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 文档编号:588904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16.89KB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月考一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下中国文学原创力的匮乏是不争的事实。
在越来越深地与世界文学的交流里,一种焦虑情绪与中国文学创作如影随形。
在西方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学成就的双重压力下,急于得到认同的心情比任何时代都迫切。
急于求新成为一种心理定势,于是更多引进西方世界的文学经验,以最快速度与中国现实生活嫁接,不断调整文学叙事手段,不断提出各种花样翻新的概念和主张。
但是,与此同时,对生活现场的观照越来越粗放,自己的信心也不断被解构。
在焦虑和希望交织的心理下,不仅轻视自身文化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也漠视外来文化的异质性。
文坛看起来热闹非凡,不过是新瓶旧酒,功利主义的文学态度成为原创的障碍。
文学要介入现场,观察真切的中国生活,要基于变化了的中国社会现实,这是文学原创力产生的基本条件。
当然,所有中国生活背景下的创作,都可以看成是中国叙事,但是,不同的视角和立场,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创作结果。
至为要紧的是,异质的发展经历和文化经验,可以作为价值参考,但不能作为价值标准,更不能替代中国经验,抹煞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文化特殊性。
考察中国作家是否真正把握中国现实,要看一个作家能否深入生活,向生活学习,科学、理性地了解和掌握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建立一种宏观、整体、全面的认识,并以此作为观察现实生活的知识背景,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处于时代生活的核心和精神主流之中。
当下,文学创作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概念化和图解政治、经济、文化的现象,一些作家明显表现出与社会生活的疏离,只是按照自己对现代化语境下现实生活的想象来讲述故事。
一直在被讨论的文学边缘化倾向,其原因绝非当下人们关注物质享受、淡化精神生活那么简单,文学创作本身远离生活实践而将自己边缘化,无疑是一个根本原因。
如果做不到客观、理性地观察社会生活,文学体验和文学创作难免会沦为偏见,准确反映时代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中国现代化的文学叙事也不可能完成。
从感性层面上说,考察一个中国作家是否能够真正面对中国,要看他能否真正贴近人民大众,是否对现代化进程中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抱有敬畏之心。
文学是人学,不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就无法找到文学书写的入口,无法通过感情和命运的追索创造动人的作品。
作家是有能力静观生活的他者,但不是生活的旁观者,更不能与时代生活虚与委蛇。
所谓同呼吸共命运,就是一个作家必须作为人民群众的一员而存在,他只是选择了文学写作的生活方式,并不意味着生来就具有任何意义上的优越感。
任何一个作家都应该清楚,现实生活绝不是价值的真空地带,深嗅泥土的气息,谛听人民的心跳,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文学原创力的因子。
提倡作家深入生活,就是希望中国文学能够融入现代化中国的人间烟火,认识中国,书写中国,让文学写作真正成为作家的生活实践。
(选自2013年11月08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面关于“中国文学创作”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文学创作在越来越深地与世界文学的交流里表现一种焦虑情绪,急于得到认同的心情比任何时代都迫切。
B.中国文学创作只能基于变化了的中国社会现实来观察真切的中国生活,否则,就无法创作出受人欢迎的作品来。
C.中国文学创作要科学、理性地了解和掌握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建立一种宏观、整体、全面的认识。
D.中国文学创作提倡作家深入生活,真正贴近人民大众,对现代化进程中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抱有敬畏之心。
1.B【解析】“只能观察真切的中国生活,基于变化了的中国社会现实”犯了缩小范围的错误。
“观察真切的中国生活,基于变化了的中国社会现实”只是基本条件。
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下中国文学原创力的匮乏,在焦虑和希望交织的心理下,既轻视自身文化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又漠视外来文化的异质性。
B.中国生活背景下的创作对异质的发展经历和文化经验,只可作为价值参考,绝对不能作为价值标准,更不能替代中国经验。
C.一些作家疏离社会生活,只是按照自己对现代化语境下现实生活的想象来讲述故事,是不可能完成中国现代化的文学叙事的。
D.作家只要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就找到了文学书写的入口并通过感情和命运的追索创造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2.D【解析】说法太武断,原文只是说“不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就无法找到文学书写的入口,无法通过感情和命运的追索创造动人的作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中国的文学创作中,作家自己的信心不断被解构,功利主义的文学态度已成为原创的障碍,使文学原创力出现匮乏的现象。
B.文学要介入现场,不同的视角和立场,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创作结果,中国经验是不能替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文化特殊性是不能抹煞的。
C.当下人们关注物质享受、淡化精神生活,从而使文学创作本身远离生活实践而将自己边缘化,也使中国现代化的文学叙事难以完成。
D.一个作家选择了文学写作的生活方式,就必须深入人民群众之中,融入现代化中国的人间烟火,才能让文学写作真正成为自己的生活实践。
3.C【解析】强加因果,“人们关注物质享受、淡化精神生活”不是“使文学创作本身远离生活实践而将自己边缘化”的原因,也不是“中国现代化的文学叙事难以完成”的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全节,字大雅,魏郡元城人也。
父文操,本府军校,官至检校尚书左仆射。
以全节之贵,累赠太师。
全节少从军旅,同光末,为捉生指挥使。
赵在礼之据魏州也,为邺都马步军都指挥使。
唐明宗即位,授检校司空,历博、单二州刺史。
天成三年,赐竭忠建策兴复功臣,移刺郢州。
长兴初,就加检校司徒,在郡有政声,俄授河西节度使。
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清泰初,为金州防御使。
会蜀军攻其城,州兵才千人,兵马都监陈知隐惧,托以他事出城,领三百人顺流而逸,贼既盛,人情忧沮。
全节乃悉家财以给士,复出奇拒战,以死继之。
贼退,朝廷嘉其功,诏赴阙,将议赏典。
时刘延朗为枢密副使,邀其厚贿,全节无以赂之,谓全节曰:
“绛州阙人,请事行计。
”全节不乐,告其同辈,由是众口喧然,以为不当,皇子重美为河南尹,闻而奏焉。
清泰帝召全节谓曰:
“沧州乏帅,欲命卿制置。
”翌日,授横海军两使留后。
高祖即位,加检校太保,正授旌节。
天福五年,授检校太傅,移镇安州。
时李金全据州叛,引淮军为援,因命全节将兵讨平之,以功加检校太尉。
安重荣之叛也,授镇州行营副招讨兼排阵使,与重荣战于宋城,大败之。
镇州平,加开府仪同三司,充义武军节度、易定祁等州观察处置、北平军等使。
八年秋,丁母忧,寻起复焉。
属契丹侵寇,加之蝗旱,国家有所征发,全节朝受命而夕行,治生余财,必充贡奉。
开运元年秋,授邺都留守、检校太师、兼侍中、广晋尹、幽州道行营马步军都虞候,寻加天雄军北面行营副招讨使,阳城之战,甚有力焉。
全节始拜邺都,以元城是桑梓之邑,具白襕【注】诣县庭谒拜,县令沈构逡巡避之,不敢当礼。
全节曰:
“父母之乡,自合致敬,勿让之也。
”州里荣之。
二年,授顺国军节度使,未赴镇卒,年五十五。
赠中书令。
(选自《旧五代史·列传五》)
【注】襕(lán):
古代一种上下衣相连的服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蜀军攻其城会:
恰逢
B.朝廷嘉其功嘉:
嘉赏
C.邀其厚贿邀:
邀请
D.勿让之也让:
推辞
4.C【解析】邀:
索取。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B.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C.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D.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5.B【解析】考生可先通读语句,疏通其大致文意,然后再断句。
通读时,力求综合运用已学的文言知识,顾及前后文,把握片段的主要“信息”。
所给语段的意思是:
当时明宗命令高祖讨伐蜀国,军队到达岐山,全节赴任时赶上了高祖,身穿军服到辕门拜见,高祖因为地远阻隔,就上奏将他召回,改任沂州刺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全节因为父亲的缘故曾多次被授予太师的称号,后在河西节度使任上遇上了高祖,高祖任命他做了沂州刺史。
B.马全节在金州危难之时,拼死抗争保住了金州,但刘延朗趁皇上准备奖赏马全节的时候,准备狠狠地敲他的竹杠。
C.马全节因先后平定了李金全、安重荣的叛乱而多次受封,在国家困难时期,他兢兢业业,不侵占国家的财产。
D.马全节不摆架子,曾回到家乡拜见家乡长官,家乡人把这当作荣耀,但可惜的是马全节在五十五时就去世了。
6.A【解析】说“后在河西节度使任上遇上了高祖,高祖任命他做了沂州刺史”属于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全节赴任及之”;另外,高祖只是上奏将他召回,是明宗任命他做沂州刺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兵马都监陈知隐惧,托以他事出城,领三百人顺流而逸,贼既盛,人情忧沮。
(5分)
(2)属契丹侵寇,加之蝗旱,国家有所征发,全节朝受命而夕行,治生余财,必充贡奉(6分)。
7.
(1)兵马都监陈知隐很害怕,用有其他事情做借口出城去,带领三百人顺流而逃,敌贼又多,人们感到畏惧而情绪沮丧。
(得分点:
会、托、逸,倒装句式,句意通顺,各1分。
)
(2)全正值契丹侵犯时,又加上旱灾蝗害,国家的所有征调钱粮,全节都是早晨接到命令晚上就将钱粮发出,经营所得的富余钱物,必定用来上交朝廷。
(得分点:
属、征发、治生、贡奉,句意通顺,各1分。
)
【解析】文言文翻译考查范围是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所用材料多为所给文言文中的句子,考查的实质是理解文言文,重点是语句中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句式。
翻译时首先要注意各句的采分点,力求翻译准确到位。
【参考译文】
马全节,字大雅,魏郡元城人。
父亲文操,曾任本府军校,官做到检校尚书左仆射。
因为全节显贵,多次赠官到太师。
全节年少时就参军,同光末年,为捉生指挥使。
赵在礼占据魏州时,他任邺都马步军都指挥使。
后唐明宗登上皇位,授予他检校司空,历任博、单二州刺史。
天成三年,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调任郢州刺使。
长兴初年,加官检校司徒,在郢州有政绩声望,很快授予河西节度使。
当时明宗命令高祖讨伐蜀国,军队到达岐山,全节赴任时赶上了高祖,身穿军服到辕门拜见,高祖因为地远阻隔,就上奏将他召回,改任沂州刺史。
清泰初年,全节担任金州防御使。
正碰上蜀军攻打该城,州兵仅有一千人,兵马都监陈知隐很害怕,用有其他事情做借口出城去,带领二百人顺流而逃,敌贼又多,人情更加畏惧沮丧。
全节就拿出所有家财赏给士兵,又出奇兵阻击敌人,拼死奋战。
敌贼退走,朝廷嘉赏他的功劳,下诏让他到京城,准备予以奖励。
当时刘延朗任枢密副使,向他索取很大一笔贿赂,全节拿不出财物,他就告诉全节说:
“绛州缺人,请你准备前去。
”全节不高兴,将其事告诉了同辈,因此众人大声喧闹,认为不合理,皇子重美任河南尹,听到此事后奏了上去。
清泰帝召见全节对他说:
“沧州缺乏主帅,打算命你管辖此地。
”第二天,授予横海军两使留后。
高祖登上皇位,加官检校太保,正式授任全节为节度使。
天福五年,授予检校太傅,调任镇守安州。
当时李金全占据州城作乱,招引淮军为增援,高祖于是任命全节率军讨伐平定了他,因功加官检校太尉。
安重荣叛乱,授予全节镇州行营副招讨兼排阵使,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