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疾病.docx
- 文档编号:5915481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85
- 大小:91.38KB
循环系统疾病.docx
《循环系统疾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系统疾病.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循环系统疾病
心力衰竭(HeartFailure)
【定义】
心力衰竭(HeartFailure)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和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
分类:
按发生过程分急性和慢性;
按症状和体征分左、右、全心功能不全;
按机理分收缩性和舒张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均可引起慢性心功能不全。
——(ChronicHeartFailure,CHF)
1.心肌病变
心肌收缩功能障碍:
心肌结构损害、心肌代谢障碍
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心肌肥厚
2.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过重(后负荷):
左心室压力负荷过度见于高血压、主动脉流出道受阻(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右心室压力负荷过度见于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肺阻塞性疾病和肺栓塞。
(2)容量负荷过重(前负荷):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如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如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妊娠、脚气病、动静脉瘘。
脚气病:
小血管扩张、周围血管阻力降低、血循环加速使回心血量增加,排血量增加。
3.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
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最常见病因
(2)心肌炎和心肌病:
病毒性心肌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最常见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
糖尿病心肌病最常见、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的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
【诱因】
1.感染:
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最重要诱因)、感染性心内膜炎(IE)
2.心律失常:
房颤最重要,快速性心律失常、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
3.血容量增加:
摄入钠盐过多,静脉输液过多、过快
4.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
妊娠后期及分娩过程,暴怒
5.环境、气候急剧变化
6.治疗不当:
洋地黄用量不足,停用利尿药或降压药物
7.高动力循环:
严重贫血、甲亢
8.肺栓塞
9.原有心脏病加重:
冠心病发生心梗,风湿性心瓣膜病出现风湿活动
【病理生理】
一、代偿机制
1.Frank-Starling机制(主要针对前负荷增加)一定限度内增加前负荷→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做功增加
2.心肌肥厚(主要针对后负荷增加)心肌细胞肥大,数量不增加,心肌纤维化,心肌纤维增加,心肌顺应性下降
3.神经-体液-细胞因子的代偿机制(当心脏排血量不足,心房压力增高时)
(1)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
可引起心肌重塑
去甲肾、ADH、醛固酮(保钠保水排钾排氢排氨)、心钠素、缓激肽等分泌增加→心肌收缩增加、心排量增加
4.心室重构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使心脏功能受损,导致心室肥厚或心室扩大等代偿性变化,即心室重构。
二、心力衰竭时各种体液因子的变化
1.心钠肽和脑钠肽(atrialnatriureticpeptide(ANP)and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
心钠肽(ANP)主要储存于右心房,脑纳肽(BNP)主要储存于心室肌。
生理功能表现为扩张血管、增加排纳,对抗肾上腺素和RAS的水钠潴留效应。
其增高的程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评定心衰进程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2.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vasopression,AVP)由下丘脑神经元分泌,具有血管收缩作用和抑制利尿作用。
3.内皮素(endothelin)由循环系统血管内皮释放的强力血管收缩肽,具有强烈的缩血管效应。
分泌部位
心衰时
功能
心纳肽(ANP)
心房肌
心室肌
分泌↑
扩张血管,排钠↑,对抗Adr、肾素-AT的水纳潴留、ANP、BNP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正相关
脑钠肽(BNP)
心室肌
分泌↑
精氨酸加压素
下丘脑
分泌↑
抗利尿、收缩周围血管、维持血浆渗透压
内皮素
血管内皮
分泌↑
强烈的缩血管效应
三、舒张功能不全
1、心室主动舒张功能不全能量供应不足时,钙离子不能及时地被肌浆网回摄及泵出胞外。
冠心病(最常见)有明显心肌缺血时,在出现收缩功能障碍之前即可出现舒张功能障碍。
2、心室肌顺应性降低可引起心室充盈障碍,常见于心室肥厚如高血压(最常见)、肥厚性心肌病(最典型)、限制性心肌病
四、心肌损害和心肌重构(remodeling)
【心衰分类】
按病程分急性、慢性
按部位分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
按排出量分低排出量型、高排出量型
按收缩性分收缩性、舒张性
特殊类型无症状心衰、充血性心衰
高排出量心衰甲亢、动静脉瘘、脚气病、贫血、妊娠
无症状心衰指左室已有功能不全,射血分数(LVEF)降至正常50%以下,而无心衰症状的阶段。
充血性心衰:
是指出现肺循环或(和)体循环瘀血症状的心力衰竭。
脚气病(维生素B6缺乏)——小血管扩张、周围血管阻力降低、血循环加速使回心血量升高,排出量升高。
【心力衰竭的分期】
7版8版分期定义
A期前心衰阶段心力衰竭高危期,尚无器质性心脏(心肌)病或心力衰竭症状,如患者有高血压、心绞痛、代谢综合征、使用心肌毒性药物等,可发展为心脏病的高危因素。
B期前临床心衰阶段已有器质性心脏病变,如左室肥厚,LVEF降低,但无心力衰竭症状。
C期临床心衰阶段器质性心脏病,既往或目前有心力衰竭症状
D期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需要特殊干预治疗的难治性心力衰竭
【临床表现】
左心功能不全以肺循环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
1.症状
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是左心衰较早出现的症状
由于肺循环淤血,肺顺应性降低,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最先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左心衰呼吸困难最严重的形式);
咳嗽、咳痰(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粉红色)、咯血;
心输出量不足:
疲劳乏力、神志异常(头晕、心慌)
少尿、肾功能损害
2.体征:
原心脏病体征:
心脏扩大,以左室为主
HR加快
奔马律
交替脉
肺动脉瓣区P2亢进及舒张期奔马律
两肺底湿/干啰音,偶哮鸣音
右心功能不全以体循环淤血的表现为主
1.症状
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纳差、恶心呕吐、腹胀、上腹胀痛、黄疸、夜尿增多
2.体征
颈静脉充盈、搏动增强、怒张(上腔静脉回流受阻)
肝脏肿大;瘀血肿大、肝区痛、肝功减退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特征性):
是右心衰最早征象,轻度右心衰时按压右上腹,使回心血量增加,出现颈外静脉充盈。
水肿:
下肢对称性凹肿、全身、胸水、腹水
紫绀:
周围性
右心衰→右心室显著扩大→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时,三尖瓣区(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高调、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7版内科学P171、P323)
慢性左心衰
慢性右心衰
症状
肺循环瘀血和心排量
临床表现以体循环瘀血为主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明显
体循环瘀血症状
咳嗽咳痰
浆液、白色、粉红色
呼吸困难和咳嗽咳痰不明显
心脏扩大
以左室为主
多为右室/房大
合并
二闭,心尖部可闻SM
三闭,三尖瓣区可闻SM
脉搏
交替脉
奇脉
肺部
湿/干啰音,偶哮鸣音
单纯右心衰无异常
其他
疲劳乏力几乎都有
颈静脉怒张,肝颈征阳性具有特征性,胃肠道瘀血(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肝脏肿大
【实验室检查】
(1)X线胸片:
心脏扩大心衰的辅助诊断检查(无特异性)
肺淤血当肺静脉压>25~30mmHg,可出现间质性肺炎(KerleyB线)肺淤血程度可反应左心衰的严重程度
肺门影急性肺泡性肺水肿—肺门“蝴蝶影”
UCG:
心脏扩大、EF=博出量/收缩末容量-博出量/舒张末容量(收缩性);心房扩大而EF(舒张性),正常E/A>1.2
血流动力学:
PCWP12mmHg
右心衰:
周围静脉压升高>15cmH2O
【诊断标准】
慢性心功能不全:
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不难诊断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类型:
左、右或全心功能不全,收缩性、舒张性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不全的程度:
心功能不全分级
主观分级:
Ⅰ、Ⅱ、Ⅲ、Ⅳ级(NYHA)
客观评定:
A、B、C、D期
心力衰竭的NYHA分级(纽约心脏病学会,1928)
心力衰竭的NYHA分级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的Killip分级
适用征单纯性左心衰、收缩性心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
I级平时一般活动时不引起症状无明显心衰,无肺部啰音
II级一般活动有症状,休息时无症状有心衰,肺部啰音<50%,X片肺淤血
III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
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症状严重的心衰,肺部啰音>50%肺野
IV级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有心源性休克(BP<90mmHg)、少尿
6分钟步行试验是一项简单易行、安全、方便的试验,用以评定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的方法。
要求患者在走廊里尽可能快的行走,测定6分钟的步行距离。
重度心功能不全6分钟步行距离<150m
中度150~425m
轻度426~550m
病因诊断
【液体潴留及其严重程度判断】
短时间内体重增加是液体潴留的可靠指标。
主要根据体重、颈静脉充盈程度。
肝-颈静脉反流征、肺和肝充血的程度(肺部啰音,肝脏肿大)、下肢和骶部水肿、腹部移动性浊音等来判断液体潴留及其严重程度。
【鉴别诊断】
1、心源性哮喘须与急性支气管哮喘鉴别
2、右心衰需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腹水伴下肢水肿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
缓解症状----纠正血流动力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耐量;延长寿命----防止心肌损害加重
【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去除或限制基本病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代谢综合症、慢性心瓣膜病、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消除诱因(感染、心律失常、潜在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肺梗死、贫血和电解质紊乱)
2.一般治疗:
休息、限盐、限水
3.基础治疗:
强心、利尿、扩管
4.治疗进展:
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改善和延缓心室重构,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远期预后。
5.非药物治疗:
三腔起搏器、心脏移植
1.利尿剂治疗心衰最常用的药物
机制:
为排纳排水,降低心脏前负荷,缓解淤血症状,减轻水肿
合理使用利尿剂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
(1)是唯一能够最充分控制心衰的液体潴留,但不能单一治疗;
(2)能更快的缓解心衰症状
(3)适当使用利尿剂是其它药物治疗的基础,但不能单独用于心力衰竭C期的治疗
选用原则:
长期小剂量维持,在慢性心衰急性发作和明显体液潴留时应用;急性心衰或肺水肿选用速尿静推;如伴心源性休克不宜应用;慢性心衰水肿消退后,以最小剂量无限期使用,不能单一使用;联合应用保钾和排钾型利尿剂;间隙应用,以防电解质紊乱;轻度心衰选用DHCT。
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最易出现电解质紊乱(高钾、低钾、低钠等)、神经内分泌激活、低血压、氮质血症。
注意:
对于血钠过低者应区别是由于血液稀释性(难治性水肿)还是体内钠不足(容量减少性),血液稀释者常为难治性水肿,水钠均有潴留,而水的潴留更多,见于心力衰竭进行性恶化患者,尿少而比重低,严重者可出现水中毒,治疗时应严格限制水的摄入,并按利尿剂抵抗处理,可试用糖皮质激素;体内钠不足多因利尿过度所致,患者血容量减低,尿少而比重高,此时应给以高渗盐水补充钠盐。
利尿剂分类
①排钾利尿剂:
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DHCT,双氢克尿塞)
口服,25~50mg,2~3次/d,较缓和
作用机理:
抑制远曲小管对Na+再吸收。
适用于合并高血压、轻度水潴留的心衰病人,轻度心力衰竭可首选此药。
注意低钾、高血糖、尿酸增高、血脂异常
呋塞米(furosemide,速尿)
口服、肌注或静脉注射,20mg,2~3次/d,快速、强效
作用机理:
促进髓袢升支排Na+排K+
用于急性和重度心功能不全
注意低钾、低血压
②保钾利尿剂:
螺内酯(spironlactone,安体舒通)、氨苯蝶啶、阿米洛利
作用机理:
使远曲小管保K+排Na+
口服,20mg,3次/d,更缓慢
常与排钾利尿剂合用,起到保钾作用
注意高钾血症
代表物
作用机理
注意事项
噻嗪类
DHCT
抑制远曲小管对Na+再吸收
轻度心衰首选
副作用为高尿酸、低钾
袢利尿剂
速尿
促进髓袢升支排Na+排K+
强利尿剂,副作用为低钾
保钾型
安体舒通
使远曲小管保K+排Na+
利尿作用不强。
并用排钾剂
氨苯蝶定
使远曲小管保K+排Na+
利尿作用不强。
并用排钾剂
阿米诺利
使远曲小管保K+排Na+
利尿作用较强,保K+作用弱
ACE抑制剂——心衰治疗的基石
作用机理:
抑制RAS,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作用,拮抗神经体液机制,抑制心室及血管重塑,抑制缓激肽的降解,使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前列腺素生成增多。
注意事项:
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适用于心功能A(多种危险因素)BCD期,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通常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一般不与保钾利尿剂和钾盐合用。
咳嗽不能耐受可停用ACEI,换用ARB。
卡托普利—最早应用的含巯基的ACEI,12.5~25mg,bid
贝那普利一双通道排泄(1/3经肝脏排泄,2/3经肾脏排泄),适用于早期肾功不全者。
培哚普利、米那普利、赖诺普利为长效制剂
副作用:
低血压、肾功能一过性恶化、高血钾、BUN、刺激性咳嗽和血管性水肿导致的喉头水肿(与缓激肽降解有关)、
禁忌证:
CRF(血肌酐>265μmol/L)、妊娠、高血钾(>5.5mmol/L)、有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90mmHg)、双侧肾动脉狭窄,左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如主动脉瓣狭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非甾体类抗炎药会阻断ACEI的疗效并加重其副作用,应避免使用。
ARB
机制:
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T1和ⅡAT2受体,作用机制类似于ACEI,但缺少抑制缓激肽降解作用。
注意事项:
在慢性心衰时,ACEI是第一选择,但ARBs可作为替代使用。
禁止ARB+ACEI+醛固酮受体阻断剂合用
常见副作用:
低血压、高钾、BUN
ACEI、ARB等有较强的保钾作用,与不同类型利尿剂合用时应注意监测血钾变化。
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机制:
抑制心血管的重构,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远期预后
使用中注意:
选用时应权衡其益处和致命性高钾血症的危险,必须与襻利尿剂合用,并停用钾盐
禁忌:
基础血钾>5.0mmol/L禁用,近期有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升高或高钾血症者不宜使用。
副作用:
血钾增高,尤其与ACEI合用时
常用药:
螺内酯起始剂量一般为20mg,1~2次/日
依普利酮:
新型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显著降低轻度心衰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尤适用于老龄、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
4.β受体阻滞剂
机制:
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注意事项:
由禁忌证变为适应证可减轻心衰症状,降低住院率,降低死亡率。
现在观念一延缓心肌重构,改善心肌顺应性,明显提高运动耐量,降低死亡率,症状改善在用药2~3周后出现。
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Ⅳ级,病情稳定者,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症状的改善常在2~3月后靶剂量:
清晨静息心率达55~60次/分。
副作用:
心动过缓、低血压、液体潴留、心功能恶化、房室传导阻滞
禁忌证:
支气管痉挛性疾病、严重心动过缓(心率<60次/分)、二度及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已安装起搏器者除外)、严重周围血管疾病如雷诺病和重度急性心衰。
临床试验证实有效的β-阻滞剂:
美托洛尔,比索洛尔(β1选择性阻滞受体,无血管扩张作用)、卡维地洛(β、α受体阻滞剂非选择性并有扩张血管作用)
多项临床实验表明,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或急性心力衰竭时,持续服用原剂量β受体阻滞剂不仅不增加风险,且较减量或中断治疗者临床转归更好。
5.强心剂
洋地黄类:
地高辛、西地兰、毒K
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住院率,提高运动耐量,增加排血量,不能降低总死亡率。
正性肌力:
抑制心肌细胞膜上钠泵—膜内钠↑、钾↓、钙↑(钠-钙交换↑);
负性频率:
兴奋迷走神经;
负性传导:
抑制传导(特别是房室交界区);
作用于肾小管:
减少纳的重吸收,抑制肾素分泌;
地高辛:
口服,适用于慢性心衰,最佳指征为中度慢性心衰(起效慢)。
西地兰(毛花苷丙):
静注,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衰加重时,最佳指征为心衰伴快速房颤者(可减慢心室率)。
毒K(毒毛花苷K):
静注,适用于急性心衰,最佳指征为冠心病心衰(可扩张冠脉)。
地高辛
西地兰
毒K
别名
-
毛花苷丙
毒毛花苷K
拉丁名
Digoxin
LanatosideC
StrophanthinK
给药途径
口服
IV
IV
起效时间
7天
10min
5min
血药高峰
2~3H
1~2H
0.5~1H
适用证
慢性心衰
急性心衰
急性心衰
最佳指征
中度慢性心衰(起效慢)
心衰伴快速房颤者(可减慢心室率)
冠心病心衰(可扩张冠脉)
非洋地黄类:
多巴胺:
兴奋和多巴胺受体,疗效与剂量有关,小剂量强心,较大剂量升压
多巴酚丁胺:
作用于受体
米力农: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短期应用于顽固性心功能不全,由于可以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现在已基本淘汰
正性肌力药物--洋地黄
机制--抑制心肌细胞钠泵Na+-K+-ATPase,使膜内Na+-Ca++交换增加,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强心;兴奋迷走神经减慢心率;负性传导,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对房室交界区的抑制最为明显;作用于肾小管,减少钠的重吸收,抑制肾素分泌。
适应证—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心脏扩大。
心脏扩大伴快速房颤/房扑的收缩性心衰是洋地黄的最佳指征,如扩张型心肌病、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陈旧心梗、高心病所致,可改善症状,但不能降低死亡率。
慎用一高排量心衰如贫血性心脏病、甲亢心、脚气病、心肌炎、心肌病、肺心病右心衰、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易发生洋地黄中毒
禁忌证---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舒张性心衰禁用),心包缩窄导致的心衰,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尖瓣狭窄呈窦性心律,明显低钾血症,高钙血症;肺源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洋地黄效果差,易于中毒。
洋地黄类药物毒性反应及处理
【毒性反应】
低血钾;
消化系统症状:
纳差、恶心、呕吐,厌食是最早表现;
新出现的心律失常:
频发室早二联律最多见,鱼钩样改变、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心律由不规则变规则、房性期前收缩、特征表现为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伴房室传导阻滞;
神经系统表现:
视力模糊、黄视、绿视、定向力障碍、昏睡及精神错乱等;
【毒性反应的处理】
早期诊断及时停药是治疗的关键,停用洋地黄。
血钾降低者,补钾(伴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出现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血钾不低者一首选苯妥英钠、利多卡因;严禁电复律(易致室颤)、缓慢性心律失常,如果心室率不低于40次/分可以观察,心率过缓可用阿托品0.5~1.0mg静脉注射,伴发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可安置临时人工起搏器。
胃肠道症状和神经精神症状随着洋地黄排泄可以逐渐消失。
拓展:
利多卡因、苯妥英钠均属于Ia类药物
苯妥英钠可与洋地黄竞争Na-K-ATPase,可用于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也可用于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故为首选药(7版药理P214);
利多卡因不能与洋地黄竞争特异性受体,只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
6.血管扩管剂
机制-----扩张动、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类型:
扩张静脉:
硝酸酯类
扩张动脉:
ACEI、肼苯达嗪、钙通道阻滞剂
扩张动、静脉:
硝普钠、哌唑嗪
注意:
低血压,特别是体位性低血压
类别
药物
作用
扩小A
肼苯达嗪、硝苯吡啶、酚妥拉明、硫氮卓酮
降低后负荷
扩小V
硝酸脂类(硝酸甘油、消心痛)
降低前负荷
扩A、V
硝普钠、哌唑嗪、依那普利、雷米普利
降低前后负荷
7版:
心力衰竭——消心痛为扩小V,降低前负荷
心绞痛——消心痛为扩小V、A,降低前后负荷
7年:
心绞痛——消心痛为扩小V>扩小A,降低前后负荷
禁忌证:
依赖升高的左室充盈压来维持心排血量的阻塞性心脏瓣膜病禁用,如血容量不足,低血压、肾功能衰竭;重度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膜狭窄和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左室流出道梗阻)者禁用动脉扩管剂
血管扩管剂适应证: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并不推荐使用血管扩张药物,仅在伴有心绞痛、高血压患者联合治疗。
ACEI为基础
不主张常规应用ACEI以外的扩管剂,更不能取代ACEI,
ACEI不能耐受者可考虑联合使用肼苯哒嗪和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
可以考虑用于瓣膜反流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以减少返流或分流
避免使用大多数钙通道阻滞剂,即使用于心绞痛或高血压的治疗
特别禁用有负性肌力作用钙通道阻滞剂
如用于治疗心衰合并心绞痛或高血压时,可选用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
7.心衰时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建议
抗血小板治疗:
心衰伴有冠心病、糖尿病和脑卒中,有二级预防适应症的患者,必须应用阿司匹林75~150mg/d;
抗凝治疗:
心衰伴房颤患者应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并调整INR在2~2.5之间;
8.非药物治疗
Ø心脏起搏器再同步化治疗(CRT)
—双腔、三腔起搏器、四腔起搏器
适应证:
接受理想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的心脏不同步患者(室内传导阻滞表现为QRS间期>120ms)
Ø心脏移植
绝对适应症:
心衰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难治性心源性休克
•明确依赖静脉正性肌力药物维持器官灌注
•峰耗氧量低于10mL/(kg•min)达到无氧代谢
持续限制日常活动的严重缺血症状,不适合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或PCI;
所有治疗无效的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
9.顽固性心衰(难治性心衰)的治疗
定义:
指经各种治疗,心衰不见好转,甚至还有进展者,但并非指心脏情况已至终末期不可逆转者。
治疗:
积极寻找病因,并设法纠正。
调整心衰用药—强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联合应用。
10.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
机制:
主动舒张功能障碍-钙离子不能及时被肌浆网回摄、泵出胞外,心肌肥厚-顺应性降低、充盈障碍
常见病例:
高血压、冠心病
典型病例:
限制型心肌病、原发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去除病因和诱因:
控制高血压、改善缺血
检查:
超声心动图-E峰≤A峰(最实用的判断舒张功能的方法)
β受体阻滞剂:
改善心肌顺应性,改善舒张功能;
钙通道阻滞剂:
适用于肥厚型心肌病,降低心肌细胞内钙浓度,改善舒张功能;
ACEI:
最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控制高血压、改善心肌构建;
禁用正性肌力药物如洋地黄和动脉扩张剂。
急性心力衰竭
【定义】急性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急剧降低,导致靶器官灌注不足,急性体、肺循环淤血。
【类型】急性左心衰,肺水肿;急性右心衰
【病因】
急性心肌收缩力: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肌炎
急性容量负荷过重:
输液过多过快、腱索断裂、乳头肌功能不全
其他:
高血压心脏病血压急剧升高,原有心脏病基础上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或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
严重的急性心衰可导致组织低灌注,通常表现为血压下降(收缩压<90mmHg)和少尿(尿量<17ml/h)、神志模糊。
非心源性急性心衰:
甲亢危象、贫血、感染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循环系统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