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十三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最终形成学案岳麓版.docx
- 文档编号:5835863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147.75KB
阶段十三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最终形成学案岳麓版.docx
《阶段十三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最终形成学案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十三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最终形成学案岳麓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阶段十三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最终形成学案岳麓版
阶段十三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总特征
从工业革命到俄国十月革命前(18世纪60年代~1917年)是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也是世界工业文明的确立和发展时期。
政治上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欧洲大陆继续扩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
经济上
两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将人类社会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科学文化上
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
1.“蒸汽时代”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电气时代”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主干梳理]
考点一 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
1.条件
(1)“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工场手工业兴旺。
(2)随着海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张,许多行业兴起技术革新的热潮。
2.成就
(1)技术革新
①棉纺织业:
18世纪60年代,手摇纺纱机和水力纺纱机先后发明。
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
②冶金业和采矿业:
出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
(2)动力革命:
1785年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的普遍应用,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蒸汽动力的使用,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使人们迎来了“铁路时代”。
3.完成:
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诞生。
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4.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1)条件
(2)形成:
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
(3)成熟:
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考点二 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1.形成: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在发达国家出现新一轮技术革新热潮,促成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和生产力的大发展。
2.特点:
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3.成就
(1)电力广泛应用,世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3)新兴的化学工业显著发展。
(4)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大发展。
(5)产业结构变化,一批新兴工业部门兴起,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
考点三 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1)工厂
制度
(2)企业
规模
2.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2)途径:
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和武力逼迫。
(3)表现
[巧学妙思]
[漫画解史]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中,农民被迫进入城市,为城市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图解历史]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
[易错易误]工场≠工厂
工场是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工厂是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构图解史]工业革命的影响
[图解识记]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构图解史]第二次工业革命
[图解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构图解史]世界市场的形成
1.史实概念——圈地运动
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
莫尔在《乌托邦》中,指责这是“羊吃人”。
2.史论概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通过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
一的整体,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3.史论观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质疑
有学者对传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概念提出质疑,认为……第二次技术革命(1870~1914年)通过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强化了第二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支配地位,也给第三产业增添了新兴部门,但并未带来三大产业之间的另一次结构转换(质变),因此不能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主题一 技术革新与产业重组——两次工业革命
[史料研读]
史料一 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
……企业家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
……摆脱常规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使在非国教徒中间产生很大一部分实验者和发明者,而他们的节俭使他们把利润再投资于实业。
……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
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史料三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史料四 到17、18世纪之交,……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
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妓女5万,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1.史料一以省略号分层,逐层分析了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有利因素。
据史料可知,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2.史料二、三注意两则材料出处和史料二中的时间“1914年”,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影响。
据此判断美国出现福特式“创新”与当时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流水线作业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福特汽车的销量巨增,有助于垄断组织的产生。
3.史料四主要说明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恶化的同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1.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答案
(1)原因:
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2)影响:
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的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发展。
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
答案 普及前:
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
普及后:
由城市向郊区移动。
3.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工业革命对社会思想的影响。
答案 社会矛盾加剧,马克思主义产生;形成了一些现代意识:
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时间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史论归纳]
1.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
(5)从生态史观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从社会转型视角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1)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
(2)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
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3)促使城市化转型: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4)促使社会思想转型:
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发挥了作用。
(5)促使社会形态转型:
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主题二 世界连为一个整体——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史料研读]
史料一 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
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
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史料二 1865年,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曾这样自豪地描述:
“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场;澳大利亚、西亚有我们的牧羊地;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运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则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则遍及印度群岛;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长期以来早就生长在美国南部的我们的棉花地,现在正在向地球上所有的温暖区域扩散。
”
1.史料一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世界市场的影响,即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扩大,推动了整个世界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2.史料二注意分号的分层作用,抓住每一层的含义总结归纳分析,史料用描述性语言阐释了英国在当时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根据史料二,指出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
(2)原因: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化国家;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掌握世界殖民霸权;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史论归纳]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阶段特征
阶段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主要途径
影响
15世纪末至
16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
商业资本
欧洲殖民侵略、扩张和掠夺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
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后期
工业革命
工业资本
商品输出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私人垄断资本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评价
(1)奴役性: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控制着这些国家、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2)改造性: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旧思想、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整个世界进一步资本主义化。
(3)全球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彻底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孤立状态,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真题研析]
考法 从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考题】(2016·课标全国Ⅱ,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1816年”“特别是在1831~1841年间”,人口死亡率上升。
结合所学可知,这与英国工业革命后城市环境的破坏有关,故A项正确;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人口膨胀食物短缺”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史实,19世纪医疗技术水平应该高于18世纪,故D项错误。
答案 A
【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学科素养考查为主,本题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方面,考查工业革命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具体解读如下:
考查素养
点拨说明
时空观念
信息“1816年”“1831~1841年”体现了时间观念;从英国、伯明翰、利物浦等地反映了空间概念
史料实证
题干主要运用史料论证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伯明翰、利物浦等地人口死亡率的上升
[连线命题人]
【命题素材】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于发生国的社会,甚至对于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有着难以估量的改造作用。
工业革命不像政治革命那样,会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并引起局势的大动荡。
但是生产力超乎人们意料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巨变,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机制,推动着整个社会的演变。
仅仅数十年间,以乡村和农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就变成了以城市和工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使人们的生活以及国家的经济地理状况都大为改观了。
新城市的兴起,旧城市的改造,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流动,工业产值大大超过农业产值的现象,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度提高,人们的价值观、择业标准明显改变等等,都使身处其境的人们大为惊讶。
有人发财了,更有人破产了,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但是,当时任何人都不能够阻挡这个趋势,只能去适应它,即便是执政者也无法例外。
这种全面深刻的社会变化,正是人类历史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表现。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解读观点】
(1)工业革命的影响巨大:
生产力迅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形成以城市和工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工业产值大大超过农业产值;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度提高;人们的价值观、择业标准明显改变;人类历史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2)工业革命的趋势:
工业革命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受到的影响不同,但工业革命的趋势不可抵挡,任何人和国家只能去适应它。
【命题预测】
杨宁一教授说:
“讲垄断和资本主义发展,(过去)基本上是从列宁的角度来看的。
但从经济学角度看,垄断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和程度,至19世纪末,是以资本密集型为主的……西方国家都制定政策或立法来制止垄断,进而维护市场经济的基本秩序。
”据此分析,经济学角度上的“垄断企业”( )
A.都是资本密集型的大型企业
B.以企业规模和占有的股份为评判依据
C.是西方国家制定政策或立法来限制的企业
D.以企业垄断程度和垄断方式为评判依据
点拨 “垄断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和程度,至19世纪末,是以资本密集型为主的”,由此可见,经济学角度上的“垄断企业”以企业垄断程度和垄断方式为评判依据,故D正确;A、B、C都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答案 D
[高考题组]
1.(2017·课标全国Ⅰ,33)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
1793
约1830~
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解析 题干表格中“国民总收入”两次增加,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从“约1790~1793年”到“约1830~1835年”,增长幅度为106%左右,而同一时期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幅度为85%左右,不能得出“同步增长”,A项错误;工业革命期间,经济快速发展更多依赖于机器生产的采用、工厂的推广、海外市场的扩大等,B项错误;根据题干表格,工人实际工资有较大增长,C项错误;“国民总收入”增长幅度大,工人实际工资增长幅度相对小,结合工业革命的史实,国民贫富差距扩大,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016·课标全国Ⅲ,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
这反映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解析 19世纪60年代美国工业革命刚刚开始,各地铁轨有很大差异反映出美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故选A项。
各地铁路不统一,说明铁路部门不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故B项错误。
C项没有材料依托,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A
3.(2015·课标全国Ⅱ,33)表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由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 观察表中数据,可知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占70%以上,说明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不断扩展,推动了美、法、德国家的工业发展,但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却不断下降,这说明了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选B。
A、C项既不符合史实,也与图表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 B
4.(2014·课标全国Ⅱ,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解析 据题干中“纺车”与“手织机”多半闲置及19世纪初的时间,可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领域的近代化,A项正确。
答案 A
[模拟题组]
1.(2017·河南中原名校质检)《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一书中写道:
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后,工厂主博尔顿要求买主只付出每架机器的制造和安装的费用,另外加上比使用同等马力的气压机所获得燃料上节省费的三分之一。
此做法( )
A.保证了对生产技术的垄断
B.有利于改良蒸汽机的推广
C.提高了与同类商品的竞争力
D.说明蒸汽机使用技术复杂
解析 工厂主博尔顿的做法实际上降低了蒸汽机的售价,变相地对蒸汽机进行推销,因而有利于改良蒸汽机的推广,故选B。
材料无法说明对技术的垄断,而且英国实行专利制度,也无须刻意保护技术,A项错误;当时还没有与改良蒸汽机可竞争的同类蒸汽机,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蒸汽机使用技术复杂,只体现出对买主的服务,D项错误。
答案 B
2.(2017·湖南长沙月考)英国人大卫·兰德斯曾说:
“工厂是一种新的监狱,而时钟则成为新的狱卒。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工厂成为了犯罪频发的地方
B.工厂模仿监狱的管理手段
C.批判垄断组织对个人的剥削
D.机器生产异化了工人生活
解析 据材料“监狱”“狱卒”可知,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异化了工人生活,故选D。
A项与材料“工厂是一种新的监狱”意思不符,错误;材料“工厂是一种新的监狱,而时钟则成为新的狱卒”主要体现工厂对工人的剥削与压迫,而不是模仿监狱的管理手段,B项错误;材料“工厂是一种新的监狱”还不能说明已出现垄断组织,C项错误。
答案 D
3.(2018·山东潍坊模拟)“资本主义与工业生产相当于一体的两面。
这一全新的现代经济形态,由西欧推广,经过两个世纪,今日已席卷全世界,无人能由其中脱身。
”这一经济形态( )
A.开始于19世纪晚期的欧美各国
B.使世界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使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统一整体
D.使人类历史进入到工业文明阶段
解析 根据材料中“这一全新的现代经济形态,由西欧推广,经过两个世纪,今日已席卷全世界,无人能由其中脱身”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期,故选D。
材料反映的是工业化生产,开始于19世纪的英国,A项错误;B项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史实,错误;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是新航路的开辟,C项错误。
答案 D
4.(2017·河北沧州联考)1893年,《哥伦比亚博览会指南》写道:
“科学发现,工业应用,人类遵从。
科学发现,天才发明,工业应用。
人类则适应新事物或被其塑造。
”该宣传说明( )
A.科研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B.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C.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
D.科技促进近代城市兴起
解析 据材料“科学发现,工业应用”可知,该宣传说明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故选C。
材料“科学发现,工业应用”与科研发展方向无关,A项错误;材料“1893年”,19世纪末世界市场已经形成,B项错误;材料与近代城市的兴起无关,D项错误。
答案 C
5.(2018·江西联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出台了反垄断法,并且各国在该法案中对这一垄断形式进行了限制,禁止过于庞大的托拉斯垄断。
这一举措( )
A.减少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
B.推进欧美国家大工业的发展进程
C.引发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激烈斗争
D.是应用局部干预经济手段的表现
解析 国家颁布法律限制托拉斯,是国家局部干预经济的手段,故选D。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具有计划性,A项错误;限制大型垄断托拉斯是为限制大工业规模的继续扩大,B项错误;此时的世界殖民地已瓜分殆尽,各国主要争夺世界市场的份额,C项错误。
答案 D
6.(2018·湖北荆州模拟)阅读下面的英国农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变化表。
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
年份
比重(%)
1840
22.7
1860
18.7
1890
10.2
1900
8.4
A.英国农业生产严重萎缩B.世界形成初步的国际分工
C.英国劳动力向海外转移D.圈地运动使农民涌入城市
解析 英国农业人口的国内转移,推动了英国工业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形成初步的国际分工,故选B。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的机械化,农业生产得到发展,A项错误;英国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C项错误;城市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推动农民涌入城市,D项错误。
答案 B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山西运城调研)对18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工业化,“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
对“马克思派”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资本积累和投资是政府干预的有效手段
B.政府支持在工业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C.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需要依赖政府支持
D.市场机制在工业化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解析 材料是强调政府的保护和支持是18世纪后半期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阶段 十三 西方 工业 文明 确立 纵深 发展 两次 工业革命 时期 世界 最终 形成 学案岳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