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轴带教育指导计划.docx
- 文档编号:5804364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56KB
学生心理健康轴带教育指导计划.docx
《学生心理健康轴带教育指导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心理健康轴带教育指导计划.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心理健康轴带教育指导计划
学生心理健康轴带教育指导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他助-互助”载体建设,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常态化、系统化进程,按照《吉林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本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实施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以“3·25-5·25-12·25”(“善爱我”到“我爱我”到“珍爱我”)为教育主轴,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指导作用,发挥学院和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主导作用,结合时间节点、季节因素,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和形式,开发教育辐射带,健全普及教育体系,打造轴带教育模式。
二、工作原则
遵循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研判学生心理动态,聚焦学生发展需求,实施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融合化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不断创新工作模式、载体、方法和途径,推动各单位协同配合、有效互动,让全体学生普遍享有专业化、系统化、温情化的心理指导服务,助力学生形成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适应变化的完好心理心态。
三、工作任务
围绕学生心理品质提升根本任务,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成长成才各环节,着力发挥朋辈间互助、关键期教育、常态化教育、专业性督导、网络化建设、校园文化熏陶等工作的育人功能,既强调纵向贯通,又拓展横向辐射,重点实施六项教育。
(一)朋辈互助教育
1.工作目标
利用朋辈沟通便捷性、信息获取直接性、危机干预灵活性等优势,让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作为学生与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纽带,发挥学生骨干作用,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环节中,并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委会等学生组织的作用,强化同学之间友情互动,形成集团化优势,打造朋辈成长发展模式,实现“自助-他助-互助”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具体任务
一是开展朋辈立项活动。
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和新生适应期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在全年内开展以悦纳自我、知恩感恩、阳光心理等为主题的“朋辈协力·心理成长”系列立项活动,要求活动策划紧密结合本单位学生特点和需求,设计主题明确突出、针对性、体验性强的活动内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并按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指导、审核的策划书开展活动,及时报送活动信息。
二是举办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论坛。
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生骨干队伍建设,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工作技能,进行朋辈工作经验技术交流,传承吉大朋辈精神,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定期举办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论坛。
由历任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代表和新入职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参加,每学期举办两期。
三是开展“最暖朋辈”评选。
为了宣传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事迹,扩大朋辈教育在学生中的影响力,真正走进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举办“最暖朋辈”评选活动。
评选在“jLU吉大心声”微信公众平台的吉大朋辈板块开展,同学们通过关注该公众平台并线上投票,评选出前十名获得吉林大学“最暖朋辈”荣誉称号。
每年六月份(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学年任期最后一个月)开展该活动。
3.组织实施
朋辈互助教育活动由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办和指导,各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配合,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组织实施。
(二)成长关键期教育
1.工作目标
针对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大一和大四两个年级学生,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递进式活动,缩短新生进入校园和毕业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期,提升学生自觉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为学生顺利展开大学生活和投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强化“关心、关爱、关注”学生正向成长的指导意识,让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具体任务
一是新生适应期活动。
指导学院和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通过发放《致新生的一封信》,为学生成才发展起到“导航”作用。
另外为让新生科学认识自我、善于寻求朋辈帮助,在大学一年级两个学期先后组织实施以缩短新生适应期为重点的“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和以促进沟通为重点的“心灵沟通”主题班会活动。
二是毕业季压力疏导活动。
为针对性地解决考研成绩的未知性、就业压力的增大、爱情的困惑等因素导致的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寻求自我调节方式,组织实施以毕业生教育为重点的“逐梦起航·心理手册”电子书和“毕业生心理自助手册”送读活动,开展以毕业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性格与职业类型测评为重点的心理测查工作,开展以疏导和排解毕业生心理压力为主要内容的毕业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协助各学院和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毕业生心理知识展等活动。
3.组织实施
成长关键期教育活动由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牵头和指导,各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承办或协办,学校及学院学生会心理部、心理协会、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卫生委员组织实施。
(三)常态化专题教育
1.工作目标
根据学生各类成长需求,在情感疏导、学业辅导、心态优化及珍视生命方面,开展常态化、温情化、专业化、有针对性的专题教育活动,把专业化教育同分众化指导相结合,把解决心理问题同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以高质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正向发展。
2.具体任务
一是情感疏导类团体心理辅导。
由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组织,不定期开展有关恋爱交往、家庭关系等情感类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性格类型,理解原生家庭,做一次有指导的亲情沟通,谈一场有保护的愉悦恋爱,让学生们获得在“快文化”中得不到的深层次内心情感体悟和个人心理成长。
为保障参与者的人身和信息安全,活动仅限校内学生参加,到场人员须签订保密承诺书。
二是学业辅导类互助沙龙。
在学期中、学期末等学生重点关注学业的时期,面向各层各类学生分批开展学业提升专题的心理互助沙龙,内容包括:
学习方法研讨、学习经验分享、课程内容导学、互帮互助共学等。
积极动员有学业提升需求的学生,以沙龙为契机,利用好身边的互助资源;鼓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运用以讲促学的“费曼学习技巧”,积极参与朋辈学业帮扶和学习经验分享,实现助人自助。
三是心态优化类分享会。
由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组织,不定期邀请拔尖学生、创新学生、优秀毕业生及教师开办分享会,分享新知新闻、经历阅历或见识见解,启发学生以才干优势带动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引导学生在思考创新力、自控规划力、共情表达力、执行决策力、沟通领导力等方面主动精进,为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做好心理准备。
四是珍视生命类体验活动。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在学生素质培养基地建立“生命角”,邀请学生身体力行地见证生命历程,学会珍惜生命、呵护生命。
同时,中心将运用影视中学心理、心理剧编演等生动感人的教育形式,不定期开展生命教育电影赏析、生命感悟作品分享、生命思考心理剧体验等活动,加深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让“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根植于学生的心中。
3.组织实施
常态化专题教育由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办指导,由各学院及研究生培养单位承办或协办,由学校及学院学生会心理部、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协助组织和动员。
(四)心理文化教育
1.工作目标
加强心理健康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全校性心理知识普及宣教活动,在广大师生中营造出自觉关注心理健康、积极提升心理品质、自助互助心理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到学生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
2.具体任务
一是5.25心理专家现场咨询。
由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组织学校一线心理咨询师,在每年5月25日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当天进行现场心理咨询,为学生们解答人际关系、学习、恋爱、自我发展、焦虑、抑郁、压力应对等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咨询,积极获取专业支持。
同时,在咨询现场,由各单位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心理协会成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营造自助互助的心理健康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潜力,促进内心平衡,寻求良好的学习生活质量。
二是心理微电影创作评选。
在每年4-5月,由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办,吉林大学心理协会承办,组织开展心理微电影的创作评选,由各学院和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动员和支持学生进行心理微电影的拍摄,征集贴近学生生活,形式生动活泼,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强,能够促动和激发学生们对心理健康的思考的优秀微电影作品。
本活动以微电影拍摄、制作、展播、评选的形式向学生们介绍心理健康的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的理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培养发现、思考及解决自身问题的思维习惯。
三是“辅导员有话对你说”心理温情主播作品评选。
每年11月由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组织各学院辅导员、研究生秘书(原则上学院兼职心理辅导员必须参加),每人录制时长3-5分钟的一段与学生心理成长有关或者是学生心理工作体会的音频,参加“jLU吉大心声”微信公众平台“天天心理”展播并评选。
要求录制内容必须是原创作品,内容需是自己切实的工作感悟与经历,如有借鉴需明确说明。
四是“我与心理的故事”主题征文。
每年11-12月,面向我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原则上全体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必须参加),开展主题征文,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真人真事,教育、感化、引导学生们自觉关注身心健康。
要求征文内容聚焦学生心理成长专题,主题鲜明,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体裁不限,切忌空洞无物,胡编乱造。
题目可自拟,篇幅以1000-3000字为宜,所有参赛作品必须为未发表过的原创作品。
五是“我的青春,我的正能量”原创摄影作品评选。
每年12月,面向我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原则上全体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必须参加),开展原创摄影作品评选。
征集可以体现生活细节、宿舍和谐、青春活力、季节特色、心理情感等的摄影作品,以此来引导学生们寻找美、发现美。
要求摄影作品内容与心理学相关,积极向上,为学生本人原创,图片像素清晰;每张图片需命名,并匹配100字以内的图片解说。
3.组织实施
校园文化教育由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牵头,由各学院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学校及学院学生会心理部、心理协会、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配合组织实施。
(五)专业化督导
1.工作目标
通过“心理百科半月谈”与“开心开讲—大学生心理教育示范讲坛”精品培训载体,提升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探索精神和团队意识,创建学习型、研究型工作队伍,建立广泛联系、上下通畅的工作网络和运行机制,进而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好,更好服务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2.具体任务
一是心理百科半月谈。
旨在全面提高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
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心理工作坊,举办以辅导员、研究生秘书和心理咨询师为主体的专题案例研讨会,选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到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工作一线进行实践培训,邀请辅导员、研究生秘书、研究生导师与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和学生代表共同参与的师生交流活动,开展网上和户外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心理影片赏析等。
活动拟根据每学期初制定的活动计划每月开展2次,遇节假日、大型活动或集体会议等进行适当调整。
活动内容可由中心指定,或由各单位主动申报。
二是开心开讲—大学生心理教育示范讲坛。
讲坛致力于整合校内外心理教育优质资源,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学生打开心灵世界,凝聚成长力量,挖掘蕴藏潜力,规划美好人生,乐享生命时光。
每学年制定讲坛计划,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走进讲坛。
讲坛主题设计要把专家优长和学生需求结合起来,既充分与专家沟通,又及时了解学生信息,从而保障专家讲的精彩,学生听了受益。
每次课程时长在1小时30分左右,采取小班(50人左右)授课形式,同时借助网络多媒体环境资源,录制成可供慕课教学的视频课程,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示范作用。
3.组织实施
专业督导教育由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办,由各学院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配合或参加。
(六)网络平台教育
1.工作目标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平台,整合校内外心理教育优质资源,加强中心网站与微信公众号“jLU吉大心声”的建设力、影响力与吸引力,搭建内容精到、形式新颖、灵活多样、交流便捷、指向性强,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的滴灌式、渗透式微课教育指导体系。
2.具体任务
一是办好学生心理成长微课堂。
微课堂拟采取模块化设计,实现层次化、分众化教学。
针对特殊群体、学生骨干和文理科试验班学生,实施四个课程模块教育。
1.“名师讲心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提炼《大学生心理健康》慕课课程中“学生最喜欢的5节课”等内容,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心理知识的核心框架;2.“青年教师谈心理”,由青年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心理学大师轶事、社会热点问题心理解析与贴近学生需求的心理技巧,塑造学生懂心理、爱心理和用心理的良好氛围;3.“辅导员聊心理”,邀请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学生工作教师结合一线工作经验聊聊自己最想说给学生听的心理发展话题,加深师生情感互动与理解支持;4.“朋辈悟心理”,由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谈谈自己的心理成长感悟,增强同学朋友间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二是建好网络教育阵地。
由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页和微信公众号“jLU吉大心声”构成的网络教育阵地,旨在营造学生懂心理、爱心理和用心理的文化氛围,成为学生手边、耳边和心里的教育传播媒介。
选取学生广泛感兴趣的恋爱、适应、学业、就业和人际交往等心理话题、心理学知识和生活小常识,通过“jLU吉大心声”微信公众平台心理健康主题系列的定期推送,以及“天天心理”微信电台于每天早上7:
45在学生上课前的准时推送,帮助学生主动关注心理发展,正确认识心理压力,及时调整不良情绪。
3.组织实施
在线平台教育由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办,各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及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配合。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二〇一七年五月十六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指导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