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
- 文档编号:5926216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421.04KB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卷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慷慨阴晦琐屑按捺不住
B.描摹斑斓挑衅与时具进
C.撰写驾驭狼藉锲而不舍
D.伫立浮躁风靡再接再厉
2.选出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
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
“不可以。
”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我国历史的曾出现过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
B.他的事迹在学校里早被传得家喻户晓了。
C.在他杂乱无章的房间里,我终于找到了那本册子。
D.她的衣着艳丽,十分惹人注目。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名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A.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的“路人借问遥招手”是动作描写,“怕得鱼惊不应人”是心理描写,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体现出小儿对路人的问话不太关心。
B.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讲述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时所见得美景,离乡后所见之月逊于家乡之月,借月来寄托离乡后的思念之情。
C.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那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了诗人无尽的乡思。
诗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时许多闻听笛声的游子,又有谁能不被唤起浓浓的思乡情!
D.白居易的诗歌《问刘十九》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通过写出与友人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
5.下列语段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形,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A.lóu yōng niè chēng
B.lóu yōng shè chèn
C.lǚ yòng niè chèn
D.lǚ yōng shè chēng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地铁客的风格
毕淑敏
挤车可见风格。
陌生人与陌生人亲密接触,好像丰收的一颗葡萄与另一颗葡萄,彼此挤得有些变形。
也似从一个民族刺出的一滴血,可验出一个民族的习惯。
那一年刚到日本,出行某地,正是清晨,地铁站里无声地拥挤着。
大和民族有一种喑哑的习惯,嘴巴钳得紧紧,绝不轻易流露哀喜。
地铁开过来了,从窗户看过去,厢内全是黄皮肤,如等待化成纸浆的芦苇垛,僵立着,纹丝不动。
我们因集体行动,怕大家无法同入一节车厢,走散了添麻烦,显出难色。
巴望着下列车会松些,等了一辆又一辆。
翻译急了,告知日本地铁就是这种挤法,再等下去,必全体迟到。
大伙说就算我们想上,也上不去啊。
翻译说,一定上得去的,只要你想上。
有专门的“推手”,会负责把人群压入车门。
于是在他的率领下,破釜沉舟地挤车。
嘿,真叫翻译说着了,当我们像一个肿瘤,凸鼓在车厢门口之时,突觉后背有强大的助力拥来,猛地把我们抵入门内。
真想回过头去看看这些职业推手如何操作,并致敬意。
可惜人头相撞,颈子根本打不了弯。
肉躯是很有弹性的,看似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车厢,呼啦啦一下又顶进若干人。
地铁中灯光明亮,在如此近的距离内,观察周围的脸庞,让我有一种惊骇之感。
日本人如同干旱了整个夏秋的土地,板结着,默不作声。
躯体被夹得扁扁,神色依然平静,对极端的拥挤毫无抱怨神色,艰忍着。
我终于对他们享誉世界的团队精神,有了更贴近的了解。
那是在强大的外力之下,凝固成铁板一块。
个体消失了,只剩下凌驾其上的森冷意志。
真正的苦难才开始。
一路直着脖子仰着脸,以便把喘出的热气流尽量吹向天花板,别喷入旁人鼻孔。
下车时没有了职业推手的协助,抽身无望。
车厢内层层叠叠如同页岩,嵌顿着,只能从人们的肩头掠过。
众人分散在几站才全下了车,拢在一起。
从此我一想到东京的地铁,汗就立即从全身透出。
美国芝加哥的地铁,有一种重浊冰凉的味道,到处延展着赤裸裸的钢铁,没有丝毫柔情和装饰,仿佛生怕人忘了这是早期工业时代的产物。
又是上班时间。
一辆地铁开过来了,看窗口,先是很乐观,厢内相当空旷,甚至可以说疏可走马,必能松松快快地上车了。
可是,且慢,厢门口怎么那样挤?
仿佛秘结了一个星期的大肠。
想来这些人是要在此站下车的,怕出入不方便,所以早早聚在出口吧。
待车停稳,才发现那些人根本没有下车的打算,个个如金发秦叔宝,扼守门口,绝不闪让。
车下的人也都心领神会地退避着,乖乖缩在一旁,并不硬闯。
我拉着美国翻译就想窜入,她说再等一辆吧。
眼看着能上去的车,就这样懒散地开走了,真让人于心不忍。
我说,上吧。
翻译说,你硬挤,就干涉了他人的空间。
正说着,一位硕大身膀的黑人妇女,冲决门口的阻挠挺了上去,侧身一扛就撞到中部敞亮地域,朝窗外等车者肆意微笑,甚是欢快。
我说,你看你看,人家这般就上去了。
翻译说,你看你看,多少人在侧目而视。
我这才注意到,周围的人们,无论车上的和车下的,都是满脸的不屑,好似在说,请看这个女人,多么没有教养啊!
我不解,明明挤一挤就可以上去的,为何如此?
翻译说,美国的习俗就是这样。
对于势力范围格外看重,我的就是我的,神圣不可侵犯。
来的早,站在门口,这就是我的辖地。
我愿意让出来,是我的自由;我不愿让,你就没有权力穿越……
北京地铁的拥挤程度,似介于日本和美国之间。
我们没有职业的“推手”(但愿以后也不会有,如果太挤了,政府就应修建更多的交通设施,想更人性化的主意,而不是把人压榨成渣滓),是不幸也是幸事。
会不会挤车,是北京人地道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单单挤得上去,不是本事。
上去了,要能给后面的人也闪出空隙,与人为善才是正宗。
只有民工才大包小包地挤在门口处。
他们是胆怯和谦和的,守门不是什么领地占有欲,而是初来乍到,心中无底,怕自己下不去车。
他们毫无怨言地任凭人流的撞击,顽强地为自己保有一点安全感。
在城里待久了,他们就老练起来,一上车就机灵地往里走,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说着:
劳驾借光……车厢内膛相对松快,真是利人利己。
北京的地铁客在拥挤中,被人挤了撞了,都当作寻常事,自认倒霉,并不剑拔弩张。
比如脚被人踩了,上等的反应是幽默一把,说一句:
“对不起,我硌着您的脚了。
”中等的也许说:
“倒是当心点啊,我这脚是肉长的,您以为是不锈钢的吧?
”即便是下等的反响,也不过是嘟囔一句:
“坐没坐过车啊,悠着点,我这踝子骨没准折了,你就得陪我上医院CT去!
”之后一瘸一拐地独自下车了。
人与人的界限这个东西,不可太清,水至清则无鱼,到了冷漠的边缘;当然也不可太近,没有了界限也就没有了个性没有了独立。
适当的“度”,是一种文化的约定俗成。
还是喜欢中庸平和之道。
将来有了环球地铁,该推行的可能正是北京这种东方式的弹性距离感。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6.文中提到的隋唐武将秦叔宝,因其骁勇善战,被后世百姓尊奉为守家护院的“门神”。
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两员猛将,因其忠肝义胆威严凛然,常被百姓“贴于户之左右”,以求达到“百鬼畏之、辟邪除祟”的作用,他们分别是“据水断桥、义释严颜”的________和“白马斩颜良、襄樊败于禁”的________。
7.下面语句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一位硕大身膀的黑人妇女,冲决门口的阻挠挺了上去,侧身一扛就撞到中部敞亮地域,朝窗外等车者肆意微笑,甚是欢快。
8.北京地铁没有职业携手“是不幸也是幸事”,这是什么意思?
9.作者列举了北京地铁客被踩脚后的三种反应,请你选择其中一种,从语言表达及化解矛盾效果的角度进行评析
A.
10.作者推崇的“北京这种东方式的弹性距离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实质?
你赞赏这种精神实质吗?
请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村医
薛培政
“这小子,出息了哈,小时候,我还救过你一命哩。
”耄耋之年的先生对我说这话时,正拄着拐杖走在通往村卫生室的路上。
满头银发的先生,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每回看见我,总是微微一笑,顺口喊出名字后,仍忘不提及救我之事,流露出些许成就感。
听他说的次数多了,我便去找爷爷求证。
“呃,真有的事儿,你一岁半出麻疹,那烧发得邪乎,眼看没救了……”上了岁数的爷爷,对好些事儿记不清了,但对这事心里却明镜儿似的。
上过省医科大学的先生,早年在县医院当大夫。
20世纪50年代末,县里派人支援老区,先生被抽调其中,来前谈话说下到乡级医院,先生见到乡卫生院刘院长后,就急着要求分配工作。
刘院长说:
“不急,等吃罢晚饭再谈工作,”晚饭就安排在卫生院机关食堂,刘院长破例让炊事员炖了一只老母鸡,喝的是当地产的纯粮酒。
酒至微醺,刘院长叹口气说:
“近千口人的茹冈村,自从老村医去世后,半年多了没医生,群众缺医少药的情形让人心焦啊!
”那时血气方刚①的先生听得真切,那股冲劲儿借着酒劲儿就上来了,一口唾沫一个钉地请求道:
“那我就去茹冈村吧!
”
茹冈村的人听说县里派来了医生,犹如久早的庄稼遇到了甘霂,纷纷涌向村头迎接②。
等把人接到后,大伙儿面面相觑:
“咦—咋会派来个白面书生,咱这鸡不下蛋的穷地方,会留住这细皮嫩肉的小先生?
”老支书颌首道:
“嗯—俺看这孩子行,可不能怠慢了。
“说罢,他连夜③带人把支部办公用房腾出来,做了村卫生室。
打那后,先生就成了全科医生。
头疼脑热的、腹痛拉肚子的……随时会来寻医求诊,先生就没了固定的工作时间。
这边正吃饭,那边病人呻吟着上门了,先生把饭碗一放,就手诊治起来;半夜睡得正香,外面的门被擂得山响,来人急火火地喊叫:
“先生——娘病得厉害嘞!
”先生一骨碌爬起来,背起暗红色药箱就走,等到把病人安顿好,回到住处已是鸡叫时分了。
到了冬春感冒多发季节,先生的案桌前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面对孩子哭、婆娘叫,搅成一锅粥的乱象,先生依然不疾不徐地接诊治疗。
那一次,老庆家的娃儿连日高烧不退,先生弯腰为其检查时,冷不防被哭闹不止的孩子吐了一身,闱得老庆两口子好不尴尬,先生却像没事人似的找块布擦了擦后,便又坐堂开药方了。
日子久了,村里婆娘们就议论:
“这先生性子恁好咧,从来就没见他动过脾气。
”
先生案桌前悬挂的那幅烙画上有一个硕大的“德”字,看上去有些年头了。
先生说做医生须有悲天悯人、普济众生之心。
一个暴雪封门的深夜,做生意亏得血本无归的二柱子喝农药寻了短见。
家人发现送医时,他已奄奄一息,值班医生不接收,就劝转送乡卫生院。
望着没膝的茫茫大雪,家人哭爹喊地跪地求救。
闻讯赶来的先生,脚未站稳,就气喘吁呼地命令道:
“快将人抬进屋,救命要紧!
”值班医生拽拽先生的袖子,满是忧虑地劝道:
“老师,你要三思,若是人救不过来,被赖上可就麻烦了!
”一向和蔼的先生发怒了:
“人命关天,顾不了那么多,有事我担着!
”等二柱子脱险,先生累得虚脱在地。
常听人说,先生这辈子就吃了心眼实的亏。
假若当初不下来,在县医院早就成专家了,或许当上了局长、院长。
先生却不以为然地说:
“大夫就是治病教人,专家不专家,就那么回事。
再说也不是每个专家都能当局长、院长,就是当了局长、院长,也不见得老来会有俺这身板。
俺虽老了,却行动自如,还能坐诊看病,咋能不满足哩?
说这话时,老人一脸平和④
(选自《小小说月利》2018年第6期)
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和句子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血气方刚”指(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冲动儿大,文中生动地刻画出先生年轻无所畏的形象。
B.②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茹冈村的人对医生的渴望。
C.③“连夜”是当天夜里(就做)的意思,文中表现出老支书对村医先生的重视。
D.④句作为小说的结尾,表现了村医先生“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豁达的人生态度,反映乡村医先生一生扎根农村毫不言悔、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高尚品质。
12.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小说借爷爷、村人之口来写村医,丰富了小说内容;借他人之口,从侧面烘托出村医仁心医者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B.小说以朴素生动的笔墨,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等描写,塑造了一个令人敬仰的乡村医生形象。
C.小说中的村医年轻时被抽调支援老区,后来在刘院长一番话语的刺激之下,他一时冲动选择了到茹冈村当村医。
D.村医刚到茹冈村时,村民对他能否长期留在村中心有怀疑,但他最终凭着自己的工作打消了村民的疑虑。
13.下列对小说中村医这一形象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村医是一个喜欢自夸的人。
每回看见“我”,微笑并顺口喊出“我”的名字后,仍忘不及救“我”之事,目的是要“我”感恩,记住他的恩情。
B.村医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
面对孩子哭、婆娘叫,搅成一锅粥的乱象,他依然不疾不徐地接诊治疗;面对孩子吐了一身,他却像没事人似的。
C.村医是一个医术高超的人。
“我”一岁半出麻疹,那烧发得邪乎,是他治愈了;到了冬春感冒多发季节,先生的案桌前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D.村医是一个医德良好的人。
二柱子喝农药寻了短见,值班医生不敢接收,怕遇上麻烦,他毫不犹豫地进行救治,敢于担当,也表现了他的医术高超。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_____________)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_____)
(3)以咨诹善道(_____________)
15.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中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四、句子默写
17.默写填空,
(1)不应有恨,___________?
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___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亭记》
(3)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__________,_________。
(《商山早行》)
(4)_______,___________,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6)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应当面对困难与挑战,始终怀揣着“___,__”的果敢与勇气。
(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句子填空)
五、语言表达
18.仿照下列画线的句子进行续写。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
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愤怒的吼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19.在《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你肯定沙猎到了不少名著,请填空。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市”是《水浒传》中的回目,其中的“花和尚”和“青面兽”分别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两厢情愿的意思_______,该歇后语是从名著《______》中的故事演绎而来的。
七、综合性学习
20.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要举行“中华文化活动周”主题活动。
你所在的班级选定了“茶文化”这个主题,要向全校师生宣传我国的茶文化,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一)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
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
刘禹锡的《尝茶》、苏轼的《咏茶》、文微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
“客来敬茶”也是中国普通人家章承的礼仪美德。
(材料二)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剖如,五代末至明初,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流行,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外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
(1)请你根据上面这两则材料来说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所在的小组打算就人们喜欢茶的原因进行一次调查,以下是对几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的采访记录。
荼楼老板:
我们茶褛从环境设计到经管方式都突出了传统茶文化件,所以荼客盈门,我们的收入也就很好啦。
年轻白领;我也喜欢上了喝荼。
我发现工作压力大时,坐下来喝喝茶,就会感觉放松不少,心情也不那么烦躁了。
退休老人:
你还别看这茶不起眼儿,医生说它既能预防许多老年病,又能对身体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请你根据记录概括出茶为大所欢迎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任杭州刺史时,经常泛舟西湖,品茗赋诗,写下了不少脍多人口的诗词。
现在有人要在西湖边开一间“东坡茶社”,请你从下面苏轼的诗作中挑选两句作为茶社门的对联。
(只填序号)
①从来佳茗似佳人 ②日高人渴没思茶 ③欲把西湖比西子 ④尝尽溪茶与山茗
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21.题目:
细微之处见真情
要求:
?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ƒ字数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文言文阅读
1、
四、句子默写
1、
五、语言表达
1、
六、名著阅读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下学 期半期 考试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