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编导导演表演摄影类考试内容.docx
- 文档编号:5885353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55
- 大小:84.53KB
北京电影学院编导导演表演摄影类考试内容.docx
《北京电影学院编导导演表演摄影类考试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电影学院编导导演表演摄影类考试内容.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电影学院编导导演表演摄影类考试内容
北京电影学院编导,导演,表演,摄影类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广播影视基础知识
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
广播:
就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传送声像节目。
1.分类:
1)按照传播信号分:
电台广播、电视广播。
2)按照传播方式分:
无线广播、有线广播、卫星广播、网上广播。
3)按照覆盖范围分:
地方广播、全国广播(我国分为四级:
中央、省、市、县);国际广播。
4)按照技术标准分:
模拟广播、数字广播。
2、电视的基本属性——大众传播媒介广播
1)电视的传媒属性——新闻性
新闻,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事实是新闻的基础。
新闻性:
包括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实效性、公开性等,其中新鲜性是新闻的个性。
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
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人(WHO)、何因(WHY)。
1、广播电视的传播特征
1)对象广泛,不受文化程度的局限,适合各类人群。
2)实效性强,制作周期短,甚至可以现场直播。
3)丰富直观,题材、体裁形式多样。
直观地刺激人们的视听感官。
4)接受随意,节目和频道的选择随人所愿。
5)顺序接受,必须按照节目的播出顺序收听收看。
6)转瞬即逝,无法保留,除非录制。
2、广播电视的传播手段
1)广播的要素:
语言、音乐、音响
2)电视的要素:
画面(动态图象、静态图片、文字);
声音(语言、音乐、音响、动效)
3、广播电视传媒的社会功能
1)传播新闻——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
2)社会教育——传播知识,传播社会规范。
3)文化娱乐——除了能兼容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之外,还有自己独立的形式和参与性特点。
4)提供服务——生活服务,信息服务(广告)。
4、广播电视传播的地位和影响
1)广播是“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列宁)。
它产生于一战末,广泛应用于二战。
和平时期的最佳媒体。
2)电视,“大众的第一媒体”,产生于20C20S,兴盛于50S,比报纸和广播有着更加引人关注的画面形象,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个人的观点态度、价值观、审美观等有着强烈的影响力。
5、广播电视传播的“窄播化”趋势
1)背景——“分群化”的社会形势。
受众的兴趣、利益、权利意识等的分化与细化。
2)现象——系列广播电台和专业电视频道的产生。
广播方面有新闻、经济、交通、音乐、文艺等系列;电视方面主要有新闻、综合、娱乐、体育、电影、电视剧、少儿、剧曲等。
一、广播电视节目
1、广播电视的主要节目类型
1)新闻节目
按照时间分类:
早新闻;午间新闻;晚间新闻。
按照地域分类:
地方新闻;全国新闻;国际新闻。
按照内容分类:
时政新闻;财经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
按照体裁分类:
消息;新闻深度报道;系列报道;连续报道;新闻专题;新闻特写。
2)娱乐节目
综艺节目、游戏节目、文艺晚会、各类表演节目等。
广播如:
广播剧、长篇小说连播电影录音剪辑等。
电视如:
电视剧、电视散文、电视小品、音乐电视等。
3)教育节目
分为社会公共教育和事业技术教育两类。
社会公共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传播历史、自然、地理、风光、科普等文化内容为主。
4)广告
商业广告——产品、品牌、服务、企业形象等广告。
政治广告——政治人物为参政而作的形象宣传。
公益广告——非营利性的,倡导社会公德塑造社会形象。
2、广播电视节目的特殊节目类型
1)主持人节目:
以主持人个人的风格魅力所组织或串联起来的节目。
节目特点:
有固定名称、固定时间、固定长度、固定主持人。
主持人特点:
亲近性、活泼性、情感交流性、灵活性、知识性、议论性。
2)谈话类节目
主持人与谈话对象就预先设置的问题或话题在直播室和演播现场进行讨论,并可以开放受众热线参与讨论。
特点:
话题广泛、针对性时效性强、有感染力亲和力和现场感,制作手段可丰可俭。
意义:
形成新的传播模式,展现时代风貌,有利于社会稳定,观照出社会文化现象。
3、广播电视节目的功能
1)舆论导向与道德规范功能。
2)文化审美功能。
3)传播知识信息,塑造社会行为范式。
4)娱乐和消遣功能。
5)心理认同和移情功能。
4、广播文艺节目的类型
1)按照节目内容分类:
音乐、戏曲、曲艺、文学、综艺、游戏、电影、话剧、广播剧、广播小品。
2)节目的功能分类:
欣赏型、信息型、评价型、知识型、服务型。
3)按照节目制作方式分类:
录播、直播、实况转播、组合、剪辑、创作、参与型(热线和佳宾)。
5、电视文艺节目类型
1)电视晚会和综艺性节目
2)电视音乐节目
3)电视戏曲和曲艺节目
4)电视游戏类节目
5)电视剧和电影节目
二、广播电视编导和策划
1、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板块化
1)板块式节目——“杂志型节目”,有固定的播出时段及周期,内容融合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类型于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
2)栏目化节目——以“星期”为单位将播出的时间按照计划分割给各个节目,使这些节目有规律地播出。
2、广播电视栏目的编导
1)编导的素质:
政策意识、传媒意识、传媒意识、把关意识、创新意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
2)编导的方法:
选题——选材——编排——剪辑——撰稿——选景——选人——调度机位。
3、广播电视栏目的策划
1)栏目:
借用了平面媒体的概念,指具有固定名称、固定长度、固定周期和内容的节目。
2)策划要点:
名称响亮,定位明确,周期适度,长度得当,内容有持续性,形式有独立性。
收视率预测有依据,广告收入有保障。
电影基础知识
一、电影的画面
1、构图画面人物、景物的安排与布局。
总的要求应该是突出那些最富有视觉表现力的内容。
2、光影:
摄影师运用光影再现被摄物体的形态与明暗层次等,可以恰当的艺术处理,达到刻画人物性格、创造环境及渲染情绪的目的。
电影时光的交响乐,摄影机是光制的雕刻刀。
自然光和人工光。
3、色彩:
色彩是电影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情绪因素,它可以有助于深刻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给观众以浓重的情感熏染。
二、电影的声音
1、人物语言:
人物对白和画外音。
人物语言是人物与人物、人物与观众之间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交流的重要手段,是电影诸元素中具有释义作用的一种特殊元素。
他在影片中起着虚实、交代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论证推理和增强现实感等作用。
⑴对白《大话西游》通过人物对话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在特定情况下的思想感情活动以及人与人相互的社会关系、感情关系和他们在特定情况下的心理状态;电影中的对白还可以融合在故事中去叙述事件;电影对白还可以促进人物之间矛盾的激化,把情节一步步推向高潮。
⑵画外音:
声源来自画面外的声音,可以是人声,也可以是音乐、音响效果。
2、音乐
3、音响
三、电影的叙事
1、镜头语言
2、蒙太奇
3、长镜头
第一节电影的画面
一、构图
从画面构成元素的水平和纵深关系两个层面上,即从被摄物体在画面中所居的上下、左右、中心与边缘、前景与后景等多种关系上来建构和解读画面的意义。
二、光影
摄影师运用光影再现被摄物体的形态与明暗层次等。
可以通过恰当的艺术处理达到刻画人物的性格、创造环境以及渲染情绪的目的。
三、色彩
1)色彩能够渲染气氛,参与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塑造。
2)色彩可以有象征意义,代表着电影的主题。
3)色彩还可以来配合叙事。
4)色彩的运用可以成为导演的风格。
第二节电影的声音
一、人物语言
人物语言在影片中起着叙事、刻画人物形象和增强现实感等作用。
分为两大类:
人物对白和画外音。
1、人物对白的基本功能:
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2、画外音:
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创作者的客观叙述,一般称旁白,用于记录片和科教片叫做解说;
二是剧中人的主观叙述,又叫独白。
画外音的基本功能:
1)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
2)对人物的姓名、职业、年龄以及重要前史作以简要介绍,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作以必要的提示。
3)对人物的形象塑造也起着重要作用。
4)具有议论、抒情功能。
二、音乐
1、电影音乐的分类
1)剧作音乐(有源音乐)
2)背景音乐(无源音乐)
2、电影音乐的作用
1)戏剧性音乐:
赋予情节或人物一定的性格化。
2)气氛性音乐:
以音色、旋律、节奏的特点渲染气氛。
3)描述性音乐:
利用音乐形象与视觉形象的相似性来解读画面。
4)情绪性音乐:
让电影不仅能叙事还能抒情。
5)结构性音乐:
音乐先于画面出现,使观众产生对视觉的期待,消除了跳跃感;其次,通过音乐的重复和变化节奏等,能够实现影片整体结构的统一。
3、音画同步和音画对位
1)音画同步强调音乐与画面在情绪上、节奏上的统一,使画面和音乐互相解释,互相加强。
2)音画对位,通过不同性质的画面与音乐的组合,可以产生超出画面或音乐本身的意义。
三、音响
除了人物语言和音乐以外的其他所有声音全部称为音响。
1、电影音响的种类
1)动作音响
2)背景音响
3)机械音响
4)枪炮音响
5)特殊音响(人工合成)
2、电影音响的作用
1)增强影片的立体空间。
2)渲染画面气氛。
3)组接画面,推动情节发展。
4)刻画人物内心世界。
5)表现画面蕴涵的哲理。
第三节电影的叙事
一、镜头语言
1、景别
电影画面中的主体形象,如人物景物等一般称为“景”。
1)远景镜头:
镜头相对被拍摄的对象来说距离位置最远的景别。
2)全景镜头:
表现成年人的全身或场景的全部,如同在剧场中观看舞台表演,可以使观众看清楚人物的形体动作和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3)中景镜头:
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的局部,重在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
4)近景镜头:
表现成年人的胸部以上的或与此相当的景物。
5)特写镜头:
指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对象细部的电影画面。
2、焦距
从镜头外摄进的平行光线通过镜头后在镜片后形成的一个点称为焦点,由焦点到镜头中心点的距离就是焦距。
1)标准镜头:
用40-50mm的焦距镜头拍摄的画面接近人的视觉感受。
(常用镜头)
2)长焦距镜头:
焦距大于50mm,可以把距离很远的景物处理成近景。
(窄角镜头)
3)短焦距镜头:
焦距小于40mm,可以拍摄出视野广阔的景物的镜头。
(广角镜头)
4)变焦镜头:
将许多不同焦距的光学结构组合在一起。
3、运动
1)推与拉
2)摇与移
3)跟
4、角度
1)平视镜角
2)俯视镜角
3)仰视镜角
5、视点
镜头的视点指镜头所模拟的观察者的视野。
1)客观镜头,也称为中立镜头,即客观叙述人物的活动和事情发展的叙事镜头。
它可以使人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最大限度地发挥客观。
2)主观镜头,一种是以摄象机镜头代表影片中某一人物的眼睛,可以给观众带来更逼真的介入感;另一种是摄象机的视点在表现画面内的人物时明显地表现导演的主观评价性的观点。
3)正反打镜头,模拟剧中人物对话时的各自的观点,一般表现为从听话人的视点看说话人,并因此不断变换对话双方的视点。
二、蒙太奇
1、什么是蒙太奇
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设学用语,意思是装配、安装。
影视理论家借用这个词语引申为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
电影制作首先要按照剧本的要求,分别拍摄出许多镜头,再按照剧本的艺术构思把这些镜头有机地加以组织剪辑,从而组合成各个有组织的片段、场面,直到成为一部能为广大观众理解的、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影片。
然后再按照剧本的艺术构思为这部影片配上声音,这个过程就是蒙太奇。
2、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1)平行式蒙太奇
同时叙述几件互相呼应的联系的事情。
2)对比式蒙太奇
如:
穷与富;强与弱。
3)交叉式蒙太奇
把同一时间、不同空间里发生的故事作交叉剪接,构成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奏感。
4)复现式蒙太奇
从内容到性质完全一致的镜头画面,反复出现。
5)积累式蒙太奇
把性质相同而主体影象相异的画面按照动作造型特征的不同用不同的长度剪接成一组有紧张气氛和强烈节奏的蒙太奇片段。
6)叫板式蒙太奇
“说曹操曹操到”
7)联想式蒙太奇
8)隐喻式蒙太奇
9)错觉式蒙太奇
10)叙述与倒叙述式蒙太奇
三、长镜头
长镜头就是在一个镜头里不间断地表现一个事件的过程,甚至一个段落。
它通过连续的时空运动把真实的现实自然地呈现在屏幕上。
第二部分电影评论的写作
由于电影评论最主要的就是对于影片本体的评论,因而我们对于评论写作的阐述也主要针对影片本身。
(一)评论视角的确定
在对影片予以评论时,首先须确认是要进行综合性评论,还是主要针对某一个方面进行评论。
如果要进行综合性评论,一般需对于文章的篇幅要求较大,否则很难做到完整的和系统的评论。
而在当下报刊发表的电影评论中,较少出现综合性的评论,大部分是属于对于影片某个角度或几个角度的评论。
这是因为,作为一篇评论文章,能够做到对于影片的一个或几个最有特点的角度或方面阐释清楚,且有新意,就已经难能可贵了。
而作为一部影片,其具有的突出特点一般不会太多,不必面面俱到。
因而,对于影片的评论角度需做出选择。
通常评论者对于评论角度的选择应持这样的原则,第一,属于影片最突出的方面;第二,是影片中最具有特色的方面;第三,具有研究价值的方面。
基于以上的原则,评论者可以从电影的文本意蕴和艺术形式以及创作和制作三个方面入手,再予以具体的选择。
在影片的文本意蕴,亦即内容方面,又有许多角度可以选择。
其一、主题。
亦即影片的主旨。
在进行主题的评论时,还需注意,一部影片,特别是比较优秀的影片,通常并不是只具有一个主题,有时,还会有一个、两个或更多的副主题,或者影片的主题或副主题比较朦胧,一时难以辨清,这都是正常的。
从影片的某一个副主题入手进行评论,同样是重要的。
此外,影片有时还会表现出一些虽未形成主题、副主题,但也富有意义和特点的思想内涵或意境,同样值得重视,可以加以评论。
其二、矛盾冲突。
在一般戏剧性较强的影片中,矛盾冲突都是十分重要的;即便在一些戏剧性不太强的影片中,也不乏矛盾冲突的表现,因而,对于矛盾冲突的评论,也是一个重要的角度。
在电影中,矛盾冲突通常表现为国家之间、民族之间、集团之间、群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争议或斗争,它对于表现影片的主旨可以直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一部电影的矛盾冲突中,有时又可以表现为主要的矛盾冲突和次要矛盾冲突,分别在影片中直到不同的作用,都是值得评论的。
其三、人物。
影片中的人物通常是人们评论的重点,一部影片人物塑造是否具有特色,是影片能否成功的关键。
影片中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有时不仅主要人物,而且次要人物也具有突出特点,值得评论。
对于人物的评论,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于人物形象的评论,这是最为通常的评论,主要是对于人物的一般特点和形象特色予以评价;二是对于人物性格的评论,就是通过对于人物形象的认知,进一步洞察促成人物形象形成的性格特点,这是在人物形象基点上的深化;三是对于人物心理的分析,这是在人物性格分析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
人物的心理状态属于人物的精神层面,这是人物形成性格特点的基本动因。
而对于人物心理的分析又离不开对于性格和基本形象的把握,这三个层次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其四、情节。
情节对于作品的思想意蕴来说,应属于形式,而对于作品的结构和艺术语言等而广袤双属于内容,因而通常对于情节称之为内形式。
在一部电影中,情节是故事发展的轨迹,在情节的延宕中,交织着各种矛盾冲突,以及众多人物的喜怒哀乐、命运遭际。
在情节的发展轨迹中,通常表现为起始、发展、高潮、结束等环节,正如中国传统戏曲理论所强调的起承转合那样,演绎着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和人物的命运。
由于电影意在表现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情节的构织又常常呈现出反复的善,即出现主要情节与多个次要情节。
这些情节有时呈现为平行的状态,有时则呈现出反复交错延展的情形。
其五、细节。
电影中的细节表现为在情节的运行中一些于瞬间出现的人物的表情、动作或人与人的交流。
细节在影片中经常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体来说,细节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对于影片主题的强化;二是对于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揭示;三是对于情节发展的推进。
细节可以富有诗意式哲理,对人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启示。
在影片的艺术形式方面,同样有更多的角度可以予以评论。
其一、结构。
结构与情节紧紧相连,结构是营造情节的方式和方法。
电影的结构是复杂的。
就其结构特点来说,有的影片表现为平铺直叙的结构特点,有的则表现为两个或更多情节平等发展的特点,有的还体现为倒叙的或插叙的结构特点。
在其结构的风格样式上,有的采用戏剧式结构,即特别重视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矛盾冲突的营造与发展;有的采取小说式结构,即强调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其内在的规律自然发展,并不刻意渲染和激化矛盾;有的散文式结构,即有意淡化故事表层的冲突,更为重视潜隐在人物心理深层的矛盾,在其表层呈现出富有散文化或者诗化的特色。
其二、语言。
即指影片中人物的语言。
与戏剧比较,电影更接近于生活真实,因而其人物语文更趋于生活化。
但即使是生活化的语言,也是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富有艺术化的语言。
电影特别注重人物语言的性格化,通过对于人物语言的表现,可以彰显人物的性格特征。
有时还可以通过对于普通的生活化语言的表现,透视出哲理化的间蕴。
其三、镜头与画面。
影片的镜头与画面属于导演、摄影及美工等集体创造的艺术结晶,是电影中最为基本的艺术形式,它体现着导演的意图。
电影的镜头与电影画面具有密切的关系。
电影镜头可以相应地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它表现为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与程度。
不同景别的镜头,意味着叙述方式的不同,以画面的结构方式、对空间造型内涵的表现的差异。
人们对于镜头与画面的评论,可以通过对摄制者在叙述方式及画面构成上的艺术探索,进而昭示电影整体的艺术价值。
其四、色彩与光影。
这些同样属于集体的创造,也是导演创作思想的体现。
色彩与光影的表现,在影片中至关重要,因为电影本身就是光影的艺术,而色彩又是对于客体世界的还原,它与电影的美术构想有密切关系,但它又是通过灯光师、美工师、摄影师等人的共同努力完成的。
色彩与光影不仅是展示客体世界及大自然风貌的重要因素,同时又常常与人们的情感表现密切相关,因而人们对于影片中色彩与光影的关注,直接关涉到影片的整体风格与影调等课题。
其五、声音。
电影中的声音包括电影音乐和音响。
电影音乐是影片的重要的形式因素,也是影片评论的重要方面。
电影音乐一般又可分为主题歌、插曲和背景音乐,以表现音乐为要旨的影片更是将音乐的作用置于首要的位置。
人们对于电影音乐的分析,特别关注电影音乐的特色与风格,以及与影片主旨、人物情感的关系。
优秀的电影音乐通常可以对深化主题、塑造人物起到突出的作用。
其六、造型与服饰、置景。
这些通常属于电影美术的范畴。
造型包括失物造型与其他景物的造型,服饰特指人物的服饰,置景是对于电影摄制所需要的景况的设置。
人们从事电影评论也十分关注这些方面的特色,它对于电影整体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人物生活环境的营造以及氛围的渲染,是不可或缺的。
其七、特技。
以往的特技通常是特技师制作的,再加上人们的特技表演,形成不同寻常的画面效果。
而在当代,由于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对于电影特技的制作已经大大丰富和拓展,可以超越人们的一般想像,制造充满奇特景象的幻觉世界,达到令人惊异的效果。
高科技对于电影制作的渗入已经大大拓展了电影的表现力,丰富了电影的艺术特性,甚至引导和改变着人们的电影思维,这对于影评人当然是充满了诱惑的。
电影艺术既是集体创造的艺术,同时又是创作和制作并重的艺术。
在一部影片的摄制中,需要运用大量的人是作为最主要的创作成员,应是导演、编剧、演员和摄影等。
影评家对于电影创作和制作的评论也大都焦躁于这样几个方面。
其一、导演。
导演是制作一部影片核心,他可以在选择剧本、确定影片风格、遴选演职员等方面提出重要的意见,甚至是决定性的意见。
导演阐述通常是一部影片摄制的总纲,各个方面的人员都需要依据导演阐述来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电影摄制中,导演大都是与其他各个方面的人员携手工作,并检同发挥作用。
而在电影的场面高度等方面,则主要体现出导演的功能和作用。
人们对于导演的评论,通常将其与电影的整体制作相联系,并重在导演风格与艺术思想的探讨。
其二、编剧。
电影剧作又与文学相交叉,要求剧作家既要在剧本中具有文学的特质,为电影摄制提供优秀的蓝本,同时又要求剧本适应电影摄制的需要,因而,电影编剧应懂得和善于使用电影语言。
影评家对于忧伤的评论,既关注其文学特质和精神价值,同时也会对其艺术语言加以评析。
优秀的剧作能够为摄制奠定成功的基础,正是基于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剧作的艺术质量和思想厚度。
其三、演员。
不容置疑,演员是一部影片成功的关键。
演员的表演,特别是主要演员的艺术素质,决定着影片的成败。
影评家对于主要演员的评析,通常环绕着演员对于剧中人理解,以及创造角色的能力。
演员通过口语以及自身动作语言的驾驭,致力于对人物心理世界的表现,更能显现演员的功力。
其四、摄影。
电影摄影同样是制作影片的关键部门,具有十分复杂的特点,其职能包括对于摄影造型风格样式的把握、影片造型基调的确定、人物及环境的造型设计、影片中光线、色彩与影调的运用、光学镜头及光学附件的选择、画面的处理与拍摄等等。
因此摄影师必须与导演密切协同,准确和创造性地理解与体现导演的意图。
影评家对于摄影的评析常关涉到影片的整体特性,同时具有较特殊的专业特点。
(二)评论写作的基本流程
准备阶段:
在评论写作之前,应当做好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即对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做出决定。
其一、确定评论写作的类型,即确定即将写作的文章是属于综合评论,还是属于作品评论,或者是艺术家评论、电影现象评论、接受评论等。
其二、确定评论写作的文章的体式,即确认即将写作的文章是介绍式评论,还是鉴赏式评论,或者是理论式评论、研究式评论。
其三、确定评论写作的视角,即选择评论的角度。
假定我们即将从事的是理论式的作品评论,那么就应当继续确定选择多个角度还是一个角度进行评论,具体讲,即准备对于那几个或哪一个角度予以评论。
写作阶段:
电影的评论写作应当是比较自由的,种种体式均可以写出优秀的文章。
但作为理论式评论,则应的比较规范的要求。
我们在此论及的主要指理论式评论。
这类评论文章一般可以分作三个部分,即论点部分、论述部分和结论部分。
第一、论点部分
提出论点。
评论者在对与影片予以全面和整体的把握,并对于影片的主旨予以认知之后,论及自己将要在本篇文章中探讨的问题或角度,继而对于该问题或角度做出自己的判断,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本篇文章的总认点,或曰主论点、文章的总纲,以下的部分要环绕这一论点而阐发。
作为文章的目的,要与这一主论点时可以设置一个主标题,直接概括自己的主观点,有时可以在主标题之外设置副标题,往往主标题体现为对总论点的概括,副标题则诉角度或说明。
第二、论述部分
论述这是评论文章的主体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论者应当对于业已提出的论点展开充分论述。
论述的基本方法有,其一,是分析法,即由分析走向综合;其二,是演绎法即由演绎走向归纳。
事实上,这方法均是对于逻辑思维基本方法的遵循。
分析法。
实际上,分析法正是一般写作教程中所讲到的总――分-一总的模式。
采用这种方法,应依据对于主论点进行阐释的,对主论点进行阐释的需要,对主论点进行必要的分析。
采用分析法,一般应在总论点的基础上,分解出若干分论点。
这些分论点均是主论点的侵权,同时又是对于主论点的论证。
论者可以从若干分论点中确定几个最具有说服力的方面,作为自己重点阐述的对象。
然后对于各分论点分作并列的不同角度,集资平等地展开,形成与总论点等距离的关系。
这可以对于各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电影学院 编导 导演 表演 摄影 考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