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作文之开办学校可行性报告.docx
- 文档编号:5811983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3.01KB
学校作文之开办学校可行性报告.docx
《学校作文之开办学校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作文之开办学校可行性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作文之开办学校可行性报告
开办学校可行性报告
【篇一:
关于创办一所民办学校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关于创办一所民办学校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市场分析
1、从中西和古今教育的对比,看中国民办教育现状
研究中外教育史的人都知道,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教育都是贵族式的、精英化的。
即使是科举考试大行其道之后,中国古代的教育,理论上没有身份的选择性(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并参加考试,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实际上,贫苦大众接受教育参加遴选人才的科举考试的机会还是少之又少。
总之,教育不普及,是古代教育的一大特征。
西方国家从17世纪开始(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中国则从19世纪初开始,教育从方式到内容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是教育的近代化(或现代化)。
教育逐渐从贵族化、精英化,向平民化和普及化转变。
但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教育的另一个一以贯之的特征是:
官方教育(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私立教育)并存。
当然中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是例外的,在这四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教育被官方垄断,民办教育是非法的,不存在的。
因此,在西方,民办教育从来没有间断过,它们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在某些国家,它们甚至和公立教育并肩而立,分庭抗礼,而不只是后者的补充。
在美国,甚至“先有哈佛,后有美国”。
而在我国,民办教育的传统到了新中国后被中断,改革开放后虽然得到蓬勃发展,但至今却仍难摆脱公办教育的“补充”的附庸地位。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加之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国的民办教育都还有非常大的上升和发展的空间。
总之,中国现在民办教育的现状是:
规模较小,质量不高,远未饱和,方兴未艾。
2、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宏观分析
正是基于以上分析的原因,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开始对民办教育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在政策法规上,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2004年2月25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民办教育的生存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为民办学校的发展起到了不断推进的作用。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建立名
牌民校,消灭公校择校风,在义务教育阶段,要积极推进民办学校教育,以此解决公办学校在择校问题上引发的乱收费问题。
他说,“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校、名校办民校是一种很好的思路和做法。
”周部长的讲话,是国家积极鼓励民办教育政策的明确阐释,更加坚定了人们对民办教育生存和发展的信心。
近年来,很多省市地方政府,也充分认识到了积极发展民办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政策引导等手段,鼓励和帮助民办教育扩大规模,加速发展。
沿海省市走在前边,内陆省市则积极追赶。
据《大河报》报道,郑州市二七区出台的《关于规范民办教育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以往一些因条件达不到验收标准的“黑户”学校,不再简单地取缔,而是逐步在教学、管理、待遇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权利,如在土地利用、改善办学条件、教师培训、配备课桌凳子等方面给予优惠或资金补贴。
2007年10月30日,郑州市二七区委对辖区内10所民办学校进行了每校1万元的资金奖励,并对50名民办学校的优秀教师予以每人600元的表彰奖励。
另据报道,河北等地,坚决贯彻国家关于禁止公办学校录取择校生的规定,以此解决公办学校乱收费的问题,同时也为推进民办学校教育提供了契机。
总之,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角度进行宏观分析,我们不难得到结论:
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的政策,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法律环境已经比较完善。
3、从严峻的就业形势看民办基础教育的市场
众所周知,上个世纪末至今,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跨越式发展阶段,高校数量急剧增加,学校规模飞速扩张,整体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成数倍提高。
相对于高校的扩张和发展,基础教育阶段的中等教育(初中和高中)则只是稳定中持续发展。
无论学校规模和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较之高校,增幅都相对较低。
在民办教育的领域,情况也大体如此:
民办高等院校的发展,快于民办中等学校的发展。
换言之,民办中等学校(初中、高中)发展的空间尚很广阔,尤其是民办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内陆省份。
另外,更重要的是,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日益加剧。
很多学校和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到令人汗颜的程度。
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终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在整个教育链条中迅速产生连动效应,已经、并将继续演变为高校招生生源的竞争,和高中、初中升学择校的竞争。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伴随着高校的扩招,高中升学率也大幅度的提高,而高考的竞争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更加急剧,并进而带来中招竞争的加剧。
具体表现:
一是初中和高中不仅更加追求升学率,而且追逐名牌和重点学校的升学率;二是家长在学生身上的教育投入增加,或让孩子读各种文化补习学校(尤其是寒假和暑假班),或平时就请家教,利用周末或者非周末的晚上,对学生进行家教辅导;三是由于名牌初高中资源有限,它们迅速扩张创办分校(包括“伪分校”),大量招收择校生,收取昂贵的择校费用,家长则不惜血本(尤其是广大农村学生
家长和城市工薪阶层),甚至不顾学生实际,非理性的将学生推入名牌重点学校,以期孩子将来能考上好的大学。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中等教育学段(初中、高中),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高质量的重点中学数量有限,招生规模有限),民办学校大有可为。
民办学校机制灵活和合理,它们拥有更加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在招生地域,收费方式,办学模式,教师的招聘、使用,管理者的责任心等诸多方面,都有公办学校难以比拟的优势。
所以相对于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周期更短。
加之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无不聚结了成千上万的流动人口和打工族大军,外来工子女的入学问题,仅凭政府和公立学校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
因此民办学校的生源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事实也证明,无论沿海省市,还是内陆省份,民办中学鲜有因生源问题而难以为继的。
1997年以来,笔者曾先后在河北、江苏、浙江、广东、四川、河南的民办和公办学校任教或考察,到过的数十所民办学校,从其办学规模学生数量和缴费标准估算,有大赚的,有小赢的,鲜有大亏的。
因生源不足而倒闭的,更是没有一家。
要之,民办中学的生源市场是充足的,这种状况起码还将持续十数年——因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高考和中考的剧烈竞争,显然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缓解;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问题,也只有借助民办教育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4、市场定位:
从初级中学重点突破
应该说民办教育,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和中学教育,直至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的发展空间都是广阔的,但在中小城市甚至广大农村,初中的生源尤为充足,市场更为广阔,因此着眼初中,从初中突破,带动小学和高中,应该是新兴民办教育的重要战略,理由如次:
我国的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家长在学生的学校教育上的花费是很低的。
除了外来工和追求特优教育的豪富阶层外,一般的工薪阶层要将小学的适龄孩童送入花费不菲民办学校还是很慎重的。
他们更多的会在孩子的非文化教育上投资――如艺术教育等。
即使是文化教育的投资,更多的也是奥数、作文或者英语等特殊教育。
从社会心理上分析,一般的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聪明的,小学阶段的孩子,文化课相对较难拉开很大差距,而较小的差距,不会给家长造成危机感。
中学教育就不同了。
其中,初中教育虽然也是义务教育,但由于优质重点高中资源的短缺,中招择校压力的加剧,使初中学生的家长有更多的危机感。
而人的成长,初中阶段显然至关重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上处于易叛逆期;行为习惯上处于养成的最后阶段;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则处于形成期。
孩子的文化课成绩更容易拉开巨大差距,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也容易走入歧途和极端,令非专职教育的父母束手无策。
而应试教育的现状,使公立初中对成绩平平的学生采取漠视的态度,对“双差生”更是采取不负责任的放任或者敌视、鄙视的态度。
因此即使是工薪阶层,如果学生成绩平平,甚或沦为“双差生”,家长都会考虑送孩子到班额小,更负责的民办学校去尝试。
事实也证明民办学校更适合公办学校优生之外的学生群体就读。
高中教育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竞争同初中一样甚至更加激烈,因此家长会愿意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更多。
但从教育的难度上看,办成一所教育教学质量高的初中,显然比高中容易。
这主要是由初中、高中的知识难度有别和优质教师资源的现状决定的。
一般而言,“物美价廉”的合格、优秀的初中教师更容易招聘到,也更容易培养成。
而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优质教育将无从谈起。
所以,除非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投入,创办民办初中,要比创办民办高中更加现实。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2、这些先富起来的家庭具备较好的经济条件,由于国家教育投入资金短缺,导致教育供应与教育需求还不相适应现象,使他们不惜代价愿把子女送到
3、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香港回归和加入关贸总协定,家长们迫切希望子女能从小在一种国际化的教育环境中学习,生活与锻炼,以
以使其孩子能适应将来国际竞争。
4、由于市场经济竞争环境的影响:
家长们深到认识到;经济的繁荣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与技能,希望子女将来能超越自己;希望学校能够充分挖掘孩子
三、生源市场预测
上海元哲咨询成功编写苏州xxx职业培训学习筹建可行性报告!
元哲的报告主要通过:
项目的市场和销售、建设规模和产品、厂址选择、原辅料供应、工艺技术、设备选择、人员组织、实施计划、环境影响、投资与成本、效益及风险、资金筹措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论证和评价分析,并在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科学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如何行建设及项目建进程等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元哲咨询在众多相关领域内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如:
能源、化工、it互联网、食品饮料、旅游酒店、房地产、3g、餐饮、美容美发、纺织服装、五金建材、零售物流、汽车及零部件等等;元哲长期关注中国产业经济的发展,为客户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及主办单位
1.2主办单位概况
1.3项目提出的背景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2项目发展概况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市场预测与建设规模
3.1英语培训市场分析
3.2英语培训市场预测
3.3市场推销战略
3.3.1推销方式
3.3.2推销措施
3.3.3促销价格制度
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场址选择
4.1资源
4.2经营场所的选择
4.2.1自然条件
4.2.2基础设施
4.2.3社会经济条件
4.2.4其他应考虑的因素
第五章技术方案
第八章组织及人员安排
8.1组织
8.1.1企业组织形式
8.1.2企业工作制度
8.2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8.2.1劳动定员
8.2.2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8.3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9.1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9.2项目实施进度表
9.3项目实施费用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1项目总投资估算
10.1.1固定资产总额
10.1.2流动资金估算
10.2资金筹措
10.2.1资金来源
10.2.2项目筹资方案
第十一章财务评价
11.1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1.2销售收入估算
11.3成本费用估算
11.4财务评价报表
11.5财务评价指标
第十四章社会评价
14.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14.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14.2.1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及参与程度
14.2.2当地机构组织对项目的态度及支持程度
14.2.3地区文化状况对项目的适应程度
14.3社会风险分析
14.4社会评价结论
第十五章风险及控制
15.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15.2风险程度分析
15.3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第十六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前言:
教育是兴国之本,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但由于长期以来国家教育经费不足,公办学校发展迟缓已造成社会需求与学校现状之间的尖锐矛盾。
为此,国家适时地调整政策,制定了“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推动社会力量办学。
我们铜川市耀州文武学校就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
运行模式:
以国家普九教育为主,以武术、计算机、各类兴趣小组为辅,充分体现我校的办学宗旨:
“双语教学、培优补差“。
学校现状:
我校创建于1996年,是铜川市耀州区第一所全封闭民办中学,该校地处景阳川,南傍城区10华里,交通便利,无闹市之干扰。
校区占地30亩,教学区有教学楼一座,共中标准化教室18间,宿舍楼一座,可容纳住校生600名,操场场地十分广阔,百米跑道南北贯通,篮球、足球、投掷等体育活动均可开展。
目前,我校再册师生近260名,学生240名,教师20名,开设有9个教学班。
教师中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3名,其他均为大中专学历。
教师队伍,老、中、青结合,人均30岁左右,知识层次较高,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是一支充满生气的教师队伍。
正是在这些教师齐心协力之下,使学校几年来一直处于发展态势。
每年初中毕业生上线人数达40%左右,考入重点中学、重点班、中专技校等皆有。
发展前景:
我校地处城郊,生源十分充足,离校三公里处有一所公办中学,现在校生1300余人,初中部共有17个教学班,每班均有70名学生,教室里人满为患。
由于周边几所小学、中学解散、合并,导致学生管理混乱,许多学生无处住宿,这对我校争取生源是很好的机遇。
我校现闲置着一座宿舍楼、一座教学楼,如投资到位,很有发展前途,现因资金短缺,无法达到一些学生及家长的高要求,希有识之士投资教育,这是一项名利双收的好项目。
投资计划:
1、按普九教育完善教学设备10万元
2、师资扩建10万元
3、环境改造、硬件投入10万元
合计:
30万元
白湖镇邓湖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
新建学生公寓工程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
项目概况及校情简介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白湖镇邓湖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学生公寓工程
建设地点:
白湖镇邓湖初中校园内中北部
建设性质:
新建
项目投资:
政府投入
项目法人:
白湖镇邓湖初中
项目法人代表:
高言之
2.2校情简介:
邓湖初级中学始建于1968年,位于军二路南200米,邓湖粮站和崔岗村民组之间。
学校处于白湖镇西部,距离庐江县城约8公里,学校招生范围为泉水村、邓湖村、陶冲村,覆盖人口20000左右。
学校占地32亩,建筑面积2556平方米。
校园坐落在高朗开阔的山地上,环境幽雅,空气清新,天然氧吧,高大的法梧浓荫匝地,新栽的香樟郁郁葱葱,是优良的居住、生活、学习的环境。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邓中人兢兢业业、克勤克俭,一心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谋求学校的发展。
邓中的学生也牢记校训:
爱国、强身、立志、勤奋,以前每年都有很多学生考上中专。
从这里考上庐江中学、裴岗中学的学生,也得到了高中教师的高度认可,有很多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一些著名的重点高校。
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都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有的现在还处在很高的领导岗位上。
教师们也在不断的探索研讨总结,近年来,有多篇论文发表或在省、市、县的论文评比中获奖。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白湖镇邓湖初级中学是一所有着40多年历史的老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近几年来,随着学校管理的日益规范,学校教学质量日益提高,学校工作深得老百姓的赞赏,邓湖片的百姓对邓湖初中充满了期待。
2、现有教师45人,教学班16个,在籍学生1600人(含小学部)。
由于学校设施的限制,使得离学校比较近的毛咀村学生都要到离家很远的另外一所学校读书。
3、邓湖初中现有教学用房18间,教师办公用房6间,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各一个,厕所一个20蹲位。
学生教师食堂一个,三间瓦房。
目前尚缺一幢提供学生住宿的学生公寓楼。
邓湖初中一直没有学生住宿用房,广大学生家长强烈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住宿条件,避免学生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奔波劳累,严重浪费了学生的精力,大大的增加了安全隐患。
而且有很多学生家长在外打工,孩子在家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缺乏良好的管里,给学校教育带来了难度,这是学校老师十分头疼的事,也是家长十分揪心的事。
4、在“双基”、“普九”验收时,由于县、乡经费紧缺,因此学校多年来建设终止。
但近几年来,面对蓬勃发展的邓湖初中,学校校园维修尚且乏力,更谈不上添制一些教学设施、设备,建设教育教学用房。
学校深感无法为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无法满足广大邓湖人民群众的期盼.
5、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群众强烈期盼邓湖初中尽快完善办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6、建成后的邓湖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将达2000人,能使硬件达标,学校规模,办学水平上新台阶,真正成为全镇学校的示范,为学生提供良好优质高效的教学服务。
第三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篇二:
关于创办一所民办学校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关于创办一所民办学校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市场分析
1、从中西和古今教育的对比,看中国民办教育现状
研究中外教育史的人都知道,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教育都是贵族式的、精英化的。
即使是科举考试大行其道之后,中国古代的教育,理论上没有身份的选择性(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并参加考试,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实际上,贫苦大众接受教育参加遴选人才的科举考试的机会还是少之又少。
总之,教育不普及,是古代教育的一大特征。
西方国家从17世纪开始(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中国则从19世纪初开始,教育从方式到内容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是教育的近代化(或现代化)。
教育逐渐从贵族化、精英化,向平民化和普及化转变。
但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教育的另一个一以贯之的特征是:
官方教育(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私立教育)并存。
当然中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是例外的,在这四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教育被官方垄断,民办教育是非法的,不存在的。
因此,在西方,民办教育从来没有间断过,它们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在某些国家,它们甚至和公立教育并肩而立,分庭抗礼,而不只是后者的补充。
在美国,甚至“先有哈佛,后有美国”。
而在我国,民办教育的传统到了新中国后被中断,改革开放后虽然得到蓬勃发展,但至今却仍难摆脱公办教育的“补充”的附庸地位。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加之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国的民办教育都还有非常大的上升和发展的空间。
总之,中国现在民办教育的现状是:
规模较小,质量不高,远未饱和,方兴未艾。
2、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宏观分析
正是基于以上分析的原因,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
《中入,国家开始对民办教育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在政策法规上,先后通过了
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2004年2月25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等。
这些法律法规,
为民办教育的生存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为民办学校的发展起到了不断推进的作用。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建立名牌民校,消灭公校择校风,在义务教育阶段,要积极推进民办学校教育,以此解决公办学校在择校问题上引发的乱收费问题。
他说,“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校、名校办民校是一种很好的思路和做法。
”周部长的讲话,是国家积极鼓励民办教育政策的明确阐释,更加坚定了人们对民办教育生存和发展的信心。
近年来,很多省市地方政府,也充分认识到了积极发展民办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政策引导等手段,鼓励和帮助民办教育扩大规模,加速发展。
沿海省市走在前边,内陆省市则积极追赶。
据《大河报》报道,郑州市二七区出台的《关于规范民办教育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以往一些因条件达不到验收标准的“黑户”学校,不再简单地取缔,而是逐步在教学、管理、待遇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权利,如在土地利用、改善办学条件、教师培训、配备课桌凳子等方面给予优惠或资金补贴。
2007年10月30日,郑州市二七区委对辖区内10所民办学校进行了每校1万元的资金奖励,并对50名民办学校的优秀教师予以每人600元的表彰奖励。
另据报道,河北等地,坚决贯彻国家关于禁止公办学校录取择校生的规定,以此解决公办学校乱收费的问题,同时也为推进民办学校教育提供了契机。
总之,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角度进行宏观分析,我们不难得到结论:
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的政策,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法律环境已经比较完善。
3、从严峻的就业形势看民办基础教育的市场
众所周知,上个世纪末至今,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跨越式发展阶段,高校数量急剧增加,学校规模飞速扩张,整体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成数倍提高。
相对于高校的扩张和发展,基础教育阶段的中等教育(初中和高中)则只是稳定中持续发展。
无论学校规模和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较之高校,增幅都相对较低。
在民办教育的领域,情况也大体如此:
民办高等院校的发展,快于民办中等学校的发展。
换言之,民办中等学校(初中、高中)发展的空间尚很广阔,尤其是民办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内陆省份。
另外,更重要的是,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日益加剧。
很多学校和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到令人汗颜的程度。
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终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在整个教育链条中迅速产生连动效应,已经、并将继续演变为高校招生生源的竞争,和高中、初中升学择校的竞争。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伴随着高校的扩招,高中升学率也大幅度的提高,而高考的竞争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更加急剧,并进而带来中招竞争的加剧。
具体表现:
一是初中和高中不仅更加追求升学率,而且追逐名牌和重点学校的升学率;二是家长在学生身上的教育投入增加,或让孩子读各种文化补习学校(尤其是寒假和暑假班),或平时就请家教,利用周末或者非周末的晚上,对学生进行家教辅导;三是由于名牌初高中资源有限,它们迅速扩张创办分校(包括“伪分校”),大量招收择校生,收取昂贵的择校费用,家长则不惜血本(尤其是广大农村学生家长和城市工薪阶层),甚至不顾学生实际,非理性的将学生推入名牌重点学校,以期孩子将来能考上好的大学。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中等教育学段(初中、高中),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高质量的重点中学数量有限,招生规模有限),民办学校大有可为。
民办学校机制灵活和合理,它们拥有更加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在招生地域,收费方式,办学模式,教师的招聘、使用,管理者的责任心等诸多方面,都有公办学校难以比拟的优势。
所以相对于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周期更短。
加之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无不聚结了成千上万的流动人口和打工族大军,外来工子女的入学问题,仅凭政府和公立学校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
因此民办学校的生源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事实也证明,无论沿海省市,还是内陆省份,民办中学鲜有因生源问题而难以为继的。
1997年以来,笔者曾先后在河北、江苏、浙江、广东、四川、河南的民办和公办学校任教或考察,到过的数十所民办学校,从其办学规模学生数量和缴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作文 开办 可行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