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违法危害》教学设计一.docx
- 文档编号:5883538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42.29KB
《认清违法危害》教学设计一.docx
《《认清违法危害》教学设计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清违法危害》教学设计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清违法危害》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与类别;了解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四类行为;了解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和处罚方式,认识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等违法行为的危害。
情感态度观念:
树立行为的底线──禁区意识,自觉守法,预防犯罪;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的观念。
运用:
懂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危害。
难点: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类别。
教学方法:
案例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资源:
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2009年6月第1版,2011年10月第13次印刷)P95~99;《教师教学用书》P110~P127相关内容;《学习指导》P46~60相关内容;教学视频、课件。
教学准备:
教师:
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下载编辑相关视频;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内容。
学生:
排练情景小品《名胜古迹乱涂案》;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搜集涉及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和现象的材料。
板书设计:
授课过程:
师:
(导入新课)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人类探索征服太空的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美国公布“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调查报告》,结合教材第94页单元导语,思考以下问题: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一个意外吗?
对我们有何启示?
生1:
失事是由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外部燃料箱表面泡沫材料安装过程中存在缺陷,外部燃料箱表面脱落的一块泡沫材料高速撞击到航天飞机左翼前缘的热保护系统,形成裂隙,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超高温气体得以从裂隙处进入机体,造成航天飞机在德州上空解体。
生2:
外挂燃料箱隔热泡沫脱落,将左翼防热瓦砸了个小洞。
师:
是啊,0.77千克的泡沫将左翼防热瓦砸了个小洞,热量进入机体引起爆炸。
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失误,却在本来可以普天同庆的日子里,酿成了机毁人亡的悲剧!
师: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航天发射讲究万无一失,因为一点点的失误和缺陷,就会招致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后果。
航空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防微杜渐,改进技术。
(用PPT出示)要防微杜渐,杜绝任何细小的失误。
(过渡):
我们中职生正值青春年华,如同这“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一个小小的故障,就足以折断自由翱翔的羽翼。
一次不良行为、一次违法行为、一次犯罪,都有可能毁了我们的一生。
许多“大错”,都是从“小错”开始,在“小错”的不断累积中形成的。
我们不能有“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心理,而要防微杜渐,约束自己。
那么,违法犯罪有什么危害?
我们又如何防微杜渐?
如何预防违法犯罪及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呢?
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探讨第四单元的内容。
师:
(用PPT出示第四单元和第九课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了解第四单元和第九课内容结构。
)(板书)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已 避免违法犯罪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师:
请看三段视频:
1.《地震传言案》:
两名高中生想提升QQ的人气,想歪招,散布地震谣言被拘。
2.《球迷闹事案》:
足球流氓成中超联赛另类主角,闹事第一,看球第二。
2010年8月14日,中超杭州主场迎战申花,远征杭州的千余名申花球迷准备搭乘大巴返回上海时,遭遇当地球迷袭击,一时间砖块横飞、多名申花球迷被砸中,其中上海蓝魔球迷协会会长徐峰被砖块击中面部,送至医院缝17针。
几名主要闹事者被警方拘留。
3.《持刀抢劫案》:
2011年7月29日上午,在连云港连云区墟沟镇,一个凶悍的歹徒持刀抢劫小店,最终被抓住。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歹徒居然是个女孩,只是外貌很像男的而已。
歹徒被警察带到连云公安分局墟沟派出所。
师:
上述三个案例中当事人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
有哪些危害?
需承担何种责任?
对我们有何启示?
生1:
为了提升QQ人气,无中生有,利用微博,散播造谣,应被拘留。
生2:
球场闹事,伤人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需承担行政责任。
生3:
小邱持刀抢劫是一种犯罪行为和侵权行为,需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师:
(点评学生的发言,总结归纳)生活中法律的“雷区”随处可见,上述案例只是生活中各类违法案件的冰山一角。
今天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板书)认清违法危害。
(板书)懂得违法无小事。
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守法光荣、违法可耻;严格自律,自我防范,杜绝违法行为。
(用PPT出示)
师:
请同学们看教材P95《小兴打人案》,现有三个观点,你同意谁的观点?
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看书、小组充分讨论后,回答。
)
组1:
观点一是错误的,小兴的行为虽然具有社会危害性,但没有达到刑法所规定的严重程度,不能构成犯罪。
组2:
观点二是错误的,因为犯错误主要是指违反纪律的行为,违法的行为都是错误的,但错误的行为并不一定都违法。
小兴的行为已经不仅是违反纪律或思想认识上不正确的问题,而是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违法行为。
组3:
观点三是正确的。
师:
同学们很有法律意识,回答得不错。
我们说打人,不仅仅是犯错,而是一种违法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正当防卫除外),本案小兴打人,而且打的是孕妇,后果虽然不是很严重,但却是一种违法行为,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
师:
(请同学们齐读教材P95中的一句话)一个人如果缺乏道德、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背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用PPT出示)
师:
(设问)究竟什么是违法?
违法有哪些类别?
违法有什么后果?
师: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95~96页正文,开展小组讨论、填写下表(用PPT出示),请各组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完成表格内容。
违法行为
含义
类别
后果
不同点
共同点
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处罚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承担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行政处罚)
师:
(小结)违法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违法行为,是指一切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狭义的违法行为,是指一般违法行为,不包括犯罪。
一般违法行为,往往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较小,但是,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严重违法行为(犯罪),都有一个共同的法律后果:
承担法律责任。
谨记:
违法无小事。
一般违法行为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害,有些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及时给予处罚、惩戒,还可能发展为犯罪。
(用PPT出示)
板书:
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危害;承担法律责任。
师:
(板书)我们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6页活动框中的三个案例。
生:
(同学们阅读后回答)三个案例中的行为都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分别适用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5条(属于第四类)、第42条第6款(属于第三类)、第26条(属于第一类)。
这些案例都是生活中常见多发的或可能遇到的,所以,我们要认识到违法犯罪离我们并不遥远,一定要严格自律,防微杜渐。
(用PPT出示)
师:
(设问)你身边有类似事情发生吗?
你知道这些行为是违法的吗?
(同学们讨论后,回答)
生1:
有,宠物猫叫,影响他人休息。
生2:
把他人的隐私上传至网上。
生3:
敲诈勒索同学。
师:
下面请同学们看视频。
视频1:
江苏最牛女司机,被治安处罚。
视频2:
旅客携带危险品进站被拘留。
视频3:
骚扰短信,拘留罚款。
我们知道噪音扰民、球场滋事、偷拍隐私、抢劫少量财物、乱扔果皮、破坏公物、盗窃同学的生活用品……这些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师:
那么,什么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呢?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有哪些类别?
有何危害?
为何要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
我们一起来阅读教材第96~97页的正文,小组讨论,填写下表。
(用PPT出示)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含义
危害
类别
学习的意义
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1.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有助于分辨是非,杜绝违法行为;有助于面对违法行为时维护自身权益。
2.妨害公共安全的行
3.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
4.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师: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97~98页“链接”,了解了这四类行为的具体内容。
师:
请看小品“名胜古迹乱涂案”,思考他为何被拘被罚?
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
(两名学生根据案例,上台表演小品)
(情景剧:
12月3日,一个男子站在长城上,一番左顾右盼后,俯下身子,用大毛笔蘸了油漆在城墙上写字:
“秦朝始皇创伟绩,修筑长城延万里……”最后,李某因损坏名胜古迹被拘留10天并处200元罚款。
──摘自《京华时报》)
生1:
(学生表演后,思考回答)李某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3条第1款,“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
生2:
不要以恶小而为之,也不要以善小而不为。
师:
对啊,为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一定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严格自律,防微杜渐,远离犯罪。
(用PPT出示)
板书:
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处罚。
师:
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也不例外。
那么,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怎样处罚的?
(板书)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8页活动框中“乱打110”的案例,思考、讨论,回答PPT出示的问题:
民警依据什么条款对大发进行处罚?
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找出答案。
生1:
(讨论后)民警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第1款对大发进行处罚的。
生2:
大发扰乱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
师: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请同学仔细阅读教材P98,完成关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方式的表格(用PPT出示)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处罚方式
适用对象
处罚的分档
警告
轻微的违法行为人
最轻的处罚(口头告诫)
罚款
较轻的违法行为人
分为200元、500元和1000元三个档次;“黄、赌、毒”类的罚款数额为3000元至5000元。
行政拘留
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人
三个档次:
5天以下、5至10天、10天至15天,
合并执行时最长不超过20天。
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人
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违法的行为人是外国人
(板书)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9页活动框中的案例,思考、回答PPT出示的问题:
请查一查治安管理处罚法,楚某的行政拘留为什么可以不执行?
这一规定有何意义?
生: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第2款,“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不执行行政拘留的处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的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三)七十周岁以上的;(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
师:
这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也体现了我国政府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一贯政策和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用PPT出示)
(主要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考虑将处罚对这些人今后成长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但又能通过处罚对其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令其吸取教训,防止再次违法,警方责令其监护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对其严加管教,及时予以矫治和正确引导,使其转变思想,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这并非意味着放任未成年人违法。
对于70周岁以上的人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则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
年迈的人多身体较弱,若处以行政拘留,在自由被剥夺的情况下,有可能引发进一步的健康恶化或者其他隐患。
对于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婴儿的妇女的规定,同样也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体现了我国立法保护妇女儿童的一贯立场,也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
)
师:
请同学们集体大声朗读教材第99页的名言: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并体会其中深刻的含义,理解“小恶也是恶”、防微杜渐、“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害人害己”的道理,懂得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坚决杜绝违法行为。
(用PPT出示)
师:
(板书)认清危害、严格自律,防微杜渐,不越雷池。
师:
(课堂巩固练习)
2010年5月25日中午,在广西北海市一家驾驶学校服务中心工作的陈姓男子与林姓女同事搭讪。
趁女同事不注意,陈将带有摄像功能的手机偷偷放到女同事裙底,连拍数张照片。
听到手机拍照时发出的“咔嚓”声,这名女同事马上低头望去,正好将陈的龌龊行为逮了个正着。
林顺势夺过陈的手机,将手机内存卡卸下并报警。
经审查,至今未婚的陈某2009年10月来到这家驾驶学校服务中心工作。
警方检查陈的手机发现,手机中存有多张“裙底风光”类照片,且部分照片相当暴露。
请问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陈某的偷拍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
将受到怎样的处罚?
生:
(学生讨论后)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陈某违法行为情节较严重,将被警方处以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
师:
(课堂小结)(用PPT出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与教育点。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种类及处罚;明确了违法无小事,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所以,我们作为青年学生一定要认清违法的危害,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严格自律,防微杜渐,坚决不越法律“雷池”。
师:
(布置作业)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收集两个未成年人一般违法的案例。
第四单元是前几单元教学内容的延伸。
本单元在学生学习了前几单元讲文明、有道德等内容,对法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其充分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引导学生用法律规范自己行为,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进而学会与违法犯罪作斗争。
这是学生职业生涯的立足之本和根本保障。
本节课的内容是第九课的第一框,内容涉及一般违法的法律概念及其分类,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含义、危害及治安管理处罚的意义,特别是处罚的种类和适用,法律条文比较枯燥,对中职生而言理解上有一些难度,如何做到“三贴近”,如何化抽象的法律条文为生活化的案例解说,需要教师有较深的教学功底。
本节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采取下列方式促使教学目标达成,增强教学效果。
第一,通过案例探究,用多媒体手段(集成图片、视频)把抽象枯燥的法律条文寓于鲜活的社会生活中,使一般违法与严重违法的概念形象生动起来,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实现有效教学。
第二,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表演情景小品,现身说法,为学生搭建体验平台,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积累把抽象的法律条文变成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存在的法律意识。
第三,通过小组合作,有效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实现优势互补,引发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提高学习效能。
第四,通过行为指引,告诉学生禁足生活中的法律“雷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只有法律许可的才能做,法律禁止的不可逾越,促使学生形成自律的意识,从而实现德育目标。
本节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突出下列特色和亮点。
第一,坚持“三贴近”原则。
把抽象的法律条文融入到鲜活的社会生活案例中,力求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使教学内容更具体,学生乐于接受。
第二,注重体验原则。
通过创设情境,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
第三,坚持有机渗透原则。
在课堂中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德于乐,寓德于课,使德育自然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衔接流畅。
第四,坚持行为养成教育。
以真实的案例,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严以律已,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从实际的教学过程来看,本节课有以下几方面值得肯定。
第一,从教学目标来看。
本节课教学目标能紧扣教学大纲,以生为本,以兴趣为导,有效落实了三维教学目标,做到知、情、意、行的合一。
第二,从教学内容来看。
教师通过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重组,详略得当。
教学资料进行了二次开发,用更加鲜活的即时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时效性,教学重点突出,容量适度,难易适中。
第三,从教学策略来看。
本节课贯彻以生为主的新课程理念,采用了案例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运用合理,注重学法指导,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第四,从教学效果来看。
本节课能积极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图式“平衡”,引发认知冲突,通过“同化”和“顺应”而不断发展,使学习活动进入良性的、不断发展的循环之中。
激发了学生的有效思维,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五,从教学素养来看。
教师的教学思想端正,教学语言抑扬顿挫,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法律专业知识厚实,驾驭课堂技能娴熟;思路清晰,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强,板书工整美观,设计合理。
当然,本节课虽然亮点多多,但仍有值得反思与改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节课以案例教学法为主,在案例选择中还应考虑到如何体现地方特色,让学生更有生活化的体验,学习兴趣会更加浓郁。
第二,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从实际情况来看还存有遗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提高。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调控了课堂,但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高度、深度和精度方面,还有待加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清违法危害 认清 违法 危害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