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教案全集.docx
- 文档编号:5796323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48.75KB
地方教案全集.docx
《地方教案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教案全集.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方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爱国爱家乡
第1课除夕的习俗
第一课时
内容:
除夕的由来
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来历;
2、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节日。
重难点:
目标:
1、2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让学生来猜一猜为什么这个节日叫年;
2、学生讨论交流;
3、老师介绍除夕习俗传说,夏历腊月除夕,人们喜欢贴红对联,放鞭炮,这也有个来历。
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
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
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
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
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
“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
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
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
“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
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拍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
以后发明了鞭炮和纸,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红对联代替了批符。
第二课时
内容:
除夕的习俗
目标:
了解中国各地传统习俗
重难点:
目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亲授:
1、同学们大年三十这一天你们家里大人们在干此什么?
2、学生说说并汇报;
3、教师介绍并补充: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
在汉族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汉族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汉族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燃爆竹
烟花爆竹,中国汉族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年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祭祖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
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
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
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
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
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我国部分地区有一种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
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
挂灯笼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
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三、总结
你了解了哪些习俗?
第三课时
内容:
除夕的习俗
目标:
了解中国各地传统节日
重难点:
目标:
一、复习引入
二、新授
1、说说这一天你们是怎样过节的?
2、老师介绍年夜饭。
(1)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
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2)饺子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
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压岁钱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
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
“压岁钱,压岁钱!
”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
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三、总结:
让学生说说除夕的感受。
第2课正月初一的习俗
主备人:
杨嫦娥参备人:
陆承珍吴言梅郑世群马小芳
第一课时
内容:
正月初一的习俗
目标:
了解大年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重难点:
目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正月初一习俗
正月初一:
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
“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正月初一讲究的是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大年初一第一天,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电话问候是必不可少的,说声“过年好”,祝福每个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内容:
正月初一的习俗
目标:
知道这一天是喜气洋洋走访亲戚的一天。
重难点:
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新授:
1、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2、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
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
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
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
一是走亲戚。
初一必须到岳父家、须带礼物。
进门后先向佛象、祖宗影象、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行礼。
可以逗留吃饭、谈心。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
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象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
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
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
凡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际,表示谢忱。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
对于部分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
“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
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
现如今,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3、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这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三、总结
第三课时
内容:
大年初一的习俗禁忌
目标:
了解这天哪些事和活不能做
重难点:
目标:
一、复习引入:
二、新授:
1、不要说不吉利的话。
大年初一是一年的开始,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因此,新年的第一天不要说不吉利的话,要多说写吉利的话,如“恭喜发财”、“财源广进”“金榜题名”等。
2、不要喝醉。
大年初一,全家人团圆在一起,不免要喝酒助兴,但千万禁忌喝醉啊。
喝醉后胡言乱语、酒后失态,还有可能酒后呕吐,把屋里弄脏,给新年的气氛带来不好的印象。
加之,春节亲戚来往多,被别人知道了影响不好啊。
3、不要吵架。
见我在它面前走来走去的可能很是害怕,瞪着眼紧张地望着我。
看大年初一,各家各户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如果在这一天吵吵闹闹,那就会显得特别刺耳,让大家议论纷纷,被传为笑柄。
初一切记不要吵架,有什么问题可以慢慢协商,理智来解决。
4、不要吵孩子。
小孩子有时候不懂事,会闯一些小祸,办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
大年初一出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吵小孩子啊,不然会搞得他一个春节都过得不愉快,你自己心里也一个春节难受,小孩子也有自尊心,要以教育为主。
5、不要买东西。
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购置了足够用的生活用品,柴米有酱醋茶,足够用一阵子了。
因此大年初一尽量不要买东西,因为买东西就得把钱给别人,有破财的嫌疑,还是不要买东西为好。
6、不要起得太晚。
大年初一早上,既要早点起床点鞭炮,迎福气,还得出门给长辈拜年,因此切记不要起得太晚。
起得太晚,你就错过一年一度给老人拜年的机会,是很失礼的。
7、不要乱吃东西。
大年初一时,不要乱吃东西。
切记早餐不要吃稀饭,因为在过去只有穷人才吃稀饭,所以初一的早餐一定吃饺子,表示整个一年都富有。
初一最好也不要吃药,含有吃药一吃整一年,并且什么病也治不好的意思,所以再重的病人初一也不吃药,就连补药也不要吃。
8、拜年的禁忌。
和人一起去拜年的时候,如果对方起晚了,催他起床的时候千万不要叫人姓名,如果你喊他见我在它面前走来走去的可能很是害怕,瞪着眼紧张地望着我。
看名字,这意味着对方全年都要被人催促做事情。
拜年时,千万不要跟睡觉的人拜年,因为这样会让对方全年都在病床中,一定要等对方起床以后再拜。
9、不要做衣物。
初一千万不要做衣服或修补衣服。
做衣服的话,就用到刀子和剪子,使用针线,这些的寓意都不好。
动了刀子和剪子,在新的一年逃脱不了口舌和是非。
动了针线,以后生下的小孩眼睛就会很小,像针眼一样。
10、不要做家务。
初一时,尽量不要做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家务活。
洗衣服需要用水,但水神的生日在初一或初二,洗衣服可能会得罪水神的哦。
也不要干倒污水、垃圾、扫地等家务活,因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
农村的朋友也不要用斧子劈木见我在它面前走来走去的可能很是害怕,瞪着眼紧张地望着我。
看柴,因为柴谐音为“财”,斧子劈开柴(财)后,财富就再也回不来了。
11、不要午睡。
大年初一午睡,表示整年都会很懒惰。
另外,大年初一,朋友来摆放的比较多,如果这时午睡的话,显得对朋友很没有礼貌,给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说不定会失去一个很好的朋友。
12、不要做与钱有关的事。
大年初一尽量不要做与钱有关的事,不管是借钱还是还债。
初一姐被人钱,那么一年四季都得靠向别人借钱维持生活;初一借给别人钱,一年内财产都要外流。
另外,不管是要债还是被要债,在一整年里都会很倒霉,因此不要讨债。
13、忌办事粗心大意。
见我在它面前走来走去的可能很是害怕,瞪着眼紧张地望着我。
看在大年初一如果打碎碗、盘、酒具等,就表示一年四季不吉利,因此在做饭时忌粗心大意,一定要小心谨慎。
如果是因为孩子不慎打碎了也不要紧,大人们赶快说一句“岁岁平安”,就可以逢凶化吉了。
14、忌被人掏东西。
大年初一,最好是不要让人掏自己的东西,不要让别人从自己口袋里掏东西,这样做会表示整年度的钱财都会被人家掏走,这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15、要过年了,这些禁忌大家都记住了吧,过年一定要开开心心的啊,如果犯了这些小禁忌,给自己造成心理阴影,多不合适啊。
另外,记得要告诉身边的朋友啊,让别人也了解一下。
三、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3课热闹的元宵节
主备人:
吴言梅参备人:
陆承珍杨嫦娥郑世群
第一课时元宵节的来历
教学目标:
1.了解元宵节的来历。
2.培养热爱祖国传统习俗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培养热爱祖国传统习俗的美德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过春节时,你觉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正月十五,这是什么节日?
(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一、介绍元宵节:
1.元宵节简介 :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
元宵节还叫“灯节”。
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
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
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团结。
二、交流讨论
1、你知道元宵节有哪些传说吗?
2、学生汇报
3、.图片展示:
元宵节的晚上,人们在干什么?
4、咱们玉屏人是怎样过元宵节的?
5、元宵节那天你观看了那些节目或参与了哪些活动?
3、拓展延伸
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第二课时吃汤圆
教学目标:
1、了解元宵节习俗--吃汤圆的意义。
2、学习汤圆的制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元宵节习俗--吃汤圆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知道元宵节有哪些习俗吗?
二.介绍汤圆
1、吃"汤圆"又叫吃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2、 介绍做汤圆的材料
糯米粉芝麻粉(做馅)白糖
3介绍制作方法。
制作方法:
先把芝麻粉版适量白糖后加入少许冷开水,搅拌成馅泥,再用小勺挖一匙馅心放在手心里搓圆,将搓圆的馅心放入干米粉,在盘中往返滚动,直到馅心四面粘满米粉。
最后,把它放在手心搓圆即成
3、回顾拓展
元宵节除了吃汤圆外,你还知道有那些习俗呢?
第三课时元宵灯会
教学目标
1、了解元宵灯会的几种形式及象征意义。
2、在观看灯会时学会自我保护,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元宵灯会的几种形式及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出示元宵灯展图片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介绍元宵灯会的几种形式
1、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
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2、赏花灯
我国各地的灯彩花色众多,格调各异,工巧优美,光彩熠熠。
元宵佳节,不少地方都要举行彩灯展、花灯会。
元宵的灯,有挂花灯、滚龙灯、迎轿灯、走马灯、放水灯、展冰灯……。
像北京的宫灯,天津的宝莲灯,上海的金龙戏珠灯,苏杭的琉璃花灯,广州的鸳鸯戏莲灯,东北的冰灯,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元宵之夜,小孩们纷纷提着灯笼,四处游走玩耍。
华灯照夜,万户生辉,人们上街踏月观灯,游戏杂耍,尽情玩乐。
3、舞龙
土家族人过去习惯以刀耕火种生活,舞龙最初源于土家人遇大旱之年,在农历五月二十日扎草龙求雨。
后来人们为了感谢‘龙神’恩德,祈求岁岁平安,于是在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期间举行‘舞龙’活动。
龙灯队还“入户舞龙”,即龙灯入户拜年。
在锣鼓声的助兴中,由龙头做动作,并由“灯头”带领众人唱一些恭贺的内容。
这时主人放鞭炮开门接龙进屋,龙头正对香火点头三下,随后在屋内转三圈,最后龙尾朝前依次退出,主人多以糖果、烟酒等相送。
三、回顾拓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第二单元文明礼仪
第5课倾听美
主备人:
陆承珍参备人:
杨嫦娥马小芳朕世群黄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倾听的重要性。
2、让学生从小养成倾听的习惯,学会倾听,懂得倾听。
3、对学生进行倾听训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从实践中锻炼倾听能力。
教学难点:
锻炼倾听能力,提高倾听素养。
教学准备:
录像、声音文件、文章《冬娃》、课件等。
教学方法:
引导法、交流探究法、游戏法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
看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生看录像。
2、师:
请大家畅所欲言,说说你的感受。
3、生反馈。
4、师:
录像中的小朋友不但自己不能学到知识,还影响了老师和同学,是对老师、同学的不尊重,是没有素养的表现,长久下去会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不利于自己的成长。
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出示幻灯:
学会倾听)
二、合作交流:
懂得怎样倾听
1、师:
认真地“听”别人说话,似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得到,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呢?
请小朋友们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看哪组想得最周全,随时作好笔记。
2、生讨论交流。
3、汇报。
4、教师归纳为“四心”:
(用幻灯显示)诚心:
抱着谦虚态度听;专心:
仔细地听,不要三心二意,上课时听到重要的地方可作笔记;耐心:
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话;应心:
给予适当的回应,鼓励对方说下去。
师: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想大家一定都掌握了倾听的技巧,接下来老师要来考考大家。
三、活动:
践行倾听之道
1、活动一:
玲玲在倾听时犯了哪些错误?
(1)出示:
时间:
早上
地点:
上学的路上
人物:
玲玲和妈妈
内容:
“玲玲,小孩子要讲礼貌,不能骂人,要尊敬老师,团结小朋友……”
“妈,我知道了!
还用你来讲!
”玲玲打断了妈妈的话。
“你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课……”
“妈,我知道了!
知道了!
你还要讲!
”玲玲极不耐烦地说道。
“玲玲,你怎么能这样跟妈妈说话呀?
”
“我不说了!
”于是,一溜烟地跑了,只剩下妈妈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
(2)生答。
(3)师:
和长辈交谈要有礼貌,要虚心接受长辈的意见和建议,自己才能更快的成长。
2、活动二:
播放各种声音,测测学生倾听能力。
(1)师: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松心情,听老师播放一些声音,看看谁的倾听能力最强,听的时候可适当作好记录。
(2)师放生听并说。
(3)师:
同学们的倾听能力可真强,说出了这么多,可见同学生们都在用心地倾听。
师:
上课时间长了,小朋友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让我们来做个游戏,放松一下。
3、活动三:
认真听老师朗读《冬娃》这篇文章。
在文章中将会多次出现“娃娃”和“大树”这两个词。
每当听到“娃娃”这个词时,请起立,听到“大树”这个词时请坐下。
(1)师朗读散文《冬娃》
一个娃娃,抱着树枝摇啊,摇啊,树叶儿一片片落下,落下。
大树说:
“别摇,别摇!
娃娃,树叶儿落光了,光秃秃的,多难看呀!
”
娃娃说:
“不行,不行!
天冷了,雨少了,地干了,哪有那么多水给树叶喝呀!
像去年一样,让树叶落下,明年春天你又会发芽。
”
大树说:
“你真聪明!
娃娃,告诉我你叫什么?
”
娃娃说:
“咱们每年见一次,我的名字叫冬娃。
”
(2)在学生做游戏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哪些学生出错较多,属于哪方面的错误。
(3)提问:
在刚才的游戏中,有些同学反应很快很准确,但也有些同学出错较多,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答)
(4)正如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有的同学是因为没有注意听游戏的规则,所以开始并没有做出反应;有的则没有集中精力听,看到别人做出反应,自己才做出反应,因此,使得反应延迟。
我们说反应又快又准确的前提就是认真倾听,听完后再做反应。
认真倾听使我们清楚地知道了对方所表达的意思,从而使我们顺利完成任务。
四、课堂小结:
倾听自然,倾听生活,倾听他人,你将会有一种美好的享受,一份意外的收获。
倾听父母的唠叨,爱意满满;倾听老师的教诲,知识多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方 教案 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