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人教版必修二.docx
- 文档编号:5833469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07.91KB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人教版必修二.docx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人教版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人教版必修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结合图文资料,说明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通过不同区域间聚落变化的实例,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知识清单一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交通运输促使区域经济发展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2)缩短区域的空间距离,提高区域经济活动的辐射能力,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3)发展交通运输,可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发展,增加就业。
2.典型案例——“一带一路”建设
(1)“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意义:
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与沿线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
知识清单二 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1.交通运输布局与城市
(1)交通枢纽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如石家庄、株洲、新加坡等。
(2)交通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促使商业网点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
如扬州。
2.交通运输布局与乡村
(1)我国对分散的乡村聚落进行合并建设相对集中的乡村聚落多临近区域主要公路。
(2)交通不便的分散的乡村聚落会逐渐消失。
“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发展
(1)“一带一路”。
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
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如下图:
(2)“一带一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随着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终结,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望向东南亚部分国家转移,资源密集型产业可以向中东欧油气丰裕国家及矿产资源丰裕的中亚国家转移,而中国可以扩大对这些国家资本、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部分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产业(如机电产品、部分装备制造产品),则有望向以中东欧部分国家为代表的工业化后期国家转移,实现技术的互通有无。
任务清单一 交通运输布局的地理意义
情境探究
[情境]于2015年年底动工的北京新机场,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工程总投资799.8亿元,规划建设7条跑道,旅客吞吐量将高达1亿人次,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场,于2019年9月30日投入使用,随着新机场建设的推进,以新机场为核心的又一个庞大的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正在成型。
[探究]
(1)北京新机场选址建设时,应重点关注哪些自然条件?
(2)北京市为什么要投巨资建设新机场?
(3)新机场建设对北京区域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提示
(1)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
(2)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频繁,原有的国际机场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3)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北京实现全球中心城市定位、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支撑;大兴国际机场连接着北京中心城区与雄安新区,也将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逐步改变北京“北重南轻”的城市发展格局;疏解北京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重要的空间载体。
素养凝练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地理意义
(1)缩短不同区域的时空距离,增大经济辐射范围,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交通线对商品农业影响最明显;乳畜业、园艺业等对快捷交通运输的需求也很高;而且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3)对工业活动的影响:
工业生产中交通运输费用也是其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因此,工业企业大多需要靠近交通线布局,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
(4)对城市与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沿重要的交通线可以形成城市轴线;交通线交汇处往往形成新的城市;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和平面布局;并且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也会受到交通线的影响,比如商业区多布局在交通便捷的道路两侧或交汇处,工业区多布局在城市外围交通干线两侧等。
(5)对旅游业的影响:
交通通达度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新的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带动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素养应用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中巴铁路的起点位于中国新疆的喀什,终点位于巴基斯坦西南港口的瓜达尔港,中巴铁路的建设对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也能够成为我国运输石油的中转站。
(如下图)
(1)决定中巴铁路建设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中巴铁路建设将给喀什带来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提示
(1)社会经济条件。
(2)①缩短出海距离;②改善对外交通条件;③扩大经济腹地等。
任务清单二 交通运输布局与聚落
情境探究
[情境]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南临长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来,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曾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美誉。
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塞,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扬州城市发展缓慢,甚至停滞。
21世纪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得到了改善,扬州再次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探究]
(1)古扬州城因大运河的兴起而兴起,因大运河的衰落而衰落。
以扬州的兴衰,分析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2)促使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什么?
提示
(1)大运河的淤积,使运河城市失去了客货集散转运的功能;沿海海上运输的发展和铁路的建设,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
(2)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素养凝练
1.交通运输方式演变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
2.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纲要图示分析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干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发展速度的影响,图解如下。
3.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的影响表格对比分析
主要运输方式
聚落位置
举例
古
代
北方
陆路交通
陆路干道附近
邯郸
南方
水路交通
临水分布
扬州、苏州
现代
铁路
铁路沿线
郑州、石家庄
公路
公路沿线
【拓展延伸】 河流的运输功能与城市的分布关系
素养应用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株洲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株洲城市的空间形态变化与交通运输方式的关系,并根据查阅的相关资料,绘制了城市发展简图。
结合该小组绘制的株洲城市发展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1949年以前株洲城市的用地规模和城市空间。
(2)株洲现有街区主要沿________分布。
(3)根据以上结论分析株洲城市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也在不断发展。
在过去的“南船北马”时代,南方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河运,为了获得便利的河运,株洲城市沿着湘江分布。
但随着铁路的发展,京广线从株洲经过,铁路运输成为当地最为重要的运输方式,于是城市逐步由沿河变成了沿铁路线发展。
特别是湘黔线、浙赣线的建成,使株洲作为一个铁路枢纽的地位更加突出,城市空间形态沿铁路发展这一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
这充分说明了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答案
(1)株洲城市用地规模很小,城市空间形态沿湘江成带状分布。
(2)铁路(京广线)
(3)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和交通线的变化是造成株洲市城市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随着京广线的建成,株洲由沿河布局为主变为沿京广线布局为主,湘黔、浙赣等铁路线建成后,株洲城区沿铁路干线发展的现象更加明显。
课堂学业达标
读“江苏铁路网示意图”,完成1~2题。
1.影响江苏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B.地价
C.河流流向D.技术水平
2.江苏铁路网的建设将( )
A.占用大量耕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害无利
B.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C.加快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区际间的联系
D.不利于城市体系的形成
解析 第1题,经济因素是影响交通线建设的最主要因素。
第2题,交通线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区际联系,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答案 1.A 2.C
以重庆和德国杜伊斯堡为起始点的“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构成“新丝绸之路”。
下图为“渝新欧”国际铁路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新丝绸之路”的优势有( )
①可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 ②修建总成本低 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 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4.关于“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修建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与合作
B.有利于欧洲污染工业向中国转移
C.有利于缩小亚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促进亚欧经济走廊的形成
解析 第3题,图中显示“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横跨欧亚,可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且受气象灾害影响较小,但建设成本较高。
第4题,“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建成后,会形成新的亚欧经济走廊,可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缩小亚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国始终致力于环保事业的发展,因此中国不会接纳欧洲的污染工业的转移。
答案 3.C 4.B
地铁是铺设在地下隧道内的快速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下图示意福州市地铁规划,读图完成5~6题。
5.福州夏秋季节多台风,地铁在设计与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 )
A.停水断电预案制订B.防水排水设施
C.隧道塌方修复机制D.防火通风设施
6.福州市地铁的建成将( )
A.提高物流效率B.节省通勤时间
C.减少私家车数量D.缓解航运压力
解析 第5题,福州夏秋季节多台风,地铁在设计与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防水排水设施,而停水断电预案制订、隧道塌方修复机制、防火通风设施是建成后的应急预案,不是设计与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6题,地铁的建成将节省通勤时间;地铁是陆地客运交通系统,与航运、物流无关;地铁的建成可以缓解私家车的出行压力,但不能减少私家车数量。
答案 5.B 6.B
2019年,从安徽合肥发车,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已突破百列。
下图为“我国丝路班列出境与海上丝路出港部分线路示意图”。
据此回答7~8题。
7.与海上丝路货运方式相比,丝路班列( )
A.运输时效高B.单次运量大
C.单位运价低D.绕行路程远
8.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将有助于安徽省( )
A.完善交通网络B.做强能源产业
C.改善环境质量D.增加就业岗位
解析 第7题,海上丝路货物运往欧洲,需要绕道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路程比丝路班列远,运输速度慢、时效低,A正确、D错误。
海运货物运输量比铁路大,单位运价低,B、C错误。
第8题,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并没有增加铁路线,A错误。
货运班列运输的主要产品不是能源,B错误。
货运班列增加说明安徽省销往国外的商品增加,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质量可能下降,C错误,D正确。
答案 7.A 8.D
课后作业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下图中甲、乙两市之间的M跨海大桥建设施工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建设M大桥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洋气象B.科学技术
C.环境保护D.社会经济
2.M大桥投用后,它将有利于( )
①促进两市的经济联系 ②扩大甲市的服务范围 ③带动建材工业的发展 ④扩大乙市的服务范围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 第1题,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
第2题,两地交通线的建设必然会促进两地的联系;另外,注意图中甲城市为副省级城市,乙为地级市,则甲市等级高于乙市,M大桥投用后会扩大甲市的服务范围,方便与西南部的联系。
答案 1.D 2.A
哈大客运专线是指在我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与辽宁省大连市之间建设的高速客运专用铁路。
据此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哈大客运专线修建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
C.技术因素D.政策
4.哈大客运专线修建的经济意义有( )
①有利于缓解沈大铁路运输紧张状况 ②有利于加强东北与北京、天津等地区间的联系 ③有利于民族的团结 ④有利于国防的安全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交通线路的布局。
东北地区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量大,致使铁路运输紧张,由此可知经济因素对哈大客运专线的修建具有决定性作用。
哈大客运专线的修建,将专门用于旅客运输,与既有的哈大铁路实行“客货分线”运营,有效缓解沈大铁路运输紧张状况,将大大拉近东北地区主要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增进东北主要城市与北京、上海、天津等中心城市的联系。
民族团结、国防安全等不属于经济意义。
答案 3.B 4.A
近年来“淘宝”“京东商城”“当当网”等电商企业已经让大多数中国青年人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也对中国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各家快递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据此回答5~6题。
5.电商企业的出现以及快递公司的飞速发展对我国商业网点最大的影响是( )
A.改变了商业网点的区位布局原则
B.使商业网点从实体店向虚拟店转变
C.改变了商业网点的密度
D.促进了传统商业活动的发展
6.“甘青宁新藏不包邮”被称之为快递行业的“不平等条约”,要想改变这一“不平等条约”这些省区应该( )
A.加快本地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B.发展自己的电子商务企业
C.与这些电商企业洽谈,设立省级分公司
D.大力发展本地区的工业生产
解析 第5题,电商企业的出现以及快递公司的飞速发展使商业网点从实体店向虚拟店转变,所以B项正确。
第6题,“甘青宁新藏不包邮”的原因是这些省区交通相对闭塞,快递运输成本高,为此需要加快本地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答案 5.B 6.A
读湖北某城市略图,完成7~8题。
7.根据上图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 )
A.水资源丰富B.交通便利
C.地形条件好D.气候适宜
8.该城市城区建设发展方向是( )
A.向西扩展B.向北扩展
C.向南扩展D.向东扩展
解析 第7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临近长江,水运便利,且有铁路穿过,陆运条件较好。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铁路向东延伸,故该城市城区建设会向东扩展。
答案 7.B 8.D
京杭运河的开凿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1979年运河因水源枯竭断航,德州航运局因此而解散。
读德州市位置图,完成9~10题。
9.明代诗人朱德润的诗中描绘德州漕运:
“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氍碧碗堆如山。
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
”但后来德州发展速度缓慢,其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枯竭B.商人大量外迁
C.运河淤塞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10.关于交通条件对德州空间形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德州空间形态南北扩展,京杭运河成为德州城的唯一发展轴
B.德州今后主要向西发展
C.德州可以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D.京沪高速铁路的兴建可能引起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解析 第9题,清末大运河淤塞,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
第10题,京沪高速铁路的兴建可能会使德州城市向东发展,并引起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
答案 9.C 10.D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厄勒海峡地区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的集聚发展。
目前,该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的“医药谷”。
2000年,厄勒海峡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下图为厄勒海峡地区及周边区域图。
(1)说明修建跨海大桥对厄勒海峡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
(2)有人认为,与现在的位置相比,厄勒海峡跨海大桥修建在A处更合理。
你是否赞成?
简述理由。
解析 第
(1)题,修建跨海大桥可提升厄勒海峡地区的交通能力,促进丹麦、瑞典等国的贸易发展,要注意修建前后的比较。
第
(2)题,此题为开放式试题,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回答即可。
若选择赞成则从修建成本角度分析,如A比现在的大桥位置海域窄,工程量小,成本低等;若选择不赞成,则侧重货运量角度分析,如A处两岸城市规模小,货运量小,交通需求量小等。
答案
(1)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加强两国间的区域联系;降低交通成本,扩大跨国贸易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赞成。
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位于海峡最窄处,工程量小,节约建设成本。
或答不赞成。
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两岸的城市规模小,交通需求量小。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2.下图是某大城市平面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1980年以前的老城区的选址原因。
(2)简述拟建大型超市离开老城区的原因。
(3)简述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建在图示地区的原因。
(4)简述拟建蔬菜基地选址在图示地区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有利于城市的形成。
内河运输是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河流交汇处是人流、物流的集散地,经常形成城市。
第
(2)题,随着公路和铁路运输的发展,水运的地位下降,城市不断向陆路运输便利的地方发展,商业也随之发生变化。
第(3)题,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大,运输量大,一般布局在土地价格(或租金)较低、交通便利的地方。
第(4)题,根据蔬菜生产的特点和图中信息分析原因。
答案
(1)老城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水源充足。
(2)由于公路、铁路运输的发展,水运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下降,城市、商业向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发展。
(3)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位于郊区,地租便宜。
(4)靠近城市、公路,有利于蔬菜的运输和销售;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瑞士当地时间2016年6月1日,世界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圣哥达隧道正式开通。
位于中、南欧交通要道上的圣哥达隧道,全长57.1千米,工期历时17年,耗资160多亿美元。
与圣哥达半山腰间的盘山铁路相比,开通的新隧道将会改变山区居民与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
读瑞士交通局部图(图a)和圣哥达隧道剖面图(图b),完成1~3题。
1.圣哥达隧道工期历时17年是由于当地( )
A.地质条件复杂B.科学技术先进
C.社会经济发达D.气象灾害频发
2.随着圣哥达隧道的开通,将会直接影响爱斯特尔德的( )
①城市等级 ②流动人口数量 ③城市形态 ④服务范围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3.与盘山铁路相比,圣哥达隧道的开通会( )
A.增加了公路等交通压力
B.对货物的载重限制较大
C.加强东、西欧的经济联系
D.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程建设周期的因素。
主要从地形、地质等因素进行分析。
由材料可知,该隧道位于阿尔卑斯山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投资巨大,工期长,技术要求高。
故答案选A项。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交通线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读图分析可知,爱斯特尔德位于隧道的端点,因此将会增加该地的流动人口数量,扩大其服务范围,因此②④正确,故答案选C项。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交通线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读图分析可知,原有铁路为半山腰间的盘山铁路,弯曲度较大,对货物载重限制较大,且速度慢,导致公路运输的压力大。
新隧道开通将减少货运卡车的通行量,减轻公路等交通压力,A项错误;圣哥达隧道采取直线形式,线路短;通行速度快;对货物的载重限制少,B项错误;缩短了运输的距离与时间,利于隧道两端地区的联系;隧道位于欧洲南北向最为繁忙的货运走廊上,利于瑞士同德国、意大利,以及南欧与北欧的紧密联系,C项错误;新隧道开通将减少货运卡车的通行量,并将减少二氧化碳及污染气体的排放,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D项正确。
故答案选D项。
答案 1.A 2.C 3.D
下图为四个不同时期交通工具与城市空间形态类型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C时期是( )
A.步行-马车时期B.火车-电车时期
C.汽车时期D.高速公路时期
5.若D时期城市进一步发展地铁、高架道路,则城市空间形态( )
A.呈块状形态
B.呈带状形态
C.呈星状形态
D.由平面向立体化方向拓展
解析 第4题,从图中看,C时期中心城镇的空间形态主要沿公路向外伸展,说明是汽车时期。
第5题,在D时期,城市的交通发展地铁、高架道路,说明城市交通开始“上天入地”,受其影响,城市的空间形态也会由平面向立体化方向发展。
答案 4.C 5.D
二、非选择题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长达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翘楚中华。
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
如图为沪宁杭地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
(1)“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
”(参见图中照片)简析该区域内众多古城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简析隋唐以后扬州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都的区位条件。
(3)19世纪中期以后江浙古城纷纷衰落。
简析本区域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
解析 第
(1)题,沪宁杭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多河流,河网密布,人们大多傍水而居,以内河航运代替陆路运输。
第
(2)题,主要从位置、交通、市场、人口、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
第(3)题,19世纪中期以后,铁路和近代海运日渐兴起,且运价低廉运量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市场竞争力大导致经济衰退。
答案
(1)该区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陆上交通不便;傍水而居,水运便利,用水方便。
(2)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汇点附近,交通方便,服务范围广;地处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
(3)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铁路和近代海运的兴起);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及新产地的竞争)导致经济优势衰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四 交通运输 布局 区域 发展 第二 影响 学案人教版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5833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