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日江城一品小区工程深基坑专项方案.docx
- 文档编号:5921083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79.51KB
华日江城一品小区工程深基坑专项方案.docx
《华日江城一品小区工程深基坑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日江城一品小区工程深基坑专项方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日江城一品小区工程深基坑专项方案
华日·江城一品小区工程
深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
施工专项方案
(论证稿)
华日·江城一品小区工程
深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公司营业执照证号:
公司资质等级:
总承包贰级
公司资质证号:
公司技术负责:
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证号:
项目技术负责:
编制:
审核:
审批: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计划
四、施工工艺技术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六、劳动力计划
七、附图
7.1施工进度计划表
7.2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7.3土方开挖平面图
7.4支护工序示意图
7.5基坑内外排水图
7.6节点详图
深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第87号文件
2、业主提供的施工图纸、工程地质和周边管线布置图及承包合同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3、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的基坑支护设计文件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0、《华日·江城一品小区地下室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坑专项勘察)》
11、其他有关施工规范及规程
二、工程概况
2.1概况
工程名称:
华日·江城一品小区工程
建设单位:
勘察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华日·江城一品小区工程位于东至县大渡口镇滨江时代广场北侧,总建筑面积6614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8288㎡,地下建筑面积7854㎡(含人防面积4160㎡)。
本小区建筑物由1#~6#六幢高层和一幢(7#楼)多层组成,剪力墙结构,采用桩基础,桩型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设一层地下室,本工程±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13.250m。
2.2施工范围及施工重点
施工范围:
本工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业主要求,计划分两区域段施工(即1#、2#、3#楼及地下室1-13轴为第一区域,其它为第二区域)。
施工重点:
1、部分地下室基坑底面高程与主楼基础底面高程不一,高差1.7m且相距较近。
2、临近长江,雨季长江水位上涨,地下土层含水丰富,必须进行有效降水。
因此要严格控制三个节点:
1、搅拌桩施工的桩位、桩顶高程控制,避免触及工程桩。
2、土方开挖顺序及时间控制。
3、有效降水。
2.3基坑支护内容
根据业主提供的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纸,本工程基坑支护内容为:
基坑四周采用1:
1.0土钉墙+坡脚被动区搅拌桩加固支护;坡顶附加荷载设计值为20KPa;土钉墙处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1.0;基坑安全使用期为12个月。
基坑坡体:
一级放坡,坡率1:
1,坡高3.05~5.20m,2~4道倾角15°长6m注浆锚管土钉,1道倾角80°长3m注浆锚管土钉;面层钢筋网片Φ8@200双向钢筋网,2„Φ16(通长)双向加强筋与钉杆焊牢,并喷射80mm厚C20细石砼。
坡前水泥土搅拌桩:
有效桩长5m,水泥土厚度1200~2200mm,搅拌头距离500mm,搅拌头直径Φ700mm,一次加固面积0.71m²,搅拌桩水泥掺入比为16%,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2.4基坑周边环境、工程地质概况与工程特点
2.4.1基坑周边环境
该场地北面是滨江路,南面为纬一路,东西两侧分别是经一路和经二路。
基坑工程周边环境条件简单,周边30m范围内无建筑物和地下管网线等,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基坑西侧:
坡顶轮廓线与现有围墙距离6.143~8.603m,围墙外为经二路。
基坑南侧:
坡顶轮廓线与现有围墙距离10.453~11.296m,围墙外为纬一路。
基坑东侧:
坡顶轮廓线与现有围墙距离3.942~28.79m,围墙外为经一路。
基坑北侧:
坡顶轮廓线与现有围墙距离8.552~58.146m,围墙外为滨江路。
2.4.2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安庆地质勘察公司提供的《华日·江城一品小区地下室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坑专项勘察)》,本工程范围内土层自上而下分为:
①素填土(Qml):
灰黄、褐黄色,稍湿,呈松散状,高压缩性;该层主要成份为粘性土,局部地段含有作物杂草根系。
全场地分布,层顶标高为13.30—14.30米,揭露层厚:
0.40—0.70米。
②-1粉质粘土(Q4al+pl):
黄褐色,呈可塑状,中等压缩性;切面有光泽反应,无摇震析水反应,干强度较高,韧性中等;其中混含有少量的粉细砂。
全场地分布,层顶标高为12.80—13.90米,揭露层厚:
2.10—6.20米。
标准贯入实测平均击数:
N=6.3击/30cm。
标准贯入修正平均击数:
N=6.1击/30cm。
②-2粉质粘土(Q4al+pl):
黄褐色,呈软塑状,高压缩性;切面有光泽反应,摇震稍有析水反应,干强度较高,韧性中等;其中含有较多的粉细砂。
该层局部地段缺失,层顶标高为7.00—11.10米,揭露层厚:
1.10—4.10米。
标准贯入实测平均击数:
N=3.3击/30cm。
标准贯入修正平均击数:
N=2.9击/30cm。
③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pl):
青灰、灰褐色,软塑状,高压缩性,局部地段呈流塑状;切面有光泽反应,摇震略有析水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偏低。
含少量有机质及腐殖质,具腥臭味,该层含有较多的粉细砂。
全场地分布,层顶标高为4.20—8.70米,该层本次勘察未揭穿,最大控制厚度为10.20米。
标准贯入实测平均击数:
N=3.5击/30cm。
标准贯入修正平均击数:
N=2.8击/30cm。
本工程基坑范围内土层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
该场地内各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和压缩模量ES1-2如下表:
土层代号
fak(KPa)
Es1-2(MPa)
①
—
—
②-1
140
5.87
②-2
80
2.99
③
70
2.67
2.4.3基坑工程特点
本基坑工程特点:
一、边坡上部土层强度较高,下部特别是基坑底部土层强度相对较差;
二、由于基坑周边环境条件简单,周边30m范围内无建筑物和地下管网线等,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本基坑支护工程中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基坑开挖时的基坑侧壁失稳和基坑内的土体隆起。
三、支护范围内基坑底面高程不一;
四、开挖面积大;
五、临近长江,雨季施工时,一旦长江水位居高不下,容易形成内涝,甚至不排除出现承压水导致基坑突涌;
六、根据业主要求需分期施工;
七、电梯井等坑中坑目前无法组织施工,需待开挖至基坑底部,根据工程地质情况提请设计方进行二次设计。
2.5地下水位情况
根据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②-2层粉质粘土和③淤泥质粉质粘土中的上层潜水,以及和下卧地层有水力联系的粉细砂中的承压水(根据地质勘察报告)。
场地地下水受大气降水、长江水渗透补给,排泄于蒸发及水平径流,水位受季节性变化较大。
勘察期间测得地下静止水位埋置深度为1.90m~2.20m(相对孔口),地下水位标高在11.40m~11.70m间。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第②-1和②-2层粉质粘土属弱透水性,可视为相对隔水层;第①素填土、②-2层粉质粘土和第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属中等透水性,其富水性及透水性中等。
根据对周围环境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相邻工程施工经验分析,拟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微腐蚀性。
本场地地下水为地表径流和素填土中滞水及②-2层粉质粘土和③淤泥质粉质粘土中的上层潜水,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影响显著。
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估计到雨水的突发性和破坏力,所以需对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水、雨水、积水进行排放,坑内设明沟和集水井,坑外阻水以及潜水泵排水等措施,以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2.6施工平面布置
本工程基坑北侧有较大的空间,故在北侧设置临时办公场所及生活设施,在基坑的东侧及北侧设置临时道路和操作棚。
设置临时道路设施及临时操作棚、机械设备等应在基坑坑顶之外6m(安全距离)以上。
基坑南侧为已有道路,现场设置六台塔吊提供水平和垂直运输,具体参见基坑开挖总平面布置图。
2.7基坑支护类型及相关施工要求
2.7.1基坑支护类型:
1、基坑四周采用1:
1.0土钉墙+坡脚被动区搅拌桩加固支护。
2、本工程按地下室底板的高程进行基坑工程设计,结合结构基础图,本设计基坑底相对高程为:
1-1剖面-3.2m、2-2剖面-5.2m、3-3剖面-3.8m、4-4剖面-3.05m、5-5剖面-4.0m、6-6剖面-4.2m(本高程均为地下室底板垫层底高程)。
故基础承台施工需采取特殊措施,在基坑支护完成后逐个跳挖施工并及时回填基础承台,即在土方开挖至基坑底部后,按照承台的施工断面尺寸逐个开挖至承台施工深度,按照先外侧后内侧的顺序并按照一定间隔跳挖外侧(靠近坑壁一侧)基础承台。
2.7.2相关施工要求
(1)水泥土搅拌桩
1、搅拌桩采用双头水泥搅拌桩,搅拌头距离500mm,搅拌头直径Φ700,搅拌桩施工采用二次压浆。
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渗量为16%。
提升速度40-50cm/min。
2、搅拌桩施工中须加入水泥用量0.05%的三乙醇胺和水泥用量0.2%的木质素磺酸钙早强剂,可添加土重5%~10%粉煤灰、水泥重量2%的石膏及减水剂。
3、桩身垂直偏差不得大于1%,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超喷长度不小于300mm。
相邻两根搅拌桩之间的施工间歇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
成桩应连续均匀、无缩径断桩,严禁提升喷浆中断浆。
施工前应进行试桩,各施工参数应根据试桩结果确定。
(2)土方开挖
1、挖土机械布置、挖土顺序、土方驳运以及材料的堆放应以避免引起对围护结构的不利影响为原则,开挖与围护体施工应按方案顺序进行。
2、基坑开挖工作面、修理边坡须自上而下分层分段进行,每层开挖深度为土钉、锚管下500mm,每段开挖的长度为10~20m,根据现场土质情况确定,严禁超深超长开挖土方,开挖每层后作业面暴露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土方须外运,不得堆在基坑四周。
3、基坑先机械开挖至底板底,施工排水系统,待排水系统完成后,再人工开挖承台及地梁超深部分。
基坑开挖后应尽快施工垫层、承台及地下室底板,尽量减少基坑暴露时间。
坑顶周边6m以内不得行驶重型车辆。
4、挖土过程中,如有异常现象要立即暂停作业,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待处理好后方可继续开挖。
(3)土钉墙及锚管
1、土钉施工采用干钻机,不得注水成孔,孔径为100mm。
钉杆采用HRB400钢筋,每隔1.5m焊接一对中支架,对中支架由钢筋或钢板制成;土钉间距为1000mm。
土钉在坑壁上呈梅花形布置,土钉墙面层采用80mm厚C20喷射细石砼分二层施工,内配钢筋网Ø8@200×200。
2、锚管施工为直接击入土体,采用Ø48钢管,壁厚不得小于3.0mm,在钢管入土前端2/3段每隔600mm设一出浆孔,焊接薄钢片覆盖以防止被土堵孔。
3、土钉及锚管注浆采用水泥净浆,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水灰比为0.4~0.5,注浆压力控制在0.4~0.6MPa且保持稳压1分钟,注浆应慢速进行,注浆前应进行洗孔。
三、施工计划
3.1施工进度计划
详见附表
3.2材料进场计划
主要材料配备及进场计划表
序号
材料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进场时间
1
钢管
Ø48×3.0长6.0米
根
2000
2014-10-1
2
水泥
袋装
吨
200
随进
3
石子
瓜子片
吨
250
随进
4
砂
中砂
吨
200
随进
5
钢筋
Φ8、Φ6.5
吨
15
2014-10-1
6
钢筋
Φ18
吨
8
2014-10-1
7
滤水管
Ф50PVC管
m
300
随进
3.3机械设备进场计划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台数
进场时间
1
深层搅拌机
SJB—Ⅱ
2
2014-10-1
2
挤压式灰浆泵
UBJ—1.8C
2
2014-10-1
3
立式砂浆搅拌机
HJ—200
2
2014-10-1
4
空压机
VF—10/T
1
2014-10-1
5
喷射机
HPC—V
1
2014-10-1
6
注浆机
SYB50/50—2
1
2014-10-1
7
卷扬机
JKD1
1
2014-10-1
8
挖掘机
PC220
2
2014-10-1
9
挖掘机
60型
1
2014-10-1
10
钢筋切割机
QJ40—1
1
2014-10-1
11
电焊机
BXD—315
2
2014-10-1
12
潜水泵
真空式
4
2014-10-1
13
经纬仪
J2
1
2014-10-1
14
水准仪
S3
2
2014-10-1
15
全站仪
/
1
2014-10-1
16
自卸车
解放牌6T
15
2014-10-1
四、施工工艺技术
(一)工艺流程
基坑平面位置放样,水泥土搅拌桩施工
挖机就位,按照设计坡率
和深度开挖第一层土方
了解基坑周边情况
开挖坡顶截水沟
规划放线
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工艺流程示意图
修整坡面
击入土钉
(二)现场准备工作
1、由于基坑支护较为复杂,组织专门监测单位布置位移观测点及沉降观测点;施工现场做好工程轴线、建筑物标高的现场定位、测量及复核验收工作。
2、组织材料、机械设备进场,做好各种原材料的试验及砼配合比试验。
(三)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3.1施工放线及控制
1、使用经纬仪及钢尺放线,仪器、工具使用前要检查、校正,由专人负责保管与使用,轴线标高控制点要设置在固定点上,并有防碰撞措施,龙门板沿建筑物周边设置,并与边轴线平行,轴线标记在龙门板上,测角时经纬仪应采用正倒镜,测量必须闭合校对,量长度时至少来回各一次,减少误差。
2、定位放线:
按设计图纸由测量人员用φ8、长30cm的钢筋放出每一个土钉的位置。
3.2土方开挖
3.2.1、土方开挖工艺流程
土方开挖为分层分段开挖:
水泥搅拌桩施工→基坑大面积分层开挖至-1.70m→边坡防护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第二层四周开挖至-2.70m→边坡防护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第三层四周开挖至-3.70m→边坡防护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第四层开挖至基坑底板垫层底→边坡防护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开挖地梁、承台及电梯井。
详土方开挖示意图。
3.2.2、土方开挖施工方法
1、开挖顺序:
第一个区域先行施工,土方开挖前自西侧开始先行施工水泥搅拌桩,待搅拌桩施工28天后即由西侧开始进行土方开挖,开挖顺序为:
第一层基坑大面积开挖→第一层基坑支护(土钉墙)→第二层基坑大面积开挖→第二层基坑支护(土钉墙)→1#~3#楼沿基坑壁向基坑中心5m范围及地下室第三层基坑开挖→第三层基坑支护→1#、3#楼沿基坑壁向基坑中心5m范围及地下室第四层基坑开挖→第四层基坑支护→基坑排水沟、集水井施工→地下室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1#~3#楼剩余土方开挖施工。
2、开挖方法:
第一次、第二次挖土为整层大开挖,挖深约2.7m(-2.7m),挖深为第一排和第二排土钉的深度,同时靠西南角预留宽8M,长约20M,坡度30的行车道,以便于车辆进出。
第三次挖土为整层大开挖(其中1-1、3-3、6-6剖面处为局部开挖),挖深约1m(-3.7m),挖深为第三排土钉的深度。
1-1、3-3、6-6剖面处开挖前先沿基坑壁向基坑中心5m范围挖出竖向注浆锚管作业面,挖土采用分区跳挖的方式,以免扰动土钉围护。
第四次挖土挖深为第四排土钉的深度,后由人工开挖至设计底板垫层底,每层开挖至土钉下500mm,待注浆完成3~4天后再进行下一层土的开挖。
开挖时分区分段分层间隔开挖,开挖过程中遇有地梁及承台、电梯井则一并挖出,直至基坑土方开挖完成。
第一个区域土方开挖时,将上层较好的土堆放在第二区域,余土全部外运;待第一区域地下室主体结构完成并将堆放在第二区域的土方回填至第一区域地下室外侧后,方才开始第二区域的土方开挖工作。
第二区域的施工顺序与第一区域相同。
3、土方开挖相关要求:
由于本工程基坑内有大量预应力管桩,基坑支护的目的不仅是保证基坑周边安全、基坑内施工安全,同时要保护已施工的管桩不能断裂、位移,为此在采用挖掘机挖土时,土方开挖必须分层分段,严禁基坑坡体未支护或基坑内土体连续向下开挖而形成较大的高差造成对管桩的破坏。
具体要求如下:
每层土方开挖深度应以设计为准,一般在每排土钉以下500mm;土方开挖分段长度根据设计要求为20米,并应采用跳段开挖。
下层土方开挖应在上层土钉注浆完成3~4天后方可进行。
开挖时应留出土钉施工工作面。
基坑内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设置纵横向排水沟,应每隔30m,设置一集水井,在基坑的转角处必须设置集水井,并用潜水泵排至坑外,排水沟与基坑下坎线的距离为0.3m,基坑边坡上应设置Φ50PVC泄水管排出坑壁积水。
泄水管长度在填土层不得小于1.0m,其余土层不得小0.5m。
横向间距在含水层不大于1.50m,其余不大于3.0m,并在填土层底部布置一排泄水管;泄水管入土端需留出孔眼,且在埋入前须在土中掘小坑填充碎石等滤水材料以确保泄水管的畅通。
基坑先分层分段开挖至底板垫层底标高,再分段开挖出承台、地梁或电梯井位置,距离坑底50-100mm土方应采用人工开挖。
3.2.3土方开挖时预应力管桩的保护措施
1、按照上述施工顺序,地下室基坑开挖时,分界处主楼的部分管桩将会裸露,如下表:
楼号
分界处主楼
承台
承台内桩顶标高(m)
地下室设计基坑底标高(m)
承台内管桩与地下室底板外边距离(m)
(取最小值)
桩顶裸露部分(m)
1#楼
CT-3
-3.9
-5.2
3.4
无
CT-4、CT-5
-4.1
-5.2
1.398
0.7
CT-7
-4.4
-5.2
4.05
无
2#楼
CT-1、CT-2
-3.5
-5.2
2.786
无
3#楼
CT-1
-3.95
-5.2
2.223
0.027
CT-3
-3.85
-5.2
1.2
1.15
CT-4、CT-6、CT-9
-4.05
-5.2
2.723
0.427
4#楼
CT-1
-3.95
-5.2
2.223
0.027
CT-3
-3.85
-5.2
1.2
1.15
CT-4、CT-6、CT-8、CT-9
-4.05
-5.2
2.626
无
5#楼
CT-3
-3.9
-5.2
0.78
1.3
CT-4
-4.1
-5.2
1.1
1.0
CT-7
-4.4
-5.2
2.469
无
6#楼
CT-1、CT-2
-3.5
-5.2
3.078
无
CT-6、CT-8
-3.6
-5.2
0.75
1.6
2、根据现场情况,可采取如下保护措施:
(1)土方开挖前应与桩基础公司交涉好,把超高的桩做好标识,并派人随时检查,以防挖土机挖到桩基础。
(2)施工前做好管桩施工总体布置,考虑到工程的阶段性施工,管桩施工时将标识一定做好,车辆行走才有依据,如果管桩有障碍,需采用临时过桥防护措施,开挖土方要先里后外,先做工期长的基础后做工期短的基础。
基础做好后,该埋藏的基础要将土垫好,以供其他专业施工。
(3)为保护已施工完成的预应力管桩,地下室基坑开挖时,在地下室与主楼分界处不用土钉支护,可按照1:
1坡率自然放坡,坡面采用铺设φ6.5@200*200钢筋网片,并喷50厚细石砼面层进行防护。
(4)基础承台土方开挖时,首先将所有承台管桩位置标示出来,靠近桩承台部位采用人工开挖;同时若有土方需要外运,则所有运输车辆不能进入有承台桩范围内的场地里面行走。
(5)基坑底标高不一时,机械开挖的第一阶段采取分区、分层开挖至最高的基础标高上500mm,然后对边坡进行护坡,待第一阶段护坡完成后,再开挖最高标高以下的土方。
最高标高以下的土方开挖采用分区进行施工,土方采用小型挖掘机正铲逐个基坑进行开挖,人工修边和清底。
(6)基坑边角部位,机械开挖不到之处,应用人工配合清坡,将松土清至机械作业半径范围内,再用机械掏取运走。
人工清土所占比例一般为1.5%~4%,修坡以厘米作限制误差。
(7)机械开挖应由深而浅,基底及边坡应预留一层50~100mm厚土层用人工清底、修坡、找平,以保证基底标高和边坡坡度正确,避免超挖和土层遭受扰动。
(8)土方施工到桩的位置派专人监护,避免人为的桩位移、断桩及烂桩,尽量用小型挖掘机挖土方,塔吊配合短距离运输土方。
(9)在开挖的同时派专人做好降水工作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3.2.4土方开挖计划
施工期内平均每天计划出土能力为白天:
800m3/天,夜间600~800m3/天,平均每昼夜出土应不少于1600m3。
按照核心大面积部位每台挖掘机每昼夜挖掘能力为1400m3考虑,配合边坡支护每台挖掘机每昼夜挖掘能力200m3考虑,现场安排3台挖掘机挖掘土方,其中2台进行核心大面积土开挖,1台配合边坡支护开挖,安排运土方车辆15辆左右能够正常行驶,即可满足基坑土方挖运的基本要求。
另外考虑施工前期高峰的需要,各种机械可随时增加20%左右的数量。
土方外运计划表
编号
数量
每昼夜
出土能力(m3)
计划
工期(天)
有效
工期(天)
出土总量(m3)
设计土方总量
(m3)
备注
PC220
2
1600
35
30
56000
出土总量远大于土方开挖总量,能满足要求
60型
1
200
30
30
6000
合计
注:
雨天及开挖地梁和承台等时间为无效工期
62000
约60000
挖土路线:
本工程地形东西狭长,土方开挖分为两个区块。
由两台PC220挖机和一台60型小挖机开挖。
一台PC220位于西南角由南向北,自西往东开挖。
一台PC220位于西北角由北向南,自西往东开挖,60型小挖机配合边坡支护及开挖地梁和承台。
开挖顺序先开挖出基坑边坡平台,再开挖出周边约5m支护工作面,后中间。
支护工作面挖土深度(见支护施工方案),护壁和土方开挖按施工段流水进行。
基坑开挖应结合土钉墙施工分层分段进行,每层深度在相应土钉下0.5m,每层开挖长度不得超过20m,并采用跳级开挖,严禁超挖或在上一层未加固完毕就开挖下一层。
挖土
大挖机进行大面积土方粗挖,进行边坡、沟漕的初步开挖及修整,最后由小挖机及人工整边坡、坑底50-100mm厚土方的人工清除。
运土
土方约5万方外运,现场无空置地方存土,由自卸汽车装运输至指定地点。
基坑内设置2个出入口(1个主要出入口,1个次要出入口)。
现场出入口派专人指挥车辆进出,确保安全。
门口设置清洗车辆的水泵,专人对车辆进行清洗。
弃土
按计划的分区挖土作业方式,卸点也采取相应措施,按照就近卸土、快速施工的原则,土方倾卸点由专人负责、协调堆积完整,在卸土地点安排一台大挖机,将土方集中打堆。
车辆进入卸土场地,必须按顺序倒土,严禁乱倒乱卸,卸土点准备好一定数量的建筑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华日江城一品 小区 工程 基坑 专项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