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的困境及对策.docx
- 文档编号:5795670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82KB
中职学校的困境及对策.docx
《中职学校的困境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学校的困境及对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职学校的困境及对策
中职学校的困境及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几年前才遭遇过毁灭性寒潮,现在又迎来了更加严酷的挑战。
90年代末的时候,全国的中专学校似乎一夜之间销声匿迹,一直持续到2000年,由于加入WTO,国内经济迅猛发展,企业用工量急剧上升,于是中职学校又悄然开始复苏,短期职业培训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
仅仅8年的时间,到了2007年,国家政策性调整后,职业培训学校几乎在一夜之间又从人间蒸发,而此时的中专学校也不乐观,而且其“悲惨”命运也许是空前绝后——中职学校正遭遇生源的瓶颈。
这一次,中职学校还会迎来春天吗?
研究一下中职学校现在的处境,不难发现生源数量上严重缺乏、生源质量明显下降——中职学校的发展真正是举步维艰。
笔者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八年职教生活的体会,加上广泛的社会调研,将中职学校目前的困境分述如下,并仅就自己的拙见,提出初步对策。
中职学校的困局
1、学校数量较多而生源较少。
笔者所在的黄冈市有关数据如下:
全市高等职校3所(均兼设中职教育层次)、中等职校有48所(仅市直有19所)、技工学校7所(市直3所)、就业培训中心11所、各类培训机构48所,全市省级重点高中7所、市级重点高中为21所、普高51所、民办高中24所。
其中,中职学校及培训机构共计能容纳学生7.33万人。
就2008年而言,而全市初中毕业生为13.2人,其中高中录取6.4万人,其它方式录取高中人数约1.3万名,初中复读生约1.2万名,直接就业约1.5万人,剩余才为中职及培训生源,只剩下生源数量为2.8万人,还有一部分为黄冈市外以及湖北省外的学校招生人数大约为6000人,与现有黄冈中职学校容纳量相差6.53万人。
2007年中职学校招生饱和率平均为80%,2008年饱和率平均只有30%。
更何况以后初中毕业生人数仍会逐步减少而且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期,据2007年统计数据推测:
自2006年直2012年期间,初中毕业生人数逐年减少,直至2013年,初中毕业生人数基本稳定在8万人左右,可想而知,如果我国教育体制仍未改变,那在未来的二三年后,中职生源趋于枯竭……
2、专业重复设置而精品专业较少。
纵观全市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几乎大同小异。
各校为了能多招生,凡是多数学生想学的专业都要开设,也不管自己是否有能力有条件开设某些专业,也不管这些专业的前景如何,只是眼下能吸引学生,大家就“一哄而上”,这样,势必导致各种后患问题的出现。
3、开支逐步增加而发展资金严重匮乏。
首先,招生费用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中职学校的杀手。
国务院及教育部虽然明确规定严禁买卖生源、严禁招生贿赂,但不从根本上解决招生问题的话,仅限于制度强制管理似乎是掩耳盗铃、或者说是“治标不治本”。
由于现在生源的急剧减少,各学校为了能尽可能多地招生,往往不惜一切手段不惜一切代价来招生——虽然没有人愿意让别人分走学生应缴的学杂费,但谁敢保证别人都不会巧立名目地给予招生回扣?
何况,各校常年派车派人在外发展招生网络以及召开各种形式的招生会议、电视广告与平面广告、重复循环的招生走访、专车接学生看校与报到、大量招待学生及家长以及招生人员……招生的费用最高可摊销到1800元/人,最少也摊销到1000元/人。
占据了学生学费的45.5%——82%,可想而知,学校只忙于拼命抢占生源数量,还哪有资金来从事教学?
更不用说添置教学设备与学校发展了。
几乎各学校都会常年派车派人在各县市深入到乡、镇、村去发展网络招生人员,仅就其差旅费、电话费、招待费就占据很大的比例;每招一个学生,平将上门走访5、6次,费尽口舌、绞尽脑汁,还有其它学校的招生人员重复同样的工作,学生平均要接待6、7所学校的说教;学校为了稳定招生人员,重金贿赂初三班主任、村干部及其它招生教师,出现了一大批“招生专业户”。
现在每招一个学生最少要支付600元(还要另报销来校车费及招待费),最高达到了1500元;有时为了尽快将学生接到学校,不惜派专车到学生家中,有时仅用车成本费就高达400元/人,还不含人工成本与招生费支出;前几年各校为了吸引学生,将学生一批批免费派车接至学校参观,还免费请吃请喝,有的学生也乐意在暑假期间四处享受免费“旅游与观光”,学校因此浪费大批费用却收效甚微;更有甚者,部分招生人员“深入虎穴”,将已入学的学生硬生生的诱导转学,直接导致冲突发生……
不仅如此,恶性招生竞争还导致了校校之间相互抵毁、治安恶化、腐败滋生、误人子弟等恶性后果。
其次,国家对中职生的生活资助费用到帐时间严重滞后,直接导致学校资金链断裂,学校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工作。
中职学校的资金来源不足,加之每年对固定资产与实验设施的持续投入,要维持学校持续发展的资金本已受到限制,加之物价飞涨而学费与生活费没涨,还有绝大部份学生强行将国家资助抵交学费(一是由于初实行全面资助的不适应性,二是由于国家没有对以资助金抵交学费行为实行严厉的惩罚措施)。
如黄冈市2007年度的国家资助费到2008年10月底仍只到帐750元/生,为应到帐的一半。
也正因此,很多不明原因的学生及家长对严格执行助学金政策的学校持怀疑态度,或认为学校在使用欺骗手段,他们更乐意将资助金抵扣学费来得实在。
基于这个原因,中职学校在招生时实行不正当竞争,纷纷承诺将资助金抵扣应交学费,但国家资助的一再推迟到位,使大部分学校资金短缺,发不出工资也无力支付正常的教学开支,严重地影响了中职学校的正常生存,更难以谈及发展。
4、学生质量“两差(入口差与出口差)”现象严重。
由于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初中生优先选择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有条件的家庭还选择初中复读,没条件的家庭才最后选择读中职,只有极少数分数较高的学生因各种原因选择读中职,结果中职学校成了低分学生的集合地,大量学生连26个英文字母都写不全,不少学生连最基本的四则混合运算都不会,很多学生连最常见的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都不知道!
真是让人目瞪口呆!
由于中职学生的这种特殊性,一半以上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加之部分中职学校的设备陈旧、双师型教师难以供养,很多学生直到毕业面试时还数不出自己在校学了什么课程。
现在的中职学校几乎都认可“中职生不成材但希望能够成人”的办学目标。
更有甚者,有的学校选择“快进快出”的原则来节约教学成本,三年制的学生在校读一年,二年制的学生在校读半年,有的学校差不多成了劳动力中转站,因此,学生的质量完全得不到保证,用人单位越来越惊叹中职生素质低下时发出真正意义上“技能人才”的稀缺的感叹。
5、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导致部分公办学校盲目扩张而社会资源浪费。
仅就湖北黄冈各县市区均设有教育局直属的理工中专,各县教育局严密封锁本县外的学校进校宣传与招生,甚至出现本县学校围堵外县学校迎新生的车辆,直至强迫学生放弃到外县择校。
各县教育局利用特权在春节前在各中学开办中职班,这些班学生根本不参加中考就提前转入本县中职学校就读。
在中考前后还派教育局副局长亲自出马,象“抓壮丁”式的分摊任务,强制各中学校长组织生源,还将完成任务率作为校长绩效考核与分配“一中”新生名额的考核指标,有的县教育局直接召开中学校长会议,明令禁止各校教师给本县外学校招生,否则给予处分甚至以除名威胁。
因此,市直中专招生受到极大的制约,而县属中专却人满为患,这种野蛮招生措施带来的巨大收益使各县直中专大兴土木、盲目扩建,而其它学校因生源紧张而大量校舍与设备闲置,从宏观来看,对大量的教学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6、学生就业率高而就业效率低。
由于中职学生的“两差现象”,很多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的企业对中职学生“恨铁不成钢”,中职生根本适应不了企业的专业用工要求;加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高度自动化生产线的存在,大部分企业招工时根本不关心学生是什么专业,只要四肢健全就行,反正都是在流水线上作业。
根据不完全调查,中职生就业率高达99.99%而其中90%的中职生被安置到企业流水线上就业,根本不能保证学以致用、对口就业。
从长远观点来看,不对口就业无助于学生的专业技术进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与体力的下降,学生终究还是一事无成,甚至于被企业淘汰——这就是所谓的就业效率低下。
7、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待遇相差较大。
尽管《职业教育法》与《民办教育促进法》早已颁布实施,然而公办与民办学校的待遇仍然相差甚远。
一方面,公办学校的教师享有国家财政预算,而民办学校的教师只能自筹工资。
另一方面,公办与民办学校在享受国家资助政策与投资政策方面的待遇更是天壤之别。
凡是国家投入的职教项目几乎只有公办学校才能享受,有的公办学校同时享受国家各种优惠政策如“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劳动技能培训计划”、“温暖工程”等扎堆,而民办学校很少能分到优惠指标。
8、校中校与挂靠学校仍大量存在。
目前各类型学校办学思路不清晰、界限不分明。
短训挂靠中专班、中专挂靠开办高教班、高校又开设中专班……,其目的就是尽可能多的增加生源与收入,而其结果却导致特色学校失去办学特色、全体学生也差不多千篇一律成为“不合格品”。
俗话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高校有高校的师资标准,培养的是高校的人才,中职有中职的师资标准,培养的是职业技术人才,短期培训有短训的特殊要求,现在却要把所有的钥匙打造成万能钥匙或多用钥匙,那还需要生产不同的锁吗?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不得有短期培训学校挂靠中职学校,但有的中职学校在生源短缺或为谋求更多私利的情况下,采取瞒天过海的方法一直在接收培训机构的挂靠。
这样,一方面培训机构的学生以中职生的名义可以套取国家资助,还可以为短期学员套取中专文凭。
当然,中职学校之所以接收培训机构的挂靠,主要是可以根据挂靠学员人数提取500——1000元的“管理费”(即挂靠费)。
还有学校为了充分利用闲置校舍,设立校中校:
社会招生人员利用中职学校的名义招生,聘用中职学校的老师教学与管理,颁发中专文凭,但只按学生人数与在校学习时间向中职学校缴纳500——700元的费用后,由招生人员自行收取学生的全部学杂费、办证费与安置费等费用即可随时安置就业(即“寄生学校”实行独立核算)。
正是由于这些校中校与挂靠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招生成本的一路飚升。
培训机构由于是短期的教学,有的只要一间教室几台电脑就可以开始招生;寄生学校则更省力,只管招生就行,完全不用考虑校舍与任何办学投资,因此,低廉的办学成本让他们提高招生费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的甚至利用农村家长急功近利的心理,故意诱导学生快速就业挣钱,所以一边招生一边安置就业,几乎坐上就业直通车。
一般来说,直接就业的学生除全额缴纳全部学杂费(一般2200——2800元)外,还要收取学生办理“职业资格证”费用300——500元、中专文凭注册费500——800元、就业安置费800——1500元、车费200——300元。
因此,直接收取每生4000——5900元费用后,自然是谋得暴利。
这种寄生学校为了招到更多的学生,直接抛出1500——1800元每人的高额招生费用。
挂靠与校中校的现象,加大了各校的招生竞争力,严重影响到学校的硬件投入信心与能力,更降低了中专文凭的可信度,破坏了中专生的形象。
严厉打击这两种现象的存在,是教育部门规范中职教育的当务之急。
招生困局的成因
一、中职生源数量激剧下降。
1、人口减少直接导致生源数量下降;
2、大量学生优先选择上高中,没考取的学生也尽可能的花巨额“买”上高中,目的是能走上大学这条“阳光大道”。
这种现象导致中职与职高生源下降而高中生偏多、从而导致大学扩招成为必然。
3、普高生源不足而降低录取分数抢夺中职生源;现在很多普高放开“分数限制”招生,也挤占了大量的中职生源。
4、全国用工缺口太大而直接吸引初中生打工,严重影响中职生源数量;
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差距的减小,催生了一批农村新宠生。
少数独生子女由于平时娇生惯养、好逸恶劳,因此,不读书、不干活,这批学生整天在家贪玩。
6、存在不少非法招工中介诱导学生打工,直接减少了中职生源。
很多社会闲散人员,尤其是有过招生经历的中学教师以及原来某学校的招生人员,熟悉了企业用工信息后非法将初中毕业生甚至诱导初二学生直接缴纳部分费用后送到企业打工。
二、职业教育规模失控,布局不合理。
黄冈各级各类的职业学校数量太多,审批与检查中存在把关不严的现象。
仅麻城市具有中专办学资格的就有6所之多,短期培训的就有十几所,而且还有未经批准直接在家买一台机床招生的现象,而且不管什么学校,均宣传能发中专文凭、可享受国家资助等待遇。
当然违规挂靠的现象屡禁不止也是导致学校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
三、职教相关法制不健全,招生市场混乱。
1、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而误导学生择校;
2、多级政府部门参与招生促进招生腐败。
市人事局、市民政局、市妇联、市扶贫办都直接利用特权参与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而且明显存在利益分配关系。
3、中职招生工作没有立法,形成了无序恶性竞争、贿赂招生。
4、企业用工与农民工就业缺乏监管力度,对非法用工与非法中介惩处力度太小。
5、中职生的学籍管理体制不健全,在校的学习与管理的监督机制缺乏,导致短期培训生可以冒充中职生享受国家资助与中专文凭。
6、国家已经明文规定对中职生资助的费用到帐时间,但务必要贯彻落实资助政策,及时按规定的每年九月开始逐月到达学生帐户。
四、信息不畅通,导致招生不择手段的无序竞争。
信息不对称及渠道不畅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每所学校只宣扬自己的优势而避免涉及自己教育质量“缺陷”的信息。
普遍存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现象,因此,学生家长很难获得学校的真实信息,一些不法学校也乘机发布虚假的信息甚至对其它学校进行恶意攻击,最后让学生和家长莫衷一是、晕头转向。
五、中职生就业效率差而导致社会信用缺失。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严重缩水已经引起部分家长的不满,加之学生质量太差,就业效率太低而引起了社会对职教的更大偏见。
很多人认为读不读书都是一样的就业效果,那何必要花钱读中职呢?
中职教育对策初探
一、首先要加快完善职教立法步伐,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体系。
1、构建与普通教育同等的完整职业教育体系,使两种教育具有同等的发展空间。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法》的实施,而且教育部也明确批示高中与中职招生比例接近1:
1,那么为什么不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呢?
首先,将“高中——普教专科/普教本科”与“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并行,再由“本科(含普教本科与职教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进行排序和取得报考资格。
目前的职业教育只是在口头上喊重视与提倡发展,但从体系上来说,职业教育只是“穷途末路(最多就是考到高职,再不会有更高的层次了)”,更何况,高职也几乎只有普高与极少数职高生才有资格参加考试,而在中职生以后,似乎没有可进一步深造的职业教育体制。
因此,职业教育也应设立各级重点学校,有市级重点,还有区级重点学校和普通中职学校,正如高中阶段的一中与普高。
初中毕业生按中考成绩进行划线录取,同阶段的普教与职教录取分数线一致、录取时间同步。
否则,人们对今后求知空间与发展前景的渴望以及对考大学的片面追求,就只有上高中的唯一选择。
事实上,就目前大学扩招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素质远远不如从前,当然录取的分数线也大大降低了。
这样的大学毕业生既达不到理论的高度又没有职业技术的精度,庞大的大学毕业生大军,导致很多大学生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甚至还出现大学生待业大军,造成了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
其次,规范中职招生工作后,设立一定限度的入学门槛,再对中职生采取全额免费或部分补贴的支持政策。
就目前教育体制下,不少的中职生根本就不想学习,更不愿意在学校“无聊”地生活二、三年,这部分学生占用了大量国家资助费,也让学生不珍惜国家资源而造成了事实上的资源浪费。
与其这样,为什么不“把好钢用到刀刃上”而让那些想学习的学生才能享受国家资助?
2、规范学校审批权限,规范学校名称的使用。
根据办学层次进行严格的审批权限制,对具有学历教育的学校与非学历教育的学校应该在名称上有直观的区别,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是对职业教育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因此,对劳动部门管辖的短期培训机构的招生对象也应有年龄限制,否则不仅在其培训结束还达不到实习年龄,还导致双方无序抢夺生源。
3、严格审批各学校的专业设置,加快中职招生程序与宣传的立法工作。
根据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与规模进行评估,根据办学能力批准设置专业和分配招生名额。
对没有自有土地而租赁校舍或假联合办学而实为租赁校舍等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学校应该坚决予以取缔,鼓励与社会需求接轨,允许开办新兴行业的专业。
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教学资源与生源比例失调。
4、各地教育部门统筹生源,统一组织考试与招生工作。
再由学校根据学生专业志愿实行网上录取、阳光招生。
对非正式录取的学生进行严格名额限制与资格审批,否则不得享受国家资助。
坚决制止特权招生与地方保护,坚决制止招生贿赂。
对经核实确属违规的行为必须给予坚决打击、从重从严处罚,使之不敢再轻易擅越雷区。
事实上,国家每年花费不少精力在查处套取国家资金、违规使用资金等行为,但再怎么查也只是流于形式,真正作弊的却很难查出来。
与其犹豫地等着核实真实情况,不如从严控制招收生源开始,已被录取的学生档案从网上标记出来,其它学校不能重复录取,加之核定生源数量与专业等,学校再想作弊就很难了。
5、加强中职学生的学籍、教学质量、在校时间等进行统一管理。
每年对中职生组织统考与实训考核,将考核成绩列入对学校办学能力的考核指标。
6、坚决杜绝短期培训的学生挂靠中职学校,更不允许校中校现象的存在。
对这些现象,一经举报或查实,直接给予取消办学资格的处理。
否则,直接导致教学成本的不对等,导致恶意竞争、破坏中职学生的社会信誉度、甚至导致招生秩序混乱、滋生腐败。
7、鼓励特色办学与精品工程,控制招生层次混乱。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今天,专业要求也趋于进一步的细分,不同层次的学校还是专心于自己的教育工作,避免成为“万精油”,否则精力与财力都无法配匹。
因此,我认为高校不要开设中职班但为中职提供交流渠道;中职不要开设培训班,但为资源共享提供方便。
高校专心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中职专心培养熟练操作人员,各攻一术,相互贯通。
二、对民办中职教育给予充分重视,使公办与民办学校真正实现平等待遇。
特别是在土地审批、职业教育资金的投入、教师财政编制、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同等待遇。
民办学校是职业教育不可取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灵活的机制、以质量求生存和对学生更加负责的态度、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这些,对公办学校还能起到一种促进和补充作用。
三、注重宣传,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增加透明度。
政府应将发展职业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新闻媒体对职业教育进行大力宣传,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四、改革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更新教学内容。
加强学生的文化基础培养,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一专多能,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五、积极制定和推行岗位准入政策,加大劳动监察力度。
对企业非法用工与社会非法中介进行有奖举报、快速反应,对出现问题的单位与个人要给予从严处罚,使之付出沉重的代价,从而有效地扼制各种非法行为再次发生。
六、大力推动校企结合,鼓励工厂办进中职学校。
对实行校企结合的企业要给予实质性的优惠政策,对接收中职学生实习的企业也给予政策性的优惠。
中职学生只有将学习融入到实际生产中才会有真实体会,也才会有新的突破。
七、严格执行国家资助政策,对违规操作者从严惩处。
在法律法规面前,容不得半点虚假,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八、政府不仅要确保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还要大力鼓励企业对职业学校的捐赠,对捐赠的企业给予政策性的照顾。
在此,我引用一段神七飞天的评论文之一段文字:
“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今天的农村教育状况确实有所改善,但效果远不尽如人意,“三剑客(航天员)”的教育经历在一些地方依然被重复。
地方财政在办教育的热情上,远远没有兴建衙署、宾馆、剧院乃至广场高。
方财政在办教育的热情上,远远没有兴建衙署、宾馆、剧院乃至广场高。
国家财政在教育投入上,并没有达到占GDP比重4%的庄严承诺和国际通例。
见诸媒体的,往往是蜻蜓点水的企业捐建学校的新闻,把教育办成千秋万代的事业,似乎还有些距离。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困境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