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作文之要有自己的想法的高中作文.docx
- 文档编号:5874587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9.27KB
自己作文之要有自己的想法的高中作文.docx
《自己作文之要有自己的想法的高中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己作文之要有自己的想法的高中作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己作文之要有自己的想法的高中作文
要有自己的想法的高中作文
【篇一:
议论文:
要有思想的“含金量”——议论文段落写作训练】
议论文:
要有思想的“含金量”——议论文段落写作训练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茹清平
内容摘要
作文讲评课往往面面俱到,无法有效解决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作文讲评前研究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选准恰当切入点,再通过例文评析逐步引导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文主要介绍议论文四种主要段落样式的写作方法和思维技巧。
关键词
作文讲评段落样式思想含金量
教学设想
这是应深圳市高三作文教学研讨会(以“议论文段落写作”为主题)之邀所上的一节作文讲评课,课前,布置学生以“南极的企鹅的沉潜与勃发”为材料写了一篇作文,并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我怎样”议论文四类主要段落样式对学生作文进行归类分析,分析发现,议论文段落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思考不深入,思想缺乏“含金量”。
“是什么”的段落,对“关键词”缺乏必要的阐释;“为什么”的段落,材料与观点不能很好地统一,用例技巧单一,说理方式单一;“怎么做”的段落,泛泛而谈,没有条理;“我怎样”的段落缺乏鲜活材料,写得也比较粗糙。
如何解决段落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呢?
我先确定教学的主题:
写出思想的“含金量”。
然后研究具体对策:
充分利用学生习作中的“样本”,或升格,或示范,或诊治,引导学生比较修改前后的习作变化,帮助学生反思总结段落写作经验,以期学生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我怎样”议论文的四种主要段落样式的写作规律有初步的认识。
课堂实录
环节一段落写作出发点:
读懂材料选准角度
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昨天昨天写的作文,重点讨论如何写出议论文思想的“含金量”。
请看作文题。
(投影)
南极的企鹅是种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可以在水中游嬉,也能在陆上行走。
然而,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棱,它们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在将要上岸之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
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也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u形线。
这种沉潜是为了蓄势,蓄势是积聚破水而出的力量,是为了勃发。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企鹅的沉潜蓄势腾空勃发的原理一定能给你一些人生哲理的启示。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所蕴涵哲理的理解,选取恰当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师:
写好段落的前提是读懂材料。
请大家谈谈,这则材料如何理解?
生:
1:
作文材料中有两个关键词“蓄势”“勃发”,我觉得首先要了解这两个关键词的含义。
从材料层面上看,与“蓄势”相关的内容有“猛地低头”“扎入海中”“拼力沉潜”“越深?
?
压力和浮力也越大”。
与“勃发”相关的内容有“迅猛向上”“腾空而起”“画出一道完美的u形线”。
从字面意思上看,“蓄势”是指积蓄力量,“勃发”则是蓬勃生发。
因此,材料告诉我们,积蓄力量才能蓬勃生发。
生2:
我觉得仅仅理解这些表层意思还不够,我们还得深入思考。
如,从人生层面来思考,“蓄势”是潜心研究,坚持与忍耐;“勃发”则是走出困境,一鸣惊人。
再如,从哲学、美学层面来思考,“蓄势”是是以退为进,是一种涵养和智慧;“勃发”则是量变积累后的质变,是厚积薄发的壮美。
师:
两个同学从字面,从材料层面,从人生及哲学美学层面解读了关键词,解读得很到位。
解读关键词是我们思考的出发点,是作文思想种子的萌芽阶段。
关键词开掘得越深,立意角度就越高,如果有几个关键词,还有思考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大家交流一下,如何理解“蓄势”与“勃发”的关系?
生3:
我觉得“蓄势”与“勃发”是条件关系或因果关系:
只有(因为)懂得蓄势,才能(所以)昂然勃发。
生4:
我觉得是假设关系:
如果想勃发。
就应该学会蓄势。
生5:
我觉得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
不蓄势,难以勃发;不勃发,蓄势也将失去意义。
生6:
也可以将“蓄势”与“勃发”理解为一体两面,“蓄势”与“勃发”都是人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既要懂得“蓄势”,又要在时机成熟时“勃发”。
师:
把握了二者的逻辑关系,我们不难寻找到立意的切入点和角度。
能交流一下各自确立的中心论点吗?
生7:
我从“蓄势”与“勃发”的关系出发确定中心论点,如“只有懂得蓄势,才能昂然勃发”,可以吗?
师:
可以。
也可以选择其他切入点。
生8:
我的中心论点是,勃发方能彰显蓄势之功。
生9:
懂得蓄势,适时勃发是人生智慧。
生10:
蓄势是为了更好地勃发。
?
?
师:
要写好段落,先要明确中心论点,而且所有段落都应围绕中心论点展开,不然,段落写作就失去意义。
环节二“是什么”的段落样式:
诠释概念确定论域
师:
“是什么”的段落,是议论文写作的出发点、基础。
写这种段落要紧扣关键词,解读好关键词,构筑好逻辑的底线,让自己的观点“立”起来,“立”得稳。
我们来看下面四个语段(投影)。
语段一、不管是做学业还是干事业,总离不开沉潜,也就是有理想,有方向,坚持不懈,懂得沉潜的人,才有日后破茧而出的飞跃。
——摘自学生作文《沉潜后飞跃》
语段二、蓄而不勃是浪费,为蓄而蓄是愚昧。
如果说只蓄不勃可惜,那么不蓄而妄勃就是可笑。
勃蓄合一,乃成功之道。
——摘自学生作文《勃蓄合一》
语段三、企鹅潜水是蓄势,破水而出是勃发;雄鹰低飞是蓄势,直冲云霄是勃发;猎豹下蹲是蓄势,果断出击是勃发。
蓄势,是力量的积聚,是勃发前必要的准备。
它是一种低姿态进入,高姿态出去的形式,体现出一种深度和底蕴?
?
由蓄势到勃发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懂得蓄势,抓住机遇,往往能勃然而发,到达理想的目的地。
——摘自学生作文《蓄势待发》
语段四、为什么有人蓄势却未能勃发?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人将“蓄势”理解为长久压抑,自耗内力。
其实,蓄势虽然要向下沉潜,虽然要压抑蛰伏,但这不是蓄势的全部内涵,沉潜中在等待机遇,蛰伏时在积攒能力,沉寂中在寻求突破,一旦时机成熟,就会昂然勃发——这种勃发是向上的,是激昂的,是蓄势的土壤开出的美丽花朵。
——摘自学生作文《蓄势未必勃发,不蓄势定难勃发》
师:
大家先读一读这四个语段,评一评这些语段对关键词的解读是否妥帖。
(学生阅读,写点评意见。
)
生11:
我评点语段一。
语段一提出的中心论点“懂得沉潜的人,才有日后破茧而出的飞跃”我还是认可的,但将“沉潜”解释为“有理想,有方向,坚持不懈”,似乎不妥,材料中没有这个意思。
生12:
语段一还有一个瑕疵。
“飞跃”改为“勃发”更好,因为“沉潜”“勃发”是材料的关键词。
语段二,认识很有深度,但思考不够严谨,用“蓄”“勃”替代“蓄势”“勃发”,思考显得粗糙。
师:
这两位同学评点很到位,老师给大家一个提醒,如果作文题目或作文材料涉及到关键词,我们要反复叩问关键词,诠释概念,确定论域,这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功。
请继续讨论。
生13:
语段三对关键词诠释得很准确,很深入。
先用一组形象“企鹅”“雄鹰”“猎豹”进行解释,再阐释蓄势与勃发的内蕴,然后深入到哲学高度进行解读,水到渠成地得出观点。
生14:
我觉得语段四对关键词的解释有特点。
先说错误的理解,再做出自己的诠释,给人深刻的印象。
师:
语段三、语段四是分别为“是什么”段落的两种典型类型。
语段三,诠释关键词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的中心论点。
语段四,先列举与自己中心论点相悖的一些观点,边破边立,提出自己的观点。
语段四这种类型值得我们借鉴。
大家看看这样几个语段。
(投影)语段五:
孤单不是孤僻、孤冷、孤傲,不是旁若无人的自恃清高,也不是心灵封闭的孤芳自赏。
我们追求的孤单,应当是超凡脱俗的豁达、心如止水的意境。
孤单者须有云消气度松柏精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浮躁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孤单是修身明志的心灵空调。
——摘自赵剑平《守住孤单》(《人民日报》2009年3月21日07版)
语段六:
所谓“憋”,依我管见,至少有熬、悟、磨三层意思。
先说“熬”。
艺术创作中的“熬”,不是无意义的重复劳动,消耗时光;也不是一味地死熬、傻熬、硬熬;而是“熬”中有“悟”,“熬”中有进。
通常是在经过长时间的苦思冥想后,突然开悟、醒悟,恍然大悟,创作灵感如同春潮滚动,汹涌澎湃,好的作品,传世佳作,往往就会在这时候问世。
——摘自陈鲁民《好东西是“憋”出来的》(《文汇报》2008年12月30日
师:
语段五、语段六在诠释概念“孤单”“熬”的时候,用了“不是?
?
也不是?
?
应当是(而是)?
?
”这一句式,先排除与自己观点相悖的内容,再进一步明确概念范围,这样写论域更准确,因而论点立得更稳。
环节三“为什么”的段落样式:
观点材料统一论证灵活
师:
这次作文,“为什么”的段落比较集中的问题是观点与材料没有很好地统一,“贴标签”的现象比较普遍。
请大家看下面一个语段。
(投影)
语段七:
蓄势是一种收敛与自省,为的是创造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绝响,勃发出属于生命的灿烂光华。
从大戈壁到达健陀罗,六十八岁的法显用信仰的力量征服了天山山脉,他蓄势,清澈的信念让她徒步跨越了兴都库什山,他蓄势,不妥协的使命感让他敛起了欲望的裙摆,穿越了生命的绝境。
他最终到达,他的竹杖芒鞋成为了历史的灿烂千阳,他清癯的面庞成为了宗教史上永恒的烛照,勃发出人类历史上泣鬼神的绝响。
——摘自学生作文《蓄势:
勃发前的准备》
师:
谁能评一评这个语段?
生15:
用例很新颖,而且材料能够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16:
我觉得材料的叙述有些问题。
如“他蓄势,清澈的信念让她徒步跨越了兴都库什山”“他蓄势,不妥协的使命感让他敛起了欲望的裙摆,穿越了生命的绝境”,尽管有“蓄势”这个关键词,但“清澈的信念”“不妥协的使命感”“欲望的裙摆”等都与“蓄势”无关;后边“他的竹杖芒鞋成为了历史的灿烂千阳”“他清癯的面庞成为了宗教史上永恒的烛照”等句子虽然很华丽,但没有“勃发”的具体内容。
师:
这位同学看出了问题。
这种写法就是我所说的“贴标签”。
大家看看老师修改后的语段。
(投影)
语段八:
蓄势是一种收敛与自省,为的是创造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绝响,勃发出属于生命的灿烂光华。
东晋僧人法显,为求法取经竟在六十多岁时踏上西行之路,共游历将近30个国家,首尾经历14年。
其间,法显十余年如一日,刻苦学习梵书、梵语,每天抄写经典,苦心孤诣地蓄势终于勃发出人类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响,在海上走了三年才回到中国的他,不仅翻译了多部佛教典籍,还撰写了佛学著作《佛国记》。
试想,没有十多年的蓄势之功,年逾古稀的他会有如此惊人的勃发吗?
——学生作文《蓄势:
勃发前的准备》升格文
师:
能谈谈老师为什么这样修改吗?
生17:
这样修改能使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
“游历将近30个国家,首尾经历14年”“十余年如一日,刻苦学习梵书、梵语,每天抄写经典”等突显“蓄势”,“翻译了多部佛教典籍”“撰写了佛学著作《佛国记》”等突显“勃发”。
师:
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这些写“为什么”这一段落样式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我们的用例的方式要力求灵活。
一般说来,单个用例不如组合(古今中外)用例;单向用例不如正反对比用例;陈旧事例不如新颖事例;平面用例不如层递用例。
请大家看下面一个语段。
(投影)
语段九:
要勃发,先蓄势。
这样的处世智慧随处可见。
撰写《三都赋》的左思在世人的鄙夷中,在陆机的嘲笑下矢志不渝,整整花费十年终于创作成功,让世人甘拜下风,慨叹不已。
十年的蓄势换来千古绝唱,世人的钦佩。
——摘自学生作文《蓄势而后勃发》
师:
这个语段是单向用例,如果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说理的力度会更大。
请大家想一想,对这个语段进行升格。
(学生相继发言,有一个学生升格地得到大家一致好评。
)
生18:
我是这样升格的——
语段十:
要勃发,先蓄势。
不少古人明了这样的处世智慧。
撰写《三都赋》的左思在世人的鄙夷中,在陆机的嘲笑下矢志不渝,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闭门谢客,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
十年的蓄势终于赢得创作成功,让世人甘拜下风,慨叹不已。
遗憾的是,尽管人人都想勃发,但并非人人都愿蓄势。
南北朝时期的江淹,曾名倾一时,可步入官场后,他的心思多花在迎来送往,应和酬答上,读书少了,动笔少了,懒得在文学上蓄势了,最终文思枯竭,只落得个“江郎才尽”的可悲结局。
懂得蓄势的左思使“洛阳纸贵”,不愿蓄势的江淹却“泯然众人”,这诚如庄子所说:
“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没有“宿舂粮““三月聚粮”的蓄势,哪里会有“适百里”与“适千里”的勃发!
——学生作文《蓄势而后勃发》升格文
师:
原文是单向用例,升格为双向用例,形成鲜明的对比,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很好。
“为什么”的段落样式,我们说理的方式还应力求形象而富于变化。
请看下面的语段。
(投影)语段十一:
苍鹰击殿,必先急剧攀升;狮子搏兔,必先俯身曲腿;暴风雨的来临,必先有暗流涌动、压抑的前夜。
若得利箭出,必先弓满月。
没有蓄势,凭什么勃发?
蓄势之于勃发,就如同拂晓的薄雾之于太阳升起。
勃发必以蓄势为前提,否则发而无力,事半功倍。
比如跆拳道的脚法,每踩一步,必先屈膝;每踢一脚,必是屈膝提腿,转腰后的凌厉横踢。
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的冠军之所以能成为冠军,在于他们的蓄力,蓄势得当:
往往看似正常微微屈膝,便是他们凶猛进攻的前兆。
如果没有那曲腿,没有那隐蔽且快速的蓄势,那么勃发的攻击与夺冠都是浮云。
——摘自学生作文《蓄势方能勃发》
师:
哪位同学能点评一下这个语段?
生19:
作者采用比喻论证的方式来说理,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收到“四两拨千斤”之效。
环节四“怎么做”的段落样式:
学会比较纵横拓展
师:
议论文一般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我怎样”的思维拓展开去,这次作文,我们写“怎么做”的段落,有“泛泛而谈,没有条理”之病。
老师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种方法——正反比较法,运用的是“证伪思维”或“排除思维”。
即面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尽可能多可能全地提出各种各样的主张、见解、办法,然后逐一分析各种主张、见解、办法所具有的负面因素,消极影响,将其一排除之,最后确立负面因素较小,积极影响较大的那一主张、见解、办法作为论者的主张、见解、办法。
请先看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中写“怎样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怎么做)的段落结构。
(投影)
三种错误的做法:
——因为“怕”而“不敢进门”的是“孱头”;
——由于“怒”而“放一把火”的是“昏蛋”;
——由于“慕”而“大吸其剩下的鸦片”的是“废物”。
正确的做法:
拿来主义。
——“他占有,挑选”、对“鱼翅”
——“吃掉”,对“鸦片”
——“送到药房”去,对“烟枪和烟灯”
——“除了送一点到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毁掉”
——请“各自走散为是”。
对“姨太太”
——节选自张保振《交友之道》(《人民日报》2009年4月6日08版)
怎样去交友?
作者提出有两类朋友:
“慢热型”、“见面熟”。
并将这两类人在朋友遭遇不同境遇时迥异的态度进行比较,让读者在鲜明的对比中感悟到正确的取友之道。
师:
这次作文,有一位同学在谈如何正确处理“蓄势”“勃发”的关系时,也使用比较的方法,较好地强化了自己的观点。
是哪一位同学?
请读一读你的这个语段。
(生举手)生20:
写得不是很好,献丑了。
(生读)
语段十三:
所积蓄的力量的厚度决定勃发的高度。
有的人浅尝辄止,忍受了片刻的沉默,便被周遭的叨扰所动摇,缺乏耐力与恒心,所取得的成功只能差强人意;而有的人则咬紧牙关,不为短途的美景所迷惑,不断积蓄力量,最终到达“一览众山小”境界。
——节选自学生作文《蓄势才能勃发》
师:
“怎么做”的段落样式,写作方法很多,我今天只给大家介绍这一种,课后,大家可以用这种方法升格自己的文章。
【篇二:
高考材料作文精选】
【训练目标】
1、如何审题立意;
2、如何从材料切入,写好第一段;
3、如何分析展开,安排好自己的论证思路。
一、辽宁卷
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
“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
”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
“闻到了!
”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
哲学家问:
“你们怎么啦?
”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
“我什么味也没闻到。
”另一个上去摸了摸,说:
“这是什么苹果?
”还有一个讷讷地说:
“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
哲学家把那个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1、综合分析材料:
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假象蒙蔽;
2、从学生角度:
①尊重心理真实;②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③相信自己,坚守自我与本性;④诚实;⑤勇于挑战和质疑唯上的世俗心理,明哲保身的方式。
这些都应该视为最佳立意同等对待。
3、哲学家角度:
暗示、欺骗等则偏离题意,从材料本身来说,哲学家只是设置一定障碍,从而看学生的表现,这样分析没有抓住材料的意图。
杜绝盲从
①面对一个蜡做的苹果,在有一些人说闻到苹果香后,一些人闻也未闻就说闻到了香味,这是一种盲从的做法。
他们抱着跟着大众走总没错的想法,未经历过一件事,就盲目地继承了主流的看法。
我为这种人感到悲凉。
②何为盲从?
顾名思义,盲从就是指那些对某件事缺乏亲身感受,盲目跟从他人做事的做法,盲从心理在我们很多人心里都存在着,我们心中总认为与大多数人在一起更加安全,不会犯错,带着这种心理,我们在生活中变得“人云亦云”起来了。
③为何要杜绝盲从?
就要从盲从的危害说起。
首先,盲从会使人丧失评判事物的能力,变得容易被人利用。
几年前,邪教“法**功”就是利用人们的盲从心理,进行破坏活动,当那些带着盲从心理的百姓看到了很多人加入了这一组织并相信这一组织的一系列言论,从众的盲从心理驱使他们加入了这一组织。
当他们完全被盲从心理蒙蔽时,他们就会丧失掉评判事物的基本能力,以至于相信看起来十分荒谬的言论。
④其次,盲从使人的思想变得单一、肤浅。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同的,事物也像哈姆雷特一样在不同人眼中是不同的。
正是这种差异性使事物变得美好起来。
当人们为盲从心所左右而不敢表达他们独到的思想时,人们的思想就会变得肤浅。
这是一个十分可怕的结果。
如欧洲中世纪般的黑暗社会将会重现。
人们的思想遭到束缚,社会变得压抑,创造力完全消失。
⑤既然盲从有如此大的危害,我们应如何杜绝盲从?
我认为应从个人和社会两方面入手。
⑥在个人方面,我们应该锻炼独立思考评判事物的能力,坚持自己的想法,不盲从他
人的评论,做个有主见的人。
⑦在社会方面,社会应当鼓励人们有自己的看法。
媒体应当从多个角度不同观点论述一件事物,不要形成单一肤浅的评论。
⑧当我们每个人都避免盲从心理,杜绝盲从后,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思路解读】①关于材料作文的写作,所有观点都是针对材料分析得到的,所以,材料是必须要用的。
而如何用却是考生能力的体现。
该考生会“为我所用”,是很好的能力的体现。
②既然提到盲从,那什么是盲从呢?
考生进一步追问,使文章的分析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③接下来,为什么要杜绝盲从,既紧扣题目,又层层深入,结构安排非常合理。
④在分析杜绝盲从部分,考生又不是空发议论,而是有理有据,在论据中,既有事实论据“法轮功事件”又有理论论据“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论据丰富,并将论据自然融入论证中。
但个别语句不够简洁“从众的盲从心理”有点罗嗦。
⑤议论文不仅为了证明,更重要的是我们认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有什么作用?
如何解决问题,这是议论文的落脚点。
这部分是大多数考生所缺少的,这篇作文显得非常突出。
坚守?
绽放生命之花
教授的问题看似简单,却实际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当你面临权威学术大众的压力时,你会轻易地放弃自我探寻并质疑的权力吗?
很显然,六个人中只有一个没有放弃,而也只有他,抵抗了重重压力,并最终获得真理的青睐。
我想,这是来源于一个人内心中坚守真理信念的强大力量。
一个小小的测量问题如此,追寻真理、学术高峰也是如此,它更是追求真实人生的永恒秘诀。
记得小学课本中有这样一篇文章:
著名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在参加一次世界顶级比赛时,被当场指出其演奏的篇章是完全错误的。
小泽征尔竟是毫不犹豫地与其对峙,说自己是没有错误的。
那位评委趾高气昂,宣称若不承认他的错误,就将面临失去参赛资格的事实。
重压面前,小泽并没有考虑这对其自身的影响及损失,坚守心中神圣的音乐信仰,再次斩钉截铁地放声“我演奏的,就是巴赫有名的d大调奏鸣曲,没有任何错误。
”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小泽征尔是用对音乐与信念的坚守,展现出一章章慷慨激昂的演奏。
他灯上的不仅仅是音乐的光华顶峰,更是只属于他的人生巅峰。
“只有我们内心世界的力量足够强大,我们才能避免外面实际的干扰、裹挟。
”耳边响起的是俄国文学巨匠托翁的话语。
当代作家张祎称其为“耕作的诗人”,是的,托翁就是用他对生命本真的坚守,为我们谱写出一部部荡魂摄魄的历史巨作。
托翁出生于贵族家庭,却死于羁旅途中的驿站。
他远离俄国贵族的沙龙、夜生活,远离世俗的偏见与纷扰污浊的现世;他痛恨丑恶皇权,不怕权威的中伤威胁?
?
他一直如此地坚守内心、信仰本真,他将人生种植于真正的稻田,常年耕作,笔耕不辍。
他用自己的信念与坚守感动着我们。
无法不说,托翁的一生是怎样特立独行,坚守自我。
他的人生轨迹,又是多么动人、激荡!
他《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也岂不是他自我追寻生命本真的真实写照?
!
在这些人身上,我们感受到太多太多对生命信仰的坚强守护对人生信念的勇敢追寻。
《野性的呼唤》作者杰克?
伦敦对写作生涯的坚持;约翰克里斯朵夫对音乐的坚持;都助他们谱写了非凡的生命之曲?
?
我们,让今日的我们也如他们一样,终破未解的重压,追寻内心中的一份坚守,撷起生命的高枝吧!
!
坚持真理
①哲学家将一个蜡制的苹果展示给他的学生,只有两个学生否认了哲学家所谓的“刚从果园里摘来有香味”一说。
其余学生都认为有香味,可是事实证明,他们是错误的。
②为什么其余同学会犯错误呢?
首先,在学生的眼中,哲学家是权威的象征,哲学家所说的在他们的大脑中一定是正确的,因此,学生们一味的去跟随正确答案而从不坚持自己的原则,是一种盲从的心理。
然而事实未必如此。
正如著名物理学家郎志万所说:
“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
”由此观之,坚持真理需要一定的勇气,需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正如坚持“日心说”的布鲁诺,不惜自己的荣誉,甚至为之献出了生命,但却因此换来了千古不息的歌颂与赞扬。
③坚持真理需要有坚持的勇气,但是,假设布鲁诺只是一个田亩间耕作的农夫,或者是市井间喧哗的商贩,又怎么会有勇气提出“日心说”呢?
恐怕只会被人当作疯子,只会被人说是自不量力。
因此,我认为坚持真理要有足以支持自己来坚持真理的能力与才干。
④哲学家的学生若干,但真正对苹果的真假提出怀疑的只有两个,为什么?
因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通往真理的道路往往是崎岖的。
假如那两个学生没有强大的心理屏障来反对哲学家的观点,则那只苹果会一直“真”下去;假如生物学家没有强大的心理屏障去反驳教会中关于“生命灵气”的说法,则至今人类都不会知道血液为什么循环;假如故事中的小孩子没有强大的心理屏障,冒着死罪的危险去揭穿皇帝新衣的真相,则可怜的百姓至今仍蒙在鼓里。
所以,我认为,坚持真理所需的强大心理屏障,即自信,是不可少的。
这也是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具备的素质。
⑤真理的路往往最难走,但结果总会是一片光明,而歪理的路看似平坦,最终都会通往堕落的深渊。
所以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走真理的道路,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与自信,具备坚持真理的能力,走向属于自己的那片光明。
【解析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己 作文 要有 想法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