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5915461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50.84KB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12世纪时,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的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又受到金朝
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宁。
使蒙古草原结束这一局面的人
物是( )
A.秦始
皇B.汉武帝
C.忽必烈
D.成吉思汗
2.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词中所说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指的是( )
A.铁木真B.忽必烈C.阿保机D.阿骨打
3.下列史实发生在公元1234年的是( )
A.蒙
古建立
B.西夏灭亡
C.蒙古灭金
D.元朝建立
4.“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
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
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B.忽必烈
C.苻坚D.阿保机
5.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后,南宋抗战派大臣的杰出代表是( )
A.文天祥B.寇准
C.岳飞D.韩世忠
6.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和标志是( )
A.1260年 忽必烈继承汗位
B.127
1年 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C.1276年 元军攻入临安
D.1279年 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7.读右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人物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
(2)他的名字是什么?
人们尊称他为什么?
(3)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4)你对他的评价是什么?
1.下列人物属于古代蒙古族的杰出统治
者的是( )
①完颜阿骨打 ②元昊 ③铁木
真 ④耶律阿保机 ⑤忽必烈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③⑤D.②④
2.书籍《千年风云第一人》(右图)摘录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位名人、学者对成吉思汗的评论。
下列活动不属于成吉思汗“传奇一生”的是( )
A.统一蒙古各部
B.建立蒙古政权
C.定国号为元
D.发动大规模的扩张战争
3.1206年,我国土地上并立的政权主要有( )
A.北宋、辽、西夏、金B.南宋、辽、西夏、金
C.南宋、西夏、金、元D.南宋、西夏、金、蒙古
★4.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南宋灭亡 ②元朝建立 ③蒙古军队灭金 ④统一蒙古 ⑤蒙古军队灭西夏
A.④⑤③②①B.③②①④⑤
C.②③①④⑤D.①⑤④②③
5.元世祖忽必烈接受了一位贤士的建议,逐渐学会了更多地依赖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主要表现不包括( )
A.行汉法
B.行仁政
C.依据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设立各种机构
D.建立蒙古政权
6.以下图表是中国历史朝代更迭表中的一部分,表
中“?
”是( )
A.西晋B.隋朝C.唐朝D.元朝
★7.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对国家领土进行测绘,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
1279年我国处在( )
A.唐朝B.宋朝
C.元朝D.隋朝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 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改号曰元(至元八年,始改称元)。
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
(1)材料一中,毛泽东历数了哪几位封建帝王?
(2)材料二“至元八年”是哪一年?
“遂一天下”指什么事件?
(3)请你写出在这次统一以前,曾经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的三个朝代。
课后作业·测评
夯基达标
1.D 2.A 3.C 4.B 5.A 6.D
7.参考答案(
1)蒙古族。
(2)铁木真。
成吉思汗。
(3
)他率部多次征讨,打败了各个强大的势力,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4)中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培优促能
1.C
2.C A、B、D三项都属于成吉思汗的业绩。
定国号为元的是忽必烈。
3.D
4.A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76年南宋灭亡;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34年,蒙古军队灭金;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27年,蒙古军队灭西夏;所以正确的排序是④⑤③②①。
5.D
6.D 蒙古先后灭掉西夏和金,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实现了全国统一。
7.C
8.参考答案
(1)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2)1271年。
灭亡南宋,统一全国。
(3)秦朝、西晋、隋朝。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题文)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B.司马迁---《资治通鉴》
C.李清照---《念奴娇赤壁怀古》
D.苏轼---《窦娥冤》
2.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的南宋词人是
A、陆游B、辛弃疾C、李清照D、苏轼
3.北宋时开创豪放词风的著名词人是
A.司马光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4.他开创一代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
他的词豪迈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他是( )
A.白居易B.苏轼C.李清照D.辛弃疾
5.(题文)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机构设置,是巩固统治的有效措施。
下列制度或机构出现的顺序是
①行省制度
②八股取士
③科举制
④驻藏大臣
⑤台湾府
A.③②①④⑤
B.③①②⑤④
C.③①②④⑤
D.②③①④⑤
6.(题文)小明同学对我国古代朝代的更替很感兴趣,他看到一组王朝更替顺序资料,请你帮助他判断一下其中王朝更替顺序正确的是( )
A.隋唐宋元清明B.隋唐元宋明清
C.隋唐宋明元清D.隋唐宋元明清
7.被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其历史功绩是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设立行省
D.打退沙俄
8.“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首诗写于元末,反映了元朝
A.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文化事业发展
C.中外交往频繁
D.民族融合发展
9.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
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
C.城市经济活跃
D.民族融合加强
10.经济重心的南移在我国经济史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始和完成的时间分别是
A.魏晋南北朝唐朝中后期
B.唐朝中后期明清时期
C.唐朝中后期南宋时期
D.南宋时期明清时期
11.西子湖畔的岳王庙里有一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他表达了人们对精忠报国的哪位人物的崇敬
A.李纲
B.岳飞
C.宗泽
D.寇准
12.(题文)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契丹国建立
②辽的灭亡
③靖康之变
④金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13.960年正月的一天,后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
A.赵普
B.赵构
C.赵匡胤
D.石守信
14.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南宋定都临安
B.宋军收复建康
C.岳飞取得郾城大捷
D.宋金达成和议
1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6.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A.寇准
B.宋真宗
C.宋高宗
D.明太祖
17.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
A.轻徭薄赋B.重用人才C.善于纳谏D.减轻刑罚
18.史书称开元时期“贞观之风,一时复振”,下列属于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的相似点有:
( )
①皇帝都勤于政事,任用贤臣
②都反对奢侈,提倡节俭,“戒奢从简”
③都任用节度使
④都抗击突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9.从汉代到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交往活跃而频繁,下列史实错误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B.玄奘为中国和印度半岛的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C.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访问,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有空海和吉备真备等
D.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0.小明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文成公主”“鉴真东渡”“雕版印刷”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中华文明的起源D.近代前夜的危机
二、综合题
21.如果有一天你带领同学们去参观《灿烂的宋元文化》展览馆,让你当导游介绍这一时期的史学、宋词和元曲,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请试着列出你的计划。
22.材料: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
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
请回答:
(1)大元王朝(即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即元世祖)于1271年建元时把都城定在了哪里?
(2)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数民族统一中国的例子,请问元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和时间分别是什么?
(3)元世祖时开凿漕运和海运,其目的是什么?
其中漕运和海运的起点分别在哪里?
无论漕运还是海运都必须经过哪个地方,最后才能到达终点?
(4)元朝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采用“行省”制度,其中专设宣政院,管辖一个地区,请问宣政院管辖的是哪个地区?
并使该地区成为了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5)元朝时境内出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民族融合,请问在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什么民族
23.(题文)“他引用古人的话告诫太子说: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他”是谁?
(2)“他”引用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他”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3)你能举例说明“他”是如何处理“舟水”关系的吗?
三、判断题
24.“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
历史上蒙古族的杰出首领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
以上叙述对吗?
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A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资治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所写,《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北宋苏轼所写,《窦娥冤》为元代的关汉卿所写。
故选A项。
考点:
本题考查宋代的绘画成就。
点评:
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清明上河图》画卷是北宋风俗画作品。
作为传世名作、一级国宝。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B、C、D错误都是非常明显,因此本题属于送分题。
2.B
【解析】
试题分析:
陆游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李清照是两宋时期的词人,她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苏轼北宋文学家,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的南宋词人是辛弃疾,他年轻时在北方参加过抗金斗争,到南方以后,一直胸怀恢复中原的壮志。
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故选B项。
考点:
本题考查宋词。
点评:
辛弃疾的词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风格多样,技法高超,艺术特色鲜明。
善于创造宏大的意境和雄壮的声势,表现出慷慨豪迈的风格。
把自己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熔铸在宏大的意境中,构成了他爱国词最突出的基调。
如〈破阵子〉中,先听其声“梦回吹角连营”;“马作的卢飞快”等等,再看其势“五十弦”言其多;“天下事”言其大,真正是磅礴气势,气吞山河,威势凛然,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推向了高峰。
3.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苏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开创了豪放词派。
A项是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史学家,著有《资治通鉴》;C项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代表的词人;D项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豪放派词人。
故选B。
4.B
【解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苏轼的代表作品,结合所学,苏轼是北宋文学家,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以答案选B。
5.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制度和机构,行省制度设立于元朝,八股取士最早在明朝时期出现,科举制最早诞生于隋朝,驻藏大臣设立于雍正帝时期,台湾府设立于康熙帝时期,所以答案是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6.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建立隋朝;618年李渊建立唐朝;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36年皇太极建立清朝。
因此王朝更替顺序正确的是隋、唐、宋、元、明、清。
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7.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吉思汗历史功绩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公元1206年,在斡难河畔,蒙古各部首领召开了大会,一致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号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
BCD项不是成吉思汗的功绩,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点睛: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成吉思汗是一个军事天才,他的军事扩张,推动了蒙古部族的统一;但是他又过于崇尚武力,在占领大片土地之后大肆屠杀,也没有能够主观的去推动社会生产力、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而是用游牧部落的模式去统治这些领土,客观上又阻止了社会的发展,同学们要学会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8.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的意思是有个胡人的妇女熟知汉乐的音律,汉族女子也会弹奏胡琴。
因此,“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的是元朝的民族融合,和ABC无关,故选D。
9.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汉至宋代经济重心的难移,属理解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表格信息的准确解读。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表格中汉至宋北方户数明显减少,南方户数迅速增加,体现的是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经济重心由北方逐渐转移到了南方。
故本题应选A项。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农业的发展
10.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人文初祖”黄帝,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故应选C项。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农业的发展
11.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是西子湖畔的岳王庙里有一幅对联。
忠骨指岳飞的尸骨,佞臣指奸臣秦桧、张俊等。
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英雄,后被秦桧、张俊等人害死。
岳王庙里对联表达了人们对精忠报国的岳飞的崇敬。
故B符合题意;A项李纲是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和岳王庙无关。
故A不符合题意;C项宗泽在任东京留守期间,曾20多次上XX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
宗泽和题干对联无关。
故C不符合题意;D项寇准是北宋力主宋真宗御驾亲征抗辽的人物。
寇准和岳王庙无关。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契丹国建立是916年,后改为辽;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史称靖康之变;金的建立时间是1115年,金建立后,先灭辽,后灭北宋。
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④②③,排除ACD,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
正确掌握辽的建立和灭亡时间,明确是金建立之后,先灭辽,后灭北宋,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即可得出答案。
13.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宋建立时间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宋是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的兵变,“黄袍加身”建立的政权。
北宋定都东京。
故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
14.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史称"绍兴和议"。
宋金和议,南宋统治者正式承认了金在北部中国的统治,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故选D。
15.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准确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民族政权众多,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民族关系有战有和,和是主流,有利于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故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辽宋夏金元
16.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北宋与辽的关系。
北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东京。
宋真宗在宰相寇准力劝下亲征。
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B。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7.B
【解析】
试题分析:
唐太宗前期重用人才,轻徭薄赋,纳谏如流,减轻刑法.武则天的前期主要是应对李氏宗族,所以她任用了一些酷吏,比较残忍.武后当政期间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量才任用.唐玄宗前期也是重用人才,选项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共同之处。
点评:
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课本基础知识,注意是三者前期共同注意的问题。
18.C
【解析】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的相似点有:
务实求治、与民休息、重视农业、发展生产,实施较为持平的民族政策,用人惟贤才的主张,广开言路的开明措施,虚怀纳谏,仁德先行、省刑慎罚的统治策略,以及俭约慎行、善始慎终的高尚品德,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故本题选C。
19.A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里的“对外交往”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所以张骞通西域属于民族关系方面的问题,不属于对外交往,其他都属于对外交往,故选A。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
20.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归纳能力,应抓住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
“贞观之治”“文成公主”“鉴真东渡”“雕版印刷”等资料都是唐朝的史实,“贞观之治”体现了唐朝繁荣的经济;“文成公主”“鉴真东渡”则体现了唐朝的开放。
所以应选B项。
A项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征;C项则属于黄帝、尧舜禹时期历史特征;D项则属于明清时期历史特征。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对外友好往来·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21.提示:
史学可以以司马光为代表,介绍其作品及特点。
宋词一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为代表。
元曲一关汉卿为代表。
绘画一赵孟为代表等。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考察灿烂宋元文化的史学、宋词和元曲三个知识点。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学生由于知识面的局限,可以根据课本知识介绍,灿烂的宋元文化包括史学、宋词、元曲和绘画、书法等方面。
介绍这些知识,要从每一个方面的产生、发展、代表、特点、艺术价值等方面介绍。
考点:
灿烂的宋元文化
点评:
本题较难,侧重知识的系统、全面,侧重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对知识的识记、系统整理、概括、语言的表达能力等方面。
还可从灿烂文化的原因去考察。
22.
(1)大都
(2)南宋灭亡,1276
(3)为了便于南粮北运;漕运起点:
杭州;海运起点:
刘家港;直沽。
(4)西藏地区
(5)回族
【解析】试题分析:
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元朝建立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定都大都(今北京市)。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朝统一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忽必烈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1276年元朝攻灭南宋,统治全中国地区[1],结束自唐末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朝漕运和海运修建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为而来便利南粮北运,元世祖命令人开凿两段新运河,从杭州到临清再到直沽,最后到大都,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从刘家港到直沽,最后到大都,粮食的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朝管辖少数民族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宣政院是中央政府最早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机构。
名义上由帝师兼领,又设宣政院使等职官。
地方上遇有特别的事务,设宣政院就便于处理。
第(5)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回族形成相关内容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元朝的时候,许多汉族的人来到边疆,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另外还有一些来中国定居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同我国的少数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元朝的建立、宣政院、回族的形成
23.
(1)唐太宗。
(2)船常被比做是君主,水常被比做是老百姓,水能让船在上面行驶,也能把船打翻。
他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要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以防重蹈隋亡的覆辙。
(3)如他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
【解析】
(1)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是君王就是船,老百姓就是水。
老百姓可以立一个君王,也可以让他覆灭,就向水可以承载舟楫,也可以船毁人亡一样。
这是唐太宗所说的一句名言。
说明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要维护统治就要处理好君主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意在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2)根据
(1)的分析可知,“他”——唐太宗引用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船被比作君主,水被比作老百姓,水能让船在上面行驶,也能把船打翻,他认识到了人民力量的重要性,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以免重蹈隋亡的覆辙。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减轻人民的劳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历史 下册 第二 单元 10 蒙古族 兴起 元朝 建立 分层 测评 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