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5856257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6.97KB
天窗教学设计.docx
《天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窗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窗教学设计
38天窗
(第十册)
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辨析“卜”、“瞥”、“藉”等字的读音、字形,重点理解并积累“慰藉”、“扫荡”、“神奇”、“真切”等词语。
2、从“天窗是什么样的”和“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两个方面来概括课
文的主要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慰藉,通
过质疑、解答,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含义。
3、体会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培养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根据“说
写双通道”的练习,开展说话训练。
背诵课文第7节。
4、理解作者对天窗的喜爱之情,感受想象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从“天窗是什么样的”和“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两个方面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含义。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准备]
老师:
课件
学生:
1、读课文,自学下列词语:
“慰藉”、“扫荡”、“神奇”、“真切”等
2、依据“阅读新体验”要求预习课文
3、查找资料:
认识作家——茅盾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演示:
天窗
(1)启发学生思考:
“天窗”的特别之处
(2)出示:
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齐声读
2、在许多年前的中国农村,这样的窗户随处可见。
给在那里的活泼好想孩子带去了不一般的生活。
一位著名作家也对它留下深刻印象,写下了文章《天窗》。
板书课题
说明:
通过图片引入加深学生对天窗的感性认识,使思考更直接,直奔主题,为感知环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
过渡:
天窗为什么要开在屋顶上呢?
这样一扇简陋的天窗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写下这篇文章呢?
(一)自读课文思考:
天窗是什么样的?
天窗在什么情况下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1、交流问题一,出示课文1-3节
(1)师引读:
乡下的房子只有——碰到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于是——
(2)出示句子,再读:
乡下人为了采光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板书:
一个小方洞
2、交流问题二,学习词语“慰藉”
出示句子: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1)“藉”的读音、字形(与“籍”区分),“慰藉”的意思
课文中“慰藉”指的是?
板书:
慰藉
(2)理解:
“这时候”是什么时候?
(3)读句子
(二)从课文的这两个方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明: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后的一个练习要求,此环节帮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即“天窗的样子”“天窗是孩子们下雨天,晚上不想睡时的唯一慰藉”。
这样的指导才有层次,学生的概括才会有条理,使老师的指导体现过程。
三、结合朗读,学习感受
(一)文中两次提到“天窗是孩子们惟一的慰藉”,请你默读第四节,用因为……所以……说说夏天阵雨时,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1、出示比喻句:
“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
●读一读
●讨论:
这句话是怎么写的?
写出了什么?
(用比喻的手法,把屋子比作地洞,写出了关闭木板窗后,屋子一片漆黑,四周严严实实的情景。
)
●想象一下孩子此时此刻的心情(沮丧、孤寂、无奈)
●朗读指导,体会当时的情景。
小结:
屋子四周严严实实的,活泼好动的孩子只有通过天窗看世界,因此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学习第五小节:
这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慰藉?
(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要求)
(1)出示比喻句:
透过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体会“卜落卜落”(声音轻巧)闪电“带子似的、一瞥”(动作快捷、
利落)在作者的眼里雨点是可爱的,会跳跃,闪电像顽皮的孩子似的看了一眼就逃走了,天窗外面多么有趣啊!
●指名读
(2)出示句子:
你想象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
●在孩子们的想象中,这些风雨雷电的威力比他们真实看到的要大十倍百
倍,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猛烈的风雨雷电呢?
●让我们来听听这些风声、雨声和雷声。
出示课件
●理解:
扫荡
(3)指导读第五节(指名读——师范读——男女同学对读)
小结:
天窗很小,看到的外面世界也极有限,但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想象,从看到下雨想象到风声、雷电之声。
通过想象忘却了内心的郁闷与无奈,得到了乐趣,得到安慰。
板书:
看到想象到
(二)而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对于那些被家长逼着上床去休息的孩子们来说,透过这扇小小的天窗,又看到了什么?
想象到了什么呢?
1、学习第六、七小节:
晚上,透过天窗我们总觉得离夜空好近,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呢?
让我们读读作者当时的感受。
●指名读课文的第六、七节
●作者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颗星,想象到的是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看到的是一朵云,想象到的是无数奇幻的云彩;看到的是一条黑影,想象到的是蝙蝠、夜莺、猫头鹰。
●学习句中写作方法——排比、想象
●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富有变化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
纵即逝的黑影组成一体,构成了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
读读课文,试着把下面这段话说具体。
满天的繁星就像,又像,还像。
奇幻的云彩好似的山,的马,的巨人,
的。
●齐读:
这该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夜景啊!
●引读,读出气势:
偶尔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孩子们就想象到
这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
总之——
2、小结:
这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都是从天窗获得的。
孩子们从天窗里得到的安慰,就是想象所带来的无穷的,也是唯一的乐趣。
3、指导学生背诵第7节
说明:
第5、7节的教学设计运用媒体促读,句式训练,想象说话等多种手段突破教学难点——体会学习比喻、排比修辞方法的作用,并充分给予学生说的机会,老师以读代讲,学生有感而发,达到训练的目的。
四、总结升华,引导质疑,认识作者
(一)学习第八节,体会“神奇”
出示句子:
啊唷唷!
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
1、怪不得作者感叹——指导读句,注意三个感叹号!
(指名读,男女生读)
2、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神奇”体现在哪儿?
板书:
神奇
(二)引读第九节,质疑
1、引读: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感谢的。
因为——
2、学生质疑: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实在?
(出示最后一句话。
)
3、引导学生思考:
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
4、学生自读第4——7节讨论,交流:
①出示句子:
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
②解疑:
“有”和“实”是指想象出的事物。
文中孩子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所以会更真切、广阔、复杂、实在。
理解:
真切
5.总结:
第八节中的“天窗”就是指一切想象的机会,我们要抓住这些机会,积极动脑,展开想象。
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更快乐。
(三)认识作家茅盾,出示资料
说明:
对第9节的理解,是全文的难点,引导学生质疑反而会使学习水到渠成。
在讨论释疑时,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文的回顾来再次体味作者写文的真意所在——要学着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创造美好的生活。
在学完课文后,再来介绍作者以及文章的背景,学生对作者的敬仰才会更真切,对文章的理解也更透彻。
五、学习方法,布置作业:
1、思考:
文中的孩子是如何想象的?
小结:
通过仔细的观察从声音、数量、形状、颜色等多方面展开的合理想象。
2.“说写双通道”练习指导。
(根据以上“小结”引导思路。
)
3、作业:
乘汽车或火车时,仔细看看窗外的世界,说说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些什么。
可以用上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它写具体。
说明:
本文的修辞是一大特点,特别是有关想象的描写。
但学生会将多角度的合理想象与胡思乱想混为一谈,结尾时有章法的提炼是很有必要的。
板书设计:
(课题为蓝色字体,其余为白色)
38天窗————慰藉
(一个小方洞)
神奇看到想像到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关于童年生活的一篇小文章。
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写得活灵活现。
全文结构清楚,充满童真童趣,可以说,小小的天窗是那么神奇,它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了光明,还放飞了乡下孩子的心灵。
课文语言朴实,没有多少雕琢,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童稚的真情。
一方面作者抓住孩子好动、爱玩儿的天性。
如“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最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
”一处处生动的描写,会使我们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童年。
表现童趣的另一方面是丰富的想象。
爱幻想、爱想象是孩子的共有特征,作者抓住孩子爱玩、爱想的特点,把天窗下的孩童世界描写得细腻而生动。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在课前预习课文,能在阅读中初步感悟文章内容。
但因文本有些语言含蓄而深刻,五年级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不能尽如人意,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做的是把他们感知文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层次,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感悟需要有效地指导。
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运用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没有形成。
在阅读方面,也有部分孩子不能边阅读边思考,造成了读不懂文章的现象,更不用说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了。
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爱好,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文章中运用的多种写作修辞方法,学生已在前阶段的学习中有所了解,若要真正体会到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还是比较困难的。
另外,大部分学生对“想象”这一手法很生疏,有的甚至是第一次真正学习。
因此,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
能辨析“卜”、“瞥”、“藉”等字的读音、字形,重点理解并积累“慰藉”、“扫荡”、“神奇”、“真切”等词语。
在阅读中自主学习读准“卜”、“瞥”、“藉”等字的读音,分辨“籍”与“藉”的字形;在语境中理解“慰藉”、“扫荡”、“神奇”、“真切”等词语。
五年级的学生依然需要老师对音、形、意较复杂的生字的教学与指导。
目标二:
从“天窗是什么样的”和“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两个方面
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
慰藉,通过质疑、解答,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含义。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段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之一。
学生对这项
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进一步的体味与感悟。
五年级学生已有了一些独立组织概括语言的能力,但在选择何为重要内容时仍会不得要领,妨碍对文本的解读。
本堂课从“天窗是什么样的”和“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概括,帮助他们找到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线索。
第9节中“有”与“无”,“虚”与“实”的表述超出五年级学生的理解层面,质疑对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又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即对文本探究意识的培养。
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问契机。
学生对自己问的问题,才会真正进行思考,老师引导他们在文中探寻答案,这样的思考才是有效的。
目标三:
体会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培养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根
据“说写双通道”的练习,开展说话训练。
背诵课文第7节。
文章第5、7小节中,作者多次运用了比喻、排比、想象的手法来表现“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的主题。
但依靠学生自己并不能把作者的用意读懂,更不用说能体会此种写法的好处了。
教学生读懂句意,认识作者独到的写作方法能帮助学生读懂丰富的想象为什么能给孩子在下雨天,临睡前带来乐趣,并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丰富的写作语言对表达文章主题思想的作用,以及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与表达中,都是很重要的。
在此基础上,引导迁移,是一个及时的训练内容。
目标四:
理解作者对天窗的喜爱之情,感受想象的乐趣。
天窗是生活中的普通事物,但在充满童真的孩子眼中竟会充满无穷乐趣,使得它成了下雨天,孩子不愿上床时的唯一的慰藉。
正是因为孩子对生活的热爱与天真的想象才使这一个无生命的事物鲜活灵动起来。
四、教学设计
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后,对教学进行了设计(详见教学设计),重点体现在:
一、抓关键语段,反复朗读体味文章主题
设计教学时,我试图抓住课文关键的语句自主探究,以反复朗读为主要手段,在读中感知课文,读中想象感悟,读中探究思考,读中习得语感,读中接受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提升和发展。
教学第5小结时,运用媒体让学生聆听风声,电闪雷鸣之声感受孩子头脑中无穷想象。
帮助学生学习将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使朗读变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教学第7节时,引导学生在同一场景下发挥自己的想象,体会主人公脑海中的美景,再师生合作读。
指导朗读时,采用让学生先自读,再指名读,然后老师要有指导,再让学生读,使指导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样的读才是有效果的。
二、挖掘文本优势,读写相结合
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在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所以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重要的不是修辞手法本身的理解,而是这些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特别是把这些修辞手法和孩子们丰富的想象要结合在一起。
读写结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必须要充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情感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有层次的推进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否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环节,并不能达到实际的训练。
在第6、7节的学习中,设计了填空练习,让学生融入课文,与作者一起想象。
作业布置环节,则先引导思考:
文中的孩子是如何想象的?
再小结:
通过仔细的观察从声音、数量、形状、颜色等多方面展开的合理想象。
最后布置作业,创设情景:
乘汽车或火车时,仔细看看窗外的世界,说说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些什么。
可以用上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它写具体。
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交给学生训练的把手。
关于训练材料
一、将划线部分的内容换成合适的词语
1、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安慰。
()
2、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很快地看一下。
()
3、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彻底清除了这世界。
()
二、读课文第7节,用“()”找出文中的排比句,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用排比的手法。
你眼中的夜和作者想象得一样吗?
运用同样的方法再写一写。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总之,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总之,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三、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
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哎,这是怎么回事呢?
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huóhuo)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又擦了一根。
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
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báobó)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
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zhǎzhá)眼睛。
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
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
”小女孩说。
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
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
”小女孩叫起来,“啊!
请把我带走吧!
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pēnpèn)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以上段落选自童话故事,作者是。
他还写过、等世界著名的童话。
2、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3、小女孩一共划了几次火柴?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次,简单概括。
4、如果你的手中也捏着火柴想要擦燃,你希望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呢?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写一段话。
WelcomeTo
Download!
!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窗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