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新课堂之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例探讨.docx
- 文档编号:5789623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0.63KB
小学品德新课堂之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例探讨.docx
《小学品德新课堂之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例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新课堂之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例探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品德新课堂之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例探讨
小学品德新课堂之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例探讨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构建和谐高效的小学品德课堂,具有诸多的策略和方法。
除了前面几位老师所讲的之外,我以为,任课教师还要加强对新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例的研究。
一要多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优秀课例,看看人家是怎样进行教学设计的,是怎样组织教学的,是怎样进行教学反思的,这里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提醒自己在今后教学中注意什么问题?
等等;二要努力研究和搞好自己的新课堂教学设计,撰写好自己的新课堂教学课例,并想方设法把它展示出来,发表出去,或面对面地同其他老师学习和探讨。
之所以提出要重视对新课堂教学设计及新课堂教学课例的研究,是因为,我们认为——新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例是一种非现场形式的、以文字形式来表达和展示的集备课、讲课、说课、评课于一身的、新的教研活动形式。
同时,它又是新时期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我们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提高新课堂教学效益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因此,今天我就怎样搞好新课堂教学设计,写好新课堂教学课例、来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老师们,我们所倡导的小学品德“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新课堂教学课例,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即: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我们先来谈一下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
确立教学课题、进行学情分析、教材课题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要点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主要环节、板书设计。
(一)确立教学课题
老师们,要搞好新课堂教学,或要写好教学课例,首先要确立教学课题。
确立教学课题,也就是确立本节课的题目或者说本课例的题目。
课题题目的拟定,一般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文本的既定内容和顺序而确定的,但仍然需要坚持从现实中来,从儿童中来,从问题中来,在分析儿童现状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联系教材,综合分析而定。
当然,有的时候根据孩子的需要也很有必要和我们的学生共同商定课题题目——“今天我们上什么课”。
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小学品德学科的新课堂教学课题的确立,有的时候是根据特殊的社会大背景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和需要,让我们来对教材前后内容的顺序进行调节,或提前、或延后。
如:
2008年,四川5.12大地震后,有许多学校的各个年级的品德老师都及时调整了教学计划,设计了有关“灾害中的救助”、“当灾难来临时”的课题教学。
我们学校的老师当时就是这样自觉安排的。
老师们,要知道,国标教材中,有关地震防范自救等方面的知识点是应该安排在五年级进行讲授的,但我们各个年级的品德老师却都自觉地把它提了上来、提前授课。
为什么?
就是因为当时的特殊社会背景——全社会都在进行抗震救灾,对教育所提出的特别要求啊!
这也是我们作为一名品德老师应该有的一种职业责任所表达出来、自觉的教育行动。
如果连这点,我们都做不到,就说明我们对孩子的爱心、责任心就不到位。
所以,老师们,进行这样的课题教学,不仅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而且紧跟时代的脉搏,热切关注了学生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把过去的死板教条的“封闭性教学”转变成了现代的“开放性教学”,使得品德教育回归生活,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实效性,这样做就非常好啊!
(二)学情分析
确立好教学课题后,我们来看教学设计的第二部分内容——学情分析,为什么要搞学情分析呢?
学情分析是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也是在特定课题的框架下,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与本课题意义相关的知、情、意、行四要素进行的描述和分析,如:
我们要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能力、思想道德状况等。
另外,我们老师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必须明确《品德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指导用书对教学课题在三维教学目标上的具体要求和具体指向,并能以三维目标为分析暗线,来指导学情分析。
我们来看《当灾害降临的时候》的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作为毕业班的孩子,有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的愿望,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由于长期生活在安逸安全的环境里,对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危害,都是通过电视、媒体等渠道获取,不深刻,所以对灾害的防范自救等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也是少之又少。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给孩子们一个强烈的震撼,引起他们对地震,尤其是地震的防范与自救知识的关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另外,在学校或社会团体组织的各种“献爱心”活动中,部分孩子由于受家庭或各种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并不真正理解其“献爱心”活动的意义,也不是怀着真诚急切的心去帮助别人,去参加活动只是为了应付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更需要我们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大家看,这个课例就很详细地分析了五年级学生生活中真实的行为表现,真实的内心感受、已有的生活经验、所处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还分析了他们的年龄特征以及受生活影响而形成的思维、习惯、行为等方面的特点,
同样是学情分析,有的课例是这样呈现的:
五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已掌握了一些防震自救的相知识,但是对洪水等其他灾害的预防自救方法却知之甚少,因此,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面对灾害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体验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避险求生的能力。
这个课例的学情分析就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是缺少对学情的真正分析;另外它在这里不必要地阐释了本课教学要怎么做,要达到一个怎样的教学目标,其实,这一部分应该在其他环节中出现。
该分析的没分析,不该在此陈述的反而陈述了。
老师们,需要指出的是,确立教学课题和进行学情分析,把谁放在前、谁放在后,其位置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下是依据文本教材的教学顺序,先确立教学课题,后进行学情分析;但有时也需要把他们的位置对调,这通常是在特殊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依据学生的现实状况和特别需要来确立教学课题的,例如刚才我提到的在5.12大地震这个特殊社会背景下进行的课题教学,就可以把教学课题放在学情分析的后面。
(三)教材课题分析
教材课题分析是我们为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进行的基础工作,对教材进行准确地分析,一是有助于我们认识教材的结构特点,二是便于我们协调教材各个主题教学之间的关系,发挥教材的整体功能,并能为我们设计教学方法、编写教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那么,如何进行教材课题分析呢?
让我们来看《当灾害降临的时候》的教材课题分析:
本课题属于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中最后一个课题——《当灾害降临的时候》的最后一个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关注地球,了解生态环境,知道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从而学会面对灾害时的自救预防方法。
本课题重点讲“灾害中的救助”,引导学生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学习防灾自救常识和技能。
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活动教学的:
一是三只小球的测验告诉同学们面对灾害的第一反应是逃生自救,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慌张,不要拥挤,不要害怕,而要镇定、团结协作,有序地逃离;二是通过各种图例、故事教给学生地震、洪水等灾害发生时的自救小常识;三是通过观看图片,感悟“灾害无情人有情”,了解“红十字会”相关知识,激发关心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情感。
这个课例的教材课题分析具体详细、一目了然,(边读边分析)
1、 介绍了本主题居于教材中的位置,属于哪个单元的第几个课题。
2、 介绍了本单元包含几个课题内容。
3、 介绍了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以及要达到一个怎样的教学目标。
4、 介绍了本课题由几个活动构成,以及这些活动是怎样开展的。
从总体上讲,进行课题分析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介绍了本课题居于教材中的位置关系,属于哪个单元的第几个课题内容,这个单元包含几个课题,本课题与其前后课题的关系,还介绍所在单元的教学目的。
二是介绍了本课题的具体内容、意义和背景以及本课题由哪几个活动构成。
但有的老师对教材课题的分析不够详细,简单地理解为对教材课文的分析,而有的老师虽然对教材课题进行了分析,却不是这样呈现的。
如:
《灾害中的救助》,它位于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的最后一课。
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关注地球,知道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从而学会面对灾害时的自救预防方法。
另外,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感悟“灾害无情人有情”,了解“红十字会”相关知识,激发关心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情感。
老师们,这个课例的教材课题分析没有对本主题及本主题所属的单元进行详细的分析,在这里只做了简单、不明确的介绍,这样就抓不住教材的重点,难于完成知识、能力之间地转化,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我们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指向,是我们教学之后要达到目标,包括知识方面,心理方面,实际应用等方面。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衡量我们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因素。
如果,我们把教学目标定的过高,就会使课堂教学活动脱离孩子们的实际水平,定得过低,则会与“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新课堂教学的理念背道而驰。
那么,该如何设定和表述呢?
通常情况下,《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设定,要从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四个方面来描述;《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目标设定,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方面来描述。
老师们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这个“国标”要求来设定教学目标。
总体上讲,应该是情感目标在前,知识技能目标在后。
例如《当灾害降临的时候》的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孩子们面对灾害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和顽强意志;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英勇抗灾的可贵精神;形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②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情景模拟演练等活动,孩子们能学会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我保护、自救、互救的方法。
③知识。
了解曾经发生在世界、我国以及家乡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学习一些地震洪水等灾害的征兆、预防、自救小常识。
这个课例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而提出目标。
而有的老师并没有从思想上重视教学目标的设定,虽然他们也设计并上了一堂品德课,但由于没有明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作指导,却上成了一堂无效、低质的课,也就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有的老师虽然设计了教学目标,但其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有问题的。
如,有的老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
了解曾经发生在世界、我国以及家乡的重大自然灾害;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英勇抗灾的可贵精神。
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
③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学习一些地震洪水等灾害的征兆、预防、自救小常识;培养避险求生的能力。
这个课例的教学目标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各个内容的教学目标颠倒了顺序,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也是品德学科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地方,情感目标必须放在知识目标之前;二是本属于知识目标里的“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学习一些地震洪水等灾害的征兆、预防、自救小常识;”放在了能力目标里头,把属于情感目标里的“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英勇抗灾的可贵精神。
”放在了知识目标里头,张冠李戴了;三是目标描述过于笼统,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表述。
孩子们要养成的顽强意志和高尚品质,包括很多方面,在本节课中具体要养成关于哪方面的意志和品质,很显然表述得不清楚。
老师们基于上面的分析,我想说的是,确定“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新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我们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儿童的现实生活问题为基础,立足于拟定近、小、实、亲的教学目标,坚决反对拟定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要坚持三维分述,综合呈现的表达方式,对于课标中提倡的“知道、理解、体验、学习、感受、观察”等等这些行为词语,要多加使用,把过去那种“通过……培养……”“使……”“让……”“帮助……”这些不恰当的写法,舍弃掉。
(五)教学要点
教学要点包括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是一节课中教授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教学知识感到难于理解,掌握起来有困难的部分。
从某个角度上说,教学过程实际上是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过程,所以说确立教学重难点才是新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
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不见得是重点内容,而突破难点才有利于重点的解决。
但有时我们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所以我们老师在确立教学重难点时,必须吃透教材,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对教学主题、教学资源、教学背景等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和准确的认识,搞清楚孩子们现实生活的状况及他们的知识水平和非智力因素等情况,弄清楚什么是重点以及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是怎样形成的,并能把这一部分内容表述得具体、明确,让人看了一目了然。
如《当灾害降临的时候》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
面对灾害时,如何让学生掌握一些自我保护和自我救助的方法;怎样让学生感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真情,如何培养关爱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②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遇到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能学会合理有效地进行自我保护和自我救护。
(对以上教学重难点进行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另外,关于教学重点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除了同是教学难点的内容外,还有有关情感方面的内容,即怎样让学生感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真情,如何培养关爱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另外,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有时我们老师所既定的教学重难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们并不感到难以理解,,这时,我们就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调整,如:
当儿童提出我们教师事先未估计的疑难问题时,我们要重视,要给予指导和重视,对教学重难点的引导,我们要多备几手导的技能,既可以导之以趣,导之以思,导之以情,也可以导之以理,导之以法,这样儿童才能悟得透彻,学得有趣,才能有效的提高新课堂教学效果。
(六)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是开展活动教学的必要前提,从主体上分为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
关于教师准备:
是指我们要为开展好教学活动做好具体的教学辅助工具和教学资源等的准备。
如:
制作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挂图、实物、信息资料等,另外,还要对儿童的问题、兴趣、和能力等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考察等。
例如:
《当灾害降临的时候》的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
课前搜集地震、洪水、冰雪等灾害的相关知识,制作“当灾害来临的时候”的多媒体课件。
”而有的课例是这样表述的: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
到底是什么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和录音,不清楚,让人看不明白。
老师们,我们写教案,一是要给其他老师看的,二是准备给自己在经过一段教学实践后进行教学反思和自我学习用的。
所以,要尽量写清楚,写具体。
这样才便于大家学习参考和今后自我反思和创新。
关于学生准备:
包括搜集资料、物品、预习教材、调查访问等的准备。
学生的课前准备是教学活动的需要,同时又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它不但能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探究的能力,还能更好的增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只有课前精心准备了,上课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当灾害降临的时候》教学课例的学生准备的描述:
学生准备。
让学生提前搜集灾害预防的谚语、灾害征兆的歌谣;调查身边曾经发生的自然灾害和自救方法。
值得提醒的是:
课前的探究活动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自发的去“生成”,我们既不给予指导,也不加以特别的安排,就让学生开着“无轨电车”去“无的放矢”,其结果只会导致学生们在课堂上出现“散乱”的答案。
因此,我们要对学生的课前探究活动作出明确的要求和给以必要的指导、示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们高效地进行准备活动。
(七)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教学过程是新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最核心的内容,它是由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前后步骤或顺序的各个主要活动环节构成的。
也称教学程序。
一般情况分为导入、新授、总结、拓展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分别包含了不同的、具有一定程序安排的活动内容。
从总体上说,新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必须要体现出以下几点一要教学过程活动化。
(即体现师生互动交往,把过去那种讲解提问式教学,灵活的设计为学生的多种活动。
)二要学习方式多样化。
(即既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重视他们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要过程设计粗线条化。
(这里所说的粗线条,不是指环节语言笼统、简单,而是环节语言要抓关键、抓重点,严格遵循新课堂教学课例提倡或强调的“大环节要清,小环节要精”。
)
例如,《当灾害降临的时候》新课堂教学课例的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1.震撼心灵,导入新课
(1)播放“可怕的自然灾害”视频片段,让学生畅谈感受。
(2)联系自己身边的实际情况谈谈家乡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
2.珍爱生命,防灾自救
[活动一:
防灾自救大擂台]
(1)小组合作研讨课本46页、47页内容,学习正确逃生自救的小常识。
(2)“灾害自救常识擂台”抢答赛,扩展课本上的知识,引导正确的做法。
[活动二:
情景模拟演练]
(1)如果正在上课时警报响了,地震发生了,怎么行动?
(2)假如地震引发了火灾,接到离开教室的信号,该怎样行动?
(3)学生互相评一评、议一议,做法是否正确,该注意哪些问题。
[活动三:
预防预报有良方]
(1)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主交流防御自然灾害的方法。
(2)朗读预防地震的谚语歌谣。
3、学生总结,老师布置作业
多观察多发现、搜集整理,编制一本《灾害自救手册》。
4.爱心行动,灾害无情人有情
[活动一:
心系灾区,我们和你在一起]
(1)播放课件——灾后的悲惨场景,激起孩子们的同情心。
(2)说几句鼓舞激励灾区人民的话。
[活动二:
感动在线,爱的奉献]
(1)联系“四川汶川地震”“南方雪灾”,讲一讲看到过的一些救助灾区的感人故事。
(2)结合课本48页画面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人们这样做是为了谁?
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3)播放课件《爱在天地间》,重温灾难发生时,我们的政府、社会各界、全国人民是怎样真诚帮助、无私奉献的。
(4)启发迁移,想想个人、家庭、学校可以为灾区人民、小伙伴做些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
这个课例的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非常完整,共设计了1.震撼心灵,导入新课;2.珍爱生命,防灾自救3、学生总结,老师布置作业;4.爱心行动,灾害无情人有情;四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中设计了多个贴近孩子生活的活动,从总体上看,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的思路清晰,概括到位。
做到了一方面以儿童为主体,以各种活动为媒介,充分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如每个教学环节中设计的多个活动,比如第二个环节中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第三个环节中设计了一个活动,第四个环节中设计的两个活动,尤其是第四个环节设计的两个活动“心系灾区,我们和你在一起”和“感动在线,爱的奉献”,就充分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养成面对灾害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和顽强意志;能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英勇抗灾的可贵精神;能形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另一方面将儿童现实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不同事件进行综合,如:
第二个环节珍爱生命,防灾自救中设计的三个活动“防灾自救大擂台”“情景模拟演练”“预防预报有良方”,还有第三个环节中的“编制一本《灾害自救手册》”,这样的设计做到了知、情、意、行相统一,充分体现出品德课程的综合性。
总起来看,本课例存在以下优点。
同样的课例,有的教学过程主要环节是这样呈现的:
例如,《当灾害降临的时候》教学课例的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1.导入新课
2.防灾自救
[活动一:
防灾自救大擂台]
[活动二:
情景模拟演练]
[教师] 其实,各种灾害的防御和自救方法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多观察多发现、继续搜集整理,编制一本《灾害自救手册》。
这是这节课的一个作业,记住了吗?
[学生] 记住了。
3.爱心行动
[教师] 孩子们,灾害无情人有情,无情的灾害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可我们的心却会贴得更近,让我们伸出温暖的手,奉献出自己的爱心,为灾区的人民撑起一片晴空。
此课例的教学过程环节的描述很明显的没有严格按照新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来描述教学过程外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对环节描述得过于笼统和简单,让人看了不知怎么回事儿,并且也缺少“总结”这一环节部分。
二是环节设计过程中出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对话语言,这样的设计与课堂教学实录有所混淆。
如:
第二个环节中的“[教师] 其实,各种灾害的防御和自救方法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多观察多发现、继续搜集整理,编制一本《灾害自救手册》。
这是这节课的一个作业,记住了吗?
[学生] 记住了。
”
老师们,其实教学设计是多种多样的,它是富于变化和变动的,任何预测的知识、确定的答案、固定的教学步骤在生动的教学过程和突发的教学事件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时必须留出足够的空白,要有一定的可调控性,要做到“胸中有书,眼中有人,手中有法。
”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师利用黑板,运用文字、符号、图表辅助课堂教学的最平凡、最基本的教学手段。
例如:
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科学自救 重视预防
灾害无情
人有情
再如:
放飞和平
联合国 维护和平
中 国 热爱和平
我 们 渴望和平
老师们,这两个课例的板书简洁、大气,很有创新性,整个板书设计不仅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清醒的学习思路,同时也强化了教学过程各重要环节,更是充分体现了我们教师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个性。
所以说,我们要重视板书设计,不断使教学板书呈现新设计、富有新创意,最终达到让教学板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达到提高新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
但需要向大家说明,有的课题的板书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更细化一些,要能体现出教学的思路、层次性、逻辑性、关键点等,这样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印象和效果。
二、教学实录
刚才,我们对新课堂教学设计的八个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接下来我们再来交流教学实录。
这里所讲的教学实录,可以是整个教学情景的完整描述,也可以是精彩的教学片断,但不管怎么样,都是我们教学过程的再现,要注意课堂实录的连贯性,要有承上启下的语言或环节部分,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例如:
《当灾害降临的时候》的精彩片断:
3、情境模拟演练
[教师] 同学们,下面进入第二个环节——情境模拟演练。
注意听题:
如果我们正在上课,警报响了,同学们,地震发生了,怎么办?
快点行动!
(学生们迅速行动,大部分躲到了桌子底下,板凳底下,还有的学生是先把身体藏到桌子下头却在外面,而一个小胖子男孩却与众不同地抱着头弯着腰快速地跑到了墙角,偷偷地笑。
)
[教师] 好,警报解除,请同学们快速回到座位坐好。
下面我来采访几位同学。
(教师走到一位个子高,身体胖的学生身边。
)
[教师] 请问,刚才地震发生,你选择的自救方式是什么?
[学生] 因为我太胖了,而这里的课桌太低,我钻不下去,所以就蹲下用凳子先暂时保护好头吧。
[教师] 真聪明。
(老师又走到刚才躲到墙角的胖男孩身边)
[教师] 这位同学你刚才是怎么做的?
为什么?
[学生] 前面我们刚讲了可以躲到空间跨度小的地方,所以我钻到了墙角。
[教师] 对呀,灵活机动,这个方法也可以。
(教师举起安全出口的标志问学生)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吗?
[学生] (异口同声地说)安全通道。
[教师] 请这两位同学搭起手,这里就是安全出口了。
我想请几位同学来参与演练,谁想参加?
(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教师随机点了8名学生上台。
)
[教师] 地震引发了火灾,我们接到快速离开教室的信号,同学们该怎样行动?
(顿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品德 课堂 教学 设计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