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I卷考试.docx
- 文档编号:5815868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04MB
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I卷考试.docx
《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I卷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I卷考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I卷考试
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
一定要仔细哦!
一、基础知识。
(共11题;共100分)
1.(8分)对号入座
思念 想念
①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________毛主席。
②在外地工作的叔叔在信中说他________家乡。
感动 激动
③他高尚的品质________了仙人。
④一位老大娘________地说,“毛主席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
2.(4分)找出水果的名字。
píngguǒ qiézi huángguā yīngtao
táozi dòujiǎo shíliu mángguǒ
________
3.(8.0分)读课文《让他们自由生息》,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闻名________ 错落________ 毫无________
4.(5分)写出近义词
粗暴—________ 纠纷—________ 和谐—________
沟通—________ 嫌弃—________ 安慰—________
5.(4分)(2019四下·长春期中)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列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__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________我的成绩提高很快。
(2)周末到了,________选择看课外书,________选择打羽毛球,我举棋未定。
(3)________妈妈怎么劝说,________无法动摇我学习舞蹈的决心。
(4)________没有站在领奖台上,________我为自己的积极参与感到无比的骄傲。
6.(10分)(2020四上·月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
(仿写比喻句)
(2)经过学习,大家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修改病句)
(3)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改为反问句)
(4)太阳在外面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
(改为被字句)
7.(4分)我会给句子加标点。
(1)正好被老师看见了________克莱蒂急忙缩回手去________说________我在外边等你________
(2)________不________安利柯________克莱蒂微笑着拨开尺子________温和的对我说________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________
(3)________我能逮住一条大狗鱼________也挺好的________第二个孩子说________一下子我就成了打鱼英雄________
8.(8分)(2020五上·永嘉期末)默写。
(1)“问渠那得清如许?
________”,这句诗选自朱熹的《________》。
(2)在“民间故事”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七夕的由来是《________》的故事;了解到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是________让他们在天河上相会。
我们还开了民间故事会,下面的图片分别对应哪一个民间故事?
请你连一连。
梁山伯与祝英台 守株待兔 嫦娥奔月 白蛇传
(3)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曾国藩认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________”,告诉我们读书要具备的条件。
朱熹的“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眼到、口到”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看到身边的同学不认真读书,可以用“________,岁月不待人”来劝导他。
9.(9.0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们这个寻常百姓家,收入不高,住房又小,挤挤巴巴的,连一个书橱也放不下。
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以从家里的桌上、凳上、床头枕边到处堆放着的书本看出,更能从我和妻子、儿子饭后暇余常常是各人手执一卷昭然可见……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留传下来的呢。
我父亲别无嗜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táozuì()于其中。
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
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景 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
我们为此忧心忡忡。
这时我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
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
父亲还(专 钻)研了《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
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 剪)药,又做针灸治疗。
后来连我们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效果。
奇迹终于jiànglín()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下床了!
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继承父亲的精神。
为了给母亲做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寿到古(希 稀)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缕缕的书香。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
(2)根据拼音写词语。
(3)文章写“父亲喜欢看书”,选择了两个材料来写,略写的是________,详写的是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题目中的“书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书香”指书中散发出的香味。
B.“书香”指爱读书、爱学习的良好氛围。
C.“书香”还指父亲一贯坚持并影响全家的敢于担当的勇气、默默奉献的精神和善于钻研的品质。
(5)“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继承父亲的精神。
”中“父亲的精神”指的是什么?
10.(10.0分)阅读理解。
鲁迅与萧红
1934年10月,一个23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
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
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
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
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
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
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
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
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
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
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1)联系上下文,先解释下划线的字,再解释词语。
举目无亲:
________
一见如故:
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心里的冰块”是指________。
“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健步奔跑”是指________。
“汗珠”喻指________。
(4)你认为文章赞颂的是()
A.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B.萧红才华出众
C.鲁迅与萧红的友谊
(5)对于鲁迅,你听老师讲过,也读过介绍他的文章,那么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请写两句他的名言。
11.(30分)(2020六下·景县期末)题目:
记忆中,那 的一幕
在你的记忆中,一定有印象深刻的一幕吧?
这一幕或许是温馨的,或许是悲伤的,或许是欣喜激动的,或许是感人的......请你以“记忆中,那 的一幕”为题,写下这生活中难忘的场景。
要求: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注意细节描写要生动,语言流畅;600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共11题;共100分)
答案:
1-1、
考点:
答案:
2-1、
考点:
答案:
3-1、
考点:
解析:
答案:
4-1、
考点:
解析:
答案:
5-1、
答案:
5-2、
答案:
5-3、
答案:
5-4、
考点:
解析:
答案:
6-1、
答案:
6-2、
答案:
6-3、
答案:
6-4、
考点:
解析:
答案:
7-1、
答案:
7-2、
答案:
7-3、
考点:
解析:
答案:
8-1、
答案:
8-2、
答案:
8-3、
考点:
解析:
答案:
9-1、
答案:
9-2、
答案:
9-3、
答案:
9-4、
答案:
9-5、
考点:
解析:
答案:
10-1、
答案:
10-2、
答案:
10-3、
答案:
10-4、
答案:
10-5、
考点:
略
解析:
答案:
11-1、
考点:
解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四年级 上册 语文 第六 单元测试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