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部编版.docx
- 文档编号:5795090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4.60KB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部编版.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部编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部编版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总结、梳理按照游览顺序和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2.能按顺序说出游览路线;学习如何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二、教学重点
能按顺序说出游览路线;学习如何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三、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课文,回顾方法。
1•教师指导复习回顾: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写景文章。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学习,关于如何写好景物,你有了哪些收获呢?
请你结合两篇课文说一说。
预设1:
通过学习两篇文章,我明口了在写景物时要按顺序写。
预设2:
写作顺序有很多种,当所写景物会发生变化时,可以按照变化顺序来写。
比如在《海上日岀》中,作者就通过太阳的颜色、位置、光亮三个方面发生的变化描写的日出景象。
预设3:
如果是写一个游览的地方,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写。
《记金华的双龙洞》中,作者就是按照“路上一洞口一外洞一孔隙一内洞一出洞”这样的游览顺序介绍的双龙洞。
教师启发思考:
按一定的顺序写景,可以让文章更有条理,景物更清晰,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板书:
按顺序写景)我们之前学过很多写景课文,比如《火烧云》、《观潮》等,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预设1:
《火烧云》这篇课文是按照景物变化顺序写的,写出了火烧云颜色、样子两方面的变化,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日落图”。
预设2:
《观潮》是按时间顺序,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进行了描写,场面壮观宏伟、气势非凡。
教师引导:
同学们说得很好!
除了按顺序写景外,你还有其他收获吗?
看看书中“交流平台”的内容,谁再来说一说?
预设:
在游览一个地方时,如果景点很多,可以把其中最有特点的或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作为重点来写。
比如《记金华的双龙洞》里,作者就重点写了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孔隙。
教师小结:
通过对两篇写景文章的学习,我们对按顺序写文章的好处有了体会,不仅如此我们还知道了文章描写要详略得当,把景物中最吸引人的地方重点写,这样可以使文章变得更生动。
(板书:
重点景物重点写)
(设计意图:
结合两篇精读课文的内容,对本单元“按顺序写景”的写作方法进行回顾,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本单元学习重点,为接下来的初试身手奠定基础。
)
二、初试身手,指导点评。
1•点评练习,发现问题
教师引导:
在学习完《记金华的双龙洞》后,我们布置了一个“植物园小向导”的练习:
星期天,你要和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
请你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介绍一下吧!
学生画路线图,先和同桌说一说。
教师引导:
老师这里收集了三位同学的文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结合本单元所学的写作方法,看看他们的文章哪里值得我们借鉴,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改正?
提一提你的建议。
(教师依次出示课件4-6,给学生5分钟时间阅读思考。
)
教师引导:
同学们读完了吗?
谁来说一说他们的文章哪里写的好,可以让我们借鉴的。
预设1:
他们的文章都是按游览顺序介绍的植物园景色,通过读他们的文章,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所走的路线,介绍的很清楚。
预设2:
他们的语言很优美,把景物写的很具体。
教师引导:
你们都非常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真棒!
文章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
预设:
我觉得这三位同学在描写时都缺少对重点景物的描写,读完没有哪里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如果可以挑一两处景点进行详细、重点地描写就更好了,有些景点可以简单一提或者不提。
教师点拨:
一篇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不能把所有景点都写的那么详细,同样,也不能像“流水账”,要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具体的叙述描写,这样文章内容才更丰富更吸引人。
2.赏析优秀例文,学习借鉴。
教师引导: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了要按顺序来写景,但是如何在介绍清楚景物的基础上,写的生动、具体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另一位同学的练笔,读一读,看看他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预设:
这位同学从北门进入,先参观了松林和芍药园,然后来到了天鹅湖,再去了望湖亭,最后参观了纪念馆。
教师提问:
在描写这些景物时,他重点写了哪些景物?
乂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预设1:
他重点写了松林、芍药园和天鹅湖。
虽然也提到了望湖亭,但是并没有过多的去介绍望湖亭的样子,而是抓住了望湖亭独特的地理位置,站在望湖亭上从另一个角度描写了天鹅湖,使天鹅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引导:
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在写纪念馆时只是简单一提,我们来问问他为什么要这样
预设:
因为纪念馆是很多地方都有的,并不是植物园最大的特色,所以我没有展开具体的描述。
教师引导:
所以你的文章才给大家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
谁再来点评点评?
预设2:
在描写松林和芍药园时,他通过把直观描写和自身感受相结合,写了自己看到的、闻到的、想到的,让文章变得生动。
在描写天鹅湖时,他发挥想象,把天鹅湖的样子描述的活灵活现。
预设3:
这位同学写的树和花,让我觉得非常美。
比如“一棵棵一排排整齐有序,葱郁挺拔”、“花一瓣瓣一层层地绽放着,花心还可见许多晶莹的露珠”我感觉描写的很细致。
教师引导:
我们结合着他的文章,一起去园中看一看盛开的花朵吧。
教师点拨:
这位同学调动多种感官,将画面通过文字向我们传达出来,描写的具体,角度多样,有整体描写也有部分描写。
他的语言运用准确、丰富,所以他的文章读起来才那么的美!
我们在写重点景物时,也要像他一样写出景物的特点。
教师引导:
同学们能够发现别人作文中的“闪光点”,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这位同学虽然提到了五处景点,但重点介绍了其中的三处。
请你再读一读,看看他是如何将这儿处景点串联起来的?
预设:
他通过过渡句将景点进行串联。
开头写到“首先映入眼帘的”给我们介绍了松林,然后写"这时一阵迷人的花香扑面而来”,介绍的是芍药园。
“出了芍药园就是神秘的天鹅湖了”,乂把我们带进了天鹅湖。
接着用“绕过天鹅湖登上了植物园最高的亭台”写了望湖亭,最后用“临走前”引出了纪念馆。
教师小结:
是的,这位同学的文章有清晰的游览顺序,他能够抓住重点景物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语言优美。
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善于发现景点间的联系,比如望湖亭和天鹅湖之间的关系,他用自然的过渡将景点串联在一起,让整篇文章的内容既丰富乂不繁杂。
(设计意图:
通过对学生作文的分析,发现文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让学生明白写作时要注意的地方。
随后通过对优秀例文的赏析,借鉴好的写作方法,从而运用到接下来的写作练习中。
)
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通过对课文中写作方法的分析和品读同学们的例文,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按顺序写景的好处,以及如何写出重点景物的特点。
课下,请同学们完成“初试身手”的笫二题:
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和同学们交流看到了什么,再试着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写完后可以找2-3位同学对你的文章进行点评,根据评价再进行修改。
三、板书设计
按顺序写景
重点景物重点写
习作例文与习作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例文中写景物的顺序,并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
2.能按顺序介绍一处景物并写下来,写出景物的特点。
3.能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二、教学重点
能通过对习作例文的学习,完成习作练习,写出游览顺序和重点景物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例文中写景物的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的方法。
2.学习按顺序介绍一处景物,并写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借助例文,指导习作。
(-)整合习作例文,确定习作内容,理清游览顺序。
教师导入:
随手记下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是一件乐事。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不
仅观看了美丽壮观的海上日出,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还学习了按一定顺序写景的方法。
今
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试着完成一篇习作练习:
“游”,尝试按照游览顺序来描写
你所看到的景物。
(板书:
游览顺序)
1•确定游览地点。
教师讲解:
题tl是“游”,这样需要补充题口的作文,我们称它为“半命题作文”,
横线上的内容需要我们自己补充,你去过哪里游览,就在横线上写哪里。
学生思考,填写题目,给自己的作文命题。
教师提问:
同学们,相信你一定游览过许多地方,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里呢?
预设1:
我游览过黄山,那的石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预设2:
我最喜欢海边,每年昙假妈妈都会带我去海边玩。
教师引导:
看来同学们都有过难忘、有趣的游览经历。
我们一起来看书中小气泡里的话,读一读(给学生半分钟时间读)。
通过交流、阅读,我们知道,在写游记时我们既可以分享外出游览过的风景、名胜,也可以分享身边的、普通的地方。
只要是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你喜欢的一处景物都可以写下来。
接下来,我们再去两个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这两个地方就是颐和园和美丽的天山。
请同学们默读文章。
学生默读文章。
2.确定游览路线。
教师启发思考:
同学们读完了吗?
美丽的颐和园和天山,是不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想把一篇游记写好,游览路线一定要清楚。
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我们体会到了叶圣陶“路上一洞口一外洞一孔隙一内洞一出洞”这样的游览路线。
现在请你找一找《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的游览路线或游览顺序是什么?
学生快速浏览,在书上画出游览路线。
时间5分钟。
预设:
《颐和园》的游览路线是长廊一万寿山一佛香阁一昆明湖。
(板书:
长廊T万寿山T佛香阁T昆明湖)
教师启发思考:
《七月的天山》所描写的景物很大,没有固定的景点,作者是按怎样的游览顺序写的呢?
预设:
我通过读每段开头,发现了“进入天山一再往里走一走进深处”这样的顺序。
(板书:
进入天山T再往里走T走进深处”)
教师小结:
在写有很多景点的地方时,我们可以借鉴《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这两篇文章,将一个一个景点按照游览顺序写出来。
但如果我们要写的是大自然中的景物或是一个整体性较强、很大的地方,比如《七月的天山》,我们可以用“走进去再走出来”这样的方式进行介绍。
3.体会过渡句的好处。
教师引导:
接下来,请你再读一读这两篇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些景点串联起来的?
学生在两篇文章中找出过渡句,同桌进行交流。
教师点拨:
在描写每一处景物之前,作者都用了一个过渡句介绍地点的转换。
在《颐和园》写长廊时,作者直接点明了地点,在写万寿山脚下以及昆明湖畔的过渡句时,写明了出发点和到达点,衔接十分自然。
“登山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这句过渡还写出了视角的转换。
这些都可以在我们写作时加以运用。
4.完成学习单,梳理写作顺序。
教师组织活动:
通过对例文的学习,我们再一次感受了游览顺序在游记中的重要性。
下面就请你完成学习单:
写出你想要介绍地方的名称、主要景物,画出你的游览路线图,并在路线图上标注出1-2处印象深的景点。
学生完成学习单,3分钟的时间。
(二)借助例文,指导写好印象深的景物。
教师启发思考:
通过对学习单的梳理,同学们已经设计出了自己的游览路线,标注出了印象最深的、想要重点介绍的1-2处景物。
那如何才能把重点要介绍的景物写好呢?
我们一起来看《七月的天山》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想想作者乂是按什么顺序把进入天山所见的景物写得有条理的?
预设:
第2自然段作者写了蓝天、雪峰、峭壁悬崖上雪水、山脚下的溪流、鱼群。
通过找景物,我发现作者是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来写的。
教师点拨启发:
是的,在具体描写一处景物时,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例如从高到低、先整体后部分、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等。
我们再来看看《颐和园》的第2自然段和《七月的天山》第3自然段,找一找景物,体会一下乂是用了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预设1:
《颐和园》第2自然段先写了长廊,然后写了两旁的花木,我觉得是按照先中间再两边的顺序写的。
预设2:
《七月的天山》第3自然段,先写了远看雪峰、原始森林,再写近看塔松、日影、溪水,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教师点拨:
作者用“先中间再两边”的顺序描写了颐和园的长廊,用“从远到近”的顺序写了天山深处的景色,我们不仅脚步在跟随着作者游览,视线仿佛也在跟着作者一起移动。
按顺序写一处景物,使景物更具有条理。
教师启发思考:
在做到有条理的基础上,如何写出重点景物的特点呢?
我们看《七月的天山》中关于野花的描写。
借助着旁边的批注,谁来说一说作者是如何写出野花的特点的?
预设:
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野花比作锦缎、霞光、彩虹,写出了野花漫山遍野、五彩缤纷的样子。
教师点拨:
适当运用我们所熟悉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景物变得生动、具体,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发挥想象力,对色彩、外形多方面的描写以及动静结合等方式,让文章变得更生动,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景物的特点。
你学会了吗?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讨论以及学习单,帮助学生确定文章所要描写的主要对象。
借助习作例文,指导学生梳理出自己的游览顺序,并且结合例文中的具体段落,体会按顺序写一处景物的方法以及如何写好重点景物的特点。
对例文的学习,为学生接下来的习作提供模仿范例。
)
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对“游—”这篇习作进行了初步构思,也结合着习作例文,学习了方法。
下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动笔来写一写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
2.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3.能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一、实际应用,完成习作。
教师组织写作:
想要写好文章,不仅要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动笔练,这节课就请你按照屏幕上的要求,结合着学习单,完成“游”这篇作文。
如果在写作时哪部分遇到了困难,还可以看看习作例文中是怎样写的。
同学们,开始吧!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时间30分钟,教师出示写作要求。
(设计意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当堂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出示习作要求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把握住本次习作的关键点,从而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完成习作。
)
二、交流评价,修改习作。
教师组织活动:
同学们完成习作了吗?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评价表,对照着评价表,看看你能得到儿颗星?
不足的地方可以自我修改。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时间3分钟。
教师说明要求:
三人行,必有我师,其他同学的文章中一定有值得你借鉴、学习的地方,接下来请小组内互换文章,结合评价表相互点评,把评语工整的写在文章下方,并在小组内评一评谁是这次的“写作之星”。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作文,同学间交流,互评。
(设计意图:
小组内互相评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学习、借鉴到其他同学文章中的优点,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同时也是学生再次明确、巩固本单元习作重点的一个过程。
)
三、推荐好文共享。
教师组织活动:
相信通过刚刚的交流、点评,同学们都看到了其他同学文章中值得借鉴的地方,也发现了自己文章里的不足之处。
下面谁愿意把你们组写的最好的一篇和大家分享分厚?
说一说你分享的理由。
预设1:
(学生分享文章)我们组这位同学在写文章时,按照游览的顺序介绍了景点,写的很清楚很有条理。
预设2:
(学生分享文章)这位同学的文章不仅写出了顺序,而且还把重点景物的特点写了出来,特别生动、优美,我们读完他的文章后都很想亲自去游览一番!
教师说明要求:
这两位同学写的真好,不愧是这次的“写作之星”!
看来大家都从其他同学的文章中得到了收获,接下来的时间就请你借鉴这些优秀文章,根据评语修改自己的习作。
获得本次“写作之星”的两位同学可以当老师的小助手,去指导、帮助一下其他同学。
同学们修改完成后,再把文章认真地眷写到作文本上吧!
(设计意图:
通过在班级内分享优秀文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借鉴范例。
学习、点评后再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学生间的指导帮助,也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
)
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借助习作例文,完成了习作练习,对于如何写好游记,相信同学们都有所收获。
在今后的生活中,希望同学们能时常拿起笔,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板书设计
游
游览顺序
颐和园:
长廊T万寿山T佛香阁T昆明湖
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T再往里走T走进深处
【课后反思】
本单元在两篇精读课文后,编排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四个板块。
各个板块作用不同,但互有联系,对学生的写作起着层层递进的作用,在教学中应把握住单元主题,灵活运用。
“交流平台”主要是对精读课文中重点写作方法的总结梳理,在课堂伊始,借助“交流平台”,结合着具体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回顾了本单元的重点写作方法,适当的引导学生回顾前儿个学期中学过的课文,加深学生对按顺序写景的理解,这样与课文结合来理解,更具有实际意义。
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将“初试身手”中的第一题作为练习布置给了学生,本节课我以学生的习作为例,从习作中发现问题、学习长处,通过对其他同学文章的赏析,学生自身也会得到提高。
本单元习作例文有两篇,分别是《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
习作例文是为学生提供习作范例,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写法。
将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进行整合,先让学生对单元习作的主题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梳理出习作思路,涉及到如何理清游览顺序以及写好印象深的景物时,适时借助习作例文,让学生感受例文中的处理方式,从整体感受顺序,从片段感受写法,让例文对学生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
在这样的教学基础上,鼓励学生开展习作练习,明确习作要求,这样学生就更“有迹可循”,有基础支撑。
习作完成后我出示评价单,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创设一个分享、借鉴的平台,在交流评价中使自身和他人得到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将所学的习作方法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在日积月累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习作例文
课题习作例文课型习作例文授课
时间1课时
教学
E1标1.默读例文,读懂例文的内容,画出起过渡作用的句子。
2.通过阅读例文,根据批注加深理解“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写法。
教学
重点默读理解两篇例文的内容,思考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教学
难点感悟文章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具
准玄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分钟一、教学例文:
《颐和园》
导入:
我们来读《颐和园》,找出过渡句,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一)阅读例文,找过渡句
1.根据拼音,借助字典,扫清阅读障碍,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默读课文,画出起过渡作用的句子。
预设:
(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2)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3)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二)探究讨论,体会游览的顺序
1•学生探究,交流:
文章是怎样把游览的顺序写清楚?
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出示:
长廊——()——()——()
根据上面找到的过渡句,这个游览路线图,可以补充如下:
长廊一一(万寿山脚下)一一(登上万寿山)一一(昆明湖)
(三)课堂小结,明确写法
1•课文介绍颐和园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按照游览的顺序)
2•课文抓住哪些景物重点写的?
其中,长廊和昆明湖是作为重点景物详细写的。
师小结:
学习了《颐和园》我们了解了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到过渡句在文中的衔接作用。
今后的写作可以好好借鉴一下。
(二)教学例文《七月的天山》
过渡:
下面再以《七月的天山》为例,学习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天山的,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找出表示过渡的句子。
(本文是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天山的。
)
预设:
(1)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屠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2)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3)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2•写出本文的游览路线图:
进入天山一一再往里走一一天山深处
3•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
(2)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
(3)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4)沿着口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
(5)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不断,像天边的霞光那么灿烂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夺目。
4•本文重点写的景物是什么?
重点写了原始森林和野花。
5.小结:
本文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将天山的美景呈现给大家,段首的句子,乂是过渡句,介绍了作者的游览路线,也介绍了游览的顺序。
学生找出过渡句的设计,U的是让学生先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下步绘制旅游路线做准备。
教师点拨指导,使学生明确作者的写颐和园的顺序是怎样的,重点写了哪些景物,为学主的写作提供指导。
板书
设计游览的顺序
长廊一一(万寿山脚下)一一(登上万寿山)一一(昆明湖)
进入天山一一再往里走一一天山深处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单元习作例文有两篇,即《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
这两篇课文作为例文的H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和“抓住重点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
我利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点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本课的写作方法,还掌握了学习方法。
先扶。
教学中,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学上。
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然后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过渡句,在此基础上绘制出游览路线图,突破教学重点。
再放。
最后,要求学生以学习《颐和园》的方法来学习第二篇例文《七月的天山》。
该放手就放手。
不足之处:
如能小组最后交流一下按照一定顺序写游记的方法,或者写一段在小组交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教案 第五 单元 交流平台 初试 身手 习作 例文 部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