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新文化运动.docx
- 文档编号:5809180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56.33KB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新文化运动.docx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新文化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新文化运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质
1.下图是对1890—1926年间关键词“革命与维新、改革、改良”使用频率所作的统计。
它可以说明()
A.坚信革命必然取代改良维新的信心增强
B.此时段“革命”出现频率高于“维新、改良”
C.认识到改良或革命都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D.赞成革命,怀疑、否定维新与改良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仔细观察题干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D两项的表述与题干表格信息无关,属于无关项;B项表述明显错误,不符合史实和题干表格意思。
而C项的表述,符合史实和题干图表意思,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2.陈先初先生在《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中提到“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
这里“新的转变”指()
A.实践英国自由主义民主B.效仿法国激进主义民主
C.实行德国保守主义民主D.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信息看,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思想界出现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走向,这里的“新的转变”是指中国人由向西方学习转向“以俄为师”,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即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故答案选D
3.国史中会经常碰到“近代化”一词。
XX词条对此解释:
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它包括:
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②B.①②
C.①③④D.①②③⑤
答案:
B
解析:
①中的观点是洋务运动过程中顽固派的观点,主张维护封建统治;②中的观点是义和团运动时额“盲目排外”思想;③④⑤则分别是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的主张;故选B。
4.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下列哪个口号呼应了上述观点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须知今后的世界,必成劳工的世界”
C.“打倒孔家店”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中的“革命成功将近十年”可知是辛亥革命后,“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可以判断出这是对人们的思想不够解放表示不满,故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的进一步的解放。
A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材料重点说的是新的救国的探索;B项说的是社会现象而不是揭示的本质;D项材料无法体现。
所以答案选C。
5.马克思指出: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助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评价下列哪项较为恰当()
A.中体西用的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
维新派采用“托古改制”的办法来推行自己维新变法的主张,“托古”即借用孔子的招牌来减轻变法的阻力,发展资本主义。
而ACD三项均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主张,没有体现“借用他人的间接性”。
综上,故,正确答案选D。
6.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说:
“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
是因为孝悌范围太狭了。
说什么爱有等差,施及亲始,未免太滑头了。
就是达到他们人人亲其亲长其长的理想世界,那时社会的纷争恐怕更加利害;所以现代道德底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
”从材料中不能得出
A.封建伦理道德有阶级性B.不能打倒一切传统文化道德
C.旧的家庭伦理观念可以借鉴D.现代道德要彻底放弃传统道德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可以看出陈独秀主要是对旧道德中的阶级性进行批判,没有全盘否定旧道德,所以答案选择D.
7.中国在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20年代思想潮流更迭快,冲突激烈,这说明()
①中国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新的政治力量
②中国人民不怕失败,勇于探索救国真理
③中国的民族危机严重,国内政治统治黑暗
④这些思想潮流对于中国的现实都有局限性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思想变化与社会政治变革之间的关系。
结合所学,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新的政治力量,都积极探索挽救中国的道路,思想潮流更迭快。
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潮流的发展和变化,并不断被逐渐代替。
近代反动统治的黑暗,人民反抗激烈,各种思想层出不穷,冲突激烈。
所以应选D。
8.钱基博先生说:
“就耳目所睹记,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
”“章炳麟与人论文,以为严复气体比于制举;而胡适论梁启超之文,亦称蜕自八股。
斯不愧知言之士已!
”这两句话
A.直接肯定了八股文的积极作用B.间接批判了四书五经的消极作用
C.直接肯定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D.间接批判了维新变法的不彻底性
答案:
A
解析:
钱基博先生说的“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表明了他对八股文的肯定,胡适文字的主要意思是他认为梁启超的文章脱胎于八股,但却他自己的文章好,故答案选择A项。
9.某学者指出“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利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
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偏离了方向”的表现不包括
A.前期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维新运动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力图把人的思想从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正是体现人的价值,维护人的自由权利,A项符合要求。
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更强调政治斗争、民族独立,BCD错误。
10.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使其他文明不得不效仿它。
”中国近代能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事件有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洋务运动 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题目的观点说明了先进的工业文明的辐射能力,“一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使其他文明不得不效仿它。
”正是说明了东西方文明之间,或者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间的碰撞和交流。
①②③④均是文明碰撞与交流的体现。
11.“我旧说以忠孝节义范束全国之人心,一切法度纲纪经数千年圣哲所创垂,竟毫无可贵?
何必先自轻贱,一闻新说,遂将数千年所尊信持循者弃绝不值一顾,对于新人物有自惭形秽嗫嚅不敢言之概,甚或迎合新人物毁骂先代遗传,诟辱自家学理。
岂国家数百年条教所颁以及吾人胜衣就傅数十年朝斯夕斯者,全属虚伪无物乎”。
这种观点没有
A.表达对于新文化运动的不满 B.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C.会受到当时主流文化的排斥 D.说明作者的思想顽固守旧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表达了作者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这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背道而驰,AB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和史实,D项说法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作者的思想顽固守旧反而能说明作者更为理性的认识到了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答案选D。
12.陈旭麓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
“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批判。
”该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B.国民革命C.中共一大D.五四运动
答案:
A
解析:
紧扣关键词“辛亥革命”、“文化传统”,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性,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方面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故选A。
B项国民革命和D项五四运动并未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C项中共一大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是在1921年成立,与材料“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不符。
13.当代学者余英时在评述民国时期某一运动时说:
“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即以为中国文化传统是现代化的主要障碍;现代化即是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
”这段材料所反映的运动,其特点不包括
A.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作用突出
B.把中国近代反儒学运动发展到新阶段
C.其现代化旗帜即“民主”与“科学”
D.对西方文化有了彻底而全面的认识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理解。
材料反映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它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和决定肯定。
D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所以选D。
14.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前期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都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旗帜
B.都宣扬了资产阶级文化
C.都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D.都受到封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答案:
B
解析:
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艺复兴运动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兴起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所以选B。
15.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真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孙中山借鉴英国“光荣革命”的经验提出了三民主义
C、“中体西用”论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答案:
D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了解。
根据所学,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孙中山是主要是借鉴美国的经验搞民主共和;“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要思想,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新文化运动全面批判了封建专制思想,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局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因此答案为D。
16.“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
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孔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
”陈独秀的上述言论旨在
A.强调民主与科学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
B.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
C.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
D.谴责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伦理纲常
答案:
C
解析:
本题材料提到,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的上述言论旨在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
故选C。
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17.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曾经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
林纾在自编的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除了留下一个笑话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
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
A.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B.学术宽容得到广泛认同
C.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学术自由得到切实保障
答案:
A
解析:
本题材料提到,陈独秀曾经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
林纾在自编的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
故选A。
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18.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中“反对旧道德”的说法与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传统重现光芒”不符;由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可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继承的科学态度,故B项“混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应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传统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全盘否定,本则材料却指出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得到发扬光大,体现出新文化运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创新了旧文化,故本题应选D项
19.胡适说:
“辛亥革命以后,从前所有一切维系统一的制度都崩坏了。
中央政府没有任官权,没有军队,没有赋税权;而各省的督军都自由招兵,自由作战,自由扣留国税,自由任命官吏。
到了后来,有力的督军还有干预中央的政治,中央政府就变成了军人的附属品了。
离心力的极端发展,造成了一个四分五裂的局面。
”由此可见,胡适
A.认为辛亥革命导致分裂局面的出现B.坚持走社会改良的道路
C.意识到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D.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主要分析的是辛亥革命后“从前所有一切维系统一的制度都崩坏了”:
中央无权,地方军政府不听中央节制甚至干预中央政治。
胡适把这一切原因都归结到辛亥革命身上,因此A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新文化运动和改良道路,故BC错误;材料主要分析了混乱局面的原因,没有提出应对主张,因此D错误。
故选A。
20.1921年陈独秀在《青年的误会》中说:
“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
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
……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
”陈独秀意在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的成分
答案:
B
解析:
本题材料提到,“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祟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
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
……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陈独秀意在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因此选B。
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但他正视中国的问题,则超越了杜威。
他在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为工人和贫民办夜校。
他展开“小先生”运动,让文盲学好后以他们的新知识教育其他文盲。
对于1927年的反共产主义分子来说,这就好像一颗政治炸弹一样。
在城市里搞群众教育被视为叛逆而遭禁止,陶行知就到农村进行教育和推行农村复兴计划。
美国的进步教育推行现成的学校制度,陶行知则发现中国普通群众只能在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农村、家庭和车间的所在地受教育。
在所有美国训练出来的教育者中间,陶作为一个穷人出身的人异常地同情普通人民的需要,而这终于使他比别人更接近中国共产党。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以我愚见,匪无非是那些自以为正统的人给和他们立场不同或反对他们所作所为的人乱扣的帽子……俺觉得最好笑的事情还是有些人自己明里暗里干着土匪的勾当,却诬蔑善良可爱的人是“匪”,偏要要拿冲锋枪去剿“匪”扮正义!
——陶行知《剿匪与造匪》(1932年发表于《申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陶行知在教育领域贡献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评价陶行知。
答案:
(1)同:
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都反对传统教育,开创新式教育;
异:
孔子开创私学,为百家争鸣奠定文化基础;陶行知推行平民教育,促进教育平民化。
(2)陶行知是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为中国开创平民教育,促进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陶行知是民主斗士,反抗专制独裁统治,为中国民族独立民主富强作出贡献。
解析:
(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同:
由材料一中的“在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和所学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可以看到两者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材料一中的“为工人和贫民办夜校。
他展开‘小先生’运动,让文盲学好后以他们的新知识教育其他文盲”和所学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可知两者都反对传统教育,开创新式教育。
异:
由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开创私学,为百家争鸣奠定文化基础;由材料一中的“到农村进行教育和推行农村复兴计划”和“为工人和贫民办夜校”等信息可以知道陶行知推行平民教育,促进教育平民化。
(2)由材料一的相关信息可以得出陶行知是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为中国开创平民教育,促进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由材料二的信息可以得出陶行知是民主斗士,反抗专制独裁统治,为中国民族独立民主富强作出贡献。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庞朴认为:
“五四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揭开了现代批孔的序幕,立下过不朽功勋。
”与此类似的说法出现在朱玉湘的文章里:
“‘五四’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战斗口号,……立下过不朽的功勋”,“鲁迅是‘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的主将”。
而吕振羽早在1940年就已指出:
“在反封建文化斗争的高潮中,曾产生一部分自由主义分子的盲目反古的倾向,即反历史主义的倾向。
他们无视伟大祖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几乎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切都是要不得的,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下,一时就抹杀了发展到那样高度的中国封建文化的一切,不去估计其巨大的创造成果和它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摘编自杨华丽《新时期以来“打倒孔家店”口号研究述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新文化运动时期“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答案:
示例一:
这一口号值得肯定。
理由:
这一口号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批判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带有明显的革命意义。
示例二:
这一口号应该否定。
理由:
这一口号在批判儒家思想时对民族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态度和极端、片面的思想方法。
由于缺少历史主义,他们常常只能鄙视旧有的文化遗产,不能全面看待封建文化。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与理解,兼顾考查学生史学理论及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
本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
从而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
本题属于观点论证说明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
第一,要对材料中的观点表明态度,此部分属于开放性设问,答案不唯一,即肯定(同意)还是否定(不同意)均可,诸如,这一口号值得肯定;或者,这一口号应该否定等均可。
第二,要结合相关史实对所持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
诸如持肯定态度,可以围绕以下方面展开论证和说明:
这一口号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批判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带有明显的革命意义等;诸如持否定态度,可以围绕以下方面展开论证和说明:
这一口号在批判儒家思想时对民族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态度和极端、片面的思想方法,明显具有片面性。
第三,末尾要附上总结性、点评性的语言,以升华所持观点。
23.【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庚子国变后,由于朝廷威信扫地,到新政时,讲“民主”、骂“专制”,即便在“体制内”也不再敏感。
当时绝大多数立宪派主张英国式宪政,虽非共和,已认民主。
他们与革命派的分歧已不是民主不民主,而是排满不排满了。
材料二
中国在日政治侨民众多,维新派在戊戌失败后,革命派在辛亥胜利前,都以日本作为主要流亡地。
至于一直在国内发挥影响的立宪派干将如杨度、汪荣宝等,也是留日回来的。
尤其在1912—1918年间,出国留学者几乎都往日本。
而这个时期恰恰是“个人自由”和“民主”的观念大举进入中国之时。
如果说十九世纪的“西学东渐”主要靠华人赴西和西人来华、1920年以后中国的激进思潮相当程度上来自留苏留法学生,那么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的个人自由和民主思潮,包括以这种思潮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更主要是留日学生带来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秦晖《两次启蒙与“日本式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九世纪至1920年以前“东渡扶桑”留学大潮的影响。
答案:
(1)特点:
主张民主、反对专制的人日益增多;立宪派仍倡导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排满以建立共和。
原因: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在民众心中威信扫地;清政府被迫实施新政,有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言论自由;立宪派仍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2)日本成为维新派、革命派的活动基地(宣传民主思想的中心);自由、民主等观念传入中国;留日学生成为国内宣传新思想的主要力量。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讲‘民主’、骂‘专制’,即便在‘体制内’也不再敏感”可以看出当时主张民主、反对专制的人日益增多;根据材料一中“绝大多数立宪派主张英国式宪政”得出立宪派仍倡导君主立宪制。
第二小问“原因”从列强侵略、清末新政以及立宪派仍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等方面分析即可。
(2)根据材料二中“维新派在戊戌失败后,革命派在辛亥胜利前,都以日本作为主要流亡地”得出日本成为维新派、革命派的活动基地;根据材料二中“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的个人自由和民主思潮,包括以这种思潮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更主要是留日学生带来的”得出留学生将自由、民主等观念传入中国,是国内民主思想宣传的主要力量。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
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
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
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
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科的教学工作。
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
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据周天度《蔡元培传》
(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
答案:
(1)原因:
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
(2)特点:
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权力下移;教授治校;兼容并包。
贡献:
力倡并推行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考点 专项 训练 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