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学案 教师.docx
- 文档编号:5792448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6.99KB
春江花月夜学案 教师.docx
《春江花月夜学案 教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江花月夜学案 教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江花月夜学案教师
《春江花月夜》学案
【引标】
《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江山,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全诗融写景、叙事、抒情、哲理为一体
【展标】
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标】
背景资料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2.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
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与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境生于象外”,意境由意象的总和中产生,意境是整体的、空灵的;“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鉴赏诗歌,只有从“意象”入手,领悟到诗的“意境”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好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在三大方面: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抒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描写: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白描细描、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包括赋、比、兴,渲染、衬托、对比、用典、象征、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诊标】
(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
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
(2)思考:
诗人此时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他思索了哪些问题?
明确: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感概中有一丝惆怅,但并不颓废与绝望,因为诗人毕竟生活在唐代,毕竟有找到发展机遇的可能性,因此诗人只是点到为止。
【补标】
1、这几句话写的是什么?
明确:
思妇怀念游子。
2、“白云一片去悠悠”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
象征。
飘来飘去,无落脚之地的白云象征终日漂泊的游子。
3、“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
互文。
家家今夜扁舟子,处处相思明月楼,极言离愁之广,家家有相思,家家有离愁。
4、“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沾上拂还来”这四句中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
拟人。
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沾上。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的“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5、“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表达出思妇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惆怅、无奈
6、“江水流春去欲尽”中的“流春”有何丰富意蕴。
明确:
(1)季节的变换,春天消逝
(2)人生美好年华的消逝,表达出游子深深的思归情绪。
7、“落月摇情满江树”结尾运用了何种方式?
有何好处?
明确:
运用以景结尾方式,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欣赏,情韵袅袅,摇曳生姿。
令人心醉神迷。
《夜归鹿门歌》学案
【引标】
我们大家初中的时候学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憾岳阳城。
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他是孟浩然的作品,从诗中“欲渡无舟楫”可以看出他有积极用世之心却遭遇失意,于是孟浩然成为盛唐时期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孟浩然的诗多描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的景色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如学过的《过故人庄》,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与另一位同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称“王孟”。
【展标】
了解作者孟浩然;了解意象的特征,掌握“缘景明情”的诗歌赏析方法。
注意诗歌朗读节奏和本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学标】
背景资料
鹿门,作者家住湖北襄州襄阳汉江东岸,在河对岸鹿门山开辟一住处,以追随东汉隐士同乡人庞德公隐逸之志。
所以,鹿门是诗人归隐之处。
夜归鹿门山是说诗人晚上回鹿门山。
基础积累:
结合注释标出诗歌中难于理解的字词。
昼:
白天。
昏:
黄昏,天刚黑的时候。
昼已昏:
已由白天到了黄昏的时候。
人随沙岸:
人们沿着沙岸。
向江村:
向着江村走去
余:
我。
乘舟;指乘鱼梁渡口的渡船
开烟树:
这句是说,鹿门山的树木,刚才在暮烟笼罩中一片蒙胧;现在月亮升上来了,照耀得
那样清晰明朗。
岩扉:
山岩洞穴的门,这是说他住处的简陋,
松径:
空虚静寂
唯有:
独有,只有。
幽人:
泛指隐者,这里是诗人自称。
②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樹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诗人归时候的所见所闻
【诊标】
1.请学生回答诗中有哪些景的描写?
山寺黄昏的钟渡头争渡月照烟树岩扉松径
2.文章中除了这些还有哪些事的描写?
村民归家我去鹿门幽人独行
3.同学们看看,刚刚我们找出的部分就是诗歌的意象,每一部分的意象就是一幅图画,要求大家展开想象,接下来请大家:
对景物进行分析并得出他们的特点
山寺黄昏的钟:
清净、钟声绵长,山寺更是精神的向往、黄昏时节更是引人思绪
月开烟树:
明朗冷清岩扉松径:
幽静冷清(总孤寂清幽冷寂)
渡头争渡(热闹嘈杂,充满凡尘气息)--喧哗嘈杂
4.刚刚我们得出的部分就是诗歌的意境,现在请大家在诗歌中找出一个恰当的动词将这两个意境联系起来。
明确:
归。
【补标】
1.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个归字的含义及此字中所包含的作者情感
“归’一指回鹿门山,一指归隐。
体现了作者从世俗到隐逸之路。
同是也表现出作者的孤寂,冷清之情。
2.于是我们归纳出整首诗中作者的情感内容
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抉择态度,委婉地表达出作者仕途受挫后的弃世隐居思想,同时又在清闲脱俗的隐居生活描写中暗藏着孤寂的心灵轨迹。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引标】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
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展标】
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学标】
【自学检测】
1、文体介绍: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2、背景简介: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
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
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
“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
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准备南游吴越,临行作本诗,借以表白心情。
【诊标】
(1)注音
天姥(mǔ)瀛(yíng)洲天台(tāi)剡(shàn)溪渌(lù)水
脚著(zhuó穿)谢公屐(jī鞋子)暝(míng)殷(yǐn)岩泉
栗(lì)深林水澹澹(dàn)訇(hōng)然青冥(míng)鸾(luán)回车魂悸(jì)恍(huǎng)惊起而长嗟(jiē)
唯觉(jué)时之枕席
(2)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烟涛微茫信难求(的确、实在)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
渌水荡漾清猿啼(清澈)(凄清)
迷花倚石忽已暝(天黑,夜晚)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响)
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颤栗;惊,使„„惊)
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水澹澹兮生烟(波浪起伏或流水迂回状)
列缺霹雳(列,通“裂”,分裂)
洞天石扉(门扇)
青冥浩荡不见底(天空)
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忽魂悸以魄动(因害怕而心跳)
恍惊起而长嗟(恍然,猛然)(叹息)
唯觉时之枕席(醒时)
失向来之烟霞(原来)
须行即骑访名山(等待)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低眉)(弯腰)
【补标】
①既然题目是“梦游天姥”,为何开篇从“瀛洲”谈起?
明确:
“瀛洲”是东海三神山之一,把天姥山与神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现了天姥山的神奇色彩,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因为“云霞明灭”的天姥山与“烟涛微茫”的瀛洲同样神秘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山的“或可睹”就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②天姥山除带有神秘色彩外,还有什么特点,文中是怎么体现的?
明确:
高大、巍峨。
先用天相比,又用以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的名山赤城、天台相比,加以夸张,衬托。
③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明确: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
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
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④“见海日”、“闻天鸡”写出天姥山什么特点?
明确:
高峻
⑤“千岩万转”“迷花倚石”又表现了什么?
明确:
诗人忘情山水之态可掬。
分析“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
⑥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
明确:
光辉灿烂、壮丽非凡。
《登岳阳楼》学案
【引标】
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高三层,下瞰洞庭湖,碧波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
始建于唐,以宋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而著名。
【展标】
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学标】
(一)知识链接:
(1)
(2)杜甫(712——770),早年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意在踏上仕途,一展宏图。
但朝政腐败,统治者之间明争暗斗,使杜甫的报国宏愿化为泡影。
他一生不为重用。
只做过小官。
弃官后的杜甫处境艰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尽管这样,他仍关注民生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篇。
(3)这首诗写于公元768年,这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世只有两年。
当时吐番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处于多事之秋。
杜甫抱病登上岳阳楼,凭轩远望,忧国伤时,悲从中来。
(二)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三)置身诗境
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
怎么理解呢?
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
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
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参考:
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
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
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诊标】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
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比较:
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
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
)(意境:
博大壮阔)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
(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
(可与“列”“映”比较)
“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
(不是)从哪句可以看出?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
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韦庄《菩萨蛮》
【引标】
烟笼的江南,引起了无数诗人的遐想与诗情。
大家还熟悉哪些诗人所写的江南?
回顾所学江南诗歌,齐读: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扬万里《晓出慈净寺送林子方》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展标】
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学标】
关于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
此前曾漫游各地。
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
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
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
终于蜀。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
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关于花间词派和婉约派的区别
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
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
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3.背景介绍
《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
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诊标】
(2)简要概括:
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
(或:
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
(或:
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补标】
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意思:
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此,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小结:
这两句抒情。
韦庄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战乱中来到了江南,而在江南韦庄只是一个游人客子,却想在江南终老,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也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
2.“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
这两句意思是:
江南春水澄澈,比蓝天更蓝碧,在这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
小结:
这两句写景。
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
意思是:
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小结:
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窈窕美丽的女子。
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须:
必定。
断肠:
形容非常伤心。
其意思是:
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小结:
这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勒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这抒情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
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
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
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春江花月夜学案 教师 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