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化民俗工坊的开发与实施.docx
- 文档编号:5817220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57.36KB
幼儿园社会化民俗工坊的开发与实施.docx
《幼儿园社会化民俗工坊的开发与实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社会化民俗工坊的开发与实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社会化民俗工坊的开发与实施
内容摘要
《工坊小社会——幼儿园“社会化”民俗工坊的开发与实施》是由一个中心和五步运行的工作系统。
“一个中心”——即民俗工坊工作中心。
我们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在园内设立的青花窑、大染坊、纸艺轩、面人馆、陶泥屋、水墨斋6个以染、剪、捏、画、绘等工艺技法为主的民间手工艺制作工作场所。
“五步运行系统”,为了实现民俗工坊的“社会化”,创设了拜师、工作、展现、交易、回收五步运行系统,通过“名匠拜师堂”、“民俗一条街”、“智慧小钱庄”、“工坊小超市”、“宝物回收站”“材料清洗间”6个具体活动进行落实与推进。
幼儿在模拟社会实践的体验活动中,实现其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工坊小社会”不是简单的工坊制作活动。
而是以现实社会为脉络,建立了五步社会化工坊运行系统,即拜师、工作、展现、交易与回收。
幼儿在“拜师堂”选择喜欢的工坊拜师学艺,每周五以工作者的身份将进入工坊工作。
教师通过对幼儿“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热情”三方面做出工作评价,给予相应的劳动币作为报酬。
幼儿对自己的工资自主管理,可以选择在“智慧小钱庄”存取款,也可以在“工坊小超市”、“民俗一条街”购买自己喜欢的工坊作品。
幼儿从中亲身经历工作、整理、买卖的全过程,在属于他们的小社会里构建自己的生活活动。
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开设配套操作环节,逐步构建出以“民俗工坊”为中心的微型社会格局。
每一个子系统之间联系紧密,是彼此的前提,也是后续,形成了一个趋于完善的、互通的大型社会生活情境。
课题所构建的模拟小社会,让每一位幼儿都成为其中的“社会成员”。
这过程助推了幼儿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既是“社会学习者”,也是“社会参与者”,关注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同时培养自我管理意识与社会生活能力;实现幼儿对传统工艺的艺术性审美,感受源自生活的艺术美,萌发文化认同意识。
幸福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工坊小社会正逐步成为具有幼儿园鲜明特色的活动内容,是家园共建环境倡导下的家园同乐幸福小天地。
【主报告】
【附件】
一、大事记…………………………………………………………………………1
二、《鄞州日报》报道工坊活动开业……………………………………………7
三、区域联动公开教研活动………………………………………………………8
(一)区域联动公开教研活动安排………………………………………………8
(二)区域联动公开教研活动宁波市名园长金虹青点评………………………10
(三)区域联动公开教研活动教学活动设计表…………………………………11
(四)区域联动公开教研活动反馈表……………………………………………17
四、庆“六一”民俗文化周活动…………………………………………………20
(一)庆“六一”民俗文化周活动方案…………………………………………20
(二)庆“六一”民俗文化周活动每日活动记录………………………………24
(三)庆“六一”民俗文化周活动家长问卷汇总………………………………28
(四)庆“六一”民俗文化周活动家长问卷选…………………………………30
五、社会化民俗工坊幼儿访谈选…………………………………………………33
六、小班各工坊计划………………………………………………………………35
七、中班各工坊计划………………………………………………………………45
八、大班各工坊计划………………………………………………………………59
九、民俗工坊幼儿作品集…………………………………………………………78
十、获奖论文………………………………………………………………………88
(一)获奖论文汇总表……………………………………………………………88
(二)获奖论文文件………………………………………………………………89
(三)获奖论文奖状………………………………………………………………92
(四)童静飞获奖论文《幸福小社会生活大体验》…………………………94
(五)吴婵获奖论文《进入人生戏体验成长乐》…………………………102
(六)林力波获奖论文《染色工坊秀缤纷,民间工艺巧传承》………………109
工坊小社会
——幼儿园“社会化”民俗工坊的开发与实施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作为社会人的基础是善于合群、尊重他人、重视协调、实现共同努力与自我表现的统一,而这种意识与能力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幼儿园利用现有的活动场所,创建一个属于幼儿的工坊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幼儿模拟手工艺制作者的工作,获取劳动币,感受劳动带来的多种体验——辛苦、专注、成功、失败等等,在社会化的工坊劳作中,加速其社会性的发展,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助推其社会化形成的进程。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其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为华夏子孙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
然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吸引了大量的西方文化,特别是我们的孩子逐渐为扑面而来的新奇事物所吸引。
孩子懂英语,会玩电脑,喜欢麦当劳、米老鼠,去过圣诞节,却对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东西——传统文化中的那些精华缺少了解。
正如国学大师南怀瑾所说:
“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进步,不会有创新。
”因此,让我们的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重塑中华之精神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了《“社会化”民俗工坊》课题。
(二)研究意义
我园提出《“社会化”民俗工坊的开发与实施》的课题,将民俗艺术引进幼儿园,尝试在幼儿园构建“社会化”民俗工坊,充分利用所在地区民俗文化作为教育资源,以作坊工作的形式构建独特的教育内容,为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工艺操作活动,在让幼儿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为幼儿园通过传承民俗文化模拟社会化的实践、体验,探索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各种民俗文化。
赵海燕(2012)等人研究提出学前教育民俗艺术的环境价值和个人价值,一方面通过民俗内容的感染、熏陶,使民族符号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当中,让幼儿明确文化归属,促进对本土文化的认同,进而实现民族认同,使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同时多角度思维多样文化,培养文化包容意识;另一方面对幼儿个体而言,这是幼儿体验生活乐趣、感受生命意义的内容,也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包括社会性、智力的全面有效发展。
张群(2011)提出幼儿园选择民间手工艺作为课程内容时需要遵循安全性、适宜性、审美性、趣味性四大原则,此外她认为将民间手工艺与幼儿园手工课程的结合不仅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也丰富了幼儿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同时能促进幼儿人格、艺术观念、审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周巍(1998)通过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民俗节日教育研究,指出传统民俗节日教育要处处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体现在环境创设和利用中,更是亲子活动的内容之一。
让民俗文化与幼儿园环境、家庭、社区相渗透,充分利用综合资源,共同创设节日氛围和情境以激发幼儿的情感。
民俗文化有别于日常的课程内容,它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民族性,因此教育者对活动对象的分析具有独特性。
不可否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民俗文化受到了幼儿教育者的关注,尤其是广为熟知的民俗节日。
研究幼儿园民俗节日教育已较为普遍,可是极少涉及民俗手工艺在幼儿园中的研究与实践,即使有也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对其实践应用的研究甚少。
另外,民间工艺具有灿烂的文化内涵,它不是纯粹的技能教学,而是文化与艺术的联通,如果尝试将民俗文化与社会化相结合,以民俗手工艺为载体实现幼儿社会化和文化熏陶,这不失为一种突破性的探索。
因此本课题试图从民间工艺文化入手,让幼儿亲历民间工艺制作,真实还原民俗,体验民俗,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感受民俗文化精神,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是本课题的一个亮点。
三、研究构想
(一)概念界定
民俗工坊:
就是充分根据本土资源在幼儿园创设青花窑、大染坊、纸艺轩、面人馆、陶泥屋、水墨斋六个以染、剪、捏、画、绘等工艺技法为主的民间手工艺制作工作场所。
“社会化”民俗工坊:
是以青花窑、大染坊、纸艺轩、面人馆、陶泥屋、水墨斋六个民俗工坊为中心,创设了拜师、工作、展现、交易、回收五步运行系统,通过“名匠拜师堂”、“民俗一条街”、“智慧小钱庄”、“工坊小超市”、“宝物回收站”“材料清洗间”6个具体活动落实推进,在模拟社会实践的体验活动中,实现其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与传统民间文化的熏陶。
这就是民俗工坊的“社会化”。
(二)研究依据
1.多元文化教育理论
多元文化教育是指所有学生在学校中都应该享受平等的教育,旨在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认同,增进儿童对于人类社会“多样性”的认识、理解和尊重,提高人与人之间的愉快相处能力。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幼儿园课程内容应是源于生活,体现时代特色;立足民族,放眼世界。
幼儿认识的世界不仅仅在设定好的教参中,更是在生活中。
当前幼儿园中已有一定的民俗文化教学,如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但对民俗手工艺却少有涉及,而通过模仿民间学艺的形式学习创作民俗工艺却是真实还原民俗、体验民俗的有效方式。
我园提出的民俗工坊就是为了实现对民俗文化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展示,也幼儿园当前课程内容的衍生和扩充。
2.“活教育”理论
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以及教学原则、训育原则等。
方法论中提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这种教育方法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师幼互动模式。
“做”成为新型的师幼互动中的桥梁,教师与幼儿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助的关系。
教师通过身体力行表明和达成对幼儿的尊重和理解,儿童在“做”中可以充分地享有自由和快乐,同时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又给了他们以切身的、平等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可以在快乐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社会化”的民俗工坊将幼儿生活中的民间文化内容系统的展示在幼儿面前,体验真实与生活的事物。
在民俗工坊中存在着一种新型的师徒关系,教师以师父的身份传授技艺,又以同伴的身份共同维系着工坊的运作,幼儿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促进多元社会化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
1.构建全面的幼儿园民俗工坊活动体系,探索通过社会化民俗工坊提高幼儿社会化发展和感受民俗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2.培养幼儿对民俗文化艺术的初步审美能力,萌发对民俗文化艺术美和人文美的感受和体验,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民间工艺作品。
3.促进幼儿合作、分享、交往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感受和体验家乡、祖国的民俗文化,初步形成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研究内容
1.幼儿园“社会化”民俗工坊的工作项目开发
明确民俗文化的内容范围,从中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兴趣,且利用民俗文化传承的内容作为工坊工作项目。
2.幼儿园“社会化”民俗工坊的活动模式构建
建立常态化活动方式,让民俗工坊的活动内容渗透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以工作、展示、交易等为主要活动方式。
3.幼儿园“社会化”民俗工坊的评价策略研究
为了实现民俗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和谐相容,实现其教育价值,在民俗工坊活动中多样评价方式相结合,包括教师评价、幼儿自评、同伴互评。
四、研究过程
(一)以传统工艺为源头,创设“一个”民俗工坊工作中心
近年来,中国已是世界非遗第一大国,包括昆曲、浙江龙泉青瓷、书法、剪纸、皮影戏。
梁祝传说、甬剧、四明南词、走书、朱金漆木雕、金银彩绣等多项宁波传统民间艺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单。
在诸多的民间工艺非遗项目中有许多的工具材料是幼儿园常见的学习工具,例如剪刀、纸、橡皮泥等,其所具有的创作技法是幼儿能力水平发展目标的更高层次。
陶行知先生强调,“亲知”是获得一切知识的根本,“闻知”和“说知”都要立根于“亲知”,方能产生效力。
我园有足够的空间设置民俗工坊,为幼儿对民俗文化的“亲知”提供最重要的硬件条件,丰富的教师资源也是必不可少。
1.珍惜文化,开发工坊
泥塑、剪纸、面人、扎染、青瓷、国画等民间工艺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生活性和地方性。
这种动手的艺术,是手、眼、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活动,种类繁多的工具和材料本身就可以直接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引起幼儿的兴趣。
源自生活的民间工艺作品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综上我园设置了以下项目:
①陶瓷工艺——青花窑
以青花瓷装饰为主,融合纸浆拓印、花样描红、青花创造等多个工作内容,了解青花瓷制作工艺,体验上釉的技术要领,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的瓷器制作的关注与兴趣(见图1)。
②剪纸艺术——纸艺轩
以传统的剪纸艺术为工作内容,学习简单的剪、镂空等技法,懂得欣赏剪纸艺术的美(见图2)。
③面塑技法——面人馆
以面塑为主,塑造简单的动植物及卡通形象,并接受专业的面人塑造的学习,传承经典的面人塑造工艺(见图3)。
④泥塑手艺——陶泥屋
以陶艺制作为主要内容,学习搓、团、捏等工艺技能,塑造简单的碗、杯、碟等生活物品,体验玩泥的快乐(见图4)。
⑤染色技术——大染坊
以蜡染、扎染、印染三大染色方法为该工作坊的主要内容,由易到难感受染色活动的神奇,学习简单的扎、印、染等方法,体验染色活动变化的乐趣(见图5)。
⑥国画经典——水墨斋
以水墨书画的学习与创造为主要内容,并学习简单的裱画与装饰,接受水墨的洗礼,宁静而致远(见图6)。
2.依据发展,制定目标
以研究目标为基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制定各民俗工坊各年龄阶段的活动总目标。
使幼儿对民间手工艺作品产生兴趣,大胆装饰与制作,并在工坊模拟小社会中学会生活与交往,助推其社会化的进程。
行为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为主要目标取向,从社会领域目标和艺术领域目标两方面指定幼儿情感、能力、技能三维发展目标(见表1)。
表1各民俗工坊不同年龄阶段的活动总目标
工坊
年龄
工坊活动总目标
青花窑
小班
1.初步对民间手工艺作品产生兴趣,知道自己所处工坊项目名称。
2.学习在瓶子均匀刷颜料,能大胆用点、线装饰瓶子,体验在瓶子上创作的乐趣。
中班
1.能共同合作完成工作,知道银行存钱要排队等候,喜欢到青花窑工作。
2.初步能用连续的笔触画螺纹图案,尝试在各种材质上描青花图案,感受艺术创作的愉快。
大班
1.知道青花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萌发民族自豪感,能在活动中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坚持完成任务。
2.欣赏青花图案的美丽,学习用画笔在不同材质上进行创作,萌发创造艺术美的愿望,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纸艺轩
小班
1.乐意参加剪纸活动,初步养成注意安全、爱惜材料等良好的剪纸活动习惯。
2.了解民间剪纸常用的工具和材料,感受剪纸的奇妙有趣,萌发学习剪纸的兴趣。
中班
1.喜欢参加纸艺轩的工作,能初步感知部分剪纸作品的寓意,尝试整理操作工具。
2.初步学习按轮廓线剪纸,能较熟练地使用剪刀,愿意展示作品。
大班
1.喜爱中国民间剪纸,感知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的风格和特点,初步理解民间剪纸作品的情感表现性,萌发初步的审美情趣。
2.正确使用剪刀,尝试用折剪、组合累加等方法创作单色镂空作品和彩色剪纸作品,乐意介绍作品。
陶泥屋
小班
1.学习团圆、压制、揉搓等各种简单的泥塑技能,提高小肌肉的灵活性。
2.在观察和交流的基础上,动手制作泥塑。
3.在活动中懂得珍惜工具,在教师提醒下保持桌面、地面的干净。
中班
1.初步了解银行存储的方法,知道劳动能是获得报酬的方式,体验劳动的乐趣。
2.学习陶泥制作中的基本技法,提高小肌肉的灵活性,体验民俗工坊活动的乐趣。
大班
1.能协助老师分发工具,知道陶泥作品是易碎品,萌发保护陶泥作品的意识。
2.尝试用陶泥制作简单的物品,基本掌握揉,捏,搓,压等制作的技术,愿意大胆进行创作。
面人馆
小班
1.萌发对面塑活动产生兴趣,能将用剩的材料放回盒中,初步体验存钱的过程。
2.尝试用简单的团、搓等方法塑性,提高小肌肉的灵活性,感受制作面塑的快乐。
。
中班
1.喜欢面塑工艺品,萌发珍惜作品的意识,能协助老师整理操作工具。
2.能搓,捏,团,压刻等技能制作简单的形象,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感知面塑活动带来的乐趣。
大班
1.喜欢面塑活动,专注工作,懂得爱护工具,能够协助老师一起整理操作材料。
2.进一步学习团圆、搓长条、掐捏、刻、卷、压制等面塑技能,初步学习使用面塑辅助材料,提高小肌肉的灵活性。
大染坊
小班
1.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染布及染布技巧,愿意动手操作。
2.喜欢自己及他人作品,能保护好自己的作品。
中班
1.在扎、染等过程中感受民间扎染工艺的绚丽色彩与变幻莫测的美丽图案,尝试欣赏、珍惜他人的作品。
2.简单了解中国传统扎染技巧,能用多种材料扎绑,萌发自由创作的欲望。
大班
1.了解扎染作品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体验扎染艺术的多种变幻。
2.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扎绑,尝试多用扎绑方式,愿意进行大胆的尝试。
水墨斋
小班
1.初步学习拓印、涂色等基本技能,积极参与活动,并能大胆操作。
2.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充分展示对色彩的感受
中班
1.初步感受国画艺术美的体验,熟悉国画的抽象形象,简单了解国画作品的特点。
2.初步认识水墨画的工具,尝试用简单的笔法完成简易的果蔬和动物,喜欢自己的创作。
大班
1.喜欢水墨画,对中国国画艺术萌发自豪感,珍惜作画工具保持整洁。
2.能欣赏较为简单的优秀的水墨画大师的作品,基本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对趣味水墨画感兴趣。
3.促进成长,确定内容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在“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提出“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以此为基础并紧扣工坊活动总目标,从而在众多的民间手工艺内容中选择具有安全性、适宜性、趣味性、审美性的活动内容(见表2)。
表2各民俗工坊不同年龄阶段的工作技法与工作内容
工坊
年龄
工作技法
工作内容
青花窑
小班
刷、点
瓶子刷白、瓶子点画、彩色瓶点画
中班
刷、点、画、刮
白地青花、漫天星、印青花、绘青花
大班
刷、描画、描青花
瓶宝宝穿衣服、垂藤、海底世界、美丽的瓶子、漂亮的罐子、好看的盘子、长筒艺术
纸艺轩
小班
剪、拉、撕、贴、揉
做面条、给爷爷贴胡子、给妈妈贴头发、图形宝宝变变变、玩拉花、做拉花、剪窗花
中班
剪长条、剪直线、剪曲线、折、贴
小小厨师做面条、图形宝宝变变、玩拉花、做拉花、彩色圆环、美丽的拉花、葱花荷包蛋
大班
撕条状物、对称折叠、剪、连续折叠
斑马的条形外套、花瓶、宝葫芦、美丽的蝴蝶、鱼儿亲亲、青蛙呱呱叫、好看的花边、有趣的脸
陶泥屋
小班
团圆、压制、搓面
冰糖葫芦、香香的饼干、美味的饺子、又细又长的面、条麻花卷卷卷、印花点心
中班
揉、搓、粘、捏、盘、压
冰糖葫芦、饼干、美丽的花、好吃的巧克力、麻花与烧饼、可爱的蜗牛、花卷、桌子、瓶
大班
切、接、盘
图形大集合、盘状花瓶、杯子、生日蛋糕、小汽车小桌子、创意组品
面人馆
小班
搓圆、搓条、压扁
圆圆的饼干、扭扭的麻花、香香的荷包蛋、棒棒糖、苹果、好看的甜甜圈
中班
搓、揉、团、捏、压
甜蜜棒棒糖、棒棒糖串串串、可爱的小老鼠、毛毛虫、七星瓢虫、紫葡萄、甜甜草莓、神气的宝宝、小人娃娃
大班
搓长条、卷、刻、侧搓条、掐捏、压
彩虹桥、云朵、星星、树叶、蜗牛、蜗牛一家子、小鸭子、荷花、池塘
大染坊
小班
扎染、浸染、中心扎染
星星、小花、七彩云、漂亮的手套、点点
中班
扎、印、染
染丝带、染色毛巾、五彩毛线、好看的袜子、美丽的手套、美丽的花手帕、花样扇子、小小服装设计师
大班
中心扎、对折后扎、包物扎、对角折扎
彩虹毛巾、多色杯垫、花样袖套、七彩花瓣、DIY布袋、可爱靠垫、创意床单
水墨斋
小班
点、画线、印
可乐瓶画、小手印画、树叶印画、石头画线、石头涂色
中班
握笔、舔、点、压、浓墨、淡墨
点点的世界、下雨了、开花的树、乱跑的线、花手帕、乌黑的天、圆圆的苹果、金鱼和水草
大班
握笔、淡墨、浓墨、中锋、侧锋
樱桃、丝瓜、大白菜、葡萄、熊猫、梅花
(二)以现实社会为脉络,建立“五步”工坊社会运行系统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可见社会生活中存在巨大教育契机,生活教育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以现实社会为依据,尝试将常见的社会环境搬到幼儿园,把回收、工作、买卖等社会生活内容简单化、游戏化、系统化。
为此我们在六个“民俗工坊”的基础上,创设了拜师、工作、展现、交易、回收五步运行系统,相继扩充了“名匠拜师堂”、“民俗一条街”、“工坊小超市”、“智慧小钱庄”、“宝物回收站”、“材料清洁间”,建立了一个循环的、交互的“社会化”工坊工作运行系统。
1.拜师
幼儿的民俗文化之旅从“拜师”开始,收徒和拜师让幼儿与老师正式成为“师徒关系”。
“社会化”民俗工坊中的“名匠拜师堂”共有三个流程,即为工坊展示——幼儿报名——师父收徒。
在师父介绍工坊内容和作品以后,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坊递上报名表,教师则根据幼儿的选择,对幼儿进行面谈,进行简单的提问,如“你想成为哪个工坊的徒弟?
”“你知道这里是做什么的吗?
”在尊重幼儿选择的基础上,对各位幼儿做出适宜的引导,协助他们选择喜欢的工坊,开始他们的工坊学艺之旅(见图7)。
“
名匠拜师堂”不仅是行拜师礼仪之地,让幼儿感受的是一种庄重感,体验跟着师傅学艺是一件特殊的事,也是幼儿感受民俗手工艺之美,了解工坊工作内容的首要场所。
2.工作
“工坊一条街”是幼儿工作的地方,青花窑、大染坊、纸艺轩、面人馆、陶泥屋、水墨斋六个工坊每周一次对幼儿开放,让徒弟们跟着师傅一起进行工作。
对幼儿而言,每次“民俗工坊”工作有三部分组成,即工坊学艺、获得报酬、钱庄存款(见图8)。
每一个环节之间呈现出依赖关系和参考关系,上一个环节是下一个环节展开的前提,而下一个环节则是上一个环节的延续。
在工坊学艺时,小徒弟们在师傅的带领新进行工作,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果决定了获得报酬的金额,最高达3元城市币,最低则为1元城市币;获得报酬后,徒弟则需要前往钱庄进行存款,以极为现实的操作方式进行钱币的管理,方便日后的消费。
这种操作模式基于现实生活的体现,同时使民俗工坊的展开具有持续性、顺序性、逻辑性,利于幼儿对社会劳动过程的深刻感知,培养对劳动的兴趣和热情。
工坊学艺
获得报酬
钱庄存款
图8工坊工作流程图
3.展现
通过各工坊的辛勤工作,幼儿获得两个劳动果实,一个果实是艺术作品,另一个果实是得到的工资。
“社会化”工坊工作系统中,幼儿的作品是属于所在工坊的。
一方面,阶段性开展的“民俗工艺展”集中将这些充满创意与童真的作品公开展现,邀请家长与社区居民为展览欣赏者(见图9)。
这种展现方式中每一个幼儿的劳动创作成果都是众人的关注点,促进幼儿获得劳动工作的成就感,自信心获得提升。
另一方面,这些作品用于丰富“工坊一条街”的内容,也创设了充满民俗文化内涵的园所环境。
4.交易
“工资”是对幼儿工作的评价方式之一,也是幼儿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一种回报(见图10)。
这种工资在“社会化”民俗工坊系统中成为“劳动币”实质性的工资形式就需要通过“交易”完成它的应用价值。
首先幼儿需要通过“智慧小钱庄”进行财产管理,主要完成存钱保管和取钱消费行为。
继而幼儿可以自由在“工坊小超市”和“民俗一条街”进行消费购物,他们创作的作品是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社会化 民俗 开发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