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5832263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47.55KB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docx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11农本)
题型:
名词解释;10×2’、填空;7(20×1)、选择题;10×1’、简答题;6×5’、论述题和计算题;2×10’
1、植物营养学P1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土壤养分的化学有效性P131
化学有效养分是指土壤中存在的矿质态养分。
3、土壤有效养分P132
土壤有效养分是指那些能被植物根系吸收的无机态养分以及在植物生长期内由有机态释放出的无机态养分。
4、根际P148
根际是指受植物根系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
5、被动运输P167
被动运输是离子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扩散运动,这一过程不需要能量。
6、主动运输P167
主动运输是在消耗能量的条件下,离子逆电化学势梯度的运转。
7、植物的营养临界期P186
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和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的那段时期。
(营养元素过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
8、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P186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在植物的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
(营养物质能对植物产生最大效能的那段时间)
9、矿质养分的再利用P208
矿质养分的再利用是指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他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的现象。
10、肥料P1
肥料是指人们用以调节植物营养与培肥改土的一类物质。
11、生理酸性肥料P17
生理酸性肥料是指化学肥料中阴、阳离子经植物吸收利用后,其残留部分导致介质酸度提高的肥料。
(植物选择性吸收后导致环境酸化的肥料)
12、生理碱性肥料
生理碱性肥料是指化学肥料中阴、阳离子经植物吸收利用后,其残留部分导致介质碱度提高的肥料。
13、氮肥利用率P38
氮肥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氮肥中吸收氮素占施氮量的百分数。
14、闭蓄态磷(O-P)P58
闭蓄态磷是指酸性土壤中由于铁、铝含量较高,磷酸盐易被溶解度很小的无定形铁、铝等胶膜所包蔽,形成更难溶解的含磷化合物。
15、复混肥料P159
复混肥料是指肥料成分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种养分的化学肥料。
1、李比希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
2、植物营养学的范畴:
植物营养生理学、植物根际营养、植物营养遗传学、植物营养遗传学、植物营养生态学、植物的土壤营养、肥料及现代施肥技术。
3、植物营养生理学主要研究:
营养元素生理学、产量生理学、逆境生理学。
4、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生物田间试验法、生物模拟法、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技术法、酶学诊断法。
5、确定必需营养元素的3个标准:
必要性、不可替代性、直接性。
6、必需营养元素的种类:
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铁、锰、锌、铜、硼、钼、氯、镍。
7、钼在植物体中是(硝酸还原酶)和(固氮酶)的组成成分,所以(豆科)作物缺钼受影响最为明显。
8、矿质养分在(木质部)的运输是单向的,而在(韧皮部)的运输是双向的。
两部分之间的养分主要靠(转移细胞)来沟通。
9、许多酶都含有微量元素,例如细胞色素氧化酶含有(Fe)和(Cu),抗坏血酸氧化酶含有(Cu),硝酸还原酶含有(Mo),而碳酸酐酶却需要(Zn)使之活化。
10、在磷肥鉴定中,pH值是常用指标之一,过磷酸钙一般呈(酸)性,钙镁磷肥呈(碱)性,而磷矿粉呈(中性至微碱)性。
11、某一复合肥料含N20%、含K2O15%、含B2%,那么它的表达式为(20-0-15-2(B)),它属于(二元)复合肥料。
12、指出下列营养病害是缺乏何种营养元素,水稻缩苗病(Zn),苹果苦痘病(Ca),甜菜腐心病(B),苹果黄叶病(Fe)。
13、目前国内研制的二大类缓效氮肥是( 合成有机氮肥)和( 包膜氮肥)。
14、玉米白芽症是缺乏元素( 锌)。
15、需硫元素较多的作物主要有( 十字花科)科和(百合科 )科。
16、具有调节原生质胶体水合度的主要营养元素是(钙 )和(钾 )。
17、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好气 )的条件,为(升温 )并(分解 ),后期要创造较为(厌气 )的条件,利于(保肥 )和(腐殖质形成 )。
18、新开垦的沼泽土最易缺乏的元素是(铜 )。
19、下列哪种肥料是生理酸性肥料( 硫胺 )
20、水稻移栽后返青慢,出现僵苗是缺少元素( 硫 )
21、施用哪种氮肥最易引起土壤板结(氯化铵 )
22、下列哪种肥料是生理碱性肥料( 硝酸钠 )
23、叶面喷Zn2+时,溶液的pH应调到(碱 )性。
24、影响作物根系从土壤吸收养分的主要环境条件是(温度 ),(水分 ),(通气状况 )(PH )和(土壤养分含量 )
25、硼主要分布在植物的(柱头 )和(子房 )等器官。
26、春季玉米出现紫苗症状是缺乏元素(磷 )。
27、作物体内的钾是以(离子 )形态存在,充足的钾肥供应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增强作物的(抗旱 ),(抗寒 ),(抗病)和(抗倒伏 )。
28、微量元素肥料施用的主要方法有(拌种 ),(浸种 )和(叶面施肥 )
29、甜菜腐心病是缺乏元素( 硼 )
30、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石灰氮 )
31、作物幼叶粘化,弯曲是缺少哪种元素( 钙 )
32、在哪种PH条件下,土壤磷不易被固定( 6.0-6.5 )
33、作物新叶失绿,叶片白化是缺少元素( 铁 )
34、缺少下列哪种元素时影响水的光解( 锰 )
35、下列哪种氮肥不宜在甜菜上施用( 氯化铵 )
36、下列哪种氮肥最适宜作根外追肥(尿素 )
37、水田在淹水期不适宜施用哪种氮肥( 硝铵 )
38、作物缺钼多发在pH(酸)性的土壤上,作物缺锌多发在pH(碱)性的土壤上。
39、土壤中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有(质流)和(扩散)。
40、果树发生小叶病是缺少元素( 锌 )
41、作物新叶失绿,色泽均一,是缺元素( 硫 )
42、影响土壤中铜有效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有机质含量 )
43、对大豆根瘤固氮有特殊作用的元素是( 钴 )
44、最易引起土壤中Ca2+流失的肥料是( 碳铵 )
45、番茄脐腐病是缺少元素( 钙 )
46、在缺镁的土壤上最宜施用那种氮肥( 硝酸钙 )
47、下列那种氮肥最易引起作物缺镁( 硫铵 )
48、小麦不稔症(不结粒)是缺少元素( 硼 )
49、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失调症状
(1)硼生理功能:
促进分生组织生长和核酸代谢;促进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参与酚代谢和木质素的形成;与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发育有关。
失调症:
缺乏症:
油菜“花而不实”;花椰菜“褐心病”;萝卜“黑心病”;甜菜:
“腐心病”;小麦“穗而不实”;苹果“缩果病”;棉花“蕾而不花”;芹菜“茎折病”
中毒症状:
油菜“金边叶”。
(2)锌生理功能:
作为碳酸酐酶的成分参与光合作用;作为多种酶的成分参与代谢作用;参与生长素的合成;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失调症:
缺乏症:
水稻“矮缩病”,玉米“白苗病”,柑橘“小叶病”、“簇叶病”。
中毒症状:
叶片黄化,出现褐色斑点。
(3)钼生理功能:
作为硝酸还原酶和固氮酶的成分参与氮代谢;促进维生素C的合成;与磷代谢有密切关系;增强抗病力。
失调症:
缺乏症:
花椰菜、烟草“鞭尾状叶”,豆科“杯状叶”、不结或少结根瘤,柑橘“黄斑叶”。
中毒症状:
茄科叶片失绿,花椰菜植株呈深紫色等。
(4)锰生理功能:
参与光合作用;酶的组分及调节酶活性;调节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其它功能。
失调症:
缺乏症:
燕麦“灰斑病”,豆类“褐斑病”,甜菜“黄斑病”。
中毒症状:
老叶失绿区中有棕色斑点,诱发其它元素的缺乏症。
(5)铜生理功能:
酶的组分;参与光合作用;参与氮代谢;影响花器官发育。
失调症:
缺乏症:
禾本科顶端发白枯萎、豆科新叶失绿卷曲,老叶枯萎、果树“郁汁病”或“枝枯病”。
中毒症状:
新叶失绿,老叶坏死,叶柄和叶片背面变紫(似缺铁症)。
(6)铁生理功能:
叶绿素合成所必需;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参与核酸和蛋白质代谢;还与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和维生素的合成有关。
失调症:
缺乏症:
果树“黄叶病”、花卉、蔬菜幼叶脉间失绿、黄化或白化、禾本科叶片脉间失绿呈条纹花叶。
中毒症状:
水稻亚铁中毒“青铜病”。
(7)氯生理功能:
参与光合作用;酶的活化剂及某些激素的组分;调节细胞渗透压和气孔运动;提高豆科植物根系结瘤固氮;减轻多种真菌性病害
失调症:
缺乏症:
椰子树叶片出现失绿黄斑。
中毒症状:
叶尖、叶缘呈灼烧状,并向上卷曲,老叶死亡,提早脱落。
如:
烟草叶色浓绿,叶缘向上卷曲,叶片肥厚、脆性、易破碎。
50、植物钙、镁、硫、硅营养失调的主要症状
钙:
生长点坏死,幼叶卷曲变形,果实发育不良,白菜“心腐病”
镁:
中、下部叶片脉间失绿黄化
硫:
幼叶失绿黄化
硅:
禾本科叶片下垂
51、氮肥的种类按含氮基团分为:
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氰氨态氮肥;按氮素的释放速率分为:
速效氮肥、缓释∕控释氮肥。
52、铵态氮肥有:
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液氨、氨水。
硝态氮肥有:
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
53、对土壤造成板结的肥料有:
氯化铵
54、磷肥的种类:
P2O5含量磷矿品位制造方法磷肥种类及典型品种
>28%高酸制法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
18~28%中热制法枸溶性磷肥-钙镁磷肥
<18%低机械法难溶性磷肥-磷矿粉
水溶性磷肥:
过磷酸钙(普钙)、半钙、重过磷酸钙(重钙)、可溶性磷酸盐、氨化过磷酸钙。
枸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
钢渣磷肥、钙镁磷肥、脱氟磷肥、沉淀磷肥。
难溶性磷肥:
磷矿粉、鸟类磷矿粉、骨粉。
55、在土壤中移动性小的营养元素有:
氮、磷、钾。
56、施用钾肥时忌氯作物少施:
烟草、甘署、甘蔗、柑橘、亚麻、葡萄、马铃薯、甜菜、茶叶等
57、影响阳离子型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
铁、锰、锌、铜;影响阴离子型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
钼、硼、氯。
58、养分从土壤到达根表的两个途径:
截获和质流。
59、叶片失绿的营养元素有:
氮(老叶)、硫(新叶)、镁(新叶)、锌(老叶)。
60、化学氮肥的当季利用率:
20~50%
61、植物缺磷的症状:
植株生长迟缓,矮小、瘦弱、直立,分蘖或分枝少;花芽分化延迟,落花落果多;多种作物茎叶呈紫红色,水稻等叶色暗绿;症状从茎基部开始。
62、植物缺钾的症状:
缺钾时,通常茎叶柔软,叶片细长、下披;老叶叶尖和叶缘发黄,进而变褐,逐渐枯萎。
在叶片上往往出现褐色斑点,甚至成为斑块,严重缺钾时幼叶也会出现同样的症状;根系生长停滞,活力差,易发生根腐病。
1、李比希三个学说的要点和意义
(1)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
要点:
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
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养分归还学说
要点:
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意义:
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
(3)最小养分律
要点:
①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
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②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意义:
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李比希是植物营养学科杰出的奠基人!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
①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
②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
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
③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
3、氮素的营养功能
氮素在植物体内是作为很多重要化合物的组分而起作用的:
①氮是蛋白质(生命物质)的重要成分;②氮是核酸(合成蛋白质和决定生物遗传性的物质基础)的成分;③氮是酶(生物催化剂)的成分;④氮是叶绿素(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的成分;⑤是多种维生素(辅酶)的成分;⑥氮是一些植物激素(生理活性物质)的成分;⑦氮也是生物碱的组分(如烟碱、茶碱、可可碱、咖啡碱、胆碱--卵磷脂--生物膜)。
因此,氮素通常被称为生命元素。
4、磷素的营养功能
①磷是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分(核酸和核蛋白核酸、磷脂、植素、高能磷酸化合物、辅酶);②磷能加强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转;③促进氮代谢;④促进脂肪代谢;⑤提高作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抗旱、抗寒、缓冲性能)。
5、钾素的营养功能
①促进酶的活化;②促进光能的利用,增强光合作用;③利于植物正常呼吸作用,改善能量代谢;④促进糖代谢;⑤促进氮素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⑥促进植物经济用水;⑦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抗旱、抗寒、抗盐、抗病虫害)。
6、硼的营养功能
促进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参与半纤维素及细胞壁物质的合成;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促进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发育;调节酚的代谢和木质化作用;提高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能力。
7、锰的营养功能
直接参与光合作用;调节酶活性;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8、铜的营养功能
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构成铜蛋白并参与光合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重要组分;参与氮素代谢,影响固氮作用;促进花器官的发育。
9、钙的营养功能
稳定细胞膜;稳固细胞壁;促进细胞伸长和根系生长;参与第二信使传递;起渗透调节作用;起酶促作用。
10、土壤有效氮增加和减少的途径
增加途径:
施肥(有机肥、化肥);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喜硝作物);生物固氮;雷电降雨。
减少途径:
植物吸收带走;氨的挥发损失;硝化作用(喜铵作物);反硝化作用;硝酸盐淋失;生物和吸附固定(暂时)。
11、铵态氮肥的共同点:
(1)易溶于水。
植物能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
(2)易被土壤胶体吸附或固定。
(3)可转化成硝态氮。
易遭流失和反硝化损失。
(4)在碱性和钙质土壤中易挥发损失。
(5)高浓度的氨导致植物中毒死亡。
(6)作物过量吸收铵态氮对钙、镁、钾的吸收产生抑制作用。
12、硝态氮肥的共同点:
(1)易溶于水。
(2)不被土壤胶体吸附,易淋失。
(3)厌氧条件下可被还原成N2O和N2挥发损失。
(4)主动吸收,促进植物吸收Ca2+、Mg2+、K+等阳离子。
(5)有较强的吸湿结块性、助燃性和爆炸性。
13、过磷酸钙的施用
有效施用的原则:
尽量减少与土壤接触,增加与作物根系接触
①集中施用、分层施用(集中施在根群附近);②与有机肥混合施用;③酸性土壤配施石灰(先施石灰,可调节土壤pH至6.5左右,数天后再施过磷酸钙,以减少固定);④制成颗粒肥料;⑤根外追肥;⑥分层施肥
14、水溶性磷肥的施用原则:
(1)集中施用;
(2)与有效肥混合施用;(3)制成适当粒径颗粒;(4)用于根外追肥
15、复混肥料的优点:
(1)养分全面,含量高;
(2)物理性状好,便于施用;(3)副成分少,对土壤无不良影响;(4)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开支;(5)配比多样性,有利于针对性选肥和施用。
16、土壤中固定态(难溶性)磷在哪些条件下可转化成为有效磷?
施用酸性肥料使土壤酸性增加;根系和微生物分泌的有机酸,施用有机肥中的有机酸都能与土壤中的钙、铁、铝等络合,将固定的磷释放出来;淹水条件下,Eh降低,使Fe3+→Fe2+将闭蓄态磷释放出来,增加磷的有效性。
17、简述磷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
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增加其弹性和粘性,增强对局部脱水的抗性,同时磷能促进根系发育,可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提高抗旱性;增加体内可溶性糖和磷脂的含量,使冰点下降,增强细胞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提高作物的抗寒性;H2PO42-和HPO4-转化,增强作物对外界酸碱反应的适应能力,提高抗盐碱能力。
18、充足的钾肥供应为什么会增加根瘤的固氮量?
豆科植物的根瘤固氮从寄主植物获得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寄主碳水化合物供应充足,根瘤固氮能力强,钾能提高豆科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加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并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
19、在酸性土壤上为什么要施用石灰?
提供钙镁营养,中和土壤酸度,消除铁铝毒害;提高土壤PH值,释放铁铝固定的磷,并能促进有微生物活性,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增加土壤钙胶体的数量和腐殖质的含量,促进团粒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调整酸度并能直接杀死病菌和虫卵,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0、简述钾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
钾能够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和度,减少水分的散失,调节气孔开闭,有效用水,增强作物的抗旱性;促进光合作用,增加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作物的抗寒性;使细胞壁增厚,提高细胞壁木质化程度,并能减少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作物抗病和抗倒伏的能力。
21、简述叶部营养的优缺点。
优点:
防止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减少使用量;能及时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转化利用快;能直接促进植物体内的代谢,增强根的活性。
缺点:
由于大量元素需要量多,单靠叶喷供应不足。
1、论述氮在土壤中损失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
1)主要损失途径是氨的挥发,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
2)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是:
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氮肥,根据土壤的供氮能力,在含氮量高的土壤少施用氮肥,质地粗的土壤要少量多次施用,减少氮的损失;根据作物营养特性和肥料性质合理分配氮肥,需氮量大得多分配,铵态氮在碱性土壤上要深施覆土,增加土壤对铵的吸附,减少氨的挥发和硝化作用,防止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硝态氮不是宜在水田施用,淹水条件易引起反硝化脱氮;氮肥与有机肥及磷钾肥配合施用,养分供应均衡,提高氮肥利用率;施用缓效氮肥,使氮缓慢释放,在土壤中保持较长时间,提高氮肥利用率。
2、试述石灰性土壤对水溶性磷肥的固定机制和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关键与途径。
①固定机制:
二钙→八钙→十钙
②关键:
A减小与土壤的接触;B增大与根系的接触
③途径:
A制成颗粒肥料;B集中施用:
沟施、穴施、分层施用;C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D与生理酸性肥料配合施用;E根外施肥
3、以过磷酸钙为例,说明磷在土壤中的固定机制。
当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水分不断从周围向施肥点汇集,过磷酸钙发生水解和解离,形成一水磷酸一钙饱和溶液。
使局部土壤溶液中磷酸离子的浓度比原来土壤溶液中的高出数百倍以上,与周围溶液构成浓度梯度,使磷酸根不断向周围扩散,磷酸根解离出的H+引起周围土壤PH下降,把土壤中的铁、铝、钙溶解出来。
磷酸根向周围扩散过程中,在石灰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钙固定,在酸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铁和磷酸铝固定。
在酸性土壤上水溶性磷酸还可发生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
4、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影响根系吸收的外界条件):
(1)介质中养分浓度
①中断养分供应的影响:
植物对养分有反馈调节能力。
中断某一养分的供应,往往会促进植物对这一养分的吸收。
在缺磷一段时期后再供磷会导致地上部含磷量大大增加,甚至引起磷中毒。
②长期供应的影响:
某一矿质养分的吸收速率与其外界浓度间的关系还取决于养分的持续供应状况。
当供应养分以后,养分吸收速率会非常高,甚至在高浓度范围内,吸收速率仍持续增高。
③养分吸收速率的调控机理:
植物根系对养分吸收的反馈调节机理可使植物在体内某一养分离子的含量较高时,降低其吸收速率;反之,养分缺乏时,能明显提高吸收速率。
净吸收速率的降低包括流入量的降低和溢泌量的增加。
④细胞质和液泡中养分的分配:
当养分供应不足时,可通过调节跨原生质膜的吸收速率或对储藏在液泡中的养分再分配来调节。
(2)温度
一般6~38ºC的范围内,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温度过高(超过40ºC)时,高温使体内酶钝化,从而减少了可结合养分离子载体的数量,同时高温使细胞膜透性增大,增加了矿质养分的被动溢泌。
低温往往是植物的代谢活性降低,从而减少养分的吸收量。
(3)光照
光照可通过影响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而对某些酶的活性、气孔的开闭和蒸腾强度等产生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吸收。
(4)水分
水分状况是决定土壤中养分离子以扩散还是以质流方式迁移的重要因素,也是化肥溶解和有机肥料矿化的决定条件。
(5)通气状况
土壤通气状况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一是根系的呼吸作用;二是有毒物质的产生;三是土壤养分的形态和有效性。
(6)土壤反应(pH)
pH改变了介质中H+和OH-的比例。
其对离子吸收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根表面,特别是细胞壁上的电荷变化及其与K+,Cu2+,Mg2+等阳离子的竞争作用表现出来的。
(7)离子理化性状
①离子半径:
吸收同价离子的速率与离子半径之间的关系通常呈负相关。
②离子价数:
细胞膜组分中的磷脂、硫酸脂和蛋白质等都是带有电荷的基团,离子都能与这些基团相互作用。
其相互作用的强若顺序为:
不带电荷的分子<一价的阴、阳离子<二价的阴、阳离子<三价的阴、阳离子。
相反,吸收速率常常以此顺序递减。
③代谢活性:
在不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和组织中(包括根),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呼吸作用。
(8)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①离子间的拮抗作用:
溶液中某种离子存在或过多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在砷污染的土壤上,施用磷肥可减轻砷的毒害;水田土壤中施用钾肥可减轻水稻对亚铁的吸收;氯可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的累积。
②离子间的协助作用:
溶液中某种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吸收另一离子的现象。
(9)苗龄和生育阶段
一般在植物生长初期,养分吸收的数量少,吸收强度低。
随时间的推移,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逐渐增加,往往在性器官分化期达到吸收高峰。
到了成熟阶段,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又逐渐减少。
1、在我国南方缺磷、钾的红壤性水稻土上种植杂交稻,需配制分析式为8-10-12的混合肥料一吨,需用尿素(N45%)、过磷酸钙(P2O518%)、氯化钾(K2O60%)及填料各多少公斤?
2、在我国北方缺磷的石灰性土壤上种植冬小麦,需配制配合式为1:
2:
1的混合肥料一吨,需用单质硫酸铵(N=20%)、过磷酸钙(P2O5=12%)、硫酸钾(K2O=50%)各多少公斤?
其分析式是多少?
相应的分析式为:
N=211.9×20%÷10=4.2
P2O5=703.4×12%÷10=8.4
K2O=84.7×50%÷10=4.2
各取其整数,即分析式为4-8-4。
答:
需用硫酸铵211.9公斤、过磷酸钙703.4公斤、硫酸钾84.7公斤。
该混合肥料的分析式为4-8-4。
3、要求每667m2用肥量为N10公斤、P2O55公斤,即NP施用比例为1:
0.5。
其中磷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 营养学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