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
- 文档编号:5818485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93
- 大小:348.23KB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册分析
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册一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包括:
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法、年月日和认识小数。
图形与几何包括:
观察物体、周长。
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观察物体”设计了两个课时,从更多的不同位置观察一个或两个物体,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综合与实践”设计了“校园中的测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工具和方法在开展测量活动,经历活动全过程,积累实际活动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整理与复习”、“总复习”按照整套教材的整体编排重新设计,具体设计思路请见整套教材的修订方案。
1.借助画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化繁为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标准》明确指出: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册教材特别注重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学信息,理清数量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通过画图方式呈现、筛选有用信息,进而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在观察、解释和比较中体会“化繁为简”的过程,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本册教材在前几册教科书已有渗透和铺垫的基础上,力求突破以往的呈现形式,结合生活或具体情境,不仅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即:
“从哪里来”;还在试一试和练习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算式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的活动,即:
“到哪里去”。
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实际含义,理解其意义,增强应用意识。
2.借助最熟悉的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探索计算方法。
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就是小数。
相比分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更加广泛,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触到过一些小数。
因此教材安排先学习小数,再学习分数。
“元、角、分”是小数的一种常见的、直观的的现实模型,学生生活中有接触,并不陌生。
因此教材主要利用元、角、分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并结合购物情境来应用小数。
无论是“认识小数”还是“小数简单的计算”,大都在购物情境中进行,借助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表示单价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为什么数位对齐的道理。
为丰富对小数的认识,教材还借助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十进关系,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小数。
教材选择“能通过吗”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在理解用小数表示的“栏杆和汽车”高度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小数。
教学时需要注意,本单元只是借助元与角之间、米与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初步渗透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
关键的问题是把1角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1角=()元;把1分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1分米=()米。
一旦突破了这个难点,其他问题就容易了。
例如,由1元=10角,1角=0.1元,就可以推知10个0.1元等于1元等。
但是,在这里不用介绍“一位、两位小数”这样的概念,也不用抽象出“10个0.1是1”这样的结论。
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会即可。
整套教材在注重科学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更关注了教材的潜在功能,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学本,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教材,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沿着有序的知识链条,在读教材、学知识、促能力的过程中,逐步的学会学习,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学习重难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学法:
动手操作法
教学课时:
2
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课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二、对话平台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3)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
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3)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4)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三、学中做
1、做一做。
(1)大家真聪明。
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
任选一题,做一做。
(2)指名汇报。
2、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熊妈妈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试着做一做。
(2)小组议一议。
(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本题既可以用两个算式解答,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解答)
(3)说一说。
结合刚才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
3、试一试
(1)如果用20元钱买3瓶饮料,应朝晖多少钱?
(2)如果用50元钱买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试一试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含有乘减的运算顺序。
)
四、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完成试一试的第
(1)题。
(2)完成试一试的第
(2)题。
(3)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2、全课总结。
提问:
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食品专柜,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到信息。
(出示食品单价课件)
生:
面包每个3元饼干每包4元
饮料每瓶6元花生每包7元糖果每袋5元
(1)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什么东西呢?
(指名回答)
(2)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胖胖买了什么食品?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2)那么,小熊胖胖该付多少钱?
请你帮它算一算。
教师引导学生把分步式写成综合式。
说一说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
3×4+6或6+3×4各表示什么意思?
)
(1)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6+3×4=
提问: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
含有乘法和加法的计算的分布式题,应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1)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想一想,议一议
(1)小熊乐乐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出示乐乐课件)
同桌互相探究,并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
二、课堂延伸(巩固练习)
(1)出示饮料课件
(2)说一说,下面各题要先算什么?
然后再解答。
50-4×5=7+6×2=
7×3+4=6×9-7
学生练习本中完成解答。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强调书写格式。
三、课堂总结
课后反思:
买文具
学习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法:
引导发现
学法:
探究学习
教学课时:
2
教具准备:
口算卡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28÷736÷624÷881÷915÷3
2.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
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
笑笑:
18÷3+4每本算数本现价比原价便宜:
3-10÷2
=6+4=3-2
=10(元)答:
(略)=1(元)答:
(略)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
3-10÷5表示上意思。
算式“3-10÷5”中的“10”表示5本算术本10元,“10÷5”表示1本算术本多少元。
所以“3-10÷5”表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因此计算“3-10÷5”的时候,应先算10÷5=2,再算3-2=1,用脱式计算式
(3)引导学生发现:
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
买1本算术本和1本英文本共花多少元?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
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5.小结: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P6“试一试”。
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2.P6“练一练”。
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放手独立完成。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买文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228÷7+336÷6+324÷8+781÷9+4
15÷3+8
2.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除加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二、解决问题
1、钢笔每只7元圆珠笔每支6元
自动笔原价每支5元,现价4支12元
淘气上次买了2支钢笔,花了16元,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了多少元?
(1)说说解题思路(同桌之间)
(2)独立完成
2、结合上面的情景说说下面的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3x7+125-12÷4
三、巩固提高
课本第6页“练一练”1、2、3
小组检查
四、课后小结
买文具
(第三课时)练习课
学习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228÷7+336÷6+324÷8+781÷9+4
15÷3+8
2.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除加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二、解决问题
1、
鲜花图片每套20元,一套4张
风景图片每张2元,一套4张
鲜花图片每张3元,一套4张
(1)每张风景图片比没张鲜花图片便宜多少元?
(2)一套风景图片和一套动物图片一共多少元?
(3)请你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2、课堂达标
配套练习册第三页1、2、3
三、课后小结:
在混合运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四、课后反思
过河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具学具:
教具:
课件和实物展示图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难点:
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
2
教法:
指导练习
学法:
练习交流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口算6×9=30+15=42÷6=
2、脱式计算7×2+3046-6×463÷9+7
二、解决新知
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
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题。
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例如:
二年级,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维:
总人数----限乘客人数----需要多少条船
分步计算:
29+25=54(人)54÷9=6(人)综合算式:
29+25÷9
你有怎样的办法呢?
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
引入:
“()”----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
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
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
(29+25)÷9
=54÷9
=6(条)
答:
至少需要6条船。
理论,记忆理解:
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分段理解,记忆)
三、体验知识,形成模块
完成P9中的“连一连”第2题。
5×(36-29)(83-35)÷694-(25+19)
完成之后,再次体验:
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四、课堂小节
五、作业设计
1.记忆:
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2.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课后反思:
过河(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难点:
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13)÷512+45÷93x5+1072÷9+12
2、回答:
混合运算里面有括号,应该怎么算?
二、解决问题
1、大班车限乘46人,小班车限乘8人,
(1)一共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
a、解题思路(同桌之间说说)
b、独立解决问题
2、看看说说,用(70-46)÷8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已经看了46页,余下的想用8天看完。
平均.......
70页
书包每个46元,日记本每本8元,有70元,买一个书包,余下的钱......
三、当堂检测
课本第9页第1、2题
四、谈收获
课后反思:
二观察物体
看一看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情感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小黑板、课件、小正方体。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目标:
(小黑板出示)
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4、学生交流。
(三)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示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 学习检测:
课件出示。
(教师自编图完成下面各题)
1、搭一搭,看一看。
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
搭一搭,连一连。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的图形有()个,分别是()。
3、搭一搭,填一填。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⑶、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
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
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
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四、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针对学习检测情况进行精讲。
五、学生全课总结,拓展升华
说一说:
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
教材第15页的练习题。
七、作业布置:
1、搭建组合图形,并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
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2、完成p14页“练一练”4道题目。
八、板书设计:
搭一搭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课后反思:
看一看
(二)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力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情感目标: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法:
引导复习法。
学法:
自主学习、练习法。
教学准备:
水杯、牙膏盒、每人至少准备两个小正方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
二、出示自学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叫人说说课本p15页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
四、出示自学自导:
(8分钟)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猜一猜、搭一搭,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
2、教师发出指令:
用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有3个正方形。
3、教师发出指令:
从上面看有4个正方形。
4、教师发出指令:
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
5、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五、反馈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
3、学生分小组相互指令做拼搭游戏。
六、精讲: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七、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拓展延伸:
观察家里的物体,比如冰箱,电视机等,观察后画出正面、上面、侧面的平面图形。
九、作业布置:
练一练1234题。
课后反思:
捐书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
教具:
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切入:
玩中学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图表。
这里就是当年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
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呢?
A、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118+104=222(本)
B、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104+95=199(本)
C、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118+95=213(本)
2、想一想。
(1)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列式:
118+104+95=
(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
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估算。
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
(4)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算一算。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
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
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3、做一做
4、
(1)后来呀,我们的兄弟学校东宇小学也发起了捐书活动,这是他们的捐书情况,估计一下,他们捐了多少本?
(2)汇报算式,结果。
二、学中做
1、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完成练一练第4题。
(1)独立思考,什么叫买1000送100?
(2)小组交流。
三、课堂总结。
课后反思:
捐书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2、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00+130=200+140=150+30=300+240=
200-150=350-240=860-460=512-12=
2、说说你是怎么估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
二、
解决问题
1、
每袋50块每袋100块每袋150块
(1)要买200块糖,可以怎么买?
(想出两种办法)
(2)如果每种糖各买2袋。
够500块吗?
A、独立思考,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B、完成
(1)
(2),并交流
2、课本18页第4题
三、巩固提高
配套练习册12页“夯实基础”第3题
四、谈收获
课后反思:
运白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运白菜”的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过程中,思考、体会择优方法的方便之处,从而能灵活地选择最佳策略进行解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北师大 三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