,但丁额不废。
⑥无固定居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的三十分之一征税。
两税法变租庸调以人丁为征收赋税标准的原则为以财产、主要是土地为征收标准的原则,是土地占有状况发生改变后的反映,是中国古代税制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两税法实行初期,统一了紊乱的税制,扩大了赋税的承担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后来,弊端丛生,征敛趋于苛重。
但由于两说法适应地主私有制经济的发展,其税制的基本原则为此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
主要变化:
税收项目逐渐简化;征收对象逐渐由人丁、土地向单一的土地、财产转变,扩大了赋税征收面。
由于征收标准的改变,国家进一步松弛了人身依附关系,同时也多少改变了贫富负担不均的现象。
32.论述自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前半期传教士来华的背景、主要活动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
背景:
伴随着16世纪以来西方对东方殖民主义的扩张以及新航路的开辟,这一时期基督教(天主教)面临欧洲宗教改革势力的强盛,为了扩大宗教势力的影响,16世纪中期开始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逐渐来华。
主要活动:
1)与中国一些开明士大夫开始研究和介绍西方的学术、科技,例如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所著的《几何原本》,介绍西方水利学知识,部分内容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所采用等。
2)将中国文化介绍到了西方,例如利玛窦首先将《四书》译为拉丁文带回意大利,比利时教士金尼阁又用拉丁文翻译了《五经》等。
影响:
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同时也把中国文化的影响扩大到世界范围之内。
需要指出的是,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自然科学因受神学的限制,不可能是西方最先进的近代科学成就,因而这些自然知识的实际社会作用,也自然是很有限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学 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