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docx
- 文档编号:5868889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75.38KB
教材解析.docx
《教材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材解析
教材解析:
必修3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山东省茌平县实验高中 刘秀珍
一、学法指导
1.如何学习19世纪中国思想史专题知识
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史主要包括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新思想,曾国藩、李鸿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和孙中山、黄兴的民主共和思想。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工业资本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行了艰难而痛苦的抉择,他们的思想探索呈现出西方化和反西方化的两个面相:
迎受西方现代性而变革传统,抵抗西方侵略性而复兴民族。
他们对西方认识经历了夷务-洋务-时务-要务的变化,他们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变革的层面。
虽然这些先进的思潮都曾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近代化的发展历程,然而由于他们自身的阶级局限,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阻挠破坏,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命运。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含义
目的
特点
评价
结论
中学:
封建伦理纲常——体
西学:
西方先进科技——用
维护清朝统治
只学(技术)
不学(制度)
阶级(地主阶级)
时代(内忧外患)
思想解放是变革的先导,洋务思想付诸实践,开启了近代化第一步,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直接导致戊戌变法的发生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19世纪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及认识
演进:
A.“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
(1)背景:
①晚清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②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
③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
①林则徐
主张:
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
表现:
设立译馆,翻译书籍《各国律例》、《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地位: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魏源
编写著作:
《海国图志》——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意义: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和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
(3)“开眼看世界”的历史意义:
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②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③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开端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局势
①内忧:
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
②外患:
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如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代表人物、时间
①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②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3)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①中学为体——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②西学为用——以西方科学技术为辅助,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
(4)实质及其目的
①实质:
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目的:
挽救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
(5)结果与评价:
①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②但把西方的先进技术嫁接在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注定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C.早期维新思想(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1)产生的背景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
②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断传入(来源)
③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经济、阶级基础)
(2)代表人物:
王韬、郑观应
(3)主张
①政治:
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经济:
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③文化:
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
(4)局限性:
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②没有付诸行动
D.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康梁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背景
①政治: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重,帝国主义侵略加深
②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③文化:
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
(2)代表: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3)历史作用
①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②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③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突出)
认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两千多年的小农经济、农耕社会,以“中庸”为特点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思想。
鸦片战争是“千年未有之变局”,在此后的中西思想碰撞中,传统思想由绝对主流变为次要地位;西学由被全盘否定到上升为主流,此嬗变过程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
(1)特点
①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学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即采用“移花接木”的办法,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②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这就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有人评价康有为是“跪着造反”,一方面形象的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
(2)原因: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新思想。
②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③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水平很低,特别是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
④康有为本人是一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学有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
(3)评价
①进步性:
在于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的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的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局限性:
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就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
3.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比较
这三个派别都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认识到应向西方学习。
(1)相同点:
①从目的上看,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
②从方法和步骤上看,都主张购买并仿制西式炮舰,建立新式海军。
③从结果上看,都归于失败,鸦片战争失败,使抵抗派的主张随之失败;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的覆灭,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戊戌政变的发生,使戊戌变法如昙花一现,很快归于失败。
(2)不同点:
①阶级本质决定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在向西方学习时仅限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可能触及封建统治的根基,尤其是政治层面;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维新派必然会触及封建统治的政治制度,要求实现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②从目的上看,洋务派与抵抗派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还有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的目的,而维新派则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③从内容上看,洋务派、抵抗派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即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而维新派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改革教育制度,要求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
④从失败的根本原因上看,抵抗派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而洋务派则是把先进的生产方式嫁接到落后的生产关系上,维新派则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
4.近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所属阶级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主要作用
特点
地主阶级
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重在学习军事技术)
揭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序幕
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次”。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没有使中国富强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资产阶级
郑观应、王韬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并与洋人进行商战
是康、梁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
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层次”,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由于阶级局限性,没有成功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通过变法救亡图存,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使中国人民的觉醒
四、易混易错点辨析
例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
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镇压太平天国
C.抵抗外国侵略
D.维护清朝统治
答案:
D。
辨析:
A项错误,B、C两项都是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应该从阶级属性方面考虑。
故答案为D。
例二:
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相比,其主要不同点是()
A.学习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
B.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
C.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答案:
C。
辨析:
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是指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在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更要学习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度。
故答案为C。
例三: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叫;材料是()
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统治民主共和
D.清朝封建统治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
答案:
A
辨析:
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故答案为A。
例四:
(2006年重庆高考)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A.魏源B.张之洞C.王韬D.梁启超
答案:
C
辨析: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魏源和张之洞是地主阶级代表,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梁启超相比,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较早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涉及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故答案为C。
例五:
(2008年广东高考)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答案:
B。
辨析:
本题考查对“中体西用”含义的掌握。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
故答案为B。
五、体验高考
例一:
(2009上海历史卷,15)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扶清灭洋”
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
答案:
D.
辨析:
注意时间限定是“晚清”,漫画中以盾牌抵挡蒸汽机。
故答案为D。
例二:
(2009广东历史卷,6)梁启超说:
“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
”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B.民权C.西学D.科学
答案:
B
辨析:
梁启超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君主专制。
因此他所说的“民贼政体”应该是指君主专制政体,与之相对的应该是民权。
故答案为B。
例三:
(2009浙江文综卷,1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
“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答案:
C
辨析:
康有为把西方的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所以说“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故答案为C。
例四:
(2009天津文综历史,4)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答案:
D
辨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定是“19世纪末”,A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的主张;B项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政治主张;C项是康有为的思想特点。
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开设议院、变法图存,在当时符合历史潮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因此胡适称赞他“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故答案为D。
例五:
(2009广东文基,23)近代某思想家说:
“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
答案:
B
辨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主张民权自由,但却以革命会引起“国大涂炭”,因而可知其反对革命,故应为维新派代表。
故答案为B。
六、演练广场
(一)选择题
1.下列著作、杂志中,反映了中国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是()
A.B.C.D.
2.有人认为: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提出此观点的是()
A.林则徐、魏源等人B.李鸿章、张之洞等人
C.康有为、梁启超等人D.慈禧、光绪等
3.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
“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
”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4.在洋务运动过程中,出现了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思想。
下列关于早期维新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
B.主张推翻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D.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未付诸实践
5.19世纪末的中国又出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次思想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民主共和
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③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④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A.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区别在于()
①根本目的不同②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
③提出者的阶级属性不同④影响不同
A.①②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
7.鲁迅先生曾经对中国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
“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8.“中体西用”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①指导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为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③继承并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④为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9.郑观应评价洋务运动时曾经说过: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这实际上指的是()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进程
(二)材料解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二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泰西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
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
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3)在上述材料中思想的指导之下,兴起的运动有哪些?
结果怎样?
参考答案:
1.A.中国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是林则徐和魏源。
A、B、C、D的作者分别是魏源、洪仁玕、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领袖。
故答案为A。
2.B.“中体西用”很明显属于洋务派的观点,选项中属于洋务派代表的是李鸿章、张之洞等人。
故答案为B。
3.A.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夷”是对汉族以外民族的蔑称,而“洋”则体现了客观公正的评价,由“夷”到“洋”的态度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的加深。
本题以中国人对西方称呼的变化设题,实际上反映了随着西学的不断传入,中国对西方了解、认识的加深,说明了中国由过去的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到逐渐平等、正常的认识西方国家。
故答案为A。
4.B.早期维新派主张利用改良的手段,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而不是要推翻清政府。
故答案为B。
5.D.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故答案为D。
6.C.两者分别代表了地主阶级中的抵抗派和洋务派的主张,由于阶级属性相同决定了其根本目的的一致,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故可以排除①③。
故答案为C。
7.B.本题以鲁迅的一段材料设题,考查对洋务思想“中体西用”的理解。
抓住材料“‘子曰诗云’也要昌明”,“子曰诗云”指的是封建伦理道德,“西哲本领”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
故答案为B。
8.B.本题考查对洋务运动影响的理解。
可以用排除法,②不正确,因为洋务思想和维新思想有本质的区别,在维新思想宣传中,洋务派和顽固派一起反对变革政治,所以排除。
故答案为B。
9.B.题干材料指出洋务派“遗其体而求其用”,指的是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故答案为B。
10.解析:
本题考查对洋务思想、维新思想内容及实践的认识,解答是应该注意分析材料中的三个政治派别,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其政治主张,分析其相似之处,并指出这些政治派别发动的运动及其结果。
答案:
(1)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持清朝统治”
(2)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失败。
作者简介:
刘秀珍,1994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
山东省茌平县实验高中历史教师,是历史学科组长、聊城市历史学科骨干教师。
多年连续担任高三历史教学工作。
2005年参加高一、高二新教材培训,并获得省级培训证书;2008年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远程教育培训,作业得到省级和国家级专家的认可和推荐,获省级优秀学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材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