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五.docx
- 文档编号:5904216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1.03KB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五.docx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五.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五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五)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错答、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制度化的形成是以()为标志的。
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成人教育
D.学校教育系统
2.汉武帝以后()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王阳明
3.建国以来,我国小学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
A.教学方法
B.教学内容
C.教学组织形式
D.考试制度
4.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
A.普及教育
B.普及基础教育
C.普及国民教育
D.普及义务教育
5.中国古代“内发论”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墨子
C.荀子
D.孟子
6.“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均衡性
D.顺序性
7.学生具有发展的()。
A.潜在性与现实性
B.潜在性与可塑性
C.可能性与现实性
D.可能性与可塑性
8.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权
9.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改革。
A教学内容B教学方法C课程D教育体制
1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是指()。
A读、写、画B读、算、画C读、写、算D画、写、算
11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函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教学活动
C.班主任活动
D.实践活动
12.试图以心理学“统觉”原理说明教学过程的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13.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总要求是()。
A.教学规律
B.教学规则
C.教学原则
D.教学细则
14.第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性
15.在素质教育中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对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的是()。
A.智育
B.学校德育
C.社会德育
D.家庭德育
16.“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了德育的()原则。
A.疏导
B.导向性
C.因材施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17.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年。
A.1862年
B.1898年
C.1902年
D.1922年
18.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层组织是():
)
A.小组
B.班级
C.年级
D.教研室
19.我国于1986年第一次将()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
A.体育活动
B.群众活动
C.文娱活动
D.课外活动
20.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是()。
A.课余活动
B.课外活动
C.群众活动
D.文娱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义务教育
D.普及教育
E.非制度化教育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的标志是()。
A.废科举、兴学校
B.《钦定学堂章程》颁布
C.《奏定学堂章程》颁布
D.壬戌学制颁布
E.六三三制的实行
3.我国建国以后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着重开展的工作有()。
A.普及小学教育
B.学制改革试验
C.教学改革试验
D.课程改革试验
E.教育体制改革试验
4.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观点的学者有()。
A.孟子
B.荀子
C.华生
D.洛克
E.格塞尔
5.我国对中小学生身份的法律定位有三个层次,即()。
A.是国家公
B.是已成年公民
C.是未成年公民
D.是有行为能力的公民
E.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6.课程的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以保证学校课程的()。
A明确性B时限性C科学性D具体性E系统性
7.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间接经验,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向结合反应了教学中()的关系。
A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B理论与实践
C.知识与能力
D.知与行
E.掌握知识与提示思想
8.我国目前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原则有()。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E.因材施教原则
9.自我教育能力的构成因素包括()。
A.自我认识
B.自我评价
C.自我激励
D.自我调控
E.自我管理
10.班主住了解学生的方法一般有四种,即()。
A.观察法
B.家访法
C.谈话法
D.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
E.调查访问
三、真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每小题2分,共10分)
1.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的官学体系,并有了“——”与“——”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教育。
2.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
3.遗传素质的——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在教育的诸要素中,——:
——和——是其最基本的要素。
5.我国小学课程的设计必须做到高度的——和高度的——的统一。
6.隋唐以后盛行的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7.1985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的决定》。
8.低年级儿童很难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对——和——很难分清。
9.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它是教师进行教育的重要条件。
10.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这种课程是——课程。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不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
2.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7,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
()
3.世界上第一项义务教育法是英国公布的。
()
4.弗洛伊德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
5.因学生犯有某种过错,学校可以扣发学生的毕业证书或不出具学业成绩证明。
()
6.研究型课程注重的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
7.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患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是孔子。
()
8.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
9.德育就是政治教育。
()
10.班级管理是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
()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义务教育
2.遗传素质
3.教师的人格特征
4.教学大纲
5.设计教学法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
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呈现出哪些趋势?
2.《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3.小学德育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什么?
4.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七、论述题(共10分。
)
试分析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教育制度化形成。
2.C【解析】董仲舒为汉武帝时大儒,博古通今,独爱儒术,在学界影响很大。
3.A【解析】建国以来,我国小学各科都实行了改革试验,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D【解析】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普及义务教育。
5.D【解析】孟子认为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优良品质就能得到发展。
6.D【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若人为的打破这个顺序,就会适得其反。
7.D【解析】学生是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极大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8.D【解析】这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也是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
9-14.CCBBCAB
16.A【解析】通过以理服人,提高学生认识,使他们积极向上。
17.A【解析】1862年我国在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了班级授课制。
18.B【解析】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基层组织。
19.D【解析】我国在1986年公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中,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总计划。
20.B【解析】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ABE【解析】见大纲对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发展的介绍。
2.ABC【解析】后二者是在近代学制产生以后才出现的。
3.ABC【解析】建国以后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着重开展的工作有:
(1)普及小学教育;
(2)学制改革试验;(3)教学改革试验。
4.BCD5.ACE6.CE7.ABD8.ABCDE
9.BCD【解析】自我教育能力的三个主要构成因素就是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
10.ACDE【解析】家访也属于调查访问的一种形式。
三、填空题
1.政教合一,国学,乡学,六艺;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成熟;
4.学生,教师;
5.科学性,思想性;
6.科举;
7.教育体制;
8.学习,游戏;
9.权威性;
10.研究型。
四、判断题
1.×【解析】教育只有人类社会才有,动物界没有教育,所以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2.×【解析】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9世纪下半期基本形成。
3.×【解析】世界上第一项义务教育法是德国在1619年颁布的。
4.×【解析】题干的观点是威尔逊的主张。
5.×【解析】学生有获得公正评价权,在学业期满后有获得相应的学业成绩证明和毕业证书的权利,学校不得随意扣发。
6.×【解析】注重的是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7.×【解析】是思孟学派,他们在孔子的“学一思一行”的基础上形成了这样的认识。
8.×【解析】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备好课。
9.×【解析】政治教育是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德育还有思想和道德教育。
10.√【解析】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中心。
五、名词解释
1.义务教育:
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2.遗传素质:
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3.教师的人格特征:
是指教师个性的品质特征,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4.教学大纲:
也叫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5.设计教学法:
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
六、简答题
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
(1)发展基础教育;
(2)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1)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
(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4.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七、论述题【答案要点】
20世纪以后,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如下一些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资格 考试 小学 教育学 模拟 试题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