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docx
- 文档编号:5929394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3
- 大小:17.51KB
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docx
《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
1、宋朝著名学者、教育家朱熹的《训学斋规》记载: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读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2、清代桐城派鼻祖刘大櫆教人读文章要“因声求气”,用意正在于此:
“(读书)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
3、西汉学者毛亨在《毛诗序》说:
“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4、韩愈《罗池庙碑》说:
“此文情韵不匮,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
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已,庶可渐入佳境。
”
5、曾国藩:
“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气概,非密咏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
二者并进,使其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下笔时必有句读凑赴腕下,自觉琅琅可诵矣。
”(《家训·字谕纪泽》)
6、孙犁:
“学习古文,主要靠读,不能像看白话小说,看一遍就算了。
要读若干遍,有一些要背过。
文读百遍,其义自明,好文章是越读越有味道的。
最好有几种自己喜欢的选本文放在身边,经常拿起来阅读。
”
7、叶圣陶:
“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
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
……要养成熟极如流的看文言的习惯,非先熟读若干篇文言不可。
”《中学国文学习法》
8、叶圣陶:
“读一遍未必够,而且大多是不够的,于是读第二遍第三遍。
读过几遍之后,若还有若干地方不明白不了解,就得做翻查字典、参考的工夫。
”
9、朱熹:
“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
”
10、颜之推《颜氏家训》:
“读书以百遍为度,务要反复熟嚼,方始味出。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融会贯通,然后为得。
如未精熟,再加百遍可也。
仍要时时温习,若功夫未到,先自背诵,含糊强记,终是认字不真,见理不透,徒敝精神,无益学问。
”
11、阚泽年少时家贫而好学,常给人抄书,结果是“所写毕,诵读亦遍”,牢固地掌握了书上的内容。
他也因此得以博览群书,成为一代名臣,后来为汉未刘洪所撰的《乾象历》作注。
白居易年轻读书时,“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
司马光68岁时还亲自抄书,“所抄自《国语》而下六卷,其目三百一十有二,小楷端重,无一笔不谨。
”
苏东坡十分偏爱此道,在他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学者朱载来访,等了许久,他才匆匆出迎,并抱着歉意说:
“我在作每日的功课,烦先生久等了。
”落座之后朱问道:
“刚才先生言道每日功课……”苏东坡:
“喔,我在抄《汉书》”,并补充说:
“我读《汉书》到现在己抄三遍了”。
洪迈曾有言曰:
“手抄《资治通鉴》三过,始究其得失。
古人读书著书,未有不手录者。
”
宋濂因家境贫穷,藏书不多,他就向别人借书抄读,宋濂一生著作缠身成为了明初一代文宗。
明朝负有盛名的文学家张溥幼时天资并不聪颖,喜欢读书,但记性不好,读后好忘,他曾骂自己脑袋笨。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
每读一篇文章,就整整齐齐地将文章抄一遍,边抄边在心里默诵。
抄完后再朗诵一遍,马上投入火炉烧掉,重新再抄一遍,这样往返六七次,一篇文章等于读了十几遍,自然记得熟了。
为了勉励自己,他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七录书斋”。
明朝的顾炎武少年时读《资治通鉴》,每天读书后还照书抄一遍。
他读完一百多万字的全书.又得了一部手抄书,印象也更加深刻,真是一举两得。
曾国藩出将入相,平定天下,位极人臣,立功立言立德,可谓三不朽。
其所以至此者,抄书之勤密不可分焉。
《曾文正公全集》有《经史百家抄》数卷,于此见其功夫之深也。
梁启超:
“好记性的人不见得便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比较多的倒是记性不甚好。
克服记性不好的方法是抄书或笔记。
”
梁启超另在《治国学杂语》中说:
“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读君呈上一条,……什么方法呢?
是抄录或笔记”,“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开这条路。
”
鲁迅在日记中也记载道:
“……夜大风。
写《谢承后汉书》”,“夜风。
写《谢承后汉书》毕,共六卷,约十余万字,”从日记推知,他花了20来天时间,每夜抄书约五千字。
著名学者顾颉刚在总结读书经验时说过,自己年轻时“脑力摧残过剧”、“陷于神经衰弱之苦况”,“所以能从事于考索之业者,只缘于个人习性,乐于抄代其记忆也”。
至于抄写的形式,有的是把经典作品全部抄录下来,抄写者欣赏这部作品,一面抄,一面读,一面印在脑子里,通过眼看、心想、手写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俗语说“手抄一遍,胜读十遍”,抄写为什么为这些著名文人所倍加青睐呢?
这是因为它能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精神专注。
同时在抄写时也在进行思考,从而汲取书中用字遣词的精华部分。
再则,它还可以加大刺激脑细胞的力度,在感知协同律的作用下,巩固记忆。
抄读至少有三样好处;一是可以去掉读书的浮躁气。
当今社会有些人急功近利,使得人们读书也变得心浮气躁,抄读则可以使人渐入读书佳境,求得书中真谛。
二是可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抄读是一种全方位投入式阅读,手、眼、脑联合动作;抄读的过程,亦是咀嚼、消化、吸收的过程。
三是可以提高兴趣,强化记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文言文 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