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把握计算题考查特点 提高解题的正确率素材.docx
- 文档编号:5921838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97.92KB
高考政治 把握计算题考查特点 提高解题的正确率素材.docx
《高考政治 把握计算题考查特点 提高解题的正确率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 把握计算题考查特点 提高解题的正确率素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把握计算题考查特点提高解题的正确率素材
把握计算题考查特点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纵观近几年各地政治学科高考试题、模拟试题,其中往往都涉及一定的计算题。
从阅卷情况看,考生在这方面的失分率较高。
本文拟从计算题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考查方位、解题思路等方面作出分析,以期对广大考生有所启迪。
一、计算商品的价值量
(一)涉及的基本知识
1 价值量与价值总量。
商品的价值量即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只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对于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来说,价值量只能有一个。
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2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 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4 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社会劳动生产率无论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二)分类例析
1 计算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例1 (2010·全国卷I·24)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
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
A 5元,6元 B 10元,12元
C 20元,24元 D 8元,16元
解析:
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的价值是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甲产品的单位价值量为原来的一半。
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为5元;在通货膨胀率为20%的情况下,物价上涨20%,则甲商品的单位价格为5元+5元×20%=6元。
故答案为A。
例2(2010·全国卷Ⅱ·24)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
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A 4元、4元、60万元
B 6元、8元、90万元
C 4元、6元、90万元
D 8元、6元、120万元
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①商品的个别价值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故“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该企业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为:
6元÷(1+50%)=4元。
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故“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甲种商品的价值量即社会价值不变,仍为6元。
③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因为“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故2009年该企业生产的甲种产品的数量也增加50%,为10万件×(1+50%)=15万件,故价值总量为15万件×6元/件=90万元。
故正确答案为C。
例3(2008·全国卷I·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 12元 B 12.5元
C 10元 D 18.75元
解析:
解答该题要准确理解“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这一条件。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为:
15÷(1+50%)=10(元)。
答案为C。
倒4 (2007·全国卷I·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
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A 4克 B 8克
C 16克 D 32克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解答时,第一步,先求出5件A商品所对应的白银的交换比例。
根据题意可知:
1克黄金=8克白银,故5件A商品=2克黄金=16克白银。
第二步,计算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l倍后5件A商品所对应的白银的交换比例。
当全社会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白银和生产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均不变时,5件A商品=16克白银的交换比例也不发生变化,故答案为C。
注意:
在该题中“全社会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是一个陷阱,起到干扰作用。
2 计算不同商品的等量关系
例5(2009·江苏卷·7)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______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A 2 B 4 C 8 D 16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弄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关系。
“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电脑数量由原先的1台变为2台;“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即生产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手机数量由原先的4部变为8部;现在的交换等式变为2台电脑=8部手机,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故选B项。
3 计算货币贬值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例6(2008·全国卷I·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 12元 B 12.5元
C 18元 D 18.75元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计算出“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时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为15元÷(1+50%)=10元;在此基础上,计算“该国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时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为10元÷(1—20%)=12.5元。
注意:
本题与例2相比,增加了货币贬值的因素。
答题时一定要清楚:
货币贬值后,其购买力在下降,故单位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的量要大于贬值之前的,即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的量要大于2007年的,这样才合乎情理。
4 计算货币贬值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例7(模拟题)假设2009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X元。
如果2010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
币贬值2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0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5元,那么X应为
A 31.25 B 30
C 46.875 D 45
解析:
首先,根据“2010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2010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5元”这两个条件计算2009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
“2010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意味着2010年生产(1+50%)件M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2009年生产一件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即2010年1.5件商品的价值=2009年一件商品的价值,则2009年一件M商品的价值=25×1.5=37.5(元)。
其次,根据2010年“该国的货币贬值20%”,计算贬值前2009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
2010年“该国的货币贬值20%”,则2010年1元货币的购买力只相当于2009年0.8元货币的购买力。
故2010年该商品的价值37.5元相当于2009年的37.5×0.8=30(元)。
故2009年该商品的价值应该是30元。
故选B。
注意:
例6是要计算货币贬值之后单位商品的价值,而本题是要计算货币贬值之前单位商品的价值,因此,需要将贬值后的价值转换成贬值前的价值。
5 计算商品的价值总量、价格总额
例8(2009·安徽卷·3)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
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
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l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 364元 B 400元
C 520元 D 776元
解析:
①“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是指社会劳动生产率。
因为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今年1件该商品的价值量为:
260÷(1+30%)=200(元)。
②“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因此,其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200元×2=400元。
本题选B。
注意: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弄清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及商品的价值量与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
例9(2009·全国卷Ⅱ·24题)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 720万元,6元
B 720万元,5元
C 600万元,5元
D 600万元,6元
解析:
①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故2009年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仍然为100万件×6元/件=600万元。
②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_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则2009年一件甲种商品的价值应该为6÷(1+20%)=5(元)。
故选C项。
例10(2008·四川卷·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 100亿元和110亿元
B 110亿元和110亿元
C 110亿元和121亿元
D 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
①“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则2008年该国生产的M商品的数量应该是:
10亿件×(1+10%)=11亿件;因为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故2008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后,M商品的价值总额是:
11亿件×10元/件=110亿元。
②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
“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这导致2008年M商品的数量增加10%;同时“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商品数量又增加10%,因此2008年M商品的总数量为10亿件×(1+10%)×(1+10%)=12.1亿件。
已知价格未发生变化,故2008年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
12.1亿件×10元/件=121亿元。
故本题答案为C。
6 计算企业的销售收入
例11(2009·全国卷I·2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
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
A 增加8万元 B 增加6万元
C 减少14万元 D 不变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这两个概念。
必须明白某小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是指该小企业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
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该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6元出售,2008年的销售收入为10万件×6元/件-=60万元。
因为“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则其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为10万件×(1+10%)=11万件,在“其他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的情况下,2009年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1万件×6元/件=66万元。
所以,2009年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增加6万元。
故本题选B。
7 计算商品的使用价值总量、交换价值总量
例12(2007-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
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 28040 B 24020
C 48020 D 416040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生产者A在4小时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4件,即使用价值总量为4;因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以,单位甲商品的价值量为40元;A在4小时内生产的价值总量应该为4件×40元/件=160元;按照等价交换原则,A在4小时内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也应该是160元。
故答案为D。
二、计算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一)涉及的基本知识
1 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
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到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还要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一,互为替代品。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第二,互补商品。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
(二)分类例析
1 计算价格变化对可替代产品需求量的影响
例1(2010·北京卷·34)某商品的价格p变化△p会引起其相关商品的需求量x变化△x,这种变化可表现为两种关系:
①△x/△p<0,②△x/△p>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B 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C 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D 煤炭价格变化和天然气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清楚选项中的产品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还是互补产品;其次要明确价格变动影响相关商品需求量,当△p与△)(一个为正数一个为负数时△x/△p<0,当△p与△x同为正数或同为负数时△x/△p>0。
选项A中的汽油和柴油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是同方向变化,关系符合②,排除A;选项B中的汽油和原油是互补产品,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是反方向变化,符合①,排除B;选项C中的煤炭和原油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是同方向变化,关系符合②,排除C。
本题答案为D。
2 计算价格变化对互补产品、可替代产品需求量的影响
例2(2007·海南卷·2)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A商品的需求数量
A 增加50单位 B 减少50单位
C 增加10单位 D 减少10单位
解析:
本题利用互补商品价格变化带来的供求变化,考查需求的交叉弹性。
首先,计算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在有互补关系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同时造成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
所以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的需求量减少20单位。
其次,计算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造成对其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所以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寸,A商品的需求量减少30单位。
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A商品的需求量应该是减少50(20十30)单位。
所以答案是B。
三、计算货币的发行量
(一)涉及的基本知识
1 货币流通规律: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
流
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的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2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现象。
(二)分类例析
1 计算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例1(2007·四川卷,26)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
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 1.8万亿元 B 2万亿元
C 2.2万亿元 D 2.4万亿元
解析: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首先,求出货币流通次数。
根据题意,去年货币流通次数=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6/2=8次。
根据题目条件,今年货币流通次数不变,仍然为8次。
其次,依据公式,求出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今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16×10%=17.6(万亿元),所以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7.6万亿元/8=2.2万亿元。
正确答案为C。
2 计算实际发行的纸币量
例2(模拟题)如果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4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50元/件,在这一年里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6次。
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____亿元;如果该国政府当年由于多发行纸币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____亿元纸币。
A 10001250 B 12001350
C 100012130 D 140013130
解析:
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因此这一年该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
(40亿件×150元/件)/6=1000亿元。
而这一年由于该国政府多发行纸币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这一年该国实际发行的纸币应为:
1000+1000×25%=1250(亿元)。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3 计算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例3(模拟题)如果某国在一年内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件,在这一年内货币平均周转5次。
那么,这一年该国货币的发行量应为____亿元。
如果这一年该国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纸币相当于上一年的______元,这会引起______。
A 80000.5通货膨胀
B 413000.25购买力降低
C 160002纸币升值
D 20003购买力提高
解析:
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因此,这一年该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
(5000亿件×8元/件)/5=8000亿元;而这一年该国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为实际所需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纸币的购买力只相当于上一年的0.5元。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四、计算汇率
(一)涉及的基本知识
1 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就是用一
种货币单位表示的另一种货币单位的价格,所以,汇率又称汇价。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2 判断汇率升高或跌落的标准:
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跌落,人民币贬值;如果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的人民币减少,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
(二)分类例析
1 计算两国间的汇率变化
例1(2010·江苏卷·7)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
2007年8月24日,1130美元兑换756,91元人民币;2010年5月4日,100美元兑换682,65元人民币。
这一变化表明
A 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 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 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D 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解析:
由题目可知,同样是以100美元兑换人民币,2010年5月4日可兑换的数量少于2007年8月24日可兑换的数量,这就表明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本题答案为D。
例2(2009·海南卷·1)假设2007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
5,5。
2008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其他条件不变。
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
A 1:
4.95 B 1:
5
C 1:
56 D 1:
6.05
解析:
①2008年M国的通货膨胀为10%,据此可以判断出,2008年M国货币贬值,2008年1.1单位M国的货币相当于2007年1单位M国的货币,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了。
②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的角度来看,2008年M国和N国的汇率为1.1/5.5=1/5。
故答案为B。
2 计算币值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例3(2005·全国卷Ⅲ·25)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元人民币。
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
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A 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 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 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 多支付人民币2.5元
解析:
本题中“1欧元=10元人民币”的汇率表示方法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即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来折算为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
在直接标价法下,欧元升值了5%,就表现为1欧元可兑换的人民币数额增加了5%,由原来的1欧元=10元人民币变为现在的1欧元=10+10×5%=10.5(元人民币)。
小张购买这件小饰品,原来应支付5×10=50(元人民币),现在应支付5×10.5=52.5(元人民币)。
52.5元-50元=2.5元。
故答案为D。
例4(2008·天津卷·26)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
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
A 上涨不足5% B 上涨5%以上
C 下降不足5% D 下降5%以上
解析:
美元贬值后,我国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着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政治 把握计算题考查特点 提高解题的正确率素材 高考 政治 把握 算题 考查 特点 提高 解题 正确率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