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文档编号:5797387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57
- 大小:42.21KB
级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级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山东职业学院
2019级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普专/对口)
二〇一九年五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530103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
三年制,高职专科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四、职业面向
表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面向岗位一览表
序号
就业领域
就业岗位
备注
初始岗位
发展岗位
高级岗位
1
各类发电厂
电气设备运行、维护、安装与检修
电气设备试验
相关技术部门管理
2
变电站、供电公司
电气设备运行、维护、安装与检修
运行巡视、事故处理
相关技术部门管理
3
其他工矿企事业单位
电气设备运行、维护、安装与检修
电气设备试验
相关技术部门管理
五、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本专业的通用能力和专项职业能力,面向发电厂、工矿企业事业单位等行业领域,能够从事发电厂、变电站及供配电系统运行、安装与检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
(1)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英语和计算机知识;
(2)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具有电气接线图的绘制能力及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能力;
(3)掌握电压与频率的管理规定、电气安全规程、各类电气主接线的运行方式、电气设备运行规范、倒闸操作的基本原则、电气设备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系统故障的处理基本原则、消防和触电急救等知识。
(4)掌握电力系统基础知识、高低压开关电器、互感器的原理及运行分析、发电厂变电站电气回路分析方法等知识。
(5)掌握继电保护、电网阶段式保护、发电机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和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等知识;
(6)具备运用网络收集处理、文献查阅、使用信息的能力。
3.能力。
(1)专业能力
①具备正确选用工具、仪器仪表开展工作的能力;
②具备对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及日常维护的能力;
③具备电力系统简单计算分析、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运行监视及一定的事故分析能力;
④具备发电厂倒闸操作,发电机同期操作、调频、调压等能力;
⑤具备变电站倒闸操作、运行监视及事故处理的能力;
⑥初步具备发电厂、变电站运行、检修及管理能力。
(2)方法能力
①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能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能熟练地在因特网上检索、浏览信息、下载文件、收发电子邮件。
②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可借助字典阅读英文专业资料及说明书,具有初步的外语口头交际能力。
③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能针对不同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能有效运用信息撰写比较规范的常用应用文。
如调查报告、工作计划、研究论文及工作总结等,且书写工整。
④自主学习、自我提高能力:
能不断更新知识,善于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自我提高意识强。
⑤自我控制、管理与评价能力:
具有自我教育和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确定符合实际的个人发展方向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安排并有效利用时间完成阶段工作任务和学习计划,能正确的评价(自我、他人)能力。
⑥创新能力:
在学习和工作中,勤于思考,愿意提问,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实验、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或毕业综合实践)中善于动脑,乐于探索,有一定的创新见解。
(3)社会能力
①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②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③良好的品格和严谨的行为规范。
④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能针对不同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能有效运用信息撰写比较规范的常用应用文。
如调查报告、工作计划、研究论文及工作总结等,且书写工整。
⑤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及坚韧不拔的毅力。
⑦能与电气设备安装、运行维护、销售等行业企业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六、培养模式
(一)“分阶段、协同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高职发展的一个热点。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了把工学结合作为重要切入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我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多年改革和建设的基础上,构建了“分阶段、协同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予以实践。
(二)“分阶段、协同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分阶段、协同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专业和校内实训条件特点,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途径,明确了校企双方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将三年的人才培养过程分为3个阶段,通过学校企业“双主体”协同实施教学,实现了“学习—实训—再学习—再实训—顶岗”人才培养途径,完成人才培养规格需求。
第1阶段:
第一学期。
以校内为主,企业参与的教育形式,完成人文素养课程和电工电子技术等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基本能力。
第2阶段:
第二学期至第五学期结束。
以校内为主,企业协作的教育形式,完成职业能力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专项能力,逐步达到电气设备及系统的运行、维护维修岗位需求。
第3阶段:
第六学期。
以企业为主,学校协管的教育形式,完成顶岗实习课程,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
七、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按照学院提出的“逆向分解、整合重构、正向实施、动态反馈、循环提升”的课程体系重构和改革思路,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校企双方专家剖析电气行业的岗位,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为依据,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系统设计学习领域,完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
课程体系由人文素养课程、职业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三大模块组成。
各模块课程设置具体要求如下:
人文素养课程模块
人文素养课程包括必修课、现选课、任选课等三个模块。
主要课程:
入学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身心健康、职业角色体验、创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高职美育、实用礼仪、人际沟通、社会实践等。
②职业能力课程模块
职业能力课程模块包括职业能力平台课和职业能力必修课等两个模块
主要课程:
电工电子技术、电工实训、电气CAD实训、金工实训、电工电子技术、电子实训、电工测量、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工厂供配电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高压电技术、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进网作业电工训练、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③职业拓展课程模块
职业拓展课程:
电工测量实训、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专业英语、市场营销、新能源发电技术、电力法规、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创新课程。
(二)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重构是从专业的整个课程结构体系去考虑,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从培养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出发,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重构上,遵循以下原则:
1.课程内容的选择
(1)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分析该岗位所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
打破传统学科课程及其体系的束缚,尽可能地明确具体的知识点、技能点等要求。
(2)依据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内容,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进行有效衔接。
(3)课程内容尽可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等,注意吸收在实际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经验和技巧。
(4)注重人文素养与专业技术的结合,将素养养成渗透到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更好的实现就业并能适应岗位的迁移。
2.课程内容的重构
基于生产过程,以“任务驱动、过程导向、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重构课程内容。
具体做法是:
按照我院提出的“逆向分解、整合重构、正向实施、动态反馈、循环提升”五步推进法,组织课程专家、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和专业教师成立课程开发团队,重点开发学习领域课程;选择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将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融汇在任务中,构建学习情境。
每个情境按照“资讯(信息收集)、计划(计划安排)、决策(分析决策)、实施(项目实施)、检查(项目检查)、评估(评价改进)”六步法进行设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完成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同步培养。
案例: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开发思路
课程定位: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操作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学习,使学生掌握继电保护设备的工艺技术和工艺规范,能够进行继电保护设备的操作、维护等,培养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本学习领域的定位和学习目标,以行动为导向,依据岗位工作过程,结合维修电工(中级及以上)、继电保护工职业资格标准,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理论必需够用、技能要求高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和整合,开发设计了8个学习情境(继电器的调试、二次回路的安装与调试、电容器保护调试、线路保护调试、电力变压器保护调试、母线保护的调试、微机保护调试、保护系统调试)。
体现了产品生产的完整过程,每个任务情境也都是一个完整工作工程,学习情境与生产环节相对应。
既前后连贯,又相对独立;既可系统学习,又可以选择个别学习情境强化学习,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校外参观、一体化教学、综合实训、顶岗实习、课外自学、第二课堂、网络课堂和考核等。
引入企业文化,设置相应岗位,学生分组实训,“做中学、学中做”,团结协作,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技能培养融为一体,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校企合作制定课程标准
在学习领域确定之后,首先要对学习领域每一门课程所能完成的工作任务所具备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进行准确的定位,以确定每门课程所要承担的教学任务,因此需要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团队研讨制定课程标准,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后予以实施。
(三)课程描述
1.人文素养课程描述
(1)人文素养必修课程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48学时)。
在第1学期开设,该课程的后续课程是《毛价值观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教育为主线,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行为侵袭的能力,确立远大的生活目标,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64学时)。
在第2学期开设,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为指导,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的角度,帮助大学生弄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使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它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性,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而使大学生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3.《形势与政策》(1学分,16学时),第1、2学期,公共必修课,实施在线教学。
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
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从而正确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理解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觉性,增强爱国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自身的人生定位和奋斗目标。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学分,16学时),是一门让人文素养限选课程。
本课程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专题教学的形式,设置了心理健康解读、适应大学新生活解读、学习与生涯规划心理解读、人际交往解读、爱情心理解读、挫折心理解读、情绪管理与塑造人格心理解读、网络心理解读共8个教学单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为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
5.《体育与健康》(4学分,共64课时),在第1、2学期开设。
本课程是以学生身体的运动参与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门人文素养类课程。
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团结精神和协作意识。
本课程开设两个学期,两个学期分别以“身体素质提升”和“运动技能提升”为教学主线实施教学活动。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身体锻炼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针对性的锻炼和提升,学生能够掌握1-2个运动项目的基础运动技术和技能,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逐步加强,学生初步形成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能力。
6.《创业基础》1学分,共16课时,在第2学期开课。
《创业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人文素养课程。
该课程力图对高职生创业观念进行科学指导,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自我雇用,了解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相关扶持政策,从而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7.《就业指导》1学分,共16课时,在第5学期开课。
《就业指导》是一门人文素养课必修课程。
旨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
为学生提供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当地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根据自身的条件、特点、职业目标、职业方向、社会需求等情况,选择适当的职业;对学生进行职业适应、就业权益、劳动法规、创业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促使学生顺利就业、创业。
(2)人文素养限选课程
根据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确定本专业人文素养限选课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等,学生在限定的68学分公共限选课程中自主选择16学分。
1.计算机文化基础(A)(2学分,共32学时),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着重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具备在使用计算机应用程序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ord、Excel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计算机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该课程的后续课程是各专业计算机操作类课程,如《微机制图》等。
2.大学英语(A)(6学分,96学时),在第一、二学期开设,按照4+2学时分两个学期设置。
本课程是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非英语专业的一门人文素养限选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听、说、读的能力,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能阅读真实工作环境下的真实语言材料,包括电话交谈、面谈、公司对外宣传等职场内容,后续课程为根据专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开设的以听、说、读为主的行业英语、职场英语,满足学生自考和后续发展的需求。
3.高等数学(A)(4学分,64学时)课程是一门限选的公共基础课程。
该课程主要学习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数学软件的使用,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数形结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能力、探究创新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核心职业能力。
4.人际沟通(3学分,48学时),人际沟通按“1+2”两学期开课,可安排在第一学年或第二学年。
本课程是人文素养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基本沟通能力训练和职场沟通能力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技巧,消除沟通障碍,在生活与职场中进行有效沟通,不断提高沟通能力,提升职业形象,处理好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脉网络。
为学生能够成为“能说会做有修养”的优秀职业人奠定基础。
5.大学语文(A)(2学分,32学时)是人文素养课程之一,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
课程内容是以中国文学史为线索,涵盖了历代优秀文学作品。
课程用以文带史,以史串文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经典作品阅读和艺术欣赏。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汉语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增进学生对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系统了解,发展学生的审美感悟力、文学艺术鉴赏力以及思辨能力,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6.职业生涯规划(1学分,16学时),是一门人文素养限选课程。
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掌握职业规划方法,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规划、指导在校学习生活,提高职业素养,为实现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顺利转变,促进个人生涯发展,为把自己培养成应用性、职业型的高技能实用性人才奠定基础。
7.职业素养提升(1学分,16学时),是一门人文素养限选课,本课程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以“培养就业观念端正,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基本技能,能理性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溶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课程开设宗旨。
帮助学生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掌握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
8.高职美育(1学分,16学时),《高职美育》是一门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通过学习美的本质与特征,使学生了解美的分类、美的内容、美的形式,通过学习自然美、艺术美、语言美、科技美的主要特征,引导学生把审美当做生活情趣,实现自我审美发展需求,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走进美、认识美、发现美、步入美、探索美、创造美、畅想美,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真善美的统一。
通过美育,实现“以美启真、以美引善、以美导行”的美育目标,全面提升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审美素养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公共任选课程
公共任选课程由学生在第2-5学期从学院提供的课程菜单中进行选课,学生必须修读4个以上学分。
2.职业能力课程描述
表2职业能力课程描述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课程性质与任务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
1
电工电子技术★
160
10
本课程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平台课,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为后续《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
电路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电路及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际知识,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及识别各种元器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安装调试维护电器设备、正确使用各种电器仪表,具有配线、查线、判断及处理常见故障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放大电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际知识,脉冲与数字电路基本单元的形式、工作原理、特点和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分析简单的电路,并能设计常用的电路,熟练掌握电机及控制方面的知识。
●要求:
通过学习,学会电工电子的基本知识。
熟练操作相关实训设备,会排除常见故障。
同步获得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
●读图、绘图及识别各种元器件
●安装调试维护电器设备、正确使用各种电器仪表,具有配线、查线、判断及处理常见故障。
●能够分析简单的电路,并能设计常用的电路。
要求:
会进行相关试验,按要求完成实训项目,掌握基本技能。
2
电工实训
30
1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能力课程中的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是《电工电子技术》,为后续《工厂供配电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常见高、低压设备及器件认识、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点动控制线路;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普通机床带电检修的基本操作;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练习;简易电子产品的焊接。
技能考核项目:
(1)掌握低压器件的使用方法;
(2)检查布线是否正确;
(3)找出故障点并加以排除;
(4)熟练掌握万用表、兆欧表测量元器件及设备
学会调试示波器及利用示波器显示图形并正确读出数值。
3
电气CAD实训
90
3
本课程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平台课,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为后续《金工实训》、《可编程控制器实训》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投影原理和基本方法;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阅读与绘制一般机器设备的零件图和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CAD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绘制和输出机械零件图,中等复杂程序的装配图。
掌握AutoCAD的环境设置,绘图操作命令,编辑命令,图层、文字、块及外部参照和设计中心的使用,以及图形文档的打印输出等,掌握AutoCAD的基本操作技能,胜任基本的机械图形设计任务。
●要求:
通过学习,学会制图投影理论、作图技巧和方法以及读图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能够绘制和输出机械零件图,中等复杂程序的装配图。
同步获得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
●CAD软件命令实训
●零件图的绘制实训
●综合实训
要求:
会进行相关指令的使用,按要求完成实训项目,掌握基本技能。
4
金工实训
60
2
本课程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拓展课程中的专业必修课,为后续《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
焊接方法的种类、特点、应用及生产工艺过程;手弧焊焊接工艺参数的确定及其对焊接质量的影响;钳工常用工具、量具和夹具的操作使用方法;钳工操作的基本方法。
●要求:
学生掌握独立完成简单零件加工制造的实践技能。
熟练掌握手弧焊接;熟练使用钳工常用工具、量具,完成零件的制作。
5
电力电子技术
64
4
本课程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能力课程中必修课,先修课程是《电工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力系统 自动化 技术 专业人才 培养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