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案例.docx
- 文档编号:5892436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01KB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案例.docx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案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案例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案例
作者:
王艳辉( ) 评论数/浏览数:
1/310 发表日期:
2011-01-0909:
55:
38
《你今年几岁了(第一课时)》课标解读案例
科目:
数学 年级:
七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章(节)或单元:
第五单元 课题:
你今年几岁了(第一课时)
【设计说明】:
本节课要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是:
明确定义、建立模型。
概念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形式上的知道并不等于意义上的理解,因此本课的概念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接触定义,还让学生经历定义产生的过程,针对关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明确要点,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2,解决重难点1。
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境:
一开始先用“互猜年龄”的游戏引入,随后让学生解决三个难度逐渐递增的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最后让学生逆向思维根据方程来设计情境。
在列出方程后,通过让学生解释方程中每个式子的含义,使他们充分感受方程的建模过程,从而实现教学目标1、3,解决重难点2。
第一步:
课标描述(或课标摘录)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通过观察,归纳方程、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体验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第二步:
教材分析
《你今年几岁了》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基础上,首次接触有关方程的知识,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重要题材。
本课时是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的内容,设计了切合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主动探究情境中包含的数量关系,体会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第三步:
单元(章节)目标
本章内容展开的线索为:
“方程的产生与意义—方程的应用”,而这节课作为这一章(也是整个初中学段方程部分)的引入,关键要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方程的产生与意义,以及“方程”、“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学会从实际情景中分析找到等量关系,在经历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四步: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年龄都在十二、三岁,生长于城市的他们接收的信息量较大,这个阶段的孩子更喜欢现实而有趣的情境,对枯燥的概念不感兴趣,越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越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第五步:
分解目标
通过观察,归纳方程、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第六步:
评价设计
1.通过课本的阅读,方程、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即时默写过关。
2.针对具体题目来对方程、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理解。
达标率是80%。
3.出示相关题目达标率是80%。
第七步:
教学流程预设
教学流程设计参考范式
科目 数学 设计者王艳辉 单位(学校)新烟中学
授课班级 七二班 学生人数 29
课题 你今年几岁了(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通过观察,归纳方程、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体验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二、评价设计:
1、通过课本的阅读,三角形的概念,即时默写过关。
2、针对具体图形写出三角形的基本要素(边、角、顶点)及其表示方法。
达标率是80%。
1.通过课本的阅读,方程、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即时默写过关。
2.针对具体题目来对方程、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理解。
达标率是80%。
3.出示相关题目达标率是80%。
三、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1.掌握方程的相关概念,2.根据实际情境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1.理解概念,2.分析事物间的等量关系并用方程描述和刻画
四、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能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
五、教学流程预设
本节课共设计了“情境引入—联系实际—拓展思维—归纳小结—巩固交流”五个环节
1、情境导入
游戏:
互猜年龄
(1)把你的年龄乘以2再减去5得到的数值告诉我,我就能猜出你的年龄。
(2)把我的年龄乘以2再减去5等于51,你能猜出我的年龄吗?
你是怎样得到答案的?
【以师生互猜年龄的游戏引入整节课,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这个情境逐渐引出“方程”、“方程的解”的定义。
】
2、知识探究一
定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然后根据定义做以下针对性检测:
1)4+2=6 2)3=2x-5
3)x-3>2 4) x-5y=1
5)x2-3=6 6) y=9
【这一题目用来评价学生对定义的理解情况,在上面的六个小题里出现了小学的算式、未知数在右边的一元一次方程,同时还呈现了初中学段今后会学到的多元、二次方程以及不等式,以此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对定义理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本节课中,每一定义的后面都采用了这种及时检测的方式。
】
【随后会有学生提出问题:
“怎样判断你求出的未知数的值对不对?
”从而引入“方程的解”这一概念】
定义:
使方程左右两边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这一定义往往容易在教学时被忽视,而学生今后解方程时出现不会检验等问题都与它有关。
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接触定义,还应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定义,这样的概念教学,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要点明确】
根据定义再做针对检测:
下列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3x+5=2的解?
你是怎样判断的?
A. x=1 B.x=-2
C. x=2 D.x=-1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方程的解”的理解,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方法:
一种是通过解方程判断,一种是将未知数的值代入判断。
采用第一种做法的学生说明对定义不理解,可以加问“你怎样知道你解得对不对呢?
”来加深他们对定义的理解】
联系实际,探究知识二
情景一:
小影种了一棵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
【这是一道典型的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的问题,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列出方程,再解释所列方程中每个式子的含义,体会方程的建模过程,教学时应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两点①设未知数②找等量关系,这两点也是今后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
情景二: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2001年3月28日新华社公布)
截至2000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3611人,比1990年7月1日0时增长了153.94%,1990年6月底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
【这道题与上题相比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充分挖掘,提出问题,再让学生体会题目中直接呈现在等量关系中的未知量,应该设它为未知数,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也是今后解决复杂问题时选择合适的未知量来设未知数的方法。
】
情景三:
某长方形的足球场,它的周长为310米,长和宽之差为25米,问:
该足球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
【这道题与前两题的区别是出现了两个未知数、两个等量关系,应先让学生结合前面的经验解决,不同的设法列出的方程也不同,可以让学生对比这些不同的列法,进一步体会方程建模的过程。
以上三道题目考察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所以应引导学生及时归纳、反思解题的策略,提高他们在实际情景中的建模能力。
然后,提出问题“上面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点?
”让学生自己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定义: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元),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针对检测:
下列四个方程中,( )是一元一次方程
A.x2-1=0 B.x+y=1
C.12-7=5 D.y=0
3、拓展思维,
(自编练习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个实际问题,然后在全班进行小组交流.开放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开阔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组合作,组间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从回顾知识和总结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课堂小结.
(1)回顾知识:
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总结方法: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设未知数 列方程
实际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
5、随堂练习 【这是综合练习题目,可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加以全面巩固】
作业为了适应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设计了分层作业.教材上的基础题目可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选做作业则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最后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5.1你今年几岁了
定义:
列式
1、方程 ————
2、方程的解 ————
3、一元一次方程 ————
方法:
————
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 ————
六、课堂检测
1、在下列方程中:
①2x+1=3;②y2-2y+1=0;③2a+b=3;
④2-6y=1;⑤2χ+5=6;
属于方程有_________,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2、方程4x-2=6的解是( )
A. x=1 B.x=-2 C. x=2 D.x=-1
3、方程3xm-2+5=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代数式4m-5=_____。
4、方程(a+6)x2+3x-8=7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_____。
5、根据条件列方程。
1)、某数x的相反数比它的四分之三大1。
2)、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甲队与乙队一共比赛了10场,甲队保持了不败记录,一共得了22分,甲队胜了多少场?
平了多少场?
3)、A种饮料比B种饮料单价少1元,小峰买了2瓶A种饮料和3瓶B种饮料,一共花了13元,求A种饮料和B种饮料的单价各是多少?
(1)如果设A种饮料单价为X元/瓶,那么你所列出的方程是什么?
(2)你所列的方程是什么方程?
你是如何判断的?
(3)小明解方程得到:
A种饮料的单价3元/瓶,你认为对吗?
为什么?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化 解读 课程标准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