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规范化写作述要.docx
- 文档编号:5904934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5.96KB
科研论文规范化写作述要.docx
《科研论文规范化写作述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论文规范化写作述要.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研论文规范化写作述要
科研论文规范化写作述要
科研处处长许传华教授
记起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荀子曾在《大略》名篇中的一段话:
德能正其身、才能称其职、言能明其志、笔能成其文。
其中就有“能说会写”的要求,它是我们飞向人类精神世界的两个翅膀,是从事现代化建设大厦工程必须具备基本功底的两个柱子。
有幸正在接受现代高等教育的在校大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大学生,都要接受毕业论文写作训练,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突破科研论文写作关。
这对于今后参加社会经济工作和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怎样去写科研论文,并且能写出较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来呢?
为此,我想带着大家在试图了解什么是科研论文的基础上,对科研论文的写作准备、写作程序和要求等方面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供初次撰写科研论文和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们设计毕业论文时参考。
一、对科研论文的初步认识
科研论文是论文的一种,是研究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指导社会实践,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论证文章。
科研论文具有以下特点:
(1)明显的专业性。
科研论文不同于其它论文,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是它的专业性,即探索社会经济活动规律,研究理论问题,指导工作实践,反映学术成果。
(2)强烈的现实性。
撰写科研论文,必须紧密地结合社会工作实际,联系国民经济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探索,掌握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严密的科学性。
即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
(4)语言的学科性。
科研论文基于它研究对象的专业性,在进行书面表述时,语言的学科性十分突出。
具体地讲,科研论文发挥着以下作用:
(1)科学研究的工具。
科研论文的写作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
一般来说,论文的写作贯穿于整个研究的过程。
论文酝酿阶段,也就是研究成果最初萌芽阶段;论文的写作阶段,就是对研究结果进一步思考、加工、完善的阶段;论文的修改定稿阶段,则是认识不断深化、论证更趋缜密、研究成果最终形成的阶段。
(2)经济理论的载体。
一种新的理论、新的发现,若仅以口头方式进行陈述传播,必然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经济理论具有可积累性的特征,每项新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原来理论的基础上,以渐进的方式发展起来的。
科研论文正是人类经济生活轨迹的真实记录。
试想,若没有论文这种理论的载体,科学研究成果何以得到传播和流传?
(3)指导实践活动的标识。
科研论文水平是衡量思维水平的典型标志,而理论思维水平又是检验人类对自身及其自然关系认识程度的标志。
承载于论文之中的经济理论具有可检验性的特征。
这要求用经验事实验证理论的结论,同时要不断修正、丰富理论。
论文在实践——检验——再实践——再检验的经济活动过程中具有工具、标识、尺度的作用。
(4)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手段。
撰写科研论文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科研及理论思维水平。
关于这一点,我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通过科研论文的写作,可以着力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这主要包括:
(1)检索文献的能力,即懂得查找与命题有关的资料线索;
(2)收集资料的能力,即按照索引有目的地查找和搜集有关资料,必要时还须进行实地调查,运用数据或案例进行实证分析;(3)阅读文献资料的能力,即能阅读古代文献和历史资料,又能阅读最新文献和外文资料;(4)鉴别资料的能力,即对搜集或调研得来的各种资料进行处理,鉴别其真伪与价值;(5)归纳综述的能力,即要把收集和阅读的文献资料加以疏理和归纳,能够独立撰写相关文献综述;(6)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即从众多的资料和事实中发现和提出有一定创新意义和研究价值的问题;(7)分析综合能力,即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8)创新能力,即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角度,或提出新看法、新观点、新假设等;(9)文字表述能力,即将研究的成果用文字有条有理、有论有据的表述出来;(10)口头表达能力,即对已经形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扩大成果的社会影响。
二、做好科研论文的写作准备
要写好科研论文,必须做好两手准备:
一手是基本准备,一手是阶段准备基本准备是写好科研论文的基础,阶段准备是完成一篇好的科研论文的前提。
(一)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准备基本准备包括基础理论与专业基本知识的准备、文献材料的积累、文字表述能力的培养等。
(1)经济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准备。
要学习、熟悉经济理论和掌握基本知识。
如通过专业和业余系统地学习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从中掌握经济运行规律和弄懂经济术语,以保证所写科研论文严密的科学性和语言的学科性。
(2)经济数据和材料的积累。
论据是论文的基本材料,而经济数据和材料的积累是基本材料的“仓库”。
可以说没有素材的积累产生不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
数据和材料的积累包括经济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如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货币发行、物价指数等;国家和地方经济政策、方针、计划、规章、制度的搜集分类;以及有关的国际经济、经济动态资料和信息等。
积累的方法有汇集、摘录、编索引、制卡片、做图表等,并注意分类,以供写作备用。
(3)文字表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写作科研论文比一般的叙述文写作要求高,要求严,因此,要求有一定写作能力的训练,以提高辩驳水平、思维水平和推理水平。
其方法是,学习借鉴、先叙后议、做小论文即一事一议开始,然后通过掌握的科研论文写作程序和要求写出有份量的科研论文。
或从写调研报告开始,从专业需要出发写调研论文,而后逐步向理论研究性质的科研论文发展。
(二)科研论文写作的阶段准备
所谓“阶段准备”即进入实质性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与“基本准备”不同,是“临战”前的准备。
包括选题、调查、论点、论据准备、编写论文提纲等内容。
1.关于论题的选择。
论题是科研论文作者研究的目标和论述的对象问题。
确定了论述对象,写作才能有的放矢,选题是否正确、鲜明是撰写科研论文关键的第一步。
俗话说,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题目选好了,虽然不能说论文等于写好了一半,但对能否写好论文的确关系重大,它将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和写作的成败。
2.关于论题的调查、研究。
论文的观点是根据数据资料总结概括出来的。
并用充分的论据来证明或检验。
因此,论据是科研论文写作的基础。
论文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就是论题的调查和研究过程。
(1)调查与资料搜集。
论题一经确定,就要围绕确定的论题开展深入的调查,搜集与论证论题有关的资料。
(2)资料的分析整理与研究。
一是归类整理。
要对取得的材料及时进行分类整理,很多材料要经过一番加工“去粗取精”、“分类”、“排除”、“梳辫子”,确定叙述的先后顺序,详略程度,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
资料整理,可以使我们熟悉材料,消化材料,启迪思维。
二是分析研究。
要对取得的材料,在加工整理基础上,“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进行分析比较,从材料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
(3)资料选择的标准。
一要切题。
要围绕文章主题需要选择材料,凡是说明、烘托、突出主题都选用。
二要真实。
要以端正的立场,扎实的作风,慎思善辨,选用真实可靠的材料。
三要典型。
要选取能够深刻反映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充分说服力的材料。
四要新颖。
要取得的材料能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说明客观事物的最新面貌。
3.关于论点的确立。
论点是论文作者对论题的见解、主张和表明的态度,它是作者对问题看法的集中反映。
衡量一篇论文质量的高低首先表现在论点上。
论点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是论文作者经过周密的调查、细致的研究、精心的提炼而逐渐形成的。
在确定论点时,要注意三方面问题:
一是论点要正确;二是论点要有新意,能给人以启迪;三是论点要深刻。
论点的确立必须以调查和搜集的资料为依据,一经确定,材料的取舍、论证的方法以及论文的篇章结构,均应为其服务。
4.关于论点的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证实论点的逻辑推论过程,这个过程表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用何种逻辑方法联系或统一起来的。
论证是否恰当、直接反映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论点是否突出,论据是否有说服力等。
论证的方法和形式大致有两类:
一类属于形式逻辑为指导的简单论证形式,即先有观点,然后按观点需要列举事例,进行垂直肯定的论证;另一类属于运用辩证逻辑组织论证形式,强调的是对论点的分析,它把提出问题、发现矛盾作为论点的开端,组织论证的过程,也即具体分析的过程,论点会在分析过程中得到证实。
前一类论证形式比较直观,但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极其有限,同时这种方法在选择例证时,往往会排斥一些与论点相矛盾的材料,容易使论点走向绝对化。
后一类论证形式坚持了全面性原则、本质性原则和具体性原则,能够客观地提示事物的本质。
对于初学写作者可以从简单形式入手,但要注意向运用辩证逻辑组织论证去努力。
5.关于论文提纲的编写。
这是科研论文写作前的最后一道准备“工序”。
提纲是论文的基本框架,也是论文的总体设计,其作用在于疏通写作思路,合理安排材料和形成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纲的基本项目包括论文题目、基本观点和内容纲要。
注意反映:
论点是什么,在哪里提出;有哪些分论点,顺序如何摆布;每个论点进一步展开的下位论点是什么,怎样衔接;有哪些材料可以作论据,应当怎样证明论点;应当怎样开头与结尾。
编写提纲的基本步骤是:
拟标题;拟出论文的基本观点;拟出论文的基本框架,即大段段名、或分论点;拟每个分论点的下位论点;检查、修改提纲。
编写论文提纲基本要求是:
要注意把握整体,服从中心;内容要详细,尽量为论文写作提供方便;要具体明确;对部分的论述详略要匀称。
论文提纲写得好与不好,将直接影响论文的写作质量。
三、懂得科研论文的写作程序与要求
(一)关于科研论文的篇章结构
科研论文的结构,必须从观点的要求和材料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布局,不能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格式,生搬硬套。
但是,论文结构并不是无规律可循,其结构的基本规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就其形式而言,主要由前置部分和主体部分两大块构成。
论文的前置部分包含四个必不可少的项目,其排列顺序依次为标题、署名、内容提要和关键词;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资料等部分组成。
其中,标题、署名和正文不可缺少。
标题标题是高度概括科研论文重要内容的若干词语的逻辑组合,由于标题具有标明文章内容的这个功能,因而被称之为“微型文摘”。
标题不宜拉得太长,通常应限制在20个字以内。
标题太长,往往导致其结构繁杂,语意含混,使得读者不能迅速理解标题的确切含义。
对于那些确实不能缩减字数的标题,可以通过分设正副标题的方式加以解决,用副标题对正标题作必要的补充和限制,从而使标题更加切合论文的内容。
从句法结构来分析,论文的标题大多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中心语的偏正结构来表述的,其间接体现形式是用“论”、“试论”、“概论”、“初探”、“研究”、“浅谈”等词语注于其中,直接体现形式是单刀直入地标出论点。
标题要求点题,有论文“味道”。
论文的标题受自身表述特点的制约,自然不能象诗歌小说的标题那般刻意追求含蓄隽永、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
但是,这不等于说,在论文标题上只能套用死板僵硬的模式。
一个枯燥无味的、难以让读者提起兴致来的论文标题,无疑会使论文内容的表达效果大打折扣,即使这是一篇很有见地的科研论文。
署名即署作者的真实姓名或笔名。
论文凝结了作者的学识和智慧,在自己撰写的科研论文上堂堂正正地署名,实质上就是公开表明对该文享有著作权,并且愿意就文章中一旦出现的错讹及由此产生的一切问题承担完全责任。
除了论文作者姓名以外,还须标明论文作者供职单位全称,所在居住地及其邮编号码,一般署在作者姓名的正中下方,以便读者与论文作者通讯联系,交换文献资料。
署名时通常不加注作者的学衔、专业技术职称以及行政职务,而是将其内容收入脚注或附录中。
两人以上合作撰写的科研论文署名,应当以在该篇论文的写作或该项课题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实际贡献的大小为排名依据,而不能以论文合作者的行政职务的大小或职称高低来排序,同时还要防止在科研论文的署名上出现“送名”、“挂名”的不良倾向。
内容提要或提要提要是科研论文的压缩形式,即用非常简单的文字概括论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以及结构,使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论文的全貌。
这有利于读者迅速做出阅读选择,在当前这个被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显得非常重要。
提要的写法可以千差万别,但为了实现写提要的目的,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不应缺少的,即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结论。
它们分别回答你研究的什么,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的,研究结果如何。
简要回答了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论文的基本框架和它的主要内容就反映出来了。
在这四个方面中,研究的结论又是最重要的。
提要是一篇内容完整独立的短文,完全可以单独使用或引用。
提要中有数据有结论,但无需展示论证过程,也不应在提要中含有图表、注释和计算公式。
一般简短的科研论文可以免去内容提要这一部分。
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标题、摘要和正文当中选取的能够表明论文的内容特征的单词和术语,主要供编印索引刊物和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使用。
关键词可以选用3-8个,要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收录的规范词中选定。
值得一提的是,科研论文还应当附有与中文完全一致的英文标题、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和论文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及其工作单位全称的英译名,以此适应国际间日益频繁的学术交流。
正文一般由引论(又叫序论、绪论、导语、导论、前言)、本论(又叫主体、本文)和结论(又叫结语、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引论是正文的开篇,既可以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或提出论题研究的范围、内容、目的、意义以及论题背景、缘由;也可以提出本论的精髓,以使读者对论文全貌有初步了解,激发阅读欲。
其常见的写法有开门见山直接揭示论文的基本观点;连续先问、引而不发;以叙引论、提出主题主旨。
本论,即对中心论点的论述,这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其任务是分析问题、组织论据、论证作者引论中提出的观点的正确性,其论证方法分并列式论证(也称横向论证)、递进式论证(也称纵向论证)、纵横结合式论证(也称综合式论证)。
并列式论证,是指在基本论点提出后,把从属于基本论点的几个下位论点相提并论,各个层次平行排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展开论述、讨论问题,使论文的本论部分呈现出一种齐头并进式的格局。
这种方式的几个下位论点之间,虽有次序上的先后,却无内容上的主次,处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但又共同指向一个中心论点或中心议题。
递进式论证,是指在提出基本论点或论题后,一步步深入,一层层展开论述,论点由一点到另一点,循着一个逻辑线索直线推移。
其思路的展开,或由浅入深,或由小到大,或由低级到高级,或按事物的发展过程分阶段安排、阶梯式上升。
这种方式的层次之间呈现出一种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逻辑关系,后一个层次的内容是对前一个论点的深化。
综合式论证,是将并列式论证与递进式论证结合起来的结构形式。
论文由于论述的是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一般篇幅较长,其内容结构形式极少是单一的,常见的有:
一是各大层次之间具有并列关系,而各大层次内部的段落之间却具有递进关系,即并列中有递进;二是各大层次之间具有递进关系,而各大层次内部的段落之间却具有并列关系,即递进中有并列;三是各大层次之间所具有的结构关系就不是单一的,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分别存在于论文本论部分的不同层次及论点之间,即所谓纵中有横,横中有纵,纵横交织,相互关联,构成篇章。
对论文本论的写作,其论证方法必须注意抓住主题,以及论证层次的逻辑性、论点与论据的联系性。
结论,即论证的结论性意见,也是总结或解决问题的部分。
结论是正文分析论证得到的最终结果,是作者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论文中引人关注的地方。
论文的结论部分大致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是总结全文和写出正文结论;二是再次点明论点与开篇呼应;三是启迪再思。
字数不宜太多,做到精炼、简明、深刻。
引论、本论和结论是正文的基本结构形式,但也不是死板的格式,如果内容偏短,可以一气呵成,用不着划分。
如果文章很长,可以拟大小标题,也可以用一、二、三等序列表示。
注释和参考文献资料注释是对科研论文的某些文中材料所做的解释性文字,可采取夹注、脚注、章注及尾注等形式。
参考文献资料是在撰写论文中所参阅的一些文献和资料,以供研究者或读者查证。
一般在论文后刊出,包括书名、刊名、文件及数据等。
参考文献顺序:
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中文文章、书目、期刊用书名号。
英文仅在期刊名上用斜体字,其他用正体,文章用引号。
对于较为冗长的推理过程和计算结果可以用附录的形式出现。
显而易见,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当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各项内容,然而以上所述内容又是一篇结构完备的论文所必须具备的。
它们不但不会成为论文写作的桎梏,相反却使论文作者拥有一个尽情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二)关于科研论文的起草和修改
科研论文的写作在经过充分准备后,即可进入起草阶段。
起草的基本方法是:
一是要依据提纲,顺序“填写”。
这是写作论文的一般方法,对于初写者尤其合适。
“填写”提纲时,一般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从实际出发,确定顺序。
起草的顺序按提纲内容的自然顺序进行,若感到论文起笔难以驾驭,可直接从本论部分写起。
笫二,遇到问题要冷静。
如果思考与提纲出现矛盾、上下内容难以衔接、论据难以证明论点等,此时作者要冷静,不要强行硬写下去,可以暂时搁笔,冷静思考或与人商讨、或再查找资料,等理清了思路再下笔。
二是要尽量一气呵成。
论文的篇幅不是过长的话,在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和思路很清晰时,应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一气呵成。
这样,既可使作者始终处于顺利的写作气氛中,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又可使论文前后连贯、首尾呼应,确保论文成为一个结构严密、前后结合的有机整体。
科研论文的修改是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和提高论文质量不可缺少的手段。
就修改本身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修改包括写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修改,就是从酝酿到列出提纲以及形成文字过程的不断修改;狭义的修改则是指初稿写成之后的加工提高。
文章不厌百回改。
有的把修改文章概括为四个字“增、删、改、调”。
修改的范围包括:
对选题的修改,对分论点的修改,对材料的增删,对结构的调整,对字词和标点符号的修改等等。
修改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力求论题观点的正确与创新;力求语言、结构、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密切联系与逻辑性;力求概念、数据的准确性与来源的可靠性;力求语言的通顺通俗与字句标点符号的正确。
修改的一般方法:
一是立足全局,修改提纲;二是反复诵读,边读边改;三是虚心求教,请人指正;四是放一段时间再看再改。
四、不是结论的结语对于科研论文的写作者来说,掌握一定的写作规律是必不可缺的。
严格地说,写作又毫无捷径可走,勤能补拙,勤能生巧,常言道:
“书山有路勤为径”。
提供的是一个“勤”字,勤学勤思,勤问勤写,一定会写出好文章。
“勤”就是科研论文写作的最大技巧。
在我看来,一篇好的科研论文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即论点鲜明、材料翔实、论证严密、语言通顺。
所谓论点鲜明,首先表现在它的正确上,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经济规律,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其次表现在它的明确上,作者的态度要明朗,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毫不含糊。
所谓材料翔实,即材料必须是客观存在,真实可靠,不论是摆事实、还是讲道理,都要十分准确,这要求作者具有严肃的写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所谓论证严密,即论证要科学、要有说服力,推论严谨、合乎逻辑。
在论证的步骤和层次上能清楚明白地显示论点和论据的逻辑关系。
所谓语言通顺,要求科研论文的语言表达要准确、鲜明、生动、通俗、顺畅。
特别是在专业性用语上,要做到为文所需,为文所用,阐明好抽象的概念和深刻的道理。
现阶段的中国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成长性经济,发展、创新是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
在探索中发展,在磨合中成熟,在变化中稳定,是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成长的一般特点。
处在这一阶段的中国经济,无论在理论上或者在实践上,都不断地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都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在实践中逐步深化对中国经济成长与发展的认识,并坚定而妥善地加以解决。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有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看法,有一些侧重于此、或侧重于彼的探索行为是自然的,也是容易理解的。
在我看来,自古以来,凡是富有成果的创新,都集中表现为三种形态:
一是对前人既定结论的否定;二是对前人原有认识的突破;三是对前人理论的充实。
三种表现形态,表达的是创新对前人、对习以为常的定式和对既定的认识与看法的三种不同的态度:
对前人既定结论的否定,本质是“立异”,即对传统的推翻和在推翻传统基础上的新的见解和结论的提出;对前人原有认识的突破,本质是“标新”,即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认识的升华;对前人理论的充实,本质是“丰富”,即对传统学说的补充与完善。
正基于以上认识,我又以为,从事科学研究,必须求是创新。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创新至少可以区分为研究领域(体系)的创新、研究角度(主题)的创新、研究方法(分析,计量)的创新、研究内容(理论,对策,数据)的创新和研究结论(推理)的创新等。
一方面,创新要名符其实。
要广泛收集有关材料,准确把握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新论点或新理论或新对策等才有可能是创新,否则,就不是创新。
能否称得上创新,要以客观尺度来衡量,不能以主观感觉为依据。
另一方面,创新要以科学性为前提。
创新不是胡诌。
离开科学性的所谓“创新”,于国于民无益。
尽管谬论对发展真理不无作用,但是,奇谈怪论越多,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
所以,我一直在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创新型的教师,而创新型教师的造就则离不开科研工作的千锤百炼。
因此,搞科学研究,需要面向实际,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笃行不倦。
我理解,作为学人,更应知行合一,以宁静淡泊的心境做学问,以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热忱搞科研。
文以载道。
在学问中精粹科研,在科研中圆满人生,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
最后,我想说的是,科研之路跋涉艰辛,相信总有一段甜蜜的旅途,一些动人的风景,值得我们回味一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研 论文 规范化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