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语文试题图片版word文档.docx
- 文档编号:5865013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99MB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语文试题图片版word文档.docx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语文试题图片版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语文试题图片版word文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语文试题图片版word文档
2019-2019学年第一学期历下区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019.11)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20分)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1.D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解析】A应为“娉婷(pīng)”;B应为“拮据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jū)”“自惭形秽(huì)”;
C应为“勾
当(gòu)”“同仇敌忾(kài)”
【评分意见】本题44分。
2.C
【解析】A应为“起搏器”;B应为“缅怀”;D应为“置之不理”
【评分意见】本题44分。
3.B
【解析】A“间不容发”指物体间相隔非常近,常用来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
势危急到了极点;C“理至易明”与前面“道理”语意重复;D“学富五车”
形容学问渊博,不能用来形容书多。
【评分意见】本题44分。
4.D
【解析】AA项有歧义;B项句式杂糅,“的原因”与“的结果”杂糅。
C项成分
残缺,“利用”缺宾语。
【评分意见】本题44分。
5.A
【解析】先后顺序是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
【评分意见】本题44分。
二、(33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99分)
6.A
【解析】“秀”解释为“茂盛”。
【评分意见】本题33分。
7.B
【解析】B选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评分意见】本题33分。
8.C
【解析】醉是表象,乐是本质
【评分意见】本题33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88分)
9.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评分意见】本题22分。
画对得22分。
10.这一年,两浙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
恩惠。
【评分意见】题本题33分。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
意思对即可。
11.吴州民俗喜好赛舟,并且笃信佛教,范仲淹于是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让
佛寺大兴土木;还招募工人兴建官家谷仓及吏卒官舍,可知范文正主要是用
两种方法来救灾的:
一是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二是大兴土木工程。
让贫苦
无依的穷民能依赖官府与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付出劳力生活下来。
【评分意见】本题33分。
结合文章内容11分,概括出两种方法得22分。
(三)诗歌阅读(共88分)
12.忽惊(1分)、却是(1分)。
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瞬息变化难以预料)。
【评分意见】本题44分。
第一、二空各11分;第三个空占22分。
概括夏雨的特
点意思正确即可得分。
13.“衔”是含着,用嘴叼着的意思,这里运用了拟人(比拟)的修辞方法,将
黑云写活了,形象生动地展现出雨从云生的景象,道出了夏雨来速迅疾。
【评分意见】本题44分。
“衔”的意义占11分,手法占11分,表达作用占22分。
意思对即可。
(四)根据原文默写(88分)
14.
(1)月是故乡明
(2)雪拥蓝关马不前
(3)山雨欲来风满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
(5)千里共婵娟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评分意见】共本题共8分。
每空空1分,语句填写正确且无错别字方可得分。
字
迹笔画不清晰无法辨识的,以错误论处。
三.(5分)
15.
(1)示例一:
2019年度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揭晓
示例二:
美日两位科学家获2019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标题拟写合理占2分,字数不符合要求扣1分。
(22)示例:
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像海洋中的小舟,激流勇进。
【评分意见】共本题共3分。
对“困难”喻体占诠释合理占2分,所写的句子与例
句句式一致占1分。
四(3322分)
(一)(共212分)
16.示例:
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
刷脸支付具有高安全性,高时效性,高准确率;
刷脸技术对老年人很友好;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刷脸支付开启“弱隐私”时代。
【评分意见】本题4分。
每个要点占1分,写对三个要点即可得4分。
17.示例:
举例子。
举了某餐饮企业利用人脸检测技术避免人脸伪造带来身份冒
用情况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
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
脸比对,有高准确率,增强文章说服力。
【评分意见】共共4分。
说明方法占及分析占2分,表达作用占占2分。
只回答“刷
脸认证是相当靠谱的”扣1分。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18.示例:
围猎,四面合围而猎,这里将人们精准详实的个人信息喻为“猎物”,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各方对个人信息的争相抢夺,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生动形象的特点。
【评分意见】共共4分。
解词占占1分,手法分析占占1分,表达效果2分。
(二)(共020分)
19.示例:
文章题目“山音”有多重含义。
既指大山里的竹浪松涛声,流水鸟鸣
声,也指山里留守儿童渴望读书、渴望了解山外世界的心声。
【评分意见】本题4分。
表层含义占2分,深层含义占2分,意思对即可。
20.
(1)示例一: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摇摇欲坠的泪花拟人化,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女孩此刻因为不能再读书而落寞、感伤的心情。
示例二:
运用比喻手法,将她的话语比作能被水浸透的事物,化无形为有
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孩此刻因为不能再读书而落寞、感伤的心情。
【评分意见】本题3分。
修辞手法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
(2)示例:
撞,有猛冲、闯入、不期而遇之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被她充
满希望和喜悦的眼神吸引,也写出了我听到山里有新学校新老师后激动快
乐的心情。
【评分意见】本题3分。
解词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占2分。
21.冷静自持,有梦想,爱读书,重情义等。
【评分意见】本题5分。
女孩的形象占3分,结合内容分析占占2分。
22.示例一:
插叙。
第②段补充介绍了外公的生平和职业,引出了山里留守儿童
的教育现状,为后文写女孩面临失学时的迷惘和惊恐做铺垫,更好地突出了
文章主题——留守儿童渴望读书、渴望了解山外世界的心声。
插叙使本文避
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示例二:
对比。
第⑪段将城市嘈杂拥挤环境跟大山的环境做对比,突出了大
山自然环境的清新,写出了“我”对大山环境的喜爱,为下文写女孩渴望了
解山外世界做铺垫。
示例三:
先扬后抑。
先写“我”对大山的清新环境羡慕不已,后写女孩认为
山里环境虽好,但山里留守儿童却只有山音陪伴,不能了解山外世界的遗憾,
鲜明地突出了山里留守儿童对学习的渴望,突出了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评分意见】题本题5分。
构思或写作手法占2分,结合内容分析占3分。
允许
学生有创新的发现,言之成理即可。
五、(60分)
23.按要求作文
评分意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济南市 历下区 第一 学期 九年级 期中 语文试题 图片 word 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