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头颈外科学重点及练习.docx
- 文档编号:5787144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49.69KB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重点及练习.docx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重点及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喉头颈外科学重点及练习.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重点及练习
1、外鼻的静脉特点(危险三角区)
主要经内眦静脉和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但内眦静脉又可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
此外,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故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鼻根至两侧嘴角的三角形区域,临床上称之为“危险三角区”,鼻疖就发生在该区域,该区发生的感染性疾病须积极治疗,严禁挤压尤为重要。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为鼻疖严重的并发症,表现有高热、头痛、患侧眼睑充血水肿、眼球突出、固定、视神经乳头水肿甚至失明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或遗留脑和眼的后遗症。
2、利特尔区
鼻中隔由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和犁骨组成。
鼻中隔覆盖有黏膜,其最前下方的黏膜内由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集成血管丛,称为利特尔区,又称易出血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鼻腭动脉、腭大动脉、上唇动脉、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的鼻中隔支,在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丛,称之为利特尔动脉丛,是临床上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3、鼻腔鼻窦解剖
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complex,OMC):
是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筛漏斗、钩突、筛泡、半月裂、中鼻道、中鼻甲、前组筛房、额窦口及上颌窦自然开口等一系列结构,这一区域称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鼻窦引流:
鼻窦分为前组鼻窦和后组鼻窦。
前组鼻窦包括:
额窦、上颌窦和筛窦,均开口于中鼻道。
后组鼻窦包括:
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开口于上鼻道,后者开口于蝶筛隐窝。
正常人下鼻甲黏膜内的血管自主交替收缩与扩张,导致两侧鼻甲大小和鼻阻力呈相应的交替性改变,大约2~7h出现一个周期,称为鼻周期。
闭合性鼻骨骨折无错位者不需要处理。
骨折伴外鼻畸形者应在伤后2~3小时内处理,此时组织尚未肿胀,或在消肿后进行也可以,最好在10天内复位,以免畸形愈合。
鼻腔冲洗鼻腔分泌物黏稠时,可用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鼻腔冲洗这种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鼻腔及鼻窦的各种疾病的治疗中,鼻腔冲洗可应用于不同的情况,包括急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和非过敏性鼻炎、非特定的鼻腔症状(如鼻涕倒流)、鼻腔术后、鼻腔放疗后等情况。
对鼻腔冲洗液应当是高渗还是低渗有比较大的争论,大多数主张应用2%-3%高渗的冲洗液。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或两则弯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如鼻塞、头痛和鼻出血等。
治疗主要靠手术治疗,一般主张在16岁后进行,手术方法有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包括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
4、鼻出血的治疗
治疗原则包括生命体征的维护、选择恰当的止血方法以及针对出血原因进行治疗。
同时应根据患者处于出血期或间歇期以及是否具备内镜诊疗的条件进行相应的处理。
鼻出血的处理流程见图11-2。
图11-2鼻出血的处理流程(引自中华医学会指南)
5、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
鼻塞、大量清水样涕,是鼻分泌亢进的特征表现。
喷嚏和或鼻痒,有时伴有软腭、耳、眼部及咽部的发痒、嗅觉减退,怕光、流泪、耳鸣、重听、哮喘发作、荨麻疹等症状。
6.慢性鼻鼻窦炎
慢性鼻鼻窦炎主要症状:
①鼻塞为主要症状。
与鼻黏膜肿胀、息肉样变及鼻内分泌物多有关。
②流脓涕为另一主要症状。
黏性或黏脓性鼻涕。
鼻涕可自前鼻孔流出,也可向后流入鼻咽部,因此患者常诉痰多。
牙源性上颌窦炎的鼻涕常有腐臭味。
③次要症状:
①头面部胀痛 可有可无,如有头痛,亦不如急性鼻-鼻窦炎明显,多为钝痛和闷痛。
头痛有一定的固定部位和时间。
并伴有鼻部症状。
②嗅觉减退或丧失,乃因鼻黏膜肿胀、肥厚或嗅器变性所致。
慢性鼻鼻窦炎诊断:
诊断时以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中主要症状中的鼻塞、黏性或黏脓性鼻涕必具其一。
结合鼻内镜检查和(或)鼻窦CT扫描的检查,对慢性鼻-鼻窦炎做出诊断。
临床诊断分为两型:
①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②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
7.鼻源性眶内并发症
有5种类型:
①眶内炎性水肿;②眶壁骨膜下脓肿;③眶内蜂窝织炎;④眶内脓肿;⑤球后视神经炎。
此外,眶内并发症亦可由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进而发展为颅内并发症(脑膜炎)。
鼻源性颅内并发症按病情程度和感染途径不同可分为:
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
应注意可能有2~3种颅内并发症同时发生,亦可能合并眶内并发症一起发生
8.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
多为单侧发病,表现为一侧鼻塞,呈渐进性加重,反复的鼻出血,流粘脓涕,或有血性鼻涕,嗅觉下降,面部麻木,溢泪。
若肿瘤较大向前可达前鼻孔,向后可通过后鼻孔坠入鼻咽部、咽部,使软腭下塌,发音不清或吞咽障碍;如侵犯眶内可出现眼球突出、眼肌麻痹和视力下降;如侵入颅内可出现头痛。
鼻腔内检查见肿瘤外观呈息肉样,瘤体大小不一,呈红色、粉红色或灰白色,表面不平,基底宽或有蒂,质地柔软或坚硬,触之易出血。
鼻及鼻窦乳头状瘤治疗的原则是手术切除。
9.上颌窦恶性肿瘤:
上颌窦的恶性肿瘤临床最为常见,其治疗和预后与肿瘤的发生部位密切相关。
Öhngren提出自下颌角和同侧内眦之间作一假想平面,再于同侧的瞳孔中心作一假想的垂直平面,这二个假想平面将上颌窦腔分为四个象限。
原发于前内上象限的肿瘤易侵入筛窦、眼眶和颅内;后外上象限的肿瘤常破坏后壁,侵入翼上颌窝和翼腭窝,也可破坏翼腭窝顶或侵入颞下窝而侵犯颅中窝。
早期肿瘤较小,局限于窦腔的某一部位,多无明显的自觉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则出现以下症状:
鼻部:
单侧鼻塞,伴有脓血性涕或反复的鼻出血,可有嗅觉的减退或消失。
口腔:
上颌牙齿麻木、酸痛、松动或脱落,可为肿瘤的早期症状。
肿瘤侵入翼颌窝及颞下窝,出现张口困难;肿瘤破坏上颌窦底部,出现硬腭隆起;晚期肿瘤累及咀嚼肌或翼肌可出现牙关禁闭。
眼部:
肿瘤压迫或侵入眼眶,可出现流泪、眼球突出、复视或视力减退。
面颊部:
肿瘤压迫出现面部麻木、胀痛:
肿瘤破坏骨质进入面部软组织,可出现面部肿胀、隆起、畸形。
耳部:
肿瘤向鼻咽部侵犯,阻塞咽鼓管咽口,可出现耳闷、耳鸣、听力减退等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颈部包块:
肿瘤沿淋巴结转移,可在同侧颌下区、颈侧出现包块。
头部:
头痛,肿瘤侵入颅底,可出现剧烈头痛;肿瘤侵犯颅神经,可出现相应的颅神经的症状。
远处转移:
可出现肺、肝、骨、胃肠道转移的相应症状。
10.咽的分部
鼻咽,为咽的上部,位于颅底和软腭之间;口咽也称中咽位于口腔后方,介于软腭水平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一般称咽部即指此区;喉咽也称下咽,位于会厌上缘水平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部分。
前方通喉前庭,下端在环状软骨下缘平面连接食管,该处有环咽肌环绕。
11.咽峡
即指上由腭垂(悬雍垂)和软腭游离缘,下由舌背以及两侧腭舌弓和腭咽弓围成的环形狭窄部分。
12.咽的淋巴环
腺样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以及咽后壁淋巴滤泡构成内环。
内环淋巴并流向颈部淋巴结,颈部淋巴结又彼此相互交通,形成外环,主要由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及颏下淋巴结组成。
13.扁桃体的动脉
有5支,均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
①腭降动脉,为上颌动脉的分支,分布于腭扁桃体上端及软腭;②腭升动脉,来自面动脉;③面动脉之扁桃体支;④咽升动脉扁桃体支。
以上4支均分布于腭扁桃体及腭舌弓、腭咽弓;⑤舌背动脉,来自舌动脉,分布于腭扁桃体下端。
14.急性扁桃体炎的全身并发症
有风湿热、心肌炎、急性肾炎等。
发病机制可能与扁桃体在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有关。
局部并发症:
有扁桃体周围炎和脓肿、咽旁脓肿、急性中耳炎、急性颈淋巴结炎,严重者可以引起颈深部脓肿,并有可能沿颈深筋膜导致纵隔感染等。
15.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
主要为手术切除扁桃体。
扁桃体是咽部重要的免疫器官,其切除手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还有争议。
目前的研究表明,扁桃体对5岁以内的儿童的局部免疫有着重要的作用,应掌握扁桃体切除适应症。
也有研究表明,虽然儿童的扁桃体切除后可以导致咽部的分泌型IgA减少,但并没有导致其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加扁桃体的局部免疫功能逐渐退化,8岁以上儿童和成人的扁桃体免疫功能逐渐减退,故不必过多考虑其局部免疫作用。
16.扁桃体切除术
适应症:
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即可行扁桃体切除手术:
(1)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一年内至少发生7次,或过去两年每年都会至少发生5次,或之前3年每年至少发生3次)或并发过扁桃体周围脓肿。
(2)扁桃体过度肥大引起吞咽、发音和呼吸障碍者。
(3)扁桃体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早期。
(4)扁桃体角化症保守治疗无效可以考虑手术。
(5)扁桃体炎症肿大引起咽腔狭窄导致鼾症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6)病灶性扁桃体炎。
作为病灶引起其他器官疾病,待其病情稳定后可施行扁桃体切除术。
禁忌证:
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体急性炎症期,因为急性炎症期是手术易引起炎症扩散及出血。
但扁桃体周围脓肿是一例外。
在抗生素控制下,经脓肿切开引流后,可做扁桃体切除术,且手术变得容易。
(1)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或凝血机制障碍。
(2)体弱者要慎重。
(3)妇女月经期或妊娠期。
17.扁周脓肿的治疗
1.脓肿形成前按急性扁桃体炎处理,选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及适量的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
2.脓肿形成后
(1)穿刺抽脓:
1%~2%丁卡因表面麻醉后,于脓肿最隆起处刺入。
进针有突破感表明进入脓腔,即可抽出脓液。
进针不可太深,以免刺伤咽旁隙大血管。
(2)切开排脓:
切开部位:
①前上型者,可在穿刺获脓处,或选择最隆起和最软化处切开;也可按常规定位:
从腭垂根部做一假想水平线,从腭舌弓游离缘下端(与舌根交接处)作一假想垂直线,二线交点稍外即为切口处。
切开黏膜及浅层组织后,用长弯钳向后外方顺肌纤维走向撑开软组织,进入脓腔,充分排脓。
②后上型者,则在腭咽弓处切开排脓。
次日复查,必要时可再次撑开排脓。
18.咽旁脓肿治疗
(1)脓肿形成前给予足量敏感的抗生素和适量的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
(2)脓肿形成后须切开排脓。
①颈外径路:
脓肿位置较深或颈部肿胀明显者,在局麻下,以下颌角为中点,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作一纵切口,用血管钳钝性分离软组织进入脓腔。
排脓后,置入引流条,切口部分缝合。
②经口径路:
脓肿明显突向咽侧壁,且无血管搏动者,于咽侧壁最突出部分作一垂直切口,约2cm长,然后用血管钳钝性分离到脓腔,引流脓液。
19.鼻咽纤维血管瘤
又名“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血管纤维瘤”,是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占头颈部肿瘤的%~%。
病理上虽属良性,但临床经过凶险,本病常发生于14~25岁男性,极少见于女性,一般在25岁以后可能停止生长。
临床表现:
出血鼻塞堵塞及压迫症状,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为主,术前可行颈外动脉结扎、数字减影下供瘤血管栓塞、术中行控制性低血压可减少手术出血量。
术前禁忌活检。
20.鼻咽癌的临床表现
鼻咽癌由于发病部位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和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多样化。
因此,容易延误诊断,所以必须提高警惕,重视临床症状,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常见症状如下:
(1)鼻部症状 鼻咽癌早期即有易出血倾向,常见为晨起吸鼻后,吐出的痰中带血或擤出带血的鼻涕,可时有时无,因此常被误以为一般的鼻出血而多不引起患者的重视。
及至出血明显时,病变常已进入晚期。
瘤体如位于后鼻孔附近或增大后,可阻塞后鼻孔而引起鼻塞。
早期可为一侧,晚期则双侧均可出现鼻塞,易误诊为鼻炎。
(2)耳部症状 肿瘤堵塞或侵犯咽鼓管咽口时,可引起该侧耳鸣、耳堵塞感及听力下降,可伴有顽固性鼓室积液,因此,常可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
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肿瘤原发于咽隐窝者。
(3)颈部淋巴结肿大 早期即可出现,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者占60%。
主要发生在位于上颈部的颈深上淋巴结群。
开始为单侧,继之发展为双侧,并可向颈中、下段蔓延。
肿大的淋巴结一般无痛,质较硬,活动度差,迅速增大、固定和融合。
因此,常可误诊为结核性淋巴结炎或淋巴瘤。
(4)头痛 早期症状轻而部位不确定,当头痛剧烈而位置固定时,往往提示肿瘤已侵犯颅底或向颅内蔓延。
应注意与一般的神经痛鉴别。
(5)脑神经症状 鼻咽癌引起的颅神经损害复杂多样。
肿瘤常沿颈内动脉管或破裂孔向颅内蔓延,一般先侵犯第Ⅴ及第Ⅵ颅脑神经,继而可累及第Ⅳ、Ⅲ及Ⅱ脑神经。
这时除头痛加重外,还可出现相应的脑神经受损表现,如复视、面部麻木、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甚至眼球固定或失明等。
肿瘤也可通过直接侵犯咽旁间隙或肿大的颈深部淋巴结压迫穿出颅底的第Ⅸ、Ⅹ、Ⅺ和Ⅻ脑神经,导致出现软腭麻痹、吞咽困难、声嘶、反呛和伸舌偏斜等球麻痹表现。
(6)远处转移 鼻咽癌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有骨、肺和肝等,常有多处同时发生转移性病变。
这时患者可出现顽固性的咳嗽、胸痛、腰痛和肝区疼痛、黄疸等。
鼻咽癌的确诊靠组织病理,治疗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21.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的基本概念。
(1)睡眠呼吸暂停(SA):
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消失或明显减弱(较基线幅度下降≥90%),持续时间≥10s。
(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
是指口鼻气流消失,胸腹式呼吸仍然存在。
系因上气道阻塞而出现呼吸暂停,但是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驱动功能正常,继续发出呼吸运动指令兴奋呼吸肌,因此胸腹式呼吸运动仍存在。
(3)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
是指口鼻气流同胸腹式呼吸同时消失。
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引起,中枢神经不能发出有效地指令,呼吸运动消失,口鼻气流停止。
(4)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MSA):
是指1次呼吸暂停过程中,开始口鼻气流和胸腹式呼吸同时消失,数秒或数十秒后出现胸腹式呼吸运动,仍无口鼻气流。
即在1次呼吸暂停过程中,先出现中枢性呼吸暂停,后出现阻塞性呼吸暂停。
(5)低通气(hyponea):
睡眠过程中口鼻气流较基线水平降低≥30%并伴有SaO2下降≥4%,持续时间≥10s;或者是口鼻气流较基线水平降低≥50%并伴有SaO2下降≥3%,持续时间≥10s。
(6)呼吸努力相关微觉醒(RERA):
未达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标准,但有时间≥10S的异常呼吸努力并伴有相关微觉醒。
当出现睡眠片段时,RERA仍然具有临床意义。
(7)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index,AHI):
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与低通气次数之和。
(8)呼吸紊乱指数(respiratorydisturbanceindex,RDI):
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低通气和呼吸努力相关微觉醒事件次数之和。
(9)睡眠呼吸暂停分阻塞性(obstructive)、中枢性(central)和混合性(mixed)三型。
(10)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是指成人每晚7h的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index,AHI,即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指数)大于5次/小时。
OSAHS分级
程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次/h)最低血氧饱和度(%)
轻度5~1585~90
中度>15~3080~85
重度>30<80
儿童与成人OSAHS临床特点比较
项目儿童成人
性别男女比例大致相同男性居多,部分绝经后妇女
发病年龄高峰2~7岁学龄前儿童35~55岁青壮年
体重体重正常或肥胖肥胖居多
主要病因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肥大咽腔狭窄、小颌畸形、肥胖等
并发症白天嗜睡少见,有遗尿、多有白天嗜睡,夜尿增多
多动、烦躁记忆力减退,高血压
手术治疗多数经扁桃体或(和)腺样体部分经选择的病例可行腭咽
切除可治愈成形术
正压通气治疗用于少数病例应用较普遍,多数患者疗效好
儿童OSAHS病情程度判断依据
病情程度AHI或OAI(次/h)LSaO2
轻度5~10或1~5~
中度10~20或5~10~
重度>20或>10<
注:
AHI: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AI:
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LSaO2:
最低血氧饱和度;
22.喉返神经
喉返神经(recurrentlaryngealnerve)为一以运动为主的混合神经,其左、右行程不同。
左侧喉返神经起源于胸腔的迷走神经干,向后绕到主动脉弓后方后上行于气管食管沟内,再沿左侧甲状腺背面继续上行达喉。
右侧喉返神经于颈根部由迷走神经发出,然后绕过右锁骨下动脉,沿右气管食管沟上行达喉。
双侧喉返神经在咽下缩肌下缘水平穿入喉腔。
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所有喉内肌的运动,但也有一些感觉支司声门下区黏膜的感觉。
23.小儿喉部的解剖特点
小儿由于喉软骨还没有钙化,喉腔内径尚未达到成人宽度,且黏膜下组织又较成人疏松,故发生炎症、过敏反应时组织水肿明显,易引起喉阻塞,小儿急性喉炎与成人急性喉炎相比更易产生吸气性的呼吸困难,临床上应重视。
24.急性会厌炎(acuteepiglottitis)
是—种以声门上区会厌为主的急性炎症,因会厌的静脉血流均通过会厌根部,故会厌根部如受到炎性浸润的压迫,使静脉回流受阻,会厌将迅速发生剧烈水肿,且不易消退。
炎症累及声带者少见。
急性会厌炎是喉科急重症之一,病情发展极快,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甚高.治疗应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抗感染为原则。
一般应将病人留院观察治疗。
25.声带小结/声带息肉
声带小结又称为歌唱者小结、教师小结。
声带小结是慢性喉炎的一种类型,典型的声带小结为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结节状隆起。
声带息肉多好发于一侧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边缘,为半透明、淡黄白色或粉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是常见的引起声音嘶哑的疾病之一。
26.喉返神经麻痹
多为单侧麻痹,又以左侧声带麻痹多见。
(1)单侧不完全麻痹:
主要为声带外展障碍,症状多不显著。
间接喉镜下见一侧声带居旁正中位,吸气时不能外展,发音时声带可闭合。
(2)单侧完全性麻痹:
患侧声带外展及内收功能均消失。
检查见声带固定于旁正中位,杓状软骨前倾,患侧声带较健侧低,发音时声带不能闭合,发音嘶哑无力。
(3)双侧不完全性麻痹:
少见,多因甲状腺手术或喉外伤所致。
两侧声带均不能外展而居于旁正中位,发音时声门可闭合,声门呈小裂隙状,患者平静时可无明显症状,但在体力活动时常感呼吸困难,一旦有上呼吸道感染,可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引起喉阻塞。
(4)双侧完全性麻痹:
两侧声带居旁正中位,既不能闭合,也不能外展,发音嘶哑无力,一般呼吸正常,但食物、唾液易误吸入下呼吸道,引起呛咳。
(5)双侧声带内收性麻痹:
多见于功能性失音,发音时声带不能内收,但咳嗽有声。
27.喉乳头瘤是喉部
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儿童极少恶变,易于复发,成人型喉乳头状瘤发病年龄多在40岁左右,男性多于女性,多为单发,较易恶变。
根据患者年龄、肿瘤的大小、部位、类型、范围及复发情况综合考虑治疗方案。
目前,显微支撑喉镜下将喉乳头状瘤切除或二氧化碳激光切除乳头状瘤为常用的手术方法。
但儿童患者极易复发,常需反复多次手术摘除,治疗极为棘手。
28.喉癌
是喉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根据肿瘤发生部位、症状和体征各有不同,分述如下:
(1)声门上癌声门上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常仅有咽喉部异物感或不适感,发声多无改变,当癌肿向下侵犯声带时才出现声嘶。
如癌肿起始于会厌喉面,早期间接喉镜检查不一定能及时发现,当癌肿长大到一定程度才能被发现。
继续生长增大阻塞气道,可产生吸气性呼吸困难。
若表面出现溃烂,可出现口臭、咯血,如喉软骨受到侵犯,可引起吞咽痛和放射性耳痛。
易发生颈深上淋巴结转移。
(2)声带癌早期症状为声嘶,发展较慢。
随着肿瘤增大,声嘶会逐渐加重,甚至失声。
如肿瘤进一步增大,阻塞声门,可引起呼吸困难。
早期声带癌可见声带有局限性隆起或增厚,表面往往粗糙不平,肿瘤逐渐增大,可见到明显的乳头状或菜花状肿块。
如声带运动发生障碍或固定,表明声门旁间隙中的喉内肌受到侵犯。
不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3)声门下癌因位置因隐蔽,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规检查不易发现,出现症状较晚,如向上侵犯声带可出现声嘶,阻塞声门下腔出现呼吸困难。
可向气管前或气管旁淋巴结转移。
(4)跨声门癌作为第四型喉癌,UICC尚未确认,其原发部位在喉室,早期不易发现,仅有声嘶等症状,病变继续发展可出现呼吸困难。
病理特点是肿瘤以跨过喉室的形式侵犯声带、室带,在黏膜下侵润扩展,易侵及声门旁间隙及甲状软骨,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喉癌的治疗为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因喉部或其周围邻近组织病变的影响,使喉部通道出现狭窄梗阻,而发生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称为喉阻塞。
由于小儿具有喉腔较小、粘膜下组织疏松、喉部气流途径弯曲以及喉部神经易受刺激而痉挛等解剖、生理特点,故发生喉阻塞的机会较成人为多。
29.喉阻塞
临床表现:
(1)吸气性呼吸困难是喉阻塞的主要症状。
声门区是喉部最狭窄处,由两侧略向上倾斜的声带边缘形成的裂隙构成。
吸气时气流将声带斜面向内、向下推压,两侧声带游离缘向中线区彼此相互靠拢,同时启动的声带外展运动使声门开大,故不会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声带的内下面较倾斜,声门下区下宽上窄,呼气时气流将声带向上、向外冲开,声门略为变宽,故呼气相对较易。
当喉部粘膜因充血肿胀等原因时,声门变窄,吸气时气流向内、下方的推压力则使已经变窄的声门更为狭窄,以致气流进入困难,吸气时间延长,吸气困难。
病人吸气越急,用力越大,声门就越狭窄。
呼气时气流易将两侧声带向上、向外推开,使声门开大,故呼气困难远较吸气时为轻。
吸气性呼吸困难的特征是吸气期常较呼气期延长,但呼气时间无明显延长,呼吸频率一般变化不大或略减慢,其幅度加深,但换气量却不增加。
因此,在喉阻塞初期,呼吸次数并不加快,但当呼吸困难继续发展,病情恶化,呼吸频率变快,幅度变浅,脉搏加速,并有面色苍白或发绀等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和缺氧症状,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2)吸气性喉鸣吸入的气流通过变窄的声门区时冲击声带,使之下倾,致声门更窄,气流与声门磨擦产生振动和涡流,发出尖锐的独特喉鸣音。
呼气时双侧声带仍可自然冲开,声门变大,故喉鸣音消失或减弱。
喉阻塞程度与喉鸣声大小呈正相关。
(5)
(3)吸气性软组织凹陷为克服呼吸道阻力,胸腹部肌肉代偿性加强运动,以助呼吸;同时胸腔负压增加,因此在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及剑突下等处的胸廓周围软组织出现吸气性凹陷,临床根据观察凹陷的部位,习称为三凹征或四凹征。
其凹陷程度,因呼吸困难的轻重不同而异。
儿童肌张力相对较弱,除胸廓等处周围软组织吸气性凹陷比成人更为明显以外,上腹部亦可发生吸气性凹陷。
(4)声音嘶哑喉阻塞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
(5)缺氧症状重症喉阻塞或阻塞时间过久,可出现缺氧症状,初期为烦躁不安,难以入睡,当发生唇甲发绀或面色苍白、肢端冷厥、脉搏细速、心律失常及血压下降等心力衰竭、循环不良现象时,应认为是严重缺氧的晚期表现。
喉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分为四度:
一度:
安静时无呼吸困难表现。
活动或哭闹时有轻度呼吸困难,轻度吸气性喉鸣和三凹征。
二度:
安静时有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喉鸣和三凹征,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无烦躁不安等缺氧症状。
脉搏尚正常。
三度:
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明显的吸气性喉鸣和三凹征,并出现缺氧症状,如烦躁不安,不易入睡,不愿进食,脉搏加快等现象。
四度:
呼吸极度困难。
出现坐卧不安,手足乱动,出冷汗,面色苍白或紫绀,定向力丧失,心律不齐,脉搏细数,昏迷、大小便失禁等,若不及时抢救,可因窒息致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喉阻塞的治疗:
对喉阻塞的治疗宜早不宜晚,其首要问题是尽快解除呼吸困难,使呼吸恢复通畅。
根据病因及呼吸困难的程度,采用相应的药物或手术治疗。
一度:
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积极治疗,一般可不做气管切开术。
如为急性会厌炎、喉白喉等喉部炎性疾病引起,应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和激素,控制炎性肿胀,解除喉阻塞,多数患者的喉阻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喉头 外科学 重点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