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快乐成长材料.docx
- 文档编号:5843275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19KB
促进学生快乐成长材料.docx
《促进学生快乐成长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学生快乐成长材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促进学生快乐成长材料
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是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学校内涵直接、有效的途径。
但如何通过“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来促进学生的成长,使其在成长中收获着、幸福着、快乐着,是我校自2009年9月开始一直思考的问题和确立的终极目标。
在“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中,我校主要围绕“学生习惯养成”和“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规范、养成、促进,形成学校养成教育长效机制
学生的习惯养成一直是我校研究的重点课题,但“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实现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也是一直是我们在“学生习惯养成工作”中存在的困惑。
2010年1月,市教研室对我校的习惯养成进行了指导,帮助我们确立了具体的“学生习惯序列养成”方案。
从2010年1月起,我校针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一清二检三促四规范”的学习习惯养成策略。
1、明确目标,做到“三清”。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前,由教导处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制订《学生“听、说、读、写”习惯培养实施方案》《学生“听、说、读、写”规范》和《学生学习习惯测评制度》。
成立了教导处在内的“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教研组”;利用校会时间引领教师共同学习《学生“听、说、读、写”习惯培养实施方案》,明确学期工作思路和重点;由班主任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学生“听、说、读、写”规范》,并以“怎样才能养成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题,展开讨论,教师针对《规范》,严格要求。
通过方案的确立,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清楚了养成教育的方向和措施,为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加强监测,形成常规。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简单的一纸文件所能解决的。
如何掌握学生养成动态,使学生在有效的管理中形成常规,是学校一直在思考的。
我校通过一年的研究与探索也逐渐形成了“常规检查、推门听课、评选激励、家校联系”行之有效的方法。
(1)常规检查:
由教导处牵头,“学习习惯教研组”负责,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监测,对检查结果形成量化,每周五的“学习习惯教研活动”公布,记入班级考评。
将每周检查的问题在教研组中研讨,形成策略,采取“小问题,小策略”的方法,每月集中汇总,将教研成果下发到级部,由级部负责实施,教导处不定期检查。
功过捆绑式考评,促使级部、班级、班主任、学生形成常规。
(2)推门听课:
学生学习习惯的表现主要在课堂,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者主要是教师。
为检测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效果,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导处采取了“推门听课”的方式,提前不预约,不通知,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量化,加大学生学习习惯的检测力度,当堂反馈,提升了教师的责任意识,规范了师生言行举止。
(3)评选激励:
每班发5枚“习惯之星”奖章,每班成立“习惯监测小组”,配备一面“习惯养成优秀小组”小锦旗,每周班会时间由班主任组织共同评选;学校每学期根据学生获得“习惯之星”的次数选出“学校习惯之星”。
通过评选,激励学生将“学习习惯养成”当成一种自觉行为,以“自觉”去约束,去规范。
(4)家校联系:
每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调查表由家长和同学填写,两项均为A的,学期末才能被评为“学校习惯之星”。
以上四项具体措施,使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自觉、自律,形成了常规。
3、活动促进,提升内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营造“人人追求规范”的氛围,学校根据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确立序列习惯培养活动。
按照“每周有活动,每月有主题,每学期有提升”的总体目标要求,开展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励了学生意识,提升了学生内涵、学校内涵。
围绕目标要求,我校本学期做了如下安排,来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3月——4月:
着重培养学生听和说的习惯。
开学初,由教师对学生的听和说进行严格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纠正,树立榜样。
每天夕会由班主任出题,学生开展2分钟的即兴演讲;开学第三周由教导处组织开展学生“怎样才能养成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演讲比赛。
4月——5月:
着重培养学生“读”的良好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将读的方式方法确定为“晨诵,午阅,暮思”。
晨诵:
各级部确立经典诵读方案及内容,内容分为长期诵读内容(如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等)和短期诵读内容(如唐诗宋词及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等)。
第一,每天7:
50——8:
00晨读10分钟,诵读形成常规,每班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
第二,利用班级黑板报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第三,学校把各班级长期诵读内容,统一为学生订做了经典诵读卡,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
第四,举行诵读擂台赛,评选“优秀诵读班级”,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午阅:
中午时间比较长,让学生自觉拿出20分钟的时间进行午读。
第一,以自读课本为载体,教师提前安排好集中阅读那一篇文章,读完后班干部负责组织同学们集体交流。
第二,每个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好书带到班级,与同学共同分享。
暮思:
为了解决学生回家后除了做作业,只能在电视中找乐趣的问题,学校进行了“家庭读书乐”活动,要求家长每天拿出30分钟时间和孩子共同读书,共同思考,建立了“亲子阅读记录”,加强学生体验。
寄宿学生每天晚上从自主学习时间中拿出40分钟阅读,20分钟在记录中填写一天读书收获,教师当堂检验。
5月——6月:
着重培养学生写的习惯。
以学校设立的“以日记为载体的作文教学”为途径,继续深入和拓展作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借助实践基地推广观察日记,学校统一订符合实际的日记本,将观察日记定为每周必有的作业,让学生养成常规。
每周每班级上交一篇优秀日记,由文学社负责审查,每月将优秀作品汇编于校报当中。
《规范》的建立,检查的落实,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大部分学生已经将原来“被动接受”转变为“自觉意识”,学生、教师、学校都在“规范”中悄悄变化着、成长着、快乐着。
二、规划、落实、提升,加强学生实践体验
“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逐步形成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特色”是我校的工作重点,我们以“小课题研究”为主,指导学生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确定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以教授实践方法为主”的教学思路。
根据学生各年级段的特点,采用逐步深入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
目前学校有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1名,3——5年级每周1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通过培训,任课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学校探索出了“课题研究,学科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
四、课程规划
由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涉及的因素很多,就我市综合实践课的开课情况而言,虽都在“规范办学”的指导下开了综合实践课,但对综合实践课的实施及保障并未深入研究。
并且就“如何利用综合实践指导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校工作”这一永久课题,缺乏研究深度。
这就给学校的课程管理带来了许多的挑战,需要学校根据这一课程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管理办法,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条件,保证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
针对这一问题,我校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全面规划.
(一)重新审查、补充,健全学校管理组织和制度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我市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及实施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我校对照指导意见,针对学校实践将建立健全学校综合实践管理组织和制度。
1、首先成立了校长任组长、学校各科室负责人作为组员全员参与、实行一体化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领导小组,还成立了活动指导小组、理论研究小组、后勤保障小组等,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从理论、实践、后勤等方面保驾护航,为一线教师开展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保证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为了做好这一工作,配备专门人员,明确了具体职责。
要求其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在深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的基础上,制定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在内的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方案,并带领教师搞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指导教师搞好课程实施。
我校并按规定设置年轻的骨干教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专任教师,并负责主题的设立、开发和实施。
2、学校对所建立的综合实践规章制度重新进行审查和补充,对于虚拟的,不切实际的坚决取缔,从学校总的计划入手,按照总的活动安排,建立确实所需,并能起到一定作用的规章制度,给予综合实践活动一定的政策支持。
在学校有关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总的指导思想、实施目标、实施原则、实施体制系统领导下,将建立起以下一些规章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评价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制度
◆学生参与活动方面的制度
◆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档案建设方面的制度
◆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方面的制度
◆教师学习和教学研究制度
◆社会资源利用方面的制度
…………
学校将通过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和管理尽快走向规范化。
(二)全面规划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及实施方案
学校要想真正落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就要站在课程开发的高度,全面规划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并对本校的课程特色定位。
方案是学校对课程实施的周密考虑、详细策划,对学校的课程实施起到“导航”的作用。
因此,我校分层制定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三类计划互相衔接,便于操作,易于督导。
具体做法如下:
1、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综合实践课程的发展动向,进一步明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及计划的确定。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需要,通过教研及网上交流等方法确立年级及班级活动计划,使之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能与学校计划环环紧扣,明确活动方向。
3、将根据时代要求和自身条件,确定学校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并在全面调查和评估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的基础上,选择和统筹搭配各种课程资源,使之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支持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
4、对涉及课程实施中的各种问题,如师资配备、课程实施的要求、课时的使用、课程评价等做出相应的规定,以指导和规范教师及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
(三)加快落实校内外综合实践基地
学科课程的主阵地在课堂,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阵地恰恰在课堂之外。
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是我们的目标。
学校将利用一月的时间初步建立自己学校的实践基地。
学校将根据学科需求及学校已有资源建立“杏之苑”“生态园”“蔬菜园”“水静园”等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场所。
二是利用周边资源开展共建活动,在蛇窝泊镇红旗岭的万亩生态苹果园、蛇窝泊苹果交易市场、蛇窝养老院等场所等定点挂牌成立学校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四)加强过程管理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管理就是对指导教师的学期课程实施计划、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成果等各环节进行全面管理。
以充分发挥专职教师的研究、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断提高所有指导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
加强过程管理将做到:
1、学期初,要强化计划管理,督促和指导教师制定课程实施计划。
学期课程实施计划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和课程资源的要求,为保证学期综合实践课程的顺利实施所做出的活动安排。
内容确定为: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的总体活动目标,地域课程资源的实施安排,课时的安排,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安排,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安排,校内、校外相应课程资源的准备等等。
要求教师在制定学期课程实施计划时要做到三点:
第一是规范,该有的内容都应该有,不应缺项。
第二是质量高,应充分体现该课程的特点,符合学校的课程计划,符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师自身的特长。
第三是有特色,无论是在活动的内容设计上,还是在活动的形式设计上,都应努力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师自身的特长,并有鲜明的时代性。
学期中,要加强课程实施的管理。
这是过程管理的核心环节,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教师执行计划的情况,是不是按照计划的要求认真实施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和评价教师的课程实施质量,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组织教师开展研讨活动,交流各自的经验和教训,探索基本的课程实施规律。
除了上级教研部门做的一些培训外,主要要依托校本培训这条主渠道,通过校本的系列培训强化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和实施水平。
将培训作为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主要抓手之一,开展系列的理论培训、以课代训、以活动代训等有效的培训形式。
并将邀请市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员张晓琳老师从理论到实践对专任教师进行系列的培训;继续深化小课题研究,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展示和交流活动,以点带面,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并着手准备申报“课题研究,学科整合”的市“十二五重点课题”。
学期末,将加强课程实施成果的评价管理。
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督促教师全面总结本学期的课程实施工作,对照学期课程实施计划进行自我评价;组织教师对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和课程资源进行评估和反思,促进学校课程计划以及课程资源的修改和完善;收集和整理比较典型的课程实施方案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材料,以备研讨之用;组织对指导教师的评价工作,对表现突出者进行表彰和奖励。
2、主题管理。
(1) 活动主题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指导教师必须制定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编写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可分以下内容:
主题来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支持资源、技术指导、可能出现的问题等。
制定好主题活动计划,在主题活动计划中首先要明确该主题活动要达成的目标。
这些目标都是比较细化的可操作性目标,包括必须解决的具体问题和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其次.对活动的实施步骤要有大致的安排。
(2)活动主题的实施要求:
①活动主题注重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小学生研究的问题可以有以下几种来源:
可以由教师提供一个较大的研究主题,然后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较小的课题独立、或者组成小组进行研究。
② 活动主题探究注重做到“小”、“少”、“短”。
由于小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受到知识结构、操作技能、自控力、安全性、持续性等诸多条件的限制,选题时要注重“小、少、短”,这里所说的“小”,主要是指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小,选择和确定的研究课题要小。
如:
有一个小组提出要研究《小学生压岁钱的来源和使用》,教师可帮助他们缩小探究范围,改为《××小学学生压岁钱的来源与使用》,这样就可行多了。
“少”主要指小学生研究的问题要少,要适量,不宜贪多。
如果学生研究的课题过多,就会使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浮于表面,蜻蜓点水,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还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
“短”是指小学生开展某一课题研究的时间不宜拖得太久。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注意力与自制力都不能持久,所以课题的研究时间尽量在半个月至一个月之内完成。
如果时间过长,研究就会半途而废。
3、活动小组的管理。
学生自愿或随机分组,组成活动小组。
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合作完成一项活动。
这既可以扩大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又能使每个成员得到锻炼和发挥才能的机会。
因此小组活动最能有效实现课程目标,应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组织形式。
(1)小组人员的确定:
在个人自主的基础上,由4-6名同学自愿组成一个活动小组,小组民主产生组长,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研究分工以及与指导教师的联络等。
在组织活动小组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每一个成员的兴趣,又要考虑他在小组内分工负责的研究任务。
对于没有组合起来的少数学生,教师要适当地提出建议,但应以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为前提。
(2)小组长的职责:
小组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作用非常重要。
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小组长的管理,及时听取组长的汇报,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的情况。
一般来说,他的职责主要有如下几条:
①小组长主要负责团结全组同学并带领大家积极投入每个阶段的学习活动,完成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少任务。
②小组长一般由学生民主推荐产生,以身作则,尊重组员,能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关系,对小组的课题研究计划的实施和组员的管理负有责任。
③在教师指导下,带领小组制定讲师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
④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确本组人员各自的责任。
⑤及时组织召开小组会,讨论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商量解决的办法。
⑥按照填写各种活动量表,详细纪录每次活动情况,并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活动实施情况。
⑦经常组织小组成员于其他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3)对学生参与的管理
加强对学生参与的管理,是综合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尤其是研究性学生的开展,从开题、实施、开题都是学生在自主、自由、自觉状态下进行的。
尊重学生本身的选择,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发展自己,是研究性学生课题本身的要求。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借口外出访谈迟归或玩耍、中途退出、袖手旁观等,这些问题对课题研究与学生个性发展都是不利的。
为此,将从两方面加强对学生参与的管理。
一方面,对学生的过程参与进行考勤;另一方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信息沟通和互动的反馈,这样,既不妨碍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能对一些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做到预防。
4、档案管理。
学生活动档案的管理主要分为两方面。
一是过程档案管理,主要包括:
活动方案记录表、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实验记录表、访谈表、外出活动申报表、小组成员考勤表等。
二是学生成长记录袋管理。
我校将继续学生成长档案的建设,档案袋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装入材料。
这些记录着学生成长足迹的材料,既让学生通过对比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感觉,又可以作为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参考。
5、安全管理。
(1)上网管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工具,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网上的信息可谓丰富多彩,浩如烟海。
但是这些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分。
许多学生上网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对学生无疑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学生的上网加强管理,自觉执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做到: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2)外出管理:
自主研究性学习强调开放、强调自主、强调过程,需要学生走出学校,自主地开展一些实验、调查、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这就需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每个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能力,尤其是在我国关于学校意外事故防范和处理的法律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更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学生外出时,指导老师事先一定要预测到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采取一系列对学生的监控措施:
如委派或选举有责任心的同学做访谈小组长;学生小组外出活动必须三人以上;在征得指导教师或班主任同意后,活动小组要填写外出申请单和外出访谈表;每次活动后,学生小组要认真填写活动记录,写明外出时间以及返校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填写家校联系单,并及时反馈给学校,尤其是节假日;每次访谈结束后,学生要到指导教师或班主任处销假。
6、活动结果的管理。
活动结果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体而言有文字和实物两大类。
文字类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小论文、建议书等;实物类包括实物模型、有关图片等。
(四)加强沟通,争取社会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同于一般的分科课程,不再局限于课堂内、学校里,许多实践活动都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展开的,这就需要家长和社会给予理解、支持和参与。
如果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很可能就会落空。
因此,为了保证该课程的实施效果,必须高度重视学校与社区、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能深刻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支持、配合、参与学生的社区实践活动、家庭实践活动。
实践中,我们将一方面通过社会教育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组织和形式,宣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求得思想观念上的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我们还通过提供社区服务、组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等活动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以共同构筑学生社会实践和家庭实践的良好环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来讲,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较低、社会生活经验较少、自制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有限,教师对他们的管理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和关键了。
在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指导,突出学校特色的办学思路的指引下,我校将根据具体规划,深入实施,以“学校管理”为核心,使学校管理走上规范化、特色化之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促进 学生 快乐 成长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