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国力及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精简版.docx
- 文档编号:5899630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57.42KB
整体国力及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精简版.docx
《整体国力及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精简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体国力及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精简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体国力及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精简版
整体国力及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精简版)
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平区分局
赵本东
针对GDP参量存在的弊端,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共生理念,特提出整体国力和新的社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利用乘法原理构建模型,为评判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绩提供基础。
1整体国力和社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现状
对GDP、《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案》、《中国民生指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各种幸福指数模型和联合国的《人文发展指数》、国力方程进行评述。
1.1对GDP的评述
GDP是着重于物质财富的评价体系,过去的10多年里,各级政府对于GDP的盲目追求和互相攀比,酿成了不少深层次的矛盾,以致转型任务还很艰巨。
在此只提出一些看法。
1.1.1妨碍了共生。
GDP未扣除工业生产带来的环保、生态损失,影响了整个社会成员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尤其是弱势阶层,违背了共生理念。
1.1.2缺乏人性。
GDP完全以生产为基础,未涉及人性的任何方面。
以其考核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政绩必然导致对人的不尊重。
1.1.3缺乏理论基础
理论上讲,GDP不能真实表明一个国家一年内创造了多少价值。
因为价值是价格乘以产品数量,而价格不仅和价值有关,而且还与供需关系有关,其表达式为:
在战争、自然灾害、经济危机、政治危机、金融危机、货币超量发行期间,其价格会猛涨,此时还能用GDP表征创造的产值吗?
1.2国内评测体系的评述
基于GDP存在的弊端,2006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制(修)订了《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案》【2】,2008年6月由国家统计局正式印发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3】,全国人大财经委于2009年11月组成福祉指数(后改为《中国民生指数》)课题组,至今未见其稿。
国内外还有许多幸福指数模型。
1.2.1指标体系方面
(1)存在不全面问题
人口方面:
未考核人口数量,只考核人口自然增长率。
生活水平方面:
考虑了人均收入、住房、用电量、寿命指标,未考虑食品安全问题(食)、交通问题(行)。
且收入和这些指标存在因果相关,即信息重复统计,这是统计的大忌。
社会和谐方面:
考虑了7个指标,显得过于凌乱。
我们可以通过收入的相对标准偏差来体现社会不均衡导致的这些指标。
经济发展方面:
仍然保留了GDP部分必然不能完全消除GDP的弊端。
国家安全方面:
未考虑。
(2)指标之间不发生关系,像一个个孤立子(某一方面只涉及个别点,例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中社会和谐指标的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与该体系中任何指标也不发生关系,其他指标也如此)。
指标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关系才能成为系统,而社会、人自身都是一个系统,用孤立子表征系统是不科学的。
指标应具有独立性而不是孤立性。
1.2.2指标合成方法方面
指标合成均采用了加权平均法或聚类分析方法。
这两种方法均不能反映指标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
【4-1】
1.3人文发展指数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990年第一次使用了人文发展指数(简称HDI,也称作人类发展指数)来综合测量世界各国的人文发展状况;该指数由三个单项指数复合组成:
平均寿命指数(也称健康指数)、教育水平指数(也称文化指数)和人均GDP指数(也称生活水平指数)。
HDI为这些指标的几何平均数。
存在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生态和社会和谐问题。
1.4国力方程
美国乔治敦大学战略与国防研究中心主任克莱茵教授在《世界权力的评价》一书中,提出用数学方程式对国家力量进行综合计量的公式,世人简称“国力方程”,如下:
P=(C+E+M)×(S+W)
在公式
(1)中,P表示国力;C表示人口和领土构成的基本实体,E表示经济力量,M表示军事力量;S表示国家战略目标,W表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意志力。
(C+E+M)相当于国家的物质力量,又叫做硬国力;(S+W)相当于国家的精神力量,又叫做软国力。
克莱茵教授的“国力方程”是很有见地的,目前已被世界上多数学者所认同。
C、E、M是相互作用关系,而不是单独发挥作用,所以应服从乘法运算关系。
同理S、W。
2本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及指标的表征
本评价体系将采用乘法合成法。
乘法反映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出现的因果关系【4-2】,而加法反映因素的累计关系;若条件与结果之间存在必要条件关系,则各条件之间服从乘法关系;若条件与结果之间存在充分条件关系,则各条件之间服从加法关系。
造成采用加权合成法错误的根源:
人们总是力图将多个作用不同的量通过通约关系转化成同一个量,然后进行加和。
武器和食品作用不同,通过价格通约为货币,求和得到GDP。
武器和食品能相互替代吗?
不能,所以求和是没什么意义的。
政治和国防更不能通约,根本不存在通约关系,对政治和国防进行求和就更没意义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主次因素论在作怪,总想抓住主要因素。
武器和食品哪个因素重要?
它们作用不同,无法比较重要性。
实际上在确定因素的标准值时已经体现了重要性,重要因素的标准值设定得高,我们没必要再赋予其高权重了。
在乘法合成法中也没有权重位置,也没有可舍去的因素,越是薄弱的因素对结果越敏感。
基于国内和国际上的评价模型存在的问题,本课题根据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五个文明”提出新的模型。
“五个文明”共同构成文明系统整体,协调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文明体系。
生态文明是“五个文明”系统中的前提,物质文明是“五个文明”系统中的基础,政治文明是“五个文明”系统中的保障,精神文明是“五个文明”系统中的灵魂,社会文明是“五个文明”系统中的目的。
国家安全是“五个文明”保障。
“五个文明”和国家安全对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必要的,所以符合乘法原理,表述为:
整体国力=人口数量×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国家安全
2.1指标选取的原则及标准值的确定原则
2.1.1指标选取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十八大报告的“五位一体”;体现共生理念。
原则:
坚持全面性、系统性、必要性、效用性、绝对性、指标为结果性而非过程性(因变量,或表述为:
状态量)、直接性、独立但不孤立(独立且与其他指标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对于同一指标因果量不能同时出现、同类指标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舍去低一个数量级的指标、前瞻性、具体且可量化、与统计年鉴接口、可考核地方政府、宏观层面、适宜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等。
下面仅就全面性、效用性和共生理念予以说明。
2.1.1.1全面性
涵盖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
2.1.1.2效用性
各项指标应反映事物的效用,或者说是反映事物的总体属性。
如:
生态系统用物种丰度间接反映系统的能力,或生态文明选取生态系统的容量和自平衡能力两个属性。
2.1.1.3状态量
因为整体国力或社会发展水平为某一时刻的社会状态,所以表征这个状态必须是一个状态量,不可为增加(减少)量,因为增减量为一段时间的累积量,不可以表明状态。
例如二氧化碳排放量或排放减少量都为过程量,而二氧化碳浓度则为状态量。
2.1.1.4体现共生理念
共生的基本理念体现在尊重人性、发挥人的能量、人与自然共生、利于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尊重人性体现在人口数量作为正向指标,发挥人的能量体现在引入科学文化指标,人与自然共生体现在生态文明方面,收入的相对标准偏差作为逆向指标以体现收入差距。
2.1.2标准值确定的原则
总的原则是就高不就低,具体为:
(1)遵循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
(2)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3)坚守人体生理底线
(4)取先进(不是发达)国家的实际值。
(5)具有中国特色的指标执行国务院或其各部门确定的值
(6)指标值有自身发展规律的从其规律。
(7)参考研究报告、论文
(8)在没有上述参考值时采取抽样调查方法确定
上述原则依次选择,而不是兼顾。
2.2指标选取及标准值确定
以人口数量为核心从“五个文明”和国家安全进行指标选取。
2.2.1核心部分:
人口数量
没有人,就没有社会,所以必须引入人口数量这一指标。
引入人口数量以体现人口资源,尊重人的生育权、出生权,符合人性,也是法律授予的权利;体现共生思想之人自身的精神能量,即发现、发明、创造、创意等内在推动力观点,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区域人口越多越难于管理,能把人口众多的区域管好也是政绩的体现。
人口以正向指标引入,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以人均拥有资源数量来表征。
人口对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矛盾通过人口数量与人均资源之乘积体现。
按照马克思理论,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二者都是称为人的必要条件,数学表述为【4-3】:
人=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以下指标体系的都是基于这两个属性及人类生存环境展开的。
2.2.2物质文明
包括衣、食、住、行、信(通讯)、性(欲)、身(健康、医疗)、闲、武器(在国家安全部分出现)。
。
。
(1)衣服
衣=服装产量/(人口数量×人均服装需要量),按照全国一年服装产量计算(考虑进出口量)。
标准值:
23套/人年。
物质文明的其它方面与此同理。
(2)食品:
数量安全及质量安全两个方面。
1)数量安全=粮食产量/(人口数量×人均粮食需要量),按全国一年粮食产量计算。
标准值:
《基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的人均粮食需求量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1),李哲敏)结论是:
中国人均粮食需求量322.07kg·a-1,基本满足中国人均粮食安全的需求量。
如果中国粮食人均占有量386.60kg·a-1,就能够基本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
本标准采用确保粮食安全值386.60kg·a-1。
2)质量安全
方法1:
采照国家质检总局食品检验数据,按合格率的加权平均值计算
标准值:
99.78%
我国出口国外的食品合格率可以达到99.78%,国人也应该不低于此值。
方法2:
按风险体系评估安全水平,见《基于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多毒素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水平评价模型的理论框架》(赵本东;赵文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2期)
3)食品安全=数量安全×质量安全
食品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缺一不可,数量不足人会饿死,质量不安全可致病或致死。
所以食品安全是二者之乘积。
(3)住
表征量:
人均住房面积。
参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指标》
标准值:
建设部制订的标准值35平方米。
(4)行:
按照出行的平均速度计算。
骑自行车是绿色交通,又健身,是最理想、常规、主要交通方式。
自行车速度一般为4m/s至6m/s,选中间值5m/s为标准值。
(5)信(通讯):
无介质直接对话+移动通讯+互联网等方面。
信=人均通讯量,单位MB
标准值:
从权威机构统计和预测看,互联网流量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故目前确定标准值为时过早。
(6)性
性对于人类来说也是必须的,因为它是人口生产的必要条件(排除现代试管婴儿)。
“性福”是每个健康成年人的追求无疑,关系到家庭、社会的安宁,甚至政治稳定(历史上因性引发的战争是常事)所以也应当纳入评价体系,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之一。
性,按人均年性交次数计
人口数量×性交频率,表征一地区的性交数量。
标准值:
全球每年人均性行为次数103次,法国人最高每年人均发生137次。
因种族差异,本指标不采取法国的次数而采用平均次数。
(7)身(涵盖医疗和健康)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主要有三大指标:
一是人均期望寿命,二是婴儿死亡率,三是孕产妇死亡率。
虽然平均寿命指标和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等很多因素有关,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但对于评价健康水平仍然不失为一个理想的指标,所以本模型也引入该指标。
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本模型不引入,因为医疗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拉平效应,从而反映不出各国(地区)的医疗水平和健康水平差距。
人均寿命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但其本身也是人生价值的一个参量,寿命越长,所享受的人生价值越多。
表述为:
人生价值=寿命×生活质量×政治权利×其他权利。
标准值:
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13日《世界卫生统计资料》显示,日本和欧洲国家圣马力诺2009年人均寿命均为83岁,并列世界首位。
参照国外先进值为目标,确定为83岁。
(8)休闲
人类进行物质、精神生产是生存所必须的,但只是手段。
休闲才是人生的目的。
休闲需要时间和内容:
休闲=休闲时间×内容
内容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享受,将在精神文明部分体现。
在此仅以休闲时间表征休闲。
标准值: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有关数据,OECD各国居民的休闲时间平均为每天5.74小时。
以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休闲时间为标准值。
(9)增值税比例
指地区上缴增值税占全国增值税比例。
劳动者收入正比于增值税,所以增值税比例正比于收入比例,收入比例就是物质的分配比例(需要同时引入二次分配,如低于一次分配一个数量级则可忽略不计;国家债权和债务也需要考虑),也是分享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的比例。
增值税比例体现区域经济发展成果,便于考核地方政府,同时解决本指标体系中物质生活资料、其他文明分享的计算问题。
因为各地区各经济行业发展不平衡,重工业地区生产的主要是初级产品,因此其生活资料必须大量从外地购入,生活资料必须按照全国范围内生活资料总数乘以收入比例。
按增值税计算比例的优点是防止地方政府统计数据的虚假,且计算简单。
(10)收入不均因素
方法1:
用相对标准偏差表征。
收入影响物质、精神等方面的需求,收入的不均衡带来物质分配和精神享受不均。
但“不均”不是一个具体因素,而是收入的一个统计特征值。
以收入的相对标准偏差表示之,是表征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量。
相对标准偏差越大收入差距越大。
在本体系中以相对标准偏差的倒数列入。
方法2:
用基尼系数表征。
两种方法中,基尼系数为世界普遍采用,缺点是计算难度大,取值在0到1之间。
标准偏差意义明晰,计算简单,取值为0到无限大。
从理论上讲采用标准偏差更有基础。
对上述因素进行合成得到:
物质文明=增值税比例×衣×食×住×行×信×身×性×闲/收入相对标准偏差
2.2.3精神文明
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
精神方面充分体现着体现共生思想的E之力(精神能量)。
教育科学、思想道德存在互为因果、相互作用。
没有道德的科学教育很危险(如法西斯统治下的德国科技很先进),没有教育科技的道德要落后(如我们的晚清帝国以大国情怀自居,道德很高尚,科技极其落后),所以二者对于精神文明是必要条件。
精神文明=思想道德×科技教育
本课题将卫生事业指标隐涵在了物质文明部分了。
思想道德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方向,以社会文明体现之(见社会文明部分),根据因果不同时列入指标体系的原则,取社会文明指标而舍思想道德指标。
现在确定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教育指标
(1)科技
此处科技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新思想新发现体现,用专著数量表征。
技术以发明专利(不包括实用新型专利)数量表征。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存在相互作用关系,所以在指标合成时采用乘法:
自然科学专著数量×(发明专利数量+科技成果登记数量)×社会科学专著数量
其中数量为历史累计量,因专著、发明可永久发挥作用,为人类遗产。
标准值的确定:
因科技增长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服从逻辑斯蒂方程,呈S形曲线,在不同阶段发展速度不同,所以不适宜给出标准值。
(2)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属于国家软实力一部分;文学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情绪,为休闲内容,对生产、科研具有促进作用;生产、科研为艺术提供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
所以艺术与其他因素符合乘法原理。
用作品数量×作品质量表征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分等。
其中数量为历史累计量。
包括诗歌、散文、小说、书法、美术、电影、电视、戏剧、曲艺、摄影等文学艺术形式;条件为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奖励。
质量:
国家级奖励,2;省级奖励,1。
不采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之文化教育中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指标。
因为人口数量×占GDP比重没有“物理”意义;而人口数量×作品数量×作品质量才是人享受艺术的真实情形,才是艺术对人产生作用。
标准值的确定:
因获奖有名额限制,优秀作品数量不完全取决于作品本身,所以本指标不设定标准值。
(3)教育
教育不仅为科技、文学艺术提供人才而且决定着科技、文学艺术普及应用,所以教育与科技、文学艺术存在相互促进关系。
标准值: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目标值是10.5年,世界高端一些国家现实值是12年;按照标准值确定原则本指标定为12年。
2.2.4国土资源、生态文明及能源
2.2.4.1国土资源
国土是国民赖以生存的空间和生态基础,故为人类存在的必要条件。
国土资源的价值具有独特性、潜在性,难以比较每个区域国土价值,所以列入指标体系时不再细化,以面积表征。
2.2.4.2生态文明
生态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表征生态文明可以通过生态平衡能力、生态组成、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几种方法来表征。
方法一、生态平衡能力
生态具有自动平衡的性质。
表征生态最佳指标是其平衡能力和容积这两个属性,二者服从乘法原理。
生态系统能力=容积(率)×生态系统自平衡能力
生态系统自平衡能力(系统稳定性)的测量【7】可引用《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指标和方法》(肖风劲,欧阳华,《自然资源学报》,2002年3月)一文中的方法,其中三维指标用乘法合成;指标选取方面去掉经济学指标,因为经济学指标不是平衡能力,而是生态的衍生物。
容积用区域面积表示。
方法二: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还可参照目前统计学方法对生态文明进行评价。
一般分生态与环境两方面指标。
生态与环境属于同质指标,二者互补。
因为污染情况与人近接触,而生态环境一般远离人,所以需要二者同时考虑。
在指标合成时采用加法,存在的问题是两者的量纲不一致,暂且进行归一化解决,权重按照各0.5确定,表述为:
生态文明=权重1×森林、绿地覆盖率+权重2×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可引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指标》的数据。
方法三从环境组成考虑
环境组成包括:
大气、水、土壤、植被、物种丰度、声音、光、放射性物质、电磁微波辐射。
理应将这些因素引入模型,但因为很多因素的原始值很难确定,污染物又不是这些因素的原始物质,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污染程度,所以一些因素按照污染值倒数表征
大气
大气应包括空气组成和温度、湿度、压强等4个方面。
大气的保护分为空气污染控制、温室效应的控制,表征量分别为PM2.5、气温变化量。
单位:
PM2.5的单位为浓度,℃。
空气污染标准值:
根据PM2.5检测网的空气质量新标准,24小时平均值标准值分布如下:
优:
0~35良:
35~75轻度污染:
75~115中度污染:
115~150重度污染:
150~250严重污染:
350及以上,单位为微克/立方米。
根据指标值确定规范,本标准采取优级的下限35。
温室效应标准值:
以1900年为基准到2050年,各国把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限定温度设定为2℃。
表示为:
湿度:
对人体比较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夏季室温25℃时,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比较舒适;冬季室温20℃时,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按时段加权平均计算。
气压:
一般来说,既可忍受15个大气压的高压,也可忍受0.303个大气压的低压。
但短时间内气压变化太大,人体便很难适应。
所以对气压不进行要求。
水:
分为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水=数量×质量
人均需水平均数量。
按照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
标准值:
3000立方米
质量: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达标率。
标准将水质按照功能区划分了5类。
标准值:
既然是分类管理,那么标准值必须达到100%。
土壤:
土壤指标采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达标率。
GB15618-1995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对应三级标准。
标准值:
100%。
植被:
植被指数
目前未能找到世界各国植被覆盖率数据,暂且只考虑森林覆盖率。
全世界平均的森林覆盖率为22.0%,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南美的圭亚那,达到97%。
标准值:
很据确定标准值原则4,设定为97%
物种丰度
单一植被覆盖率不能全面反映生态系统结构。
物种单一会造成“绿色沙漠”,所以还需要引入物种丰度指标。
标准值的确定: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HJ623—2011)中将生物多样性划分了4个级别,最高级别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不低于60。
根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本模型确定标准值为60。
声音
声音为人类传播信息、享受生活的手段。
但背景声音难以确定,但噪音却是可以测量的,所以以噪音倒数引入模型,噪音为逆向指标。
标准值:
方法1:
ISO推荐的基数(例如睡眠30分贝)。
方法2:
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声环境分为5类。
标准值:
100%。
光
光污染虽然被认为是环境污染,但未被列入控制范围。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于2003年完成了CIE第150号技术报告《限制室外照明装置干扰光影响指南》。
本标准只考虑窗面的垂直面照度,标准值采用该标准E2区熄灯后的值,定为1lx。
放射性污染
天然本底辐射导致的个人年辐射剂量,全球平均为2.4毫西弗,我国平均为3.1毫西弗。
标准值:
以天然本底辐射剂量为标准,采用全球平均2.4毫西弗。
电磁微波辐射污染
GB8702-19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公众照射,在一天24h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02W/kg。
指标合成: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应作为乘法因子纳入模型,但这些因子难以测量,且标准值难以确定,所以以污染程度纳入模型。
污染不利于人类生存,所以纳入模型时作为逆向指标,放在分母位置。
方法四:
引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
该规范存在错误,所以本模型不采用该方法。
各种方法的比较
方法一最为直接且理论性强,综合性也最强,最科学,但尚处于学术界理论研究阶段。
方法二与统计年鉴接口紧密,涉及森林绿地、空气、水质、噪音。
与方法三比较,存在因素不全面问题,缺土壤、光、放射性物质、电磁微波辐射因素。
不符合指标选取全面性原则。
方法三涉及方面面最广,也都是与人们密切关注的因素,国家环保总局和一些国际组织建立了很多相关标准,检测技术成熟,相关标准值在国际通用,具有很强的可比性,选之切合民意,是首选的方法。
2.2.4.3能源
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活动的必要因素,没有能源,现代物质文明成为一堆废铁。
相对于体力劳动所需能源,现代能源消耗量远大于体能,体能可以忽略不计,从而显得体能之外的能源成了必要能源。
两次世界大战中,能源跃升为影响战争结局、决定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
单位:
兆焦耳/人/年
存在的问题:
以能源拥有量还是每年能源产量计算?
标准值:
因能源的有限性,所以不提倡高用能,所以以世界平均数作为标准值:
76.18MJ。
2.2.5政治文明
每个公民都有政治诉求,这是作为社会的人所必需的,也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
方法一、采用国外的指标体系
在国际政治上较有影响力的指标包括自由之家与PolityIV等测量指标。
方法二、按照政治文明组成确定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不同于国外的三权分立制度,但也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
立法部分涉及代表的代表性和执政党议案,影响政治文明的环节还有行政对人民代表大会形成的决议和法律是否执行到位、司法是否公正。
知政权和言论自由权也是政治文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整体 国力 社会发展 水平 评价 模型 精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