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docx
- 文档编号:5775183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05.66KB
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docx
《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
0501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
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
中国语言文学”即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学,指中国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学。
中华民族在商代就有了成熟的文字体系,汉语言文字学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均有辉煌的建树。
中华民族的文学远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口头创作,文字出现后的文学作品更是浩如烟海。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得
清代,末“西学东渐”后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语言和文学也是最早设立的学科。
1981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学科专业点,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多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1
中国语言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认同,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提高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确立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和开展国际文化学术交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所属各研究方向的基本知识、研究方法为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既植根于中国语言文学的优秀传统,也面向世界语言文学的发展趋势,同时积极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及成果,梳理、分析和研究本学科的基本现象,总结其发展规律。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以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注重从跨国、跨语言、跨文化的角度审视中国的语言和文学现象。
既正确把握中国语言文学自身的发展脉络和主要规律,也通过中国语言文学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语言文学的联系和比较,加深对世界各民族语言文学共性和个性的认识。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设置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界文学等研究方向。
这些学科相互联系和渗透,从不同角度考察、整理和研究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学现象,并同相关学科密切联系。
第二部分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2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结构本学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全面把握本学科范围内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应对本学科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有充分了解和熟练掌握,对与中国语言文学相关的学科领域有较好程度的熟悉与掌握,形成开阔的学术视野。
在研究中,应视研究领域需要,关注语言理论与语言实践、文学理论与文学现象和文学史发展、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并将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传统的研究方法与国内外前沿研究方法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践考察相结合,充分了解和掌握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能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独立、深入、富有创新意义的学术研究工作,拓展学术研究内涵,揭示中国语言文学各领域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规律,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把握总体性的世界语言文学发展趋势,并达到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互释互补、和谐共进,为中国语言文学的学科研究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研究做出贡献。
中国古典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要求具备扎实的古代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要求具备扎实的相
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的语言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是:
至少有一门外国语达到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水平;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汉语史方向、文献学专业、阅读能力;应少数民族语言运用能力;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要求能运用两种以上语言研究、处理所涉及的文化和文学问题。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
具
具有科学精神和批判意识,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历史与现状本着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充分了解、如实研究。
树立高远的学术理想,对中国语言文学的研究怀有学术热情,将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定的学术信念贯穿到科学研究中备优秀的学术潜力和敏锐的学术意识,能够从中国语言文学的历史和现状中发现有意义的问题,能够从世界各民族的语言文学活动中发掘有启发性的课题。
具有优秀的人文品格和宽广的人文情怀,不仅能专注于本学科的学术事业,还能将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与当前中国的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意在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
在立足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关注当今世界的语言、文学、文化、社会动态以及人类普遍的生命体验、精神生活、生存状态等问题,以体现中国语言文学研究者的独特思维方式、视野格局以及敏锐的现实关怀精神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品质,致力于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2.学术道德
掌握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良好的学术风尚,恪守学术伦理和学术道德规范,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本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论文署名、学术引文、学术成果、学术批评、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
严格杜绝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加强自律,维护学术尊严,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为学术繁荣
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具备高度自觉的学习意识及学习能力,重点是阅读与思辨能力。
主动阅读大量中国语言文学的文献资料,并根据学科需要,将阅读视野拓展到相关的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等领域。
阅读和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卷帙浩繁的文献材料时,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去粗取精,有重点、有层次地获取知识,有效地抓住中国语言文学的学科重点问题。
对于疑难问题,能独立思考、刻苦钻研、转益多师,既不迷信前贤结论,也不盲从当今权威。
注重通过实地调研考察获得未载于书籍文献的知识,弥补知识空白区。
注意培养实践的热情和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科学地把握我国的语言运用实际,更深入地考察文学作品的流传、文学遗迹的留存、文学现象的演变,更全面地推进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与整理等。
2.学术鉴别能力密切关注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前沿动向,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研究论著和莫衷一是的学术分歧,具备较强的学术甄别意识和判断能力,能在尊重学术伦理、学术规范和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取舍与融合,精要地吸收真正能推进中国语言文学发展、推进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从而增强学术研究素养,扩大研究视野,开展具备真正学术价值的科学研究工作。
3.科学研究能力
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指导,发现和提出具有学术价值和意义的研究问题或课题,根据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多方法地展开研究。
立足于中国语言文学的事实,融会贯通所研究方向的各分支领域,充分吸收其他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综合、有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思路上不拘一格,方法上博采众长,观点上推陈出新。
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中国语言文学的历史和现状,多方位、多角度地做出分析和解释,深化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全面认识,探寻中国语言文学的规律,取得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进步。
4.学术创新能力
全面了解和把握中国语言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从中发现切合我国语言文学实际、有研究价值的学术问题。
在学术研究中要做到:
既探究历史,也关注当下;既立足本土,也面向世界;既有理论上的创新,也积极投入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注重在国际视角和多元化文化背景中展开对中国语言文学的研究,不断开拓新的研究思路,扩展新的研究视野,吸收新的研究方法,独立深入地进行创新性科学研究,在前人和当今学术界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已有研究基础上有所深化、有所突破,并取得创新性成果。
5.学术交流能力
具备较强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
同时能熟练运用至少一门外语(如第一外语为英语之外的其他语种,鼓励选修英语为第二外语)。
6
注意收集和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学术资源和学术信息,积极地了解其他民族、其他国家语言文学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及时把握海外汉学的最新动向和研究成果,有效吸收其他国家民族对中国语言文学的研究成果,拓展自身学术视野,在交流和互通中增强学术研究能力。
在与世界各国相关领域研究者的书面或口头交流中,较准确清晰地表达自身学术思想,充分地进行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展现中国语言文学的学术研究水平和成果,积极开展学术合作,推进我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和谐共生。
6.其他能力
熟练掌握本学科研究领域所需的其他知识和技能,特别是计算机知识、技能及网络应用技术。
如中文信息处理方向需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语音学方向要求具备语音声学分析等的实践能力。
四、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选题与综述的要求
掌握所选论题的前沿研究成
博士学位论文应是对本学科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重要问题的专题研究。
要求在广泛调查研究中国语言文学事实、阅读古今中外相关文献资料、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选题和基本研究设计。
选题应体现较为宽广的学术视野,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基础研究或实际应用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启示和学术价值。
博士学位论文的综述应在充分调查和阅读相关领域重要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规范撰写。
内容应包括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述评,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基本思路和论文结构,以及本研究对学术问题的解决、
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乃至中国文化建设以及社会进步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等。
2.规范性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做到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学术观点的统一,论点鲜明,思路清晰,文字流畅,结构安排合理,内容系统完整,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准,并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乃至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进步有一定价值。
在书写格式上,博士学位论文一般应依次包括下述几部分:
封面、版权声明、题目、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序言、正文、注释、结论、参考文献、附录、作者的致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授权使用说明(导师和作者本人均需签名)以及封底。
博士学位论文应充分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严格遵守学术界公认的学术伦理道德以及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基本学术规范。
3.成果创新性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应以独立思考和自主研究为基础,不仅体现作者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语言、文学、文献知识,更展现作者富有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取得创新性的成果。
论文或能以自己的研究发掘出中国语言
8
文学所属各个领域内新的重要资料和思想、特征和规律,
使研究具有重要的补充研究空白的意义;或运用新的理论
和方法,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较前人有所
推进、有所深化、有所提升。
论文应体现中国语言文学研
究的创新潜质和进取品格,展现中国语言文学的蓬勃生命
力和发展活力,促使中国文化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与世界各国文化的共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部分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结构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较好的文学、语言素养,对中国历史文化有较全面的了解。
应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对研究领域、研究对象有较为全面、系统的把握,并对与中国语言文学相关的学科领域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的语言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是:
能较好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备良好的语言知识和表达能力。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汉语史方向、求具备良好的古代汉语阅读能力;专业要求具备良好的相应少数民族语言运用能力;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则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研究和处理涉及两种以上语言和文化的文学问题。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崇尚科学精神,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历史与现状应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具备良好的专业意识和较好的学术潜力,学科专业基础知识较为扎实,较充分地掌握本学科的现状及发展,并对学科相关的前沿研究有一定了解。
能比较准确地理解本学科经典文献,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科重要流派及前沿动态;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分析问题,具备独立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并完成符合规范的学术研究的基本素质。
2.学术道德
掌握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良好的学术风尚,恪守学术伦理和学术道德规范,遵守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本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论文署名、学术引文、学术成果、学术批评、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
应严格杜绝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加强自律,维护学术尊严,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培养良好学风。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具备一定的专业学习和知识获取能力,至少有一门外语能达到阅读一般外文资料的水平。
既高度重视本专业的基础训练,比较全面地把握学科发展的现状,也能广泛地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了解学术前沿动态。
具备独立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能较系统地梳理前人研究,客观总结前
10
人已有的贡献和未竟工作,并形成较为开阔的研究视野。
2.科学研究能力在较为全面把握中国语言文学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学术问题,充分调查和阅读相关领域的重要文献资料,合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
在遵循严谨的学术规范的同时,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提出有一定学术深度和价值的见解及解决方案,深化对中国语言文学的认识,探寻中国语言文学的规律,同时锻炼和提升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
3.实践能力
具备在所研究领域进行调研、考察的实践能力,较好地开展诸如汉语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调查、民俗学考察、文献整理等实践活动。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准确地把握我国的语言运用实际,较深入地考察文学作品的流传、文学遗迹的留存,更好地推进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与整理等。
具备较好学术潜力的同时,能将敏锐的问题意识、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运用到中国语言文学及相近学科的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和现代传媒的相关工作中。
4.学术交流能力
较好地运用至少一门外语(如第一外语为英语之外的其他语种,鼓励选修英语为第二外语)收集和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较好地利用国内外的学术资源和学术信息,积极了解其他民族、其他国家语言文学的历史和发展现状,了解海外汉学的最新动向和研究成果,吸收其他国家民族
11
对中国语言文学的研究成果,拓展、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具备与国内外同行切磋研讨的交流意识,并以良好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流利、准确地与同行交流学术问题,展现中国语言文学的学术研究水平和成果,积极开展学术合作,推进我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
5.其他能力比较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研究领域所需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能,如中文信息处理方向需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语音学方向要求具备语音声学分析等的实践能力。
四、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以规范的研究方法和范式独立完成,不得剽窃或抄袭,做到选题与资料规范、引用与注释规范、成果呈现规范、学术批评规范、学术评价规范。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序
硕士学位论文的书写格式一般应依次包括下述几部分:
封面、版权声明、题目、言、正文、注释、结论、参考文献、附录、作者的致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授权使用说明(导师和作者本人均需签名)以及封底。
2.质量要求硕士学位论文总体上应做到材料翔实可靠,论点明晰,论证有据,逻辑清楚,结构合理,语言流畅,格式规范。
论文应比较充分地掌握所研究问题的原始资料与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有一定学术深度与价值的见解。
论12
文应当体现作者对学术伦理道德和学术规范的严格遵循,反映作者对该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研究方法的较好掌握,同时展示作者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论文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注意搜集第一手文献、研究著作、重要研究论文、统计资料和数据库等。
在已选定的课题上,了解既有研究达到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前人的学术观点、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料,在对研究问题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和诠释的基础上,能够提出个人见解,并能以科学严谨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达到材料、方法、观点的统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授予 博士 硕士学位 基本要求 上海 大学 文学 创意 写作 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