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职业教育中的教学工作.docx
- 文档编号:5808889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57.44KB
第八章 职业教育中的教学工作.docx
《第八章 职业教育中的教学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职业教育中的教学工作.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章职业教育中的教学工作
第八章职业教育中的教学工作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它体现着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决定着人才质量。
教学是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双边活动之有机结合,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能力与体力,同时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活动。
第一节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
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主要包括普通文化基础课教学、专业基础(包括技术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学。
理论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实践教学紧密相连。
理论教学既为实践教学奠定理论基础,又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既考虑实践教学的“必需”与“够用”,又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理论教学注重与实际或实践的结合,特别是理论教学的专业课注意突出技术性、职业性和实用性。
这里只就如何进行理论教学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探索。
一、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的种类与目标
(一)、理论教学的种类与目标
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可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三者既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又有不同的教学目标。
1、保证文化基础课程的适当比重
职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课程具有明显的基础性、普及性和普通性,特别是语、数、外等课,应保证适当的比重,以达到相当普通高中的水平。
其理由有三:
①不论是普通高中还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都应是全面发展的人。
普通文化基础课程起着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
②为使职业学校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中等职业教育应重视文化基础课,保证其在职业学校课程结构中占应有的比重。
③相当数量的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在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中的有一定的竞争力,并在未来高校学习阶段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
2、保证专业基础课程的“必需”与“够用”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的劳动者,所以,专业基础课应按专业学习和实践教学的要求,以“必需”和“够用”为度。
①“必需”与“够用”两个概念是由批评“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其目的是强调基础课要为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服务。
②“必需”与“够用”尽管仍可作为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和实践课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对它的内涵应有一个全面、准确而充分的理解。
③“必需”与“够用”也应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概念,它必须随着劳动力市场对从业人员能力要求的变化及时地进行调解、补充、修订乃至更新。
④“必需”与“够用”还应兼顾到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现在学到的“必需”与“够用”的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3、保证专业课教学的服务作用
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其内容主要是成熟的专业技术、管理规范和实践经验。
专业课教学与实践教学更需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共同体现职业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首要问题,教学的动力来自于明确的目标。
它既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1.教学目标的正确性
所谓教学目标的正确性,是指教学目标必须有非常清晰而准确的界定,并精确地表明学习者努力的方向和结果。
正确的内涵包括:
①精确——指向清楚、准确、既应该又可能。
②鲜明——学什么,学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绝无模棱两可。
③恰当——高低与深浅、验易与繁简、宽窄与范围均适宜,“跳一跳,能够得着”。
④具体——指向什么,经过什么途径,达到什么程度,皆能看得见,摸得着;可度量,能操作。
2.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教学目标不但教师要明确,学生也要明确。
师生对每次教学应学什么,懂什么,学会什么,能做什么……均需一清二楚。
①教学目标不是暗示学生而是应明确提出,即明确指向什么,经过什么途径,达到什么目的。
②教学目标是表述心目中的预期结果,而不是教学内容的摘要。
要把目标表达到学生清楚做什么?
而且在学生做的时候,教师能知道他在做。
③教学目标所描述的应是学生以前所不会的内容或以前所不能做的事情。
④每一教学目标要单独说明,最有效的说明是能使他人明了拟定目标者的教学意图。
3.教学目标的行为化
教学目标行为化,是指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应是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如果教学目标所使用的术语,使人不能直接观察到行为所涉及到的过程或结果,便不能对是否达成教学目标进行判断。
(1)描述教学目标要用具体而明确的术语
例如:
说出……的结构名称。
画出…….的结构图形。
用图表来表示……的过程。
区分……二者(或几方面)的特征。
陈述……之间的关系。
指出……的可能结果或结论。
设计出……对……做出的评价。
(2)描述教学目标要使行为有可操作性
依据布卢姆的认知目标的分类,可提出行为目标的要求:
①知识——界定、描述、指出、标明、列举、说明、背诵等。
②理解——区别、解释、举例、摘要、预测、转换、重写等。
④应用——改变、计算、操作、示范、解答、运用、证明等。
⑤综合——联结、组成、计划、设计、重组、重写、总结等。
⑥评价——鉴别、比较、检验、分辨、综评、指明、阐述等。
(3)教学目标行为化的要素
为使教学目标成为明确,可测的具体行为应使它包含四个要素,用A、B、C、D代表。
①谁?
(学习者)也可称为行为者(Audience,或Actor,简称A)。
②做什么?
(完成任务的行为)也称实际行为(Behavior,简称B)。
③在什么条件下?
(行为条件)也称完成行为的相关条件(Condition,简称C)。
④做到什么程度?
(行为水平或标准)了称评价行为表现成功的“程度”或“标准”(Degree,简称D)。
4.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在教学中绝不可只顾及知识性目标,应进行全面设计。
包括:
1知识性目标
2技能性目标
3能力性目标
4思想性目标
⑤心理性目标
⑥方法性目标
以上几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总体而言,不一定每堂都要全面列出。
当然也不只限于一个方面,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所侧重.
5.教学目标的主导性
教学过程的各项活动中,应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居支配地位,起指导作用。
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定向(导向)、启动、激励、控制和评价五大功能。
全部教学活动应自始至终体现其功能的充分发挥。
只有正确、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只有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功能和作用,才能科学地把握教学内容和突出重点,才能产生得当、艺术的教学方法,才能做到重点准、方法巧、效果实。
二、职业教育理论教学内容的组织
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并非完全一致。
教材,仅仅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提供的一般材料,教学内容方是为学习者提供的准确信息、典型材料。
即教材经过加工、处理和调整后方可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教学内容。
所谓加工、处理和调整教材就是科学地、创造性地和颇具个性地对教材进行选择、增删、更新和重组;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及实际需要与可能而进行精心的剪裁、梳理和调整。
最终体现: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逻辑严谨、重点突出;观点鲜明、论据充足;难易适度,简繁得当。
1、明确目标,把握“三点”
一堂课或一课题究竟要解决哪些问题,这就是教学目标;而问题要解决到什么程度,这是教学要求。
如果教师对此心中无数,学生必然不知所云。
把握“三点”是指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弱点,它是教学内容的精髓。
⑴目标适宜,要求适度
一堂(次)课能在适当的深度、广度上扎扎实实地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就是成功之课。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准确地选定一两个主要问题。
教学要求的拟定,要考虑需要与可能,提出适当的具体要求。
⑵统观全局,确定重点
重点是指稳定性、概括性、包容性较强的内容,也是指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内容。
教学重点是指:
具有重大现实或深远意义、作用和影响的“知识点”;
能关系多方面内容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
障碍学习后继知识、技能和理论等内容的“疑难点”;
处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的“交汇点”。
①纵向看,学校(专业)有重点课程,课程有重点章节(或单元),章节有重点课时,课时有重点内容。
②横向看,有重点概念、重点原理、重点实事、重点规范等,或重点知识、重点能力重点观点等。
确定教学重点是在处理教材中起关键作用的一项工作,需要统观全局,慎重对待。
重点可能不只一个,但绝不可处处皆是重点。
⑶化难为易,分散难点
难点就是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或易产生疑虑的地方,或抽象概括程度高而使学生难于把握之点。
难点不一定是重点,重点也不一定是难点,也有的是二者合一。
难,包括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或由于学生难学致使教师难教。
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确定难点要根据学生水平,不能主观臆断;攻克难点需要师生配合、思维同步,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弱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混、易错或易疏忽、易误解的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多靠教师平时教学经验的积累,或是以往失败教训的总结。
2、掌握教材,分析教材
掌握教材是指明了编者意图、结构体系及其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等,并能明晰教材的“缝隙点”、掌握潜在的“隐蔽点”、找准学习的“障碍点”和掌握育人的“知识点”。
分析教材是指在确立重点、难点和弱点的基础上,寻找讲解角度,以及深挖教材的科学性,找出内容的本质联系、内在规律。
深挖教材的应用性,使能力培养寓于知识运用和实践活动之中。
同时,要注意留出学生点评的空白,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权衡轻重,适当增删
⑴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重即教学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讲解上要讲深搞透,在时间上应比例稍大,在手段上要多方配合,在描绘上要浓墨重彩;轻即次要内容,要轻描淡写,可一带而过,可省可略。
⑵增要慎重,删要放心
增就是充实一些必需的内容;删就是去掉不讲或略讲的一些内容。
要增删得当,祥略适合。
第二节职业教育理论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教学活动的酝酿和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
备课,是教师将潜在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教学能力的过程。
教学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而备课则是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基础。
全部教学实践无不证明,备课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决定因素,如果课前没有对内容的精心准备,没有对方法和手段的潜心研究,没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要想取得教学的成功是难以实现的。
备课的实质,是梳理教学思路,确立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掌握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1、备课的指导思想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改变传统的侧重于设计如何教的“流程”应着重策划学生如何学的“程序”,体现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提供帮助与策略、创设情境,有效地启发学生自动学习;既为“教而备”,更为“学而备”。
2、备课的主要任务
(1)了解和研究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学的任务是要促进学生发展。
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体的情况,主要是每个学生的:
基础知识水平、存在的不足等;心理情况,指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状况等。
了解和研究学生集体情况,主要是班级的:
学习风气、精神状态;年龄、心理特点;班级特点;班级后进成员;集体兴趣爱好;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2)确定教学目标和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要达到的标准,即通过教学使学生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所谓明确教学目标,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表述;二是教师准确理解教学任务的范围和程度;三是教师要明确自己要“干什么”。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要从总体上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特点、要求,以及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各章节的地位和作用。
组织好教学内容。
可以用以下标准判定自己教学任务是否明确:
能否流畅复述教学任务;教学任务能否测量;你设计的教学步骤、采用的教学方法、列举的事例等是否为实现目的服务。
(3)钻研教学内容
钻研教学内容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了解,它要求教师对教科书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每一段、每个概念、定理法则以至每个标点符号、插图、附录、注释、习题等,都要仔细阅读,反复推敲,弄懂弄通,真正明了其意义和精神实质。
钻研教学内容要达到懂、透、化、深的程度。
懂,是教师对教科书中的全部内容,包括概念原理、法则、定理、公式、习题、知识体系及逻辑关系等一切内容都要完全理解。
透,是在懂的基础上的更进一步,它要求不仅懂得知识原理,还要知道其由来变化的始末和在实习教学、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并能熟练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化,是在懂和透的基础上,将书本知识和别人的经验灵活运用、变化自如,把教师的思想感情凝聚进去,通俗易懂地表达科学知识。
深,是对知识在“纵向”和“横向”的拓宽,要求教师做到博览群书,通晓古今,文理皆通,一专多能,懂理论,会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变死知识为活学问,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才能说对教材的钻研达到了精通程度。
3、备课的主要环节
①学期(学年)备课——了解教学总要求,把握基本课程内容、知识全局、划分教学时间、教学应达到的目的,制定出教学日历。
②单元(课题)备课——章、节的备课。
研究大纲要求,确定出本章的重点、难点,针对难点和内容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做好上课的准备。
③课时(课日)备课——课前备课。
把本次教学内容的概念、公式、原理、理论,理解深刻,掌握的准确。
每段文字、插图认真研究,领会其实质,写出教案和教学方法。
学期、单元、课时备课的形式在实际教学中不一定都按此执行,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三种备课中的要求应有所了解。
二、讲课
讲课是理论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基本(非惟一)形式,讲课过程就是教师组织协调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学生认知等各方面因素的关系,使学生发生认知结构上的变化,在认知策略和认知能力方面得到提高的过程。
同时也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发展的过程。
1、讲课的基本要求
①教学目的要明确
教学目的必须明确具体;注意培养目标和具体的教学目标相结合;注意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相协调。
②教学内容选择运用合适、正确
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
讲授内容正确是上课的起码要求。
③教学结构合理
层次清楚、逻辑性强、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教学自然流畅。
④教学方法恰当
激发学习动机,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有机结合。
⑤课堂组织附合学生内容和方法
课堂教学活动前后接应,相互衔接,充分发挥师生作用。
⑥教师的教态、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教态自然大方
教态是教师文化修养、工作经验、自信心、事业心的外在流露,能感染和影响学生。
⑦教学时间分配合理
这是对教师控制教学节奏的基本要求。
⑧板书布局合理、工整美观、书写规范
上好一堂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反映了教师对培养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目的的理解水平。
教师要把教学理论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考影响教学效果的一切因素,浑然完整地表现出来。
2、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目标明确,内容正确,重点突出,方法(教法与学法、手段与媒体)得当,语言艺术,板书合理,联系实际,教书育人,气氛良好,组织有序。
当然,一堂优质课的标准,不一定拘泥于上述十个方面,也不一定要面面俱佳,只要在几个方面,甚至在某一个方面有独到之处,亦不失为一堂好课。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作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内容的继续和补充。
作业内容——复习或预习教学内容,完成作业。
阅读参考书,完成实践活动作业。
(1)布置作业要求
①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②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适度;
③对作业要明确提出质量要求,时间要求;
④注意联系实际
(2)批改作业
①批改作业的方式
全批全改、重点批改、轮流批改、当面批改、学生相互批改、师生共同批改等。
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学生要求来做。
②批发作业的内容
不仅看作业的结果、还要看学生的思路写出批语、肯定成绩提出缺点和努力方向。
4、辅导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继续和细化,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形式,是实验、实习、技能训练、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既有统一要求又要区别对待,既要面向多数又需兼顾两头,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另一方面要进行启发、指点思路与适当答疑。
答疑,是辅导教学的主要方式。
答疑的过程,除做些必要的回答或适当的解释外,主要是引导和启发学生质疑、释疑、再质疑、再释疑的过程。
求知的过程就是不断生疑——质疑——释疑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教学无疑需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
辅导的总要求:
着眼差优诸生,实施因教材施教;注意优化个性,强调发展专长。
辅导的基本要求:
认识要正确,态度要端正,准备要充分,施导要因材,方法要灵活,内容要全面,形式要多样,安排要适当。
5、考试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发展综合能力的学习过程;考试是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是检查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考试的形式:
平时考查——日常观察(印象),课堂提问、检查作业、小测验等。
正式考试——对学生知识技能水平进行总结性检查:
期中、期末考试、升学、考级。
考试过程——明确考试目的-命题-考试-评卷评分-总结过程
学生成绩评定:
(1)确定测量目的
一般目的——检查评定学生学业状况。
目标参照性测验——以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为参照标准,检查学生学业水平与教学目标的差异。
如:
期中、期末考试、操作技能等。
常模参照性测验——鉴别个别差异——竞赛、评优、升学。
(2)命题
命题是测量工作的关键,命题质量的高低,关系到考试是否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
能否圆满实现测量目的。
命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不能脱离教学大纲;②内容要广;③数量适中、难易结合;④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考试
有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等。
(4)评卷
制定细致的评分标准、严格组织评卷工作。
(5)评分
①百分制——是从考卷中直接得到的原始分。
百分制的优缺点:
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②评语制。
第三节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指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获得包括职业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的职业从业能力,并具有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
它是与理论教学相对的一种教学活动,是职业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教学是在实验室或生产现场,根据生产和教学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做结合、获得感性知识与技能和提高综合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形式。
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
参观、调查、练习、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形式。
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通过不断地改革正在逐步形成:
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职业实践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有机结合,并通过技能鉴定取得技术等级证书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教学,是实现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形成办学特色的主要途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使学生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与适应能力的实用性人才的主要手段。
1、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实践教学可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并开发人的潜能,从而形成多种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从业能力,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
2、巩固专业理论知识
实践教学不仅为学习专业理论提供感性认识,而且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还可重温、验证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从而能加深、巩固和强化所学理论知识。
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总会碰到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探索某些原理的需要,从而提高其思维积极性或增进其学习某些专业课和基础课的兴趣。
4、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职业道德
欲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学生需付出艰巨的劳动。
它会使学生的意志得到锻炼,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实践教学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职业的涵义,认识职业的意义,增强职业的情感,感受工作的价值,从而形成敬业、乐业和爱业精神。
二、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
1、实验教学
(1)实验的概念
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某些设备、仪器和材料,在一定的条件控制下,引起实验现象或过程的变化,从观察、测定和分析这些变化而获得直接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而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
实验是学生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途径,是形成、发展、检验理论知识的实践基础。
(2)职业学校的实验教学
①演示性实验:
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表演性或示范性实验。
②验证性实验:
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体现,可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③分析性实验:
它是侧重于训练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实验。
④设计性实验:
它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进行实验设计(确定方案、安排步骤、选择方法)并独立操作,直至完成全部实验,处理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⑤操作性实验:
它是使学生在学会各类参数的测试方法的同时,能正确而熟练地使用、检验最基本的仪器设备,能独立安装和调试一定的仪器、设备、能排除一般故障,维修一般仪器。
(3)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增进学生的直接知识和掌握实验技能;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促进某些心理品质的发展。
(4)实验的准备
一是编写实验指导书。
二是做好充分准备。
(5)实验的指导
①在实验开始前,一是对实验的目的要求、依据原理、仪器设备安装及使用方法、实验的操作过程等,进行必要的说明,必需时进行示范。
②在实验进行中,一是教师应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
二是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实验的设备、器材、仪器,养成科学的工作方法;防止学生鲁莽操作,甚至多次错误尝试,以致损坏设备、器材。
1实验结束后,师生或教师进行小结,并编写实验报告。
二、生产实习
1、生产实习的概念
生产实习,是指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
生产实习有顶岗实习和轮岗实习两种。
2、生产实习教学的任务
①使学生掌握现代生产过程的基础知识和技术,了解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工艺流程。
②熟练掌握本专业工种的生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了解所使用的典型设备、工艺装备、加工方法、检测技术等,获得全面的知识和经验。
③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生产实习教学应围绕着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一系列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生产实习教学是一个把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教学形式。
3、生产实习教学的特点
(1)训练内容的科学性和训练方法的规范性、课堂性
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精心的教学组织等,力求使生产实习教学成为一个规范,高效和科学的教学形式。
目前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此方面都做了许多大胆的探索,但由于各学校受人力、物力的限制,做的还不是很好,还需要继续努力。
(2)传艺育人的思想性
生产实习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某项工种的基本技能,并达到相应的等级工水平。
生产实习教学不要简单理解培养学生技能,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过程中,注意教育的思想性,对不规范的行为、举止、表现要进行教育,同时要挖掘出生产实习教学任务中的内含。
教学永远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性,这是教学规律。
(3)训练过程的工艺性
生产实习教学的课题内容本身有着严密的工艺特点,合理的工艺安排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很重要。
如何在有限的实习条件下,安排学生分组实习,提高实习设备、工具的利用率,这都与工艺有很大关系,与教师的水平有很大关系,工艺性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章 职业教育中的教学工作 第八 职业教育 中的 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