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docx
- 文档编号:5792634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63
- 大小:401.18KB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docx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地下停车场)
第一章编制依据
(1)施工图
(2)《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4)《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88)
(5)《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18-87)
(6)《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3)
(7)《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范和构造详图》
03G101-1。
第二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辽阳晟宝龙广场B区工程,位于辽阳市文圣区东顺城路与东西大街交汇处东北角,地下车库为负一层,建筑面积为15702.78㎡。
本工程的主要高大模板部位为地下车库,地下车库高度局部为6.5m,梁截面最大为550×1000mm,板厚为250mm,梁板下钢管架支撑间距850mm,步距1.5m。
第三章模板的设计及验算
(一)、层高6.5m高支模板设计及验算
1、施工部位简况
本工程的高支模部位为主楼辅跨网点地下停车场处,层高为6.5m;梁截面最大为550×1000mm,板厚为250mm。
以下为本方案选取有代表性的WKL1梁、梁上板及与此相关的KZ1(600×600mm)作高支模施工方案。
2、高支模方案支设的规定要求
2.1材料选择
(1)模板用12mm厚胶合面板。
(2)小楞木:
用40×70mm木方。
(3)大楞:
楼板采用Ф48×3.0mm焊接钢管;梁采用40×70mm木方,对拉螺栓用M12高强螺杆。
(4)支撑架:
用Ф48×3.0mm钢管和扣件连接,钢制螺丝上托及下座。
2.2施工方案选择
2.2.1楼板模板及支撑架构造做法:
、楼板模:
用12mm厚胶合面板。
、小楞木用40×70mm木方,间距≤400mm。
、大楞用:
Ф48×3.0mm钢管支于支撑立杆上托。
、支撑架立杆:
立杆用Ф48×3.0mm钢管,间距850mm,步距1.5m;用Ф48×3.0钢管作纵横的水平拉杆,离地下室底板面250mm,设扫地杆,与结构柱模用钢扣件拉结牢固,防止平面失稳,靠边跨均设剪刀撑(Ф48×3.0钢管),剪刀撑做法按规范规定。
2.2.2梁模板及支撑架构造做法:
(附后结构计算书)
2.2.2.1梁底模板及支撑架
(1)用12mm厚胶合板,沿梁长向铺钉于小楞上。
(2)小楞:
用40×70mm木方,垂直于梁长方向铺设于大楞上,间距300mm。
(3)大楞:
用40×70mm木方,沿梁长向设置,承于支撑架立杆的上托面。
(4)支撑立杆:
用Ф48×3.0mm钢管,于梁两侧距梁边100mm各设1根顶杆,梁底增加1根承重立杆,沿梁长方向间距850mm,步距1.5m,纵横设Ф48×3.0mm钢管水平拉杆,Ф48×3.0mm钢管扫地杆。
梁两端及梁跨中设剪刀撑,梁两侧设交叉斜撑,均用Ф48×3.0mm,钢扣件连接牢固。
2.2.2.2梁侧模板构造:
(梁高≥800mm时采用)
侧模板:
用12mm厚胶合板。
竖向木楞:
用40×70mm(受力截面高度)水平间距200mm。
用钉与侧模板钉牢固,上端用40×70mm木方钉牢在梁模板上及梁模小枋楞上,枋木条紧贴顶牢固竖向小枋楞,使起到支点作用。
大楞:
用40×70mm木方,梁每侧沿梁底上及板底下200mm各设一排,设置2根Ф48×3.5mm钢管,沿梁长方向每间距600mm用M12对拉螺杆,每端双螺母进行拉结紧贴,固定竖向小楞,使梁模板满足梁的截面尺寸。
见下梁支撑立面示意图:
2.2.3柱模板构造做法
(1)模板:
用12mm胶合板
(2)竖向枋木:
用40×70mm木方水平间距200mm,靠柱每边角处设一根,与柱模用铁钉钉牢,可作为柱模垂直方向稳定及承受柱砼重。
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及传递该侧压力至柱模板环箍的作用。
(3)模板环箍:
用2根Ф48×3.0mm钢管,用M12对拉螺栓于柱两对边竖向枋木外按柱截面尺寸夹牢固,每环箍互为置换方向紧贴设置,柱边长为600m,中间加螺栓,环箍竖向间距450mm。
(4)柱模支架:
在柱模板用吊锤吊垂直就位后,用Ф48×3.0mm钢管四向斜撑(距柱顶下2m及3.5m处)斜撑顶牢柱模。
斜撑与地下车场底板夹角成60度,必须牢固可靠。
3、高支模支撑体系的一般规定和施工要求
3.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1)本工程梁模板支撑架用在梁宽×高在550×1000mm时,梁底中间增加一根支撑立杆。
(2)立杆间必须按1.5m的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拉杆。
(3)立杆脚下必须有足够能承受上部传下来荷重的能力。
3.2立杆步距不能超过1.5m。
3.3剪刀撑的搭设:
(1)沿支架四周外立面满设剪刀撑。
(2)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大小,每隔10~15m设置。
4、支撑架搭设规定
4.1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大于1/200架高,相邻两根立杆接头错开500mm,并不在同一步距内。
4.2横杆架设在立杆内侧,同一水平面的内外横杆接头错开一跨距,大横杆水平偏差控制在50mm内。
4.3立杆采用搭接连接时必须采用双扣件连接,且必须加保险扣。
4.4剪刀撑的位置从梁及楼板支架两端开始,沿竖向全高连续设置。
剪刀撑的斜杆设在立杆的外侧与横杆成450~600夹角。
为保证架子的稳定性,搭设剪刀撑时将斜杆间隔扣在立杆上和水平杆的伸出部分,剪刀撑的脚部顶架在支承面上。
安装扣件时,将扣件放端正后再拧紧螺栓,且用力要适当,一般控制在40~50N·m,并不大于65N·m。
对压扁、弯曲、锈蚀严重和有裂缝的钢管和不合格扣件严禁使用。
安装完毕后,要组织全面综合验收,履行合格签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框架梁跨度大于4m时,模板按梁跨度的1/1000~3/1000起拱,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模板安装前要做好设计施工图纸,梁柱编号进行配模工作。
按编号安装模板,支模前应做好放线定位和模板底部安装面的标高线及设置梁模板内外定位控制线的工作。
模板制作安装允许的偏差值。
梁截面尺寸+2mm、-5mm。
梁侧向弯度在1/1000内。
梁起拱度在5mm内。
梁长度在-5mm内。
相邻两跨表面高低差2mm内。
表面平整度5mm(2m长度检验尺)。
5、KL1梁模板支撑架设计计算梁宽×高=550×1000mm
5.1、参数信息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B(m):
0.55;梁截面高度D(m):
1.00;
混凝土板厚度(mm):
25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
0.85;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
0.10;
立杆步距h(m):
1.50;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
6.50;梁两侧立杆间距(m):
0.75;
承重架支撑形式:
梁底支撑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
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
1;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
可调托座;
(2)荷载参数
模板自重(kN/m2):
0.35;钢筋自重(kN/m3):
1.5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
2.5;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
18.0;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kN/m2):
2.0;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
2.0;
(3)材料参数
木材品种:
柏木;木材弹性模量E(N/mm2):
10000.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17.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
1.7;
面板类型:
胶合面板;面板弹性模量E(N/mm2):
9500.0;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13.0;
(4)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
4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
70.0;
梁底纵向支撑根数:
6;面板厚度(mm):
12.0;
(5)梁侧模板参数
次楞间距(mm):
200,主楞竖向根数:
4;
主楞间距为:
100mm,220mm,210mm;
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
500;
穿梁螺栓直径(mm):
M12;
主楞龙骨材料:
木楞,,宽度40mm,高度70mm;
主楞合并根数:
2;
次楞龙骨材料:
木楞,宽度40mm,高度70mm;
次楞合并根数:
2;
5.2、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1)梁侧模板荷载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其中γ--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按现场实际值取,输入0时系统按200/(T+15)计算,得5.714h;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500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750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根据以上两个公式计算的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F;
分别计算得50.994kN/m2、18.000kN/m2,取较小值18.000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5.3、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面板计算简图(单位:
mm)
(1)强度计算
跨中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W--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100×2.1×2.1/6=73.5cm3;
M--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σ--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f]--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按以下公式计算面板跨中弯矩: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1=1.2×1×18×0.9=19.44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2=1.4×1×2×0.9=2.52kN/m;
q=q1+q2=19.440+2.520=21.960kN/m;
计算跨度(内楞间距):
l=200mm;
面板的最大弯距M=0.125×21.96×2002=1.10×105N·mm;
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1.10×105/7.35×104=1.494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
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σ=1.494N/mm2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q=21.96N/mm;
l--计算跨度(内楞间距):
l=200mm;
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E=9500N/mm2;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100×1.2×1.2×1.2/12=14.4cm4;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5×21.96×2004/(384×9500×1.44×105)=0.334mm;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l/250=200/250=0.8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334mm小于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0.8mm,满足要求!
5.4、梁侧模板内外楞的计算
(1)内楞计算
内楞(木或钢)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龙骨采用木楞,截面宽度40mm,截面高度7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4×72×2/6=65.33cm3;
I=4×73×2/12=228.67cm4;
内楞计算简图
1).内楞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σ--内楞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M--内楞的最大弯距(N·mm);
W--内楞的净截面抵抗矩;
[f]--内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
按以下公式计算内楞跨中弯矩:
其中,作用在内楞的荷载,q=(1.2×18×0.9+1.4×2×0.9)×1=21.96kN/m;
内楞计算跨度(外楞间距):
l=177mm;
内楞的最大弯距:
M=0.101×21.96×176.672=6.92×104N·mm;
最大支座力:
R=1.1×21.96×0.177=4.831kN;
经计算得到,内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σ=6.92×104/6.53×104=1.06N/mm2;
内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7N/mm2;
内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σ=1.06N/mm2小于内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7N/mm2,满足要求!
2).内楞的挠度验算
其中l--计算跨度(外楞间距):
l=50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q=21.96N/mm;
E--内楞的弹性模量:
10000N/mm2;
I--内楞的截面惯性矩:
I=2.29×106mm4;
内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677×21.96×5004/(100×10000×2.29×106)=0.406mm;
内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500/250=2mm;
内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406mm小于内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2mm,满足要求!
(2)外楞计算
外楞(木或钢)承受内楞传递的集中力,取内楞的最大支座力4.831kN,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外龙骨采用2根木楞,截面宽度40mm,截面高度7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4×72×2/6=65.33cm3;
I=4×73×2/12=228.67cm4;
1).外楞抗弯强度验算
其中σ--外楞受弯应力计算值(N/mm2)
M--外楞的最大弯距(N·mm);
W--外楞的净截面抵抗矩;
[f]--外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
根据三跨连续梁算法求得最大的弯矩为M=F×a=1.098kN·m;
其中,F=1/4×q×h=5.49,h为梁高为1m,a为次楞间距为200mm;
经计算得到,外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1.10×106/6.53×104=16.806N/mm2;
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7N/mm2;
外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σ=16.806N/mm2小于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7N/mm2,满足要求!
2).外楞的挠度验算
其中E-外楞的弹性模量:
10000N/mm2;
F--作用在外楞上的集中力标准值:
F=5.49kN;
l--计算跨度:
l=500mm;
I-外楞的截面惯性矩:
I=2286666.667mm4;
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1.615×5490.000×500.003/(100×10000.000×2286666.667)=0.485mm;
根据连续梁计算得到外楞的最大挠度为0.485mm
外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500/250=2mm;
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485mm小于外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2mm,满足要求!
5.5、穿梁螺栓的计算
验算公式如下:
其中N--穿梁螺栓所受的拉力;
A--穿梁螺栓有效面积(mm2);
f--穿梁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N/mm2;
查表得:
穿梁螺栓的直径:
12mm;
穿梁螺栓有效直径:
9.85mm;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A=76mm2;
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1.2×18+1.4×2)×0.5×0.225=2.745kN。
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170×76/1000=12.92kN;
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N=2.745kN小于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N]=12.92kN,满足要求!
5.6、梁底模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
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850×12×12/6=2.04×104mm3;
I=850×12×12×12/12=1.22×105mm4;
(1)抗弯强度验算
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其中,σ--梁底模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M--计算的最大弯矩(kN·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110.00mm;
q--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载设计值(kN/m);
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设计值:
q1:
1.2×(24.00+1.50)×0.85×1.00×0.90=23.41kN/m;
模板结构自重荷载:
q2:
1.2×0.35×0.85×0.90=0.32kN/m;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
q3:
1.4×2.00×0.85×0.90=2.14kN/m;
q=q1+q2+q3=23.41+0.32+2.14=25.87kN/m;
跨中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max=0.10×25.872×0.112=0.031kN·m;
σ=0.031×106/2.04×104=1.535N/mm2;
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σ=1.535N/mm2小于梁底模面板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13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
q=((24.0+1.50)×1.000+0.35)×0.85=21.97KN/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110.00mm;
E--面板的弹性模量:
E=9500.0N/mm2;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
[ν]=110.00/250=0.440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677×21.972×1104/(100×9500×1.22×105)=0.019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019mm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
[ν]=110/250=0.44mm,满足要求!
5.7、梁底支撑的计算
本工程梁底支撑采用方木。
强度及抗剪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24+1.5)×1×0.11=2.805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0.35×0.11×(2×1+0.55)/0.55=0.178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P1=(2.5+2)×0.11=0.495kN/m;
(2)方木的支撑力验算
静荷载设计值q=1.2×2.805+1.2×0.178=3.58kN/m;
活荷载设计值P=1.4×0.495=0.693kN/m;
方木计算简图
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4×7×7/6=32.67cm3;
I=4×7×7×7/12=114.33cm4;
方木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设计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线荷载设计值q=3.58+0.693=4.273kN/m;
最大弯距M=0.1ql2=0.1×4.273×0.85×0.85=0.309kN.m;
最大应力σ=M/W=0.309×106/32666.7=9.451N/mm2;
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9.451N/mm2小于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13N/mm2,满足要求!
方木抗剪验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其中最大剪力:
V=0.6×4.273×0.85=2.179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τ=3×2179.332/(2×40×70)=1.167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τ]=1.7N/mm2;
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1.167N/mm2小于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1.7N/mm2,满足要求!
方木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
q=2.805+0.179=2.984kN/m;
方木最大挠度计算值ν=0.677×2.984×8504/(100×10000×114.333×104)=0.922mm;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ν]=0.850×1000/250=3.400mm;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922mm小于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ν]=3.4mm,满足要求!
(3)支撑托梁的强度验算
支撑托梁按照简支梁的计算如下
荷载计算公式如下: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2):
q1=(24.000+1.500)×1.000=25.500kN/m2;
(2)模板的自重(kN/m2):
q2=0.350kN/m2;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2):
q3=(2.500+2.000)=4.500kN/m2;
q=1.2×(25.500+0.350)+1.4×4.500=37.320kN/m2;
梁底支撑根数为n,立杆梁跨度方向间距为a,梁宽为b,梁高为h,梁底支撑传递给托梁的集中力为P,梁侧模板传给托梁的集中力为N。
当n=2时:
当n>2时:
计算简图(kN)
变形图(mm)
弯矩图(kN·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支座反力RA=RB=2.253kN,中间支座最大反力Rmax=13.656;
最大弯矩Mmax=0.501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Vmax=0.122mm;
最大应力σ=0.501×106/32666.7=15.333N/mm2;
支撑抗弯设计强度[f]=17N/mm2;
支撑托梁的最大应力计算值15.333N/mm2小于支撑托梁的抗弯设计强度17N/mm2,满足要求!
5.8、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1.梁两侧立杆稳定性验算: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大 模板 专项 施工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