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科目二《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docx
- 文档编号:5905453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9.56KB
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科目二《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docx
《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科目二《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科目二《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科目二《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考教育学士学位考试
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
《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
参考教材
1、余文森,刘家访,洪明主编:
《现代课程论基础教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余文森,刘家访,洪明主编:
《现代教学论基础教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考试要点
说明:
本大纲在考试要点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三个能力层次呈递进关系。
各能力层次的涵义是:
识记:
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
理解:
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应用:
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一、《现代课程论基础教程》
第一章课程内涵
1、识记课程论诞生的标志:
博比特及其代表作《课程》
2、识记泰勒课程论思想的实践基础:
“八年研究”
3、理解“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4、理解“课程是知识”与“课程是经验”
5、理解“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与“课程作为活动或进程”
6、理解古德莱德对课程五个层次的划分
7、理解关于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认识的几种观点
第二章课程目标
1、识记课程目标取向的划分:
舒伯特及其四种课程目标取向的划分
2、理解课程目标四种基本取向的基本内容
3、理解课程目标四种基本取向的关系与利弊
4、理解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5、理解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原则
6、理解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思路与环节
7、理解我国传统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课程标准
1、识记课程标准的含义
2、理解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异同
3、理解课程标准编制涉及的主要问题
4、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
5、理解新课改背景下国家课程标准的内容与框架
6、理解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意义
第四章课程结构
(一)
1、识记按不同标准划分的课程类型
2、识记学科课程、经验课程的含义
3、理解学科课程、经验课程的优缺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识记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的含义
5、理解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的优缺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识记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含义
7、理解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优缺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8、识记校本课程的含义
9、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
10、识记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的含义
11、理解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识记预设课程、生成课程的含义
13、理解预设课程、生成课程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4、理解课程结构的性质
15、理解课程结构的呈现形式
16、理解课程结构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17、理解确定课程结构的程序
18、理解课程结构的功能
第五章课程结构
(二)
1、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内容要点
2、理解新课程培养目标与新课改目标
3、应用:
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与结构
4、理解义务教育课程结构的特征
5、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的价值取向
6、应用:
分析普通高中课程的三个层次构成
第六章课程资源
1、理解课程资源的特点
2、理解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
3、识记按不同标准划分的课程资源的类型
4、理解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5、理解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6、理解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7、应用:
运用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为一所学校分析设计课程资源开发
第七章课程实施
1、理解关于课程实施本质的两种观点
2、理解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
3、理解课程实施研究的意义
4、理解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5、理解课程实施的三种策略
6、理解课程实施的四种模式
7、理解新课程实施的主要策略与优势
8、理解影响我国新课程实施的因素
9、理解完善新课程实施的若干对策
第八章课程评价
1、识记课程评价的含义
2、理解课程评价的对象
3、理解课程评价的功能
4、理解课程评价的方法
5、识记按不同标准划分的课程评价的类型
6、识记相对评价、绝对评价的含义
7、识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含义
8、理解新课程评价观的基本要点
第九章课程管理
1、理解课程管理的内容
2、理解课程管理的意义
3、理解三种典型的课程行政管理模式
4、理解四种学校课程管理模式
5、应用:
联系实际说明校本课程管理的程序
6、应用:
联系实际说明学校课程领导的职能
第十章课程变革
1、理解课程变革的影响因素
2、理解当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
3、理解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4、理解我国课程改革的意义
二、《现代教学论基础教程》
第一章教学意义
1、理解教学价值的基本特性
2、理解教学的意义
第二章教学主体
1、理解教师的角色
2、理解学生的基本属性
3、识记师生交往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属性
4、理解师生教与学关系的基本内容
5、理解建立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的策略
6、理解形成积极师生情感关系的策略
第三章教学目标
1、理解历史上存在的几种教学目的论
2、理解教学目标的功能
3、理解布卢姆等人教学目标分类的三大领域及其基本内容
4、应用:
运用布卢姆等人的“教学目标分类学”制定教学目标
5、理解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的基本内容
6、理解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
7、理解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8、应用:
运用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与方法设计教学目标
9、理解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10、理解教学目标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教学规律与原则
1、理解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异同
2、理解教学相长性规律的内涵
3、理解教学相长性规律的原则要求
4、理解教学发展性规律的内涵
5、理解教学发展性规律的原则要求
6、理解教学教育性规律的内涵
7、理解教学教育性规律的原则要求
第五章教学内容
1、识记教学内容的含义
2、理解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3、理解教学内容组织的几对基本关系
4、理解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基本环节
5、识记教科书的含义
6、理解教科书编写的基本要求
7、理解“教教科书”与“用教科书教”的区别
8、理解“用教科书教”的适度空间
第六章教学组织形式
1、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
2、理解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类型
3、应用:
结合实际说明如何选择教学组织形式
4、识记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
5、理解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6、识记课的类型和结构
7、理解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8、理解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动态
9、理解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及其基本内容
第七章教学方法
1、理解教学方法的含义
2、理解教学方法的特点
3、理解教学方法的意义
4、理解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5、识记我国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的类型、功能及其应用要求
6、应用:
结合实际说明如何运用中小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7、理解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的指导思想
8、理解何谓适当的教学方法及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8、理解运用教学方法的原则
第八章教学手段
1、理解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
2、理解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学理论的影响
3、理解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点与局限
4、理解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
5、应用:
结合实际说明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手段
第八章教学模式
1、理解教学模式的结构
2、理解教学模式的特点
3、应用:
结合实际说明程序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模式、发现学习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的运用
4、理解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及其优缺点
5、应用:
结合实际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几种教学模式的运用
6、应用:
结合实际说明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
7、理解教学模式建构的原则
8、理解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十章教学评价
1、理解教学评价的内涵
2、理解布卢姆划分的教学评价类型及其应用
3、理解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4、理解当代教学评价发展的特点
5、应用:
结合实际分析当前考试评价存在的问题
第十一章教学艺术
1、理解教学中认识与情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共性与个性几对范畴
2、理解形象性教学的要求
3、理解形象性教学的目的
4、理解情感性教学的要求
5、理解情感性教学的目的
6、理解创造性教学的表现
5、理解创造性教学的目的
第十二章教学改革
1、理解新课程的教学观
2、理解新课程的学习观
3、应用:
结合实际分析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考核说明
考试形式:
开卷
试卷总分:
100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试卷题型比例:
填空题10%;名词解释20%;简答题30%;论述题24%;材料分析题16%
认知层次比例:
识记20%;理解60%;应用20%
标准样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得分
评卷人
得分
题号
六
七
八
九
十
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空,计10分)
1、1918年美国课程理论家博比特的一书出版,标志着课程论的诞生。
2、新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
三个维度。
3、新课程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由领域、、三个层次构成。
4、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备课、、
三个环节。
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独立性、、
、、体验性、问题性和创新性等八个基本特性。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题,计20分)
1、课程资源
2、综合课程
3、教学模式
4、校本课程
三、简答(每题6分,共5题,计30分)
1、简述教学发展性规律的原则要求。
2、简述我国课程改革的意义。
3、简述当代教学评价的发展特点。
4、简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5、简述当代教师的专业角色。
四、论述(每题12分,共2题,计24分)
1、试论新课程的教学观。
2、试论“课程是经验”。
五、材料分析(本大题共16分)
阅读分析下列材料,结合教学现实,阐述你对小学教学目的的看法。
第十名现象
1989年,杭州市天长小学周武老师参加了该校七二届一班的小学同学聚会,他曾经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
在聚会中,周老师发现,那些业绩突出者大都是当年不起眼的学生, 相反,当年老师们很喜欢的几个尖子生却大都业绩平平。
这种反差让周武陷入了久久的深思:
为什么尖子生没有按照当初的预想发展下去,而一些不起眼的学生长大后竟能脱颖而出呢?
他决定揭开这个谜。
他花了十年的时间,对天长小学700多名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
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有一些小学时期的尖子生比较稳定地保持住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却有相当一部分的尖子生在进入中学后没能保持住原有的名次,而“淡出”优秀之列,有的甚至还一滑再滑。
相反,一些在小学时期
考 生 信 息 栏
______专业 姓名______学号_____
装订线
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很多都在中学后开始进入上等生或尖子生的行列。
周武在充分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在过去,学校的老师和家 长往往很单纯地用语文、数学成绩给孩子们拉榜排名,以便知道每一个学生在班里所占的名次。
而家长们则督促、强迫孩子挤进“前三名” 或“前五名”,搞得他们压力很大。
这使他们在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约制,反而束缚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又因为他们都是听话的“好孩子”,一些好的个性也会被束缚。
另外,老师们“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方法,使这些尖子生在学习上很容易得到老师的“关照”,从而削弱了他们的学习上的独立性。
因此后来就不适应中学相对较为“松散”的教学方法。
这是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淡出”优秀行列的主要原因。
与此相反的是,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虽然成绩不是优秀的,但是他们大都比较活泼,灵活性强,学得较为轻松,兴趣广泛,而且由于不大被老师注意,因此其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较大。
另外,这些学生没有保住“前三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健康的心态中学习。
这是他们有“后劲”,进步和成才概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 教育学 小学教育 专业 科目 小学课程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