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级用语文微型课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
- 文档编号:5783254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48
- 大小:66.53KB
晋级用语文微型课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
《晋级用语文微型课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级用语文微型课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晋级用语文微型课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1鼎湖山听泉ﻩ2
2《林中小溪》普里什文ﻩ3
3飞红滴翠记黄山ﻩ4
4画山绣水杨朔ﻩ5
专题气象物候6
5 故乡ﻩ7
6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8
7在烈日和暴雨下9
8 多收了三五斗10
“文学即人学”ﻩ11
综合学习与探究活动11
诵读欣赏 《诗经二首》13
名著推荐与阅读《格列佛游记》ﻩ14
9成功季羡林ﻩ15
10创造学思想录罗吉尔·冯·奥赫16
11学问和智慧罗家伦ﻩ17
12论美弗兰西斯·培根18
诵读欣赏: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19
13散文家谈散文ﻩ20
14、小说家谈小说21
15诗人谈诗ﻩ22
诵读欣赏:
乡愁23
综合学习与探究ﻩ24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结构的调整ﻩ25
16陈涉世家26
17桃花源记27
学习目标:
ﻩ27
18与朱元思书吴均ﻩ28
19捕蛇者说ﻩ29
20岳阳楼记30
21醉翁亭记31
综合学习与探究32
诵读欣赏《词二首》33
22《绿》ﻩ34
23囚绿记陆蠡35
24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宋淑远ﻩ36
25一双手 姜孟之ﻩ37
第六单元诵读欣赏38
龟虽寿 (曹操)ﻩ3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ﻩ39
《广告多棱镜》教案40
1鼎湖山听泉
学习目标
1.能指出课文所描绘的自然景物的特征以及这些自然景物给人的启迪。
2.整体把握课文的文脉,学习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自然景物、感受美好自然的方法。
3.知晓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通过吟哦讽诵,品味作者笔下鲜活、灵动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涌动的热爱大
1导入从旅游谈起,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进行一次微旅游。
图片,这些图片就是岭南名山鼎湖山,该山景胜颇多,以天湖、瀑布、古木、名泉著称。
下面咱就来学习谢大光的散文《鼎湖山听泉》。
2学习目标:
3预习检测:
根据同学们课前预习的情况,请你把本课的生字词编写3——5道题,对同桌进行微测试。
做完了。
同桌之间互评,并诚恳地给对方指出错误并纠正。
4初悟:
这是一篇游记,请大家看看题目,齐读一下标题。
你认为读这个标题时,哪个字的字音应该读重一些?
那么作者听到了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吟哦讽诵。
单纯从题目上来看,“听”字支配“泉”字。
但是从全文来看:
初闻——爱闻——近闻——夜闻——悟泉
一方面,“听”有一个过程:
初闻泉声,循声而去,渐入山中,想见到山泉;但是,山泉时隐时现,作者联想起爱女因而爱上山泉,表现出山泉的活泼;及至亭前观山,闻钟泉之声相应,显现特有的亲情感受,把钟声和泉声化为老人和孩子,点出泉水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到夜间,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
文章最后“山不在名,有泉则灵”,提示出泉水是鼎湖山灵魂的作用。
全文描写的重点是泉,听是认识泉的手段。
5鼎湖山美,鼎湖山的泉更美,以至于作者将之誉为“鼎湖山的灵魂”,它到底好在哪里?
请同学们运用“鼎湖山的泉美,美在……”的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说话。
示例:
鼎湖山的泉美,美在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让我想起了千里以外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调皮女儿。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6同学们,请再一次朗读课文,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把你喜欢的内容在小组内分享,并简单分析为什么喜欢。
示例:
我喜欢这一句: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
这个比喻句将草丛中小溪流淌的声音比作提琴声,“柔曼”一词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这种声音轻柔、悠长的特点。
交流,展示。
评价。
7当堂小测。
8作业:
把过去旅游或者身边的景物某一个细节,一个景物,一个感悟都可以,借鉴本文的描写方法,写一次微作文。
鼎湖山听泉 谢大光
初闻——爱闻——近闻——夜闻——悟泉
2《林中小溪》普里什文
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林中小溪的特点,梳理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能通过朗读和对语言的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
3、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作者由景而悟的人生信念。
导入:
1、教师引导:
说到旅游,人们依然习惯于选择远方。
而对于身边,对于眼下,那些风花雪月,那些阳光,那些雨露,那些鸟叫,那些虫鸣,那怕是树丛的残桩,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去珍惜。
可谁愿意做一个身边大自然的阅读者、倾听者,前苏联作家米·普里什文作为一名大地阅读者的先行者,留下了他的足迹和一批珍贵的自然文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林中小溪。
板书
2学习目标
3预习检查根据同学们课前预习的情况,请你把本课的生字词设计成3——5道题,同桌之间进行一次微测试。
做完了?
交流评价,并诚恳地把对方的错误指出来并纠下一下。
4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本单元学习的主题。
下面请同学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思考一下:
作者要带领我们去探访的是怎样的一条林中小溪?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把你的思考结果写下来。
作者写小溪,决不是就事论事。
作者笔下的小溪是带上了很浓重的拟人色彩的。
5小溪前进的路线是曲折的,他流经坦途,也面临障碍。
你能找出它前进的具体路线吗?
6作者对小溪前进的过程写的层次分明,在小溪遇到障碍(第一次冲击)——遇到大的障碍(第二次冲击)——冲刷倒百年云杉(第三次冲击)——分流、合流,那么,你认为小溪冲破重重障碍奋勇前进的过程,和我们的人生有没有相似之处呢?
它对你又会有怎样的启迪呢?
参考意见:
(1)溪流行进中不断出现的障碍,就像人们生命历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2)溪流在前进中越过障碍,要集聚力量,要坚持到底,人们战胜困难同样要有毅力,同样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斗争;(3)溪流行进中有分有合,但都有着共同的终极目标——流向大洋,人生奋斗也要有自己的终极追求;(4)小溪在与障碍持续搏斗中创造了时间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平坦坦,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同样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和时间;(5)溪流和周围的景物构成了美的境界,战斗的人生也同样是美丽的。
7请同学再次扣紧本单元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的主题,根据对小溪和作者人生信念的认识,选择一个片段,尝试有感情的朗读。
8当堂检测
9作业布置把过去旅游或者身边的景物某一个细节,一个景物,一个感悟都可以,借鉴本文的描写方法,写一次微作文。
板书林中小溪普里什文
坦途 障碍
3飞红滴翠记黄山
1导入从旅游谈起,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进行一次微旅游。
出示图片,请欣赏。
对了,这就是黄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跟着摄像机的镜头,去领略黄山雄、奇、险、秀的自然风光吧!
下面我们来学习《飞红滴翠记黄山》,柯蓝。
2学习目标
3预习检查根据同学们课前预习的情况,请你把本课的生字词设计成3——5道题,同桌之间进行一次微测试。
做完了?
交流评价,并诚恳地把对方的错误指出来并纠下一下。
4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本单元学习的主题。
下面请同学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5本文作为解说词,它有那些特点?
讨论明确解说词的一般特点:
着眼于解释画面,内容跟着画面走;跟着镜头自由的变换角度;可以适当的加入与画面相关的内容;口语化,通俗易懂。
6作者侧重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景观?
各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快速地在课文中划出来,同桌交流。
古松:
无石不松 形状千变万化干曲枝虬苍翠奇特
怪石:
高高低低,争相崛起 千姿百态 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
云海:
轻盈 皎洁柔美 飘舞
日出:
瑰丽 壮观辉煌 灿烂夺目 五光十色 格外娇娆
温泉:
温馨 冲掉劳累
7课文是怎样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
课文1-3段先总写黄山的位置、面积、形成、价值,然后分写黄山景物,先写天都峰,再写黄山松,接着又写莲花峰、鳌鱼峰、飞来峰,然后写黄山的巧石、云海、日出、温泉,全文按照由总到分,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由古到今、由上到下、由大到小等顺序,多角度、全方位的对黄山进行了介绍。
8课文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说明:
例如2、3段等。
描写:
例如15、17段等。
记叙;例如5、16段等。
议论:
如14段等。
抒情:
14、15、16、17、18等。
9请同学再次扣紧本单元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的主题,根据对本节课的学习,选择一个你喜欢片段,尝试讲说者的角度进行朗读。
10当堂检测
11作业布置我们生活的小镇本誉为历史古镇,文化名镇,三河四岗,七纵八横,原生态,新面貌,请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为我们乡镇写一篇解说词。
4画山绣水杨朔
教学目标
1.能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2.能说出传说故事与桂林山水的关系。
3.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
1导入从旅游谈起,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进行一次微旅游。
出示图片,请欣赏。
对,这就是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可见名不虚传。
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散文家杨朔一起去游一番桂林的山水。
下面我们来学习他的《画山绣水》
2学习目标
3预习检查根据同学们课前预习的情况,请你把本课的生字词设计成3——5道题,同桌之间进行一次微测试。
做完了?
交流评价,并诚恳地把对方的错误指出来并纠下一下。
4揭示文题,说一说你对文题的理解。
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思考并大胆发言。
不知道呀。
你呢,也不知道。
那么就让我先来学习课文吧。
5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本单元学习的主题。
下面请同学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读完了,现在理解为什么叫画山绣水了吧。
让学生回答明确:
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和水。
这是用了互文,“画”和“绣”都是形容山水的美丽。
6这样如诗如画的美丽山水,真让人流连忘返呀。
请结合文中描写山水的文句,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在小组内交流,并说一说为什么。
明确:
画水的绿:
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看一眼也叫人心醉。
(运用叠词和比喻)
画水的静清:
假使你的眼福好,……使人恍惚沉浸在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画水的动态:
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了。
(动作细节)
绣山的奇:
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
绣山的巧:
两岸都是悬崖峭壁……到处陈列着精美无比的石头雕刻。
7比比看谁读得好
指名朗读文中写水的句子和写山的句子。
师生交流评价,然后全班朗读用心体会桂林山水的美妙神奇。
8当堂检测
9作业布置:
我们生活的小镇本誉为历史古镇,文化名镇,三河四岗,七纵八横,原生态,新面貌,请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为我们乡镇风光为题材,写一篇短文。
四、画山绣水杨朔
画绣
专题气象物候
《看云识天气》朱永燚
学习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②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③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1导入新课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
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
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
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2学习目标
3预习检查根据同学们课前预习的情况,请你把本课的生字词设计成3——5道题,同桌之间进行一次微测试。
做完了?
交流评价,并诚恳地把对方的错误指出来并纠下一下。
4选择一种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或朗读,或默读,或大声,或小声地读。
并完成表格。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②云简表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
厚度
天气征兆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云 名
卷云
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云的光彩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晕
华
虹
霞
5总结: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
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
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
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
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
在语言写得非常生动形象。
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
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6课堂检测
7作业布置:
交流收集的有关气象谚语、词语等。
5 故乡
1导入:
在没有学习新课之前,请让我们同学们瞻仰一个人的肖像图片,是啊,他就是我们熟悉的伟大文学巨匠鲁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文章《故乡》。
2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老师为同学们设定的学习目标。
1能准确、流畅、富有感情地诵读本文。
2.从对比中,分析闰土的形象。
3预习检测:
1请根据我们预习,结合过去我们对鲁迅的了解,请你以“我所认识的鲁迅”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根据同学们课前预习的情况,请你把本课的生字词编写3——5道题,对同桌进行微测试。
做完了。
同桌之间互评,并诚恳地给对方指出错误并纠正;
4背景介绍: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回到那个年代》,这是老师为同学们搜集的关于本文的有关背景。
5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
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由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
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
6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本文主要记叙的是“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故乡人和物的变化,刻画了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反映一个时代的历史现实。
7本文主人公是二十年后再回故乡,此时的故乡“景”与“人”发生一些的变化。
请再次细读课文,先找出景物的变化变化。
(如:
“神奇”“美丽”等)。
(如“荒村”、“老屋一角”等)。
如:
“萧条”“死气沉沉”等)
8本文所体现的最大的变化是“人”,读课文,感受“人”的变化。
完成下列表格。
请尽量用原文填空,看大屏幕。
了解闰土的变化。
完成后小组交流,整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闰土
少年
中年
外貌
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小银圈,红活圆实的手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手又粗又笨,像松树皮
语言
滔滔不绝地说新鲜事
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对“我”的态度
“只不怕我”,送贝壳和鸟毛,告诉许多新奇的事
恭恭敬敬,称呼“我”“老爷”
对生活的态度
热爱
寄希望在神灵上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总结一下闰土和中年闰土的特征。
少年闰土:
聪明、机灵 中年闰土:
淳朴、善良、迟钝、麻木
从这个对比中,我们发现了或者得到了些什么。
闰土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典型。
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闰土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闰土们悲惨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
总结:
鲁迅在《故乡》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写出二十年来故乡人、物的变化,表达了一个深刻的社会主题。
你的故乡在二十年里一定也有了很多的变化,
作业:
思考,课除了闰土之外还塑造哪些人物?
作者通过什么手段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的。
板书:
5故乡鲁迅
少年中年 对比
6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教学目标
梳理小说情节,感悟起伏曲折的情节所表现的深刻主题。
体会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感受其匠心和魅力。
诵读欣赏文中的语言,能抓住人物描写的关键词句来评价人物的思想性格。
1导入:
你知道世界上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吗?
美国的作家欧·享利、俄国的著名作家契诃夫,还有法国的著名作家莫泊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莫泊桑的一篇经典小《我的叔叔于勒》。
2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老师为同学们设定的学习目标。
3预习检测:
1请根据我们预习,介绍作者。
2根据同学们课前预习的情况,请你把本课的生字词编写3——5道题,对同桌进行微测试。
做完了。
同桌之间互评,并诚恳地给对方指出错误并纠正;课堂学习
4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
快速阅读,首要条件就是专心,二是要有问题意识。
根据阅读和预习情况。
请同学用()于勒,一个字,按照小学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概括本文的情节。
参考开端盼于勒——发展赞于勒——高潮 见于勒——结局 躲于勒
5回忆《故乡》一文的学习,我们是从哪些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的?
学生回答。
那么,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分析一下本文的主要人物于勒吧。
6从题目就可以看出于勒是主角吧。
不是,哦,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为什么呀,于勒仅仅是一个线索人物。
7课文从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请同学们采用独学的方式,在文本上做好圈点评注。
那么这些描写刻画人物什么性格?
思考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学习。
8作业:
课后学习
1、再次深入阅读文本,争取读出新的更深的感受
2、思考作者在作品中反映的主题
参考板书
开端 盼于勒 虚荣势力
发展赞于勒 菲利普夫妇 自私贪婪
高潮见于勒 变 刻薄泼辣
结局躲于勒 小市民形象
7 在烈日和暴雨下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感受人物悲苦的生存环境,体会其悲惨命运,认识到旧社会的黑暗现实。
学生通过阅读能体会景物描写的魅力,把握其特色和作用。
学生能有感情地诵读精彩的描写段落,积累精妙传神的语言,并能模仿写作。
1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电影剪辑,请看大屏幕,这段剪辑讲述的由著名演员张丰毅饰演的骆驼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精彩片段,同学们通过镜头感受到了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走进原著《骆驼祥子》节选《在烈日和暴雨下》。
作者是老舍。
2学习目标
3预习检查:
12请根据我们预习,介绍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
唯一获得人民艺术家殊荣的作家。
2根据同学们课前预习的情况,请你把本课的生字词编写3——5道题,对同桌进行微测试。
做完了。
同桌之间互评,并诚恳地给对方指出错误并纠正;
4解题:
本文的题目是一个介词短语,在这个短语包含了一个并列的短语,烈日和暴雨。
这两个词语把小说分为两部分,请同学们在文找出来。
1——6是写的在烈日下,7——16写的在暴雨下。
5过渡: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小说,掌握了学习小说的一些基本方法:
如分析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环境环境的作用等等。
那么请同学就从这三个方面来深入感悟、品味、欣赏吧。
6首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
如何快速阅读,首要条件就是专心,二是要有问题意识。
结合你预习时的阅读,请大家谈谈你对祥子这个人物的看法。
7请从文中找出对祥子心情的描写,并且带感情地朗读,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为什么文中的祥子处境这么悲惨?
是因为烈日或者暴雨吗?
我们大家也许同样的有淋雨曝晒的经历,难道我们也如祥子一样悲惨吗?
学生活动:
深入探究造成祥子悲惨命运的根源。
明确:
祥子三起三落的命运,无论祥子怎样挣扎,甚至勤劳有加,但总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最终都是贫困潦倒,看来其根源在于万恶的黑暗的社会现实所造成的。
8总结。
课文通过对祥子痛苦艰难的生存状况的真实描写,反映了老北京底层生活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揭露和控诉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
9作业布置:
刻画人物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等。
但本文并不着力于这些描写手段,而是极力描写渲染一种环境,通过恶劣的环境,真实的表现人物悲惨的命运。
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找一找作者是如何进行环境描写的,作者的描写有哪些特点可供我们学习。
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欣赏探讨。
板书7在烈日和暴雨下 老舍
祥子 命运
8多收了三五斗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人物对话,分析人物鲜明的个性,从而掌握通过个性鲜明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2.梳理故事情节,讨论作者设计的这些情节是如何鲜明地体现主旨的,从而领悟作者谋篇的匠心所在。
3.让学生透彻地了解“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幸福。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读过《稻草人》人吗?
你知道他作者是谁吗?
叶圣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经典小说《多收三五斗》。
2学习目标:
了解叶圣陶 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探究小说主题。
3预习检查:
1请根据我们预习,介绍作者。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2根据同学们课前预习的情况,请你把本课的生字词编写3——5道题,对同桌进行微测试。
做完了。
同桌之间互评,并诚恳地给对方指出错误并纠正;
4解题:
同学们,你们想像一下,作为农民,如果真能多收了三五斗,取得大丰收,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学生思考片刻,举手发言,发言人数控制在3-4位)
好,同学们似乎真的已品尝到了丰收给你带来的喜悦了,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们,他们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
5首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
如何快速阅读,首要条件就是专心,二是要有问题意识。
根据小说内容,请同学们具体说说旧毡帽农民丰收后做了些什么,心情怎样?
(要求:
阅读时适当作圈点勾划)
归纳学生发言内容:
(投影)
事情:
满怀希望,运米进城——讨价还价,低价卖出——街上购物——船上议论
心情:
希望哀怨 愤激沮丧
6同学们,为什么课文中所写的农民朋友“多收了三五斗”以后的情形会与你的想象截然不同呢?
请同学们回到书中找寻答案,把你找的答案小组内交流。
然后小组展示。
讨论归纳:
“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田主方面的租是要缴的”“我们同行公议”——地主、资本家的剥削、压迫
“这里到范墓要过两个局子,知道他们捐我们多少钱”——统治阶级的苛捐杂税
总结
同学们,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到在旧中国农民们的凄惨命运,以及造成他们这种命运的种种原因,相信大家在为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叹息的同时,深切感受到了我们现在生活的幸福,从而懂得应好好珍惜。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准备分角色朗读。
板书8 多收了三五斗
叶圣陶
事情
心情
“文学即人学”
综合学习与探究活动
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品味、感悟、欣赏本单元小说的重点语段,理解作者对社会与人生深刻而独到的发现和认识。
读小说,能用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经验与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和经历产生共鸣,.深入理解作者的爱憎情感。
初步学会品味小说语言的艺术魅力。
二、活动形式:
开展一次[板书]:
“我读小说——”主题交流活动.
三、活动指导:
所谓重点语段是指:
能揭示小说主旨、让人产生联想、作者在小说中进行议论抒情、或对人物形象有特殊表达效果和作用等的句段,作为本次“我读小说——”的主题交流活动,同学们对本单元小说中有独到启发或有疑义的句段也可作为重点语段。
选题不宜过广,宜从小处入手。
立足本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的几篇小说,适当延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晋级 用语 微型 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