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发现作文记叙文800.docx
- 文档编号:5812279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91KB
蓦然发现作文记叙文800.docx
《蓦然发现作文记叙文8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蓦然发现作文记叙文800.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蓦然发现作文记叙文800
蓦然发现作文记叙文800
【篇一:
发现作文800字】
发现作文800字
发现作文800字
(一)
一天早上,妈妈买了小笼包给我吃。
我吃前,妈妈特意倒了一碟醋,叫我和小笼包一起吃,妈妈说醋对身体特别好。
妈妈还顺手把一瓶牛奶拿过来,叫我搭牛奶吃。
我开始享受美味的早餐了。
突然,我想起来,以前看到过的一本英语书上似乎写过牛奶和醋不能混在一起喝。
我怕吃了拉肚子,便跑去书房拿书去了。
照书上说的,好像是牛奶和醋在一起,会产生像豆花那样的东西,看上去还有点儿恶心。
天哪,如果这样吃,我的胃里不是要产生这样的东西?
是不是这样呢,我决定自己动手做一次这个小实验。
我拿来一个一次性的杯子,在里面先放了两勺醋,之后又把一勺牛奶慢慢滴入了杯中,果然,当白色的牛奶融入黑色的醋时,杯里顿时出现了一些像豆腐花那样的东西。
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便决定去电脑上查资料。
我正准备打开电脑,突然,我心想:
这种东西不是很像豆腐花吗,说不定我会做豆腐脑了!
于是我带着这两个问题去电脑上搜查。
我打开XX,开始聚精会神地输入问题并搜索。
搜索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原理呀!
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大部分为酪蛋白,其性质是在ph4。
5时会凝结沉淀。
醋中含有多种酸,和牛奶中的蛋白质混合后会凝集和沉淀,就会产生豆腐花那样的东西。
可以想象得出,这种凝结物堵在胃里,当然不利于营养的吸收,且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而这是不是豆腐花呢?
我又开始查了起来,哦,原来这种是变质的蛋白质呀,根本就不是豆腐花,所以不能吃。
妈妈本来还奇怪我为什么吃着吃着跑了,看了我的实验和查到的资料后,她恍然大悟,赶紧叫我过半个小时后再吃牛奶吧。
牛奶和醋都非常有营养,但是千万不要放在一起吃,这样就不是双倍的营养,反而是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了。
在网上,我还看到,吃橘子时不宜喝牛奶、空腹时不宜饮用牛奶、牛奶与巧克力最好不要同时食用。
看来,牛奶虽好喝,但是其中的学问也不简单啊。
发现作文800字
(二)
曾经有人问我:
“如果把人生比作天上的星星,一种如同遥远的恒星,安静的挂在空中,持久的闪烁着微弱的光亮;一种好像流星,只有刹那间划过夜空的灿烂。
你会选哪一种呢?
”那时,我会不假思索的说:
“我都不要。
因为我所需要的是完美的人生!
”
“完美,真的有吗?
”如今想起自己当时响亮的回答,我不禁这样问。
树林中自然天成的棵棵大树,没有一棵符合0。
618的黄金分割;古代名画中的美女各个袅袅婷婷,
却都没有画出五官如同出自罗丹之手的断臂维纳斯?
?
他们都很美,却都不完美。
或许这就是遗憾之美吧。
恒星和流星也都很美,一种美得永恒、持久却不鲜明耀眼,另一种美得灿烂、光彩却转瞬即逝。
它们所代表的两种人生也是如此。
有的人一生默默无闻,常常感叹这辈子如此平淡无味,真是遗憾;有的人一生轰轰烈烈,可后来感到最遗憾的却是没有享受到普通人的天伦之乐。
一个人,一辈子,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所以也就难免会有遗憾。
如此想来,人生不会完美,不会一帆风顺。
所以纵然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坎坷或失败,也可以平心静气的对待;即使自己常常会由于种种原因而感到遗憾,也可以泰然处之,只当它是人生交响乐中的一段插曲,不但不会破坏整首曲子,反而会使这生命的乐章演奏的内容更丰富,曲调更优美。
抬头仰望夜空,深邃而神秘;空中繁星点缀,显得更加静谧悠远。
闭上眼睛,眼前仿佛显现出流星雨悄无声息的纷纷坠落。
真可惜,这次流星雨与我擦肩而过,它灿烂的表演我也只在梦中看过。
但我知道,三十三年后,它还回来。
在这漫长又短暂的岁月里,我的人生不知会如何前行。
我会认真的生活,认真的度过虽有遗憾却充实快乐的每一天,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三二三年后的那个夜晚,我会面对流星雨飞落的方向轻轻向它倾诉我所度过的或平淡或绚烂的一生,然后对它说:
“我发现,我的人生同你一样,虽有遗憾却都很美丽?
?
”
发现作文800字(三)
如果你发现你的面前有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那道光的名字,叫做发现。
——题记
罗丹曾经说过: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发现是生命的灵魂,是心灵的灯塔,是成功的向导。
然而,时间匆匆,人们总在凡尘闹市中奔波,无意去接近发现——这个一直陪伴着我们的朋友。
试问当你走在路上,你注意到你脚下的泥土了吗?
是它们为你的旅行铺垫了一份安全;当你经过草丛时,你注意到你脚边的花了吗?
是它们为这世界增添了一份芳香;当你疲惫不堪时,你注意到你背后那道暖洋洋的阳光了吗?
你到了哪里,它就到哪里,始终照耀着你。
我想,如果这世界上没有发现,那么就没有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没有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也没有辛弃疾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所以,发现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抱怨,为什么苹果要砸在牛顿头上,为什么哥伦布可以出海远洋,为什么迪士尼可以从一只老鼠身上找寻灵感?
可是,扪心自问,如果苹果砸在你的头上,你也许会很生气,拾起来把它吃了,或一脚把它踢到了一边,因此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机会失之交臂,如果让你出海冒险,你可能遇到一点危险就畏缩不前,因此你无法环游世界。
如果让你一晚上和一只老鼠呆在一起,你也许会想尽办法对付它,因此,就错过了发现。
一粒沙中可以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中可以折射出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每个人的手心上,把永恒在那一刹那间收藏。
窗外的一花一木,一草一树,无不在你发现它们时,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模样。
去寻找,感受着日月星辰的美丽,去发现,铭记着春夏秋冬的心愿。
世界就像一部永不关闭的手机,倾听着人们种种的发现。
发现其实很简单,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耐下性子,就能读懂发现。
【篇二:
高考作文案例:
命题作文“蓦然发现”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
高考作文案例:
命题作文“蓦然发现”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
命题作文“蓦然发现”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每一块普通的石头、每一处平凡的花草,都有着迷人的故事、独特的美丽,它等待着你用发现的眼光去亲近、去解读。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生命由此觉醒,人生走向深邃?
?
请以“蓦然发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
有生动的细节描写;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要使作文切合题意,必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借助提示语,我们可以看出命题者旨在唤醒习对于生活的觉知和反思。
平庸的生活,使得感官逐渐麻木迟钝,美好被漠视,感动受冷落,诗性遭放逐。
“蓦然发现”,是对生命本质、生存内核无限逼近的追索,是对生活由感性体验至理性反思的一次飞跃,是对习焉不察的生活的重新发现。
苏格拉底说:
“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
”在一次次“蓦然发现”中,人生走向深邃,生命变得厚重。
蓦然发现的事物,在品质上有着高低优劣之分。
蓦然发现生活如此美好,蓦然发现父母如此爱我,蓦然发现时光流逝,蓦然发现高中生活一样精彩?
?
这样的立意,品质一般。
生活中本然性的事物,是用不着“蓦然发现”的。
记叙文中,立意直接决定文章品位。
蓦然发现的,应该是为常态生活所遮蔽的,而经“第三只眼”所察觉出来的。
蓦然发现寒冷也是一种温暖,蓦然发现真正的雍容是朴素的,蓦然发现眼见未必为实,蓦然发现老苏州并未远逝,蓦然发现荒野消失,蓦然发现童心凋零?
?
要使“蓦然发现”的一瞬富有冲击力,必须在此之前做好足够的铺垫。
学会蓄势,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更需要提醒的是,在蓦然发现的一瞬,应注重细节描写,彰显细节描写的魅力。
[佳作示例]
蓦然发现
三分乍暖,七分微凉。
初春。
悠远的苏城内,一直有那样温柔而绵长的声息,揉碎三月桃花香,掠过碧色爬山虎,不急不徐,轻轻浅浅地漫溢开去。
这时候,任谁都想去平江烟雨里走一遭。
青石,粉墙,黛瓦,是苏城不变的容颜;小桥,流水,人家,一如最初的古老映像,恰似不加粉饰的苏城女子,自戴望舒的雨巷中走来,在昏黄的江南烟雨下,撑一柄油纸伞,结着丁香一样淡淡的愁怨。
青石板路依旧斑驳,小巷边的墙自墙脚处发霉,流了千年的时光。
空气中的桃花香氤氲着一世倾城的温柔。
我闭上眼,阳光温热,落在肩头,暖暖。
倏地,一阵细细浅浅的轻音拉扯住我的思绪。
我跨过一个角,看见旧旧的乌篷船,以及,轻摇船桨,低吟浅唱的老妪。
“上船么?
”波澜不惊的语调,一如初春的微风,带着暖香。
我轻点头,起身,下岸,入船,上座。
老妪轻轻摇着船桨,橹声摇曳,在浅浅窄窄的河道上拖带出一尾又一尾涟漪。
船缓缓前行,一路风景,纯白而不失单调,留住了时光,此生难忘。
蓦然间,船停了。
老妪蹲坐在船沿,洗净了手,入了船篷。
我正讶异,只见老妪从纷繁的杂物里取出一个木制红盒,那般小心翼翼。
我看见木盒上暗压的精致花纹,流在空气中的木质香气平静了心肺。
老妪轻轻打开木盒,明亮的流光晃动了我的眼,暗红的木盒里端正地摆着一套青花茶具,是上品。
老妪温和地笑了,说:
“这茶,可是好东西,一杯下肚,可比酒消愁哩!
”依旧波澜不惊,温润如春。
可我看见,她潮湿的眼,分明有大雾在喧嚣。
取一小撮茶叶,放入青花瓷茶杯里,入水,茶叶飞速地旋上升,又下沉。
老妪将一杯与我,一杯独饮,以最平淡的姿态,端着茶杯,却隐匿不了眼中年华的伤痕。
蓦地,我突然觉得,老妪的茶杯里承载的,不是清茶,而是她身回眸间,永远无法忘却亦不想触及的念想与过往。
只是聪慧如她,用自己的方式将痛楚中和,埋葬在平江悠远的春光下,落在她的茶杯里,随着茶水入肚,一并消忘。
眼前的茶香氤氲了平江午后,亦氤氲了我的眼。
放下茶杯,出了船篷,别了老妪,上岸,阳光甚好。
依旧是斑驳的青石板路,发霉的墙脚有浓得散不开的岁月香气。
我走过一个街角,身后,轻轻浅浅的唱腔依旧清晰却恍惚,“君不见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波澜不惊,始终温润如春。
蓦然,在一个角遇见,一个悠远的春日。
蓦然,在一杯茶里明了,一段时光的守候。
蓦然发现,与其车尘马足,不如行扁舟,赏垂柳,笑看一世风华。
若自得,听笙歌婉,看春光甚好,路人相引见红枝。
[点评]本文具有古典之美。
由古典的意象、典雅的语言,可以窥探受古典诗词浸淫之深。
触角敏锐,能从习焉不察的表象下提取出值得寻味的东西。
散步,坐船,喝茶,无一样不是寻常事,但却能慧眼独具,用生花妙笔摇曳出一段美丽情愫。
语言洗练,文风典雅。
善于描摹,细节描写细腻生动。
蓦然发现
蔫黄的叶子受暑气的蒸腾给大地留下了最后的身影,泪光迷离中滴出点点回忆。
我家院落有一株不起眼的树。
无心插柳柳成荫,随手的一掷在坚土中崭露新意,我曾经成全了一株枇杷树,引以为傲。
在别人的嘲笑声中,我证明了我也能种出一棵树。
为了更好地保护它,我不忘每天为它浇水施肥。
有时一个人静静望着它:
那绿油油的叶片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竟泛起层层红晕。
略粗的枝干仿佛小孩藕般的胳臂,偶尔会有一两只小黑蚁从上面爬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我的细心照顾下,小树苗在风中欢快地拔节。
我爱它,甚于爱我自己。
随着长大,我渐渐变了。
我不再拘泥于身边的花花草草,因为我有着更多的兴趣,看书,看电视,我几乎样样不容错过。
偶尔拥有一份茶余饭后的心情,我也总是懒洋洋地亲吻阳光,于是那一株绿色在我的记忆中渐渐淡褪。
直到去年,夏,香樟树浮动着绿色,白莲倾吐一朵又一朵涟漪,热气笼罩着苏城的黄昏,日昼开始逐渐平分,沉淀出永恒的记忆。
红雾喧嚣遍城市的每一寸肌肤,幢幢高楼在蒸腾下微显坍圮之貌。
我,安于享受,在空调中浑然不知外面的世界。
禁不住妈妈的再三催促,无奈中,我只好去院中看看绿色,也顺带缓解眼疲劳。
绿,不,那只剩一堆黄!
儿时的伴侣——枇杷树,已被夏这双无情的大手撕碎了身体,血肉模糊,我仿佛见到了
一颗颗泪珠从耷拉着的叶片中顺干而流,溅起一点点心酸与凄凉。
没有昆虫愿与它为伴,没有甘霖愿浇灌出它的绿色,也没有人记得它,那个曾经爱它的人去了哪?
是谁将最美的笑靥留在树上?
是谁又将残酷的冷眼刻在树心?
是谁栽树反成葬树人?
……
都是我。
泪水经不住记忆的煽情,如汹涌的洪水蓄势待发。
在迷离的泪光中,看到了过去的场景,它还好好站在那儿,朝我笑?
?
回忆中,蓦然发现了我所失去的——
爱与责任。
[点评]本文撷取成长长河中的一束浪花,仔细观照,品出它之于人生的深刻意义,选材、立意均不俗。
在成长过程中,由于一时疏忽所造成的后果,是令每位读者都能身同感受的。
“爱与责任”,这四个字,完成了主题的升华,使得文章立意没有停留在浅显层面,而是有了更深的成长意义。
观察细致,爬在树干上的小黑蚁也未逃过的双眼。
语言形象,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蓦然发现
总爱在做作业的时候从窗口望出去。
目光停留在那一片绿色上,久久不愿离开。
那是一个别致的后院,那棵翠绿的树下放着一架秋千,周围的栏杆上满是藤蔓,绿意茂盛得坦荡。
总忍不住走近望向院子里,石子小径别有一番情趣。
常常看见,那个女孩在秋千上开心的笑容。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百般无聊地躺在家里看电视,六年级的暑假没有作业,冰淇凌让我闲适且愉快。
只是,再次望向窗口,蓦然发现,笑容不再。
接连几天总看见那女孩在秋千上愁眉不展的神情。
距离让我不敢上前。
只是,在那之后,秋千没有了,那棵树也没有了。
站在我家的院子望去,只有零星的几根藤蔓奄奄一息地挂在栏杆上,怨妇般地怀想曾经的韶华。
就这样,一年的时光匆匆过去。
夏,又至。
院,依旧苍凉。
我早已淡忘了隔院的绿色,即使满心惆怅时,也不再如往常一般将目光投向隔院,逐渐习惯了没有绿色遐想的生活。
乌云黑压压地来袭,暴雨倾注。
我连忙跑到三楼收衣服,唯恐早晨的辛劳付之东流。
站上阳台的那一瞬间,竟呆了。
那满院的姹紫嫣红是何时存在的?
我竟从不知晓。
细碎如泡沫,却在一整片绿色草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嫩与柔媚,充满活力与希望。
隔天,依旧晴朗,忍不住好奇,我推开那小院的木门,一整片的太阳花抬着头,像孩子吮吸母乳似的接受阳光的沐浴。
在那片太阳花当中,我忽地发现一块小小的木牌,上面隐约有几行稚嫩的字——“妈妈,你要快点好起来,要像这些花一样对囡囡笑!
”
后来得知,去年隔壁女孩愁眉不展,正是因为她母亲出了车祸,昏迷不醒。
小女孩拆掉了秋千,并要求爸爸种上满院的太阳花,因为她听说,太阳花的生命力旺盛,可以带来好运。
曾以为失去了那片绿,却在无意中发现,绿意并未远离。
蓦然发现,有时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多。
[点评]“蓦然发现,有时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多。
”我相信,所有读到最后一段的读者,都会为这段话叫好,此句一语双关,富含韵味,识见不俗格自高。
很善于经营文章,从“我”的视角,着重描绘两幅情景:
一是一年前的绿意消亡,二是一年后的姹紫嫣红。
两者形成鲜明对照,构成较强的心理冲击。
故事娓娓道来,却又暗含波澜,显示了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
【篇三:
命题作文“蓦然发现”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
命题作文“蓦然发现”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
康培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每一块普通的石头、每一处平凡的花草,都有着迷人的故事、独特的美丽,它等待着你用发现的眼光去亲近、去解读。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生命由此觉醒,人生走向深邃?
?
请以“蓦然发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
①有生动的细节描写;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要使作文切合题意,必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借助提示语,我们可以看出命题者旨在唤醒习作者对于生活的觉知和反思。
平庸的生活,使得感官逐渐麻木迟钝,美好被漠视,感动受冷落,诗性遭放逐。
“蓦然发现”,是对生命本质、生存内核无限逼近的追索,是对生活由感性体验至理性反思的一次飞跃,是对习焉不察的生活的重新发现。
苏格拉底说:
“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
”在一次次“蓦然发现”中,人生走向深邃,生命变得厚重。
蓦然发现的事物,在品质上有着高低优劣之分。
蓦然发现生活如此美好,蓦然发现父母如此爱我,蓦然发现时光流逝,蓦然发现高中生活一样精彩?
?
这样的立意,品质一般。
生活中本然性的事物,是用不着“蓦然发现”的。
记叙文中,立意直接决定文章品位。
蓦然发现的,应该是为常态生活所遮蔽的,而经“第三只眼”所察觉出来的。
蓦然发现寒冷也是一种温暖,蓦然发现真正的雍容是朴素的,蓦然发现眼见未必为实,蓦然发现老苏州并未远逝,蓦然发现荒野消失,蓦然发现童心凋零?
?
要使“蓦然发现”的一瞬富有冲击力,必须在此之前做好足够的铺垫。
学会蓄势,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更需要提醒的是,在蓦然发现的一瞬,应注重细节描写,彰显细节描写的魅力。
[佳作示例]
蓦然发现
顾艳
三分乍暖,七分微凉。
初春。
悠远的苏城内,一直有那样温柔而绵长的声息,揉碎三月桃花香,掠过碧色爬山虎,不急不徐,轻轻浅浅地漫溢开去。
这时候,任谁都想去平江烟雨里走一遭。
青石,粉墙,黛瓦,是苏城不变的容颜;小桥,流水,人家,一如最初的古老映像,恰似不加粉饰的苏城女子,自戴望舒的雨巷中走来,在昏黄的江南烟雨下,撑一柄油纸伞,结着丁香一样淡淡的愁怨。
青石板路依旧斑驳,小巷边的墙自墙脚处发霉,流转了千年的时光。
空气中的桃花香氤氲着一世倾城的温柔。
我闭上眼,阳光温热,落在肩头,暖暖。
倏地,一阵细细浅浅的轻音拉扯住我的思绪。
我跨过一个转角,看见旧旧的乌篷船,以及,轻摇船桨,低吟浅唱的老妪。
“上船么?
”波澜不惊的语调,一如初春的微风,带着暖香。
我轻点头,起身,下岸,入船,上座。
老妪轻轻摇着船桨,橹声摇曳,在浅浅窄窄的河道上拖带出一尾又一尾涟漪。
船缓缓前行,一路风景,纯白而不失单调,留住了时光,此生难忘。
蓦然间,船停了。
老妪蹲坐在船沿,洗净了手,入了船篷。
我正讶异,只见老妪从纷繁的杂物里取出一个木制红盒,那般小心翼翼。
我看见木盒上暗压的精致花纹,流转在空气中的木质香气平静了心肺。
老妪轻轻打开木盒,明亮的流光晃动了我的眼,暗红的木盒里端正地摆着一套青花茶具,是上品。
老妪温和地笑了,说:
“这茶,可是好东西,一杯下肚,可比酒消愁哩!
”依旧波澜不惊,温润如春。
可我看见,她潮湿的眼,分明有大雾在喧嚣。
取一小撮茶叶,放入青花瓷茶杯里,入水,茶叶飞速地旋转上升,又下沉。
老妪将一杯与我,一杯独饮,以最平淡的姿态,端着茶杯,却隐匿不了眼中年华的伤痕。
蓦地,我突然觉得,老妪的茶杯里承载的,不是清茶,而是她转身回眸间,永远无法忘却亦不想触及的念想与过往。
只是聪慧如她,用自己的方式将痛楚中和,埋葬在平江悠远的春光下,落在她的茶杯里,随着茶水入肚,一并消忘。
眼前的茶香氤氲了平江午后,亦氤氲了我的眼。
放下茶杯,出了船篷,别了老妪,上岸,阳光甚好。
依旧是斑驳的青石板路,发霉的墙脚有浓得散不开的岁月香气。
我走过一个街角,身后,轻轻浅浅的唱腔依旧清晰却恍惚,“君不见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波澜不惊,始终温润如春。
蓦然,在一个转角遇见,一个悠远的春日。
蓦然,在一杯茶里明了,一段时光的守候。
蓦然发现,与其车尘马足,不如行扁舟,赏垂柳,笑看一世风华。
若自得,听笙歌婉转,看春光甚好,路人相引见红枝。
[点评]本文具有古典之美。
由古典的意象、典雅的语言,可以窥探作者受古典诗词浸淫之深。
作者触角敏锐,能从习焉不察的表象下提取出值得寻味的东西。
散步,坐船,喝茶,无一样不是寻常事,但作者却能慧眼独具,用生花妙笔摇曳出一段美丽情愫。
语言洗练,文风典雅。
善于描摹,细节描写细腻生动。
蓦然发现
查逸虹
蔫黄的叶子受暑气的蒸腾给大地留下了最后的身影,泪光迷离中滴出点点回忆。
我家院落有一株不起眼的树。
无心插柳柳成荫,随手的一掷在坚土中崭露新意,我曾经成全了一株枇杷树,引以为傲。
在别人的嘲笑声中,我证明了我也能种出一棵树。
为了更好地保护它,我不忘每天为它浇水施肥。
有时一个人静静望着它:
那绿油油的叶片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竟泛起层层红晕。
略粗的枝干仿佛小孩藕般的胳臂,偶尔会有一两只小黑蚁从上面爬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我的细心照顾下,小树苗在风中欢快地拔节。
我爱它,甚于爱我自己。
随着长大,我渐渐变了。
我不再拘泥于身边的花花草草,因为我有着更多的兴趣,看书,看电视,我几乎样样不容错过。
偶尔拥有一份茶余饭后的心情,我也总是懒洋洋地亲吻阳光,于是那一株绿色在我的记忆中渐渐淡褪。
直到去年,夏,香樟树浮动着绿色,白莲倾吐一朵又一朵涟漪,热气笼罩着苏城的黄昏,日昼开始逐渐平分,沉淀出永恒的记忆。
红雾喧嚣遍城市的每一寸肌肤,幢幢高楼在蒸腾下微显坍圮之貌。
我,安于享受,在空调中浑然不知外面的世界。
禁不住妈妈的再三催促,无奈中,我只好去院中看看绿色,也顺带缓解眼疲劳。
绿,不,那只剩一堆黄!
儿时的伴侣——枇杷树,已被夏这双无情的大手撕碎了身体,血肉模糊,我仿佛见到了一颗颗泪珠从耷拉着的叶片中顺干而流,溅起一点点心酸与凄凉。
没有昆虫愿与它为伴,没有甘霖愿浇灌出它的绿色,也没有人记得它,那个曾经爱它的人去了哪?
是谁将最美的笑靥留在树上?
是谁又将残酷的冷眼刻在树心?
是谁栽树反成葬树人?
?
?
都是我。
泪水经不住记忆的煽情,如汹涌的洪水蓄势待发。
在迷离的泪光中,看到了过去的场景,它还好好站在那儿,朝我笑?
?
回忆中,蓦然发现了我所失去的——
爱与责任。
[点评]本文撷取成长长河中的一束浪花,仔细观照,品出它之于人生的深刻意义,选材、
立意均不俗。
在成长过程中,由于一时疏忽所造成的后果,是令每位读者都能身同感受的。
“爱与责任”,这四个字,完成了主题的升华,使得文章立意没有停留在浅显层面,而是有了更深的成长意义。
作者观察细致,爬在树干上的小黑蚁也未逃过作者的双眼。
语言形象,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蓦然发现
陶璐易
总爱在做作业的时候从窗口望出去。
目光停留在那一片绿色上,久久不愿离开。
那是一个别致的后院,那棵翠绿的树下放着一架秋千,周围的栏杆上满是藤蔓,绿意茂盛得坦荡。
总忍不住走近望向院子里,石子小径别有一番情趣。
常常看见,那个女孩在秋千上开心的笑容。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百般无聊地躺在家里看电视,六年级的暑假没有作业,冰淇凌让我闲适且愉快。
只是,再次望向窗口,蓦然发现,笑容不再。
接连几天总看见那女孩在秋千上愁眉不展的神情。
距离让我不敢上前。
只是,在那之后,秋千没有了,那棵树也没有了。
站在我家的院子望去,只有零星的几根藤蔓奄奄一息地挂在栏杆上,怨妇般地怀想曾经的韶华。
就这样,一年的时光匆匆过去。
夏,又至。
院,依旧苍凉。
我早已淡忘了隔院的绿色,即使满心惆怅时,也不再如往常一般将目光投向隔院,逐渐习惯了没有绿色遐想的生活。
乌云黑压压地来袭,暴雨倾注。
我连忙跑到三楼收衣服,唯恐早晨的辛劳付之东流。
站上阳台的那一瞬间,竟呆了。
那满院的姹紫嫣红是何时存在的?
我竟从不知晓。
细碎如泡沫,却在一整片绿色草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嫩与柔媚,充满活力与希望。
隔天,依旧晴朗,忍不住好奇,我推开那小院的木门,一整片的太阳花抬着头,像孩子吮吸母乳似的接受阳光的沐浴。
在那片太阳花当中,我忽地发现一块小小的木牌,上面隐约有几行稚嫩的字——“妈妈,你要快点好起来,要像这些花一样对囡囡笑!
”
后来得知,去年隔壁女孩愁眉不展,正是因为她母亲出了车祸,昏迷不醒。
小女孩拆掉了秋千,并要求爸爸种上满院的太阳花,因为她听说,太阳花的生命力旺盛,可以带来好运。
曾以为失去了那片绿,却在无意中发现,绿意并未远离。
蓦然发现,有时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多。
[点评]“蓦然发现,有时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多。
”我相信,所有读到最后一段的读者,都会为这段话叫好,此句一语双关,富含韵味,识见不俗格自高。
作者很善于经营文章,从“我”的视角,着重描绘两幅情景:
一是一年前的绿意消亡,二是一年后的姹紫嫣红。
两者形成鲜明对照,构成较强的心理冲击。
故事娓娓道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蓦然 发现 作文 记叙文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