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docx
- 文档编号:5771614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783.80KB
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docx
《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
1、什么事科学精神并举例说明其重要性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科学精神的涵义是历史地演变的,不同的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有关科学精神的界定。
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求真务实精神。
求真务实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应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
其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任何科学研究都要求逻辑自洽、要求提供经验证据,必然要有理性的怀疑。
有条理的怀疑是指提出的问题是有道理(逻辑上自恰)的、有证据的,而不是怀疑一切。
其三,开拓创新精神。
创新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于新问题的分析和创造。
科学家必须勇于提出目前尚未提出或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得出他人没有得出的结论、见解或看法,认识结果要有新的经验内容。
想喝水时,仿佛能喝下整个海洋似的——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来,一共也只能喝两杯罢了——这是科学。
2、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1)科学研究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
2)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
第一、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
第二、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第三、从某一个理论内部的矛盾(非自恰性)中发现问题
第四、从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中发现问题
第五、从社会需求与已有生产技术手段的差距上发现问题。
3、1)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科学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和检验科学假说、科学理论的基本手段,这是科学认识不同于其他认识的根本特征。
2)科学实验在认识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第一,可以简化复杂的现象
第二,可以使实验对象处于强化的条件
第三,运用实验方法发现自然规律和寻求
新的技术方法、技术手段是可靠的和经济的
3)以自身经验说明试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一方面是细心,相同的实验有的人能做出结果,有些人就做不出结果,其过程中存在是否有耐心和细心地观察的差距;二是分析问题的能力,相同的实验结果不同,是人分析的角度不同,有些人能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而有些人能做出结果却不会分析。
4、1)技术伦理的概念与形成
技术伦理则是围绕技术所产生的伦理关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是人们在技术所发生的伦理关系中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和应该尽到的道德职责(如技术人员的一般道德行为规范、工程伦理等),它是对技术正面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其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
11、简要说明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并举例说明如何做好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伦理建设
2)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一、技术发展的目的性问题。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
二、对待技术负面效应的认识问题
三、技术追求的最高伦理问题(真善美)
四、高技术与传统伦理的相互冲突问题
(技术发展的伦理问题主要包括:
①技术发展的目的性问题。
现代技术所产生的许多负面价值,迫
使人们追问,技术究竟为什么目的服务。
②对待负面效应的认识问题。
现代技术所产生的絮叨负面效应迫使
认识追问,这些负面效应的致成原因何在。
③技术追求的最高伦理问题。
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完全可以成为
技术追求的最高伦理。
④高技术与传统伦理的相互冲突问题。
当代技术特别是以器官移植和人工辅助生殖技
术为代表的医疗技术、以克隆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网络技术都在其各自领域里与
传统的伦理、道德发生了冲突,并由此产生了许多伦理问题)
此外,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还包括:
应用技术改造自然和人类自身的价值标准和道德界限问题,技术
应用于社会、战争的善恶标准问题,技术工作者所应遵循的一般道德规范问题,应用技术的动机和效果的道
德评价问题,技术伦理与技术立法之间的关系问题,高技术发展对人类传统伦理的影响问题,技术伦理与社
会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等。
这些技术伦理成为技术伦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它有助于我们在变革传统伦理和
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技术伦理,以便与技术发展相适应,促进技术的持续、健康发展。
技术发展的伦理建设
3)打破传统的伦理观
发展的伦理观:
在全面理解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把人类的生存利益作为它的最高伦理原则,为了人类的生存,人类必须改造自然,但是,为了人类的持续生存,我们对自然界的改造活动必须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以内,这同样也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自然界整体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平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绝对限度。
2.技术工作者的伦理责任建设
2.1技术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对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伦理教育
2.2技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技术工作者对可能存在危险的科研成果,应该及时向公众说明情况,这样对自己对社会都有利;切不要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对社会及公众造成危害。
3.建立面向社会的技术社会伦理秩序
3.1社会公众的技术伦理建设公民应具有参与意识,当一项发明公之于世时,公众影响企业索要知情权,公众有参与权及知情权。
例,中国某些公司建造工厂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破坏。
3.2企业的技术伦理建设先要明确企业道德 从尊重员工权益做起 将道德纳入制度流程
3.3政府的技术伦理建设给科技工作者提供稳定协调的工作平台,建立一系列体制机制给予科技工作者一定的政策支持,对有可能存在技术风险的问题进行立法约束。
4.建立公平的国际技术伦理秩序联合国建立各种组织如教课文组织、亚太经社会等,进行各个方面的协调
5、科学发展模式
波普尔证伪主义的科学哲学
(1)反归纳主义
(2)经验证伪原则
(3)划界标准:
重言式命题、列尽各种可能性的逻辑命题、数学命题、形而上学命题、宗教神话、伪科学
(4)理论是大胆的猜测:
理论先于观察,有保留地赞同康德“理性给自然界立法的观点”、科学开始于问题、理论是大胆的猜测
(5)知识增长的理论
可证伪度:
第一,理论表述的内容愈普遍,可证伪度就愈高;第二,理论表述的内容愈精确,它的可证伪度就愈高
科学发展的四段式:
1、科学开始于问题;2、科学家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大胆的猜测,即理论;3、各种理论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和批判,并接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4、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又出现新问题
即P1→TT→EE→P2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理论
范式:
(1)从心理上是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信念,
(2)从理论和方法上说它是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模型”或“框架”,总体说,就是某一科学家集团在某一专业或学科所共同具有的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的共同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为该学科的一种共同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方向。
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
前科学时期→常态科学时期→反常和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态科学时期……
库恩用范式来说明科学的发展:
前科学→常规科学(形成范式)→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范式战胜旧
范式)→新常规科学„„。
范式是库恩科学发展模式中的主要理论观点,库恩所说的范式,一般是指特定
的科学共同体从事某一类科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公认的“模型”,它包括共有的世界观、基本理论、范例、方法、仪器、标准等等同科学研究有关的所有东西,它实际上是科学共同体从事科学活动的共同立场,共同使用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因而,库恩的范式论科学发展模式:
一方面强调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的不断交替的过程;另一方面又突出了科学革命所实现的新旧范式的更替,主要不是依靠经验检验和逻辑论证,而主要是依靠非科学因素,依靠科学共同体对新范式的信念或信仰。
①范式:
一定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成就以及由此决定的理论模式与研究方法(库恩)
②前范式—常规科学—反常—危机—革命—新范式(社会历史过程)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理论
科学研究纲领的内在结构:
硬核、保护带、反面启示法、正面启示法
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
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科学研究纲领的退化阶段→新的进化的研究纲领证伪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新的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
6、科学的社会规范
公有主义要求研究者不占有和垄断科学成果
普遍主义强调科学标准的一致性
无私利性要求从事科学活动、创造科学知识的人不应以科学牟取私利
独创性要求科学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
有条理的怀疑主义强调科学永恒的批判精神
2、技术的社会规范
第一,非公有规范,或称独占性规范
第二,技术具有以应用、合用为原则的精神气质
第三,追求私利性
第四,技术的独创性要求较低
第五,对怀疑和批判精神的要求不如科学体制那样强烈
7、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第一节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特点
现代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特点与机制是和科学技术的下列特点分不开的:
一、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一体化
1、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
2、“科学—技术—生产”的体系结构
二、科学技术社会化
1、从小科学到大科学
2、工业研究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的兴起
三、科学技术业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
1、高技术是科学技术的制高点
2、国家创新系统是科学技术的新体制
8、李约瑟难题
政治,体质,经济角度:
封建社会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统治对科技的束缚愈来愈严重; 缺乏持续性发展;缺乏专利与股份;缺乏交流与交通; 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知识分子结构的不合理;熵增原理的解释;
思想,文化,哲学角度:
缺乏古希腊科学哲学思想; 缺乏解放普通劳动者的发明思想;迷信落后和重文轻技思想阻碍了科技发展;古代中国和希腊的自然哲学的不同;双方文化核心的差别;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文字的逻辑性的缺失
科学本身所需的角度:
纯科学真空和连续性破坏(两因论”);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主要是工匠文明;科技结构自身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
;经验技术相对于科学技术的严重不足各种的; 数学的不足;科学的两种基本元素的缺失
内部论与外部论:
一方面,外部因素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生;另一方面,中国思想风格中固有的内部因素也阻碍了哲学层次上的理性主义演绎因果解释方式的抽象化发展。
外部因素主要是存在亚洲官僚化的社会形式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近代欧洲意义下的资产阶级和商业阶级的缺乏。
9、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如何建立生态自然观
1、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
(1)人口激增
(2)自然资源消耗、短缺(3)环境污染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的征服者改变为共同体的普通成员或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又互相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的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他有助于保护生命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可持续发展:
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
(1)发展的必要性,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2)发展不仅包括经济方面,还包括其他更广泛的方面;(3)发展是人类共同和普遍的权利
2、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从人类的长远利益出发,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社会世世代代延续不绝的发展
3、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只有全世界范围的共同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4、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人与自然的危机和人与人的矛盾不可分割,只有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性,才有可能达到人与自然间的协调和谐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及可持续的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的概念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包括4个具体方面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其中又包括以下要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平稳较快的经济发展势头;要把加快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
10、如何理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虽然18世纪上半叶的自然科学在知识上,甚至在材料的整理上高过了希腊古代,但是它在理论的掌握这些材料上,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低于希腊古代”这一段话。
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浑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
在我们所考察的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家看来,它却是某种僵化的东西、某种不变的东西,而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看来,则是某种一下子造成的东西。
科学还深深地禁锢在神学之中。
它到处寻找,并且找到了一种不能从自然界本身来说明的外来的推动力作为最后的原因。
如果牛顿所夸张地命名为万有引力的吸引被当作物质的本质的特性,那末首先造成行星轨道的未被说明的切线力是从哪里来的呢?
植物和动物的无数的种是如何产生的呢?
而早已确证并非亘古就存在的人类最初是如何产生的呢?
对于这样的问题,自然科学只是常常以万物的创造者对此负责来回答。
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绝交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次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个时期。
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最高的普遍的思想,是关于自然界安排的合目的性的思想,是浅薄的沃尔弗式的目的论,根据这种理论,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而整个自然界被创造出来是为了证明造物主的智慧。
当时哲学的最高荣誉就是:
它没有被同时代的自然知识的狭隘状况引入迷途,它一从斯宾诺莎一直到伟大的法国唯物主义者一坚持从世界本身说明世界,而把细节方面的证明留给未来的自然科学
12、试述科学始于问题还实始于观察,说明其地位和作用。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1.科学研究从科学问题开始科学认识的形成是探索性活动,他从提出科学问题开始。
问题对科学认识的形成起着支配作用。
确定了问题就确定了求解目标,预设了求解范围和方法。
问题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
归纳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认为,科学认识是从观察和收集材料开始的,这只是强调了发现过程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揭示它的实质。
况且,问题的产生并非总是与观察直接相联系。
西方哲学家波普尔就曾明确指出:
科学始于问题而不是始于观察。
唯理论者认为,科学认识是从观念和理论开始的,这种看法忽视了发现过程中对未知的探求。
科学认识实质上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只有在变未知为已知的过程中才能产生新的科学认识。
而问题正是已知与未知相互做用的出发点。
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是科学认识不断发展。
如果没有科学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
在科学上,由于科学知识包括经验知识和理性知识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而科学知识就是在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所以,科学问题实质上就是经验和理性之间的矛盾。
13、辩证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哪些?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之一)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创立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星云说:
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发表了《自然通史与天体论》,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
地质“渐变论”:
1830-1833年英国地质学家赖尔在其著作《地质学原理》提出了地质渐变论以地球的缓慢变化来说明整个地球、地球的表层以及地表上的植物和动物的变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变的结果。
否定了物种不变说和居维叶的灾变说。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之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19世纪40年代,迈尔、焦耳等人通过各自的途径发现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这个定律表明,自然界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匏向另一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
尿素的人工合成: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发表了《论尿素的人工合成》一文,总结了他用人工方法成功地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尿素的研究成果。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之三)细胞学说:
1838年,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发表了《于论植物起源的资料》一文,指出植物是由细胞组成的;1839年,德国生物学家施旺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明确指出动物和植物一样,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命现象,特别是动物和植物之间的本质同一性。
生物进化论: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用大量的事实论证了生物界的任何物种都有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从而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和不变的错误观点。
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之四)电磁场理论: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65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描述了电磁场运动、变化的电磁场理论,揭示了电、磁、光的统一性。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增加而呈周期性的变化,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前后发现了这一规律。
这个发现一方面揭示了各种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推断元素的一般性质、新元素的发现以及物质结构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它也揭示了元素由量变到质变、量与质的相互关联的性质,为唯物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提供了自然科学上的依据。
1、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
2、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
(1)星云说
(2)地质渐变论(3)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4)尿素的人工合成(5)细胞学说(6)生物进化论(7)电磁场理论(8)元素周期表
14、如何理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期。
”这句话。
恩格斯这句话是对近代科学革命和近代科学发展中科学与神学的关系的一个论述。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经济和生产发展的推动下,近代自然科学伴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科学还深深地禁锢在神学之中。
它到处寻找,并且找到了一种不能从自然界本身来说明的外来的推动力作为最后的原因。
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次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个时期。
(1)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哥白尼革命
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这本书是自然科学向封建神学权威统治争生存、求解放、宣布自己独立的宣言。
在《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首先论述了地动说,驳斥了地球不动的谬论。
接着提出并论证了地球并不在中心,太阳是宇宙中心的“日新说”观点。
从而推翻了独霸天文学领域长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的地心体系,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统治的基础。
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宗教神学展开了殊死的斗争,是自然科学从血泊中顽强地生长起来。
这些先驱们树立起了科学的献身精神,为后来追求真理的人们树立起一面旗帜,鼓舞他们为真理而斗争。
《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已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点科学基础:
牛顿力学
牛顿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对伽利略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牛顿力学第三定律是由瓦里斯、雷思、惠更斯发现的,牛顿进一步总结,并同前两条定律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作为动力学基础。
以牛顿的名字命名的万有引力定律,是一个时代科学研究成果的系统综合。
牛顿所总结的力学三定律和他所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力学定量地统一起来。
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界宏观低速运动的一次大的飞跃,是近代前期科学发展的伟大里程碑。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很好地解释了天体的运动,可是如果追问天体最初为什么会运动时,牛顿就不能坚持从自然的原因解释自然,而滑向了唯心主义,向神学妥协,投入神的怀抱,认为天体的最初运动是上帝的第一推动的结果。
近代前期学科的开端,哥白尼给神学写了绝交书,把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而到了牛顿,又同神学相妥协,把神学引入科学。
这是深刻的历史教训,它说明了科学家不能满足于自发的唯物主义信念,而必须自觉地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才能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完全划清界限,才能使科学工作健康的发展。
15、试论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16、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16世纪兴起,并在17、18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
在这个时期,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17世纪上半期,R.笛卡尔根据力学的成就,建立了一个机械的宇宙演化模型,并对物理现象和生物现象作了机械的解释。
17世纪下半期,I.牛顿在J.开普勒和G.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学部门研究水平的严密力学体系,不仅能正确描述地上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且能算出天体的轨道,并确定地预言其运动。
于是,古典力学就变成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典范,同时也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时期,那些试图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现象的哲学家们往往用力学规律去说明自然,认为物体的基本属性只是广延,色、声、香、味等感觉性质不过是一些主观的幻影。
在他们看来,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推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17、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重大意义
基本思想和特征
思想:
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联系和发展的三大规律。
基本特征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
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基本思想和特征
重大意义
第一,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历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第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和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第四,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18、哥白尼的日心说和牛顿的上帝之手的问题
绪论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范围
1.整个世界的历史可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
2.人类只有进行物质生产劳动才能从自然界那里取得他们所需要的生活资料
3.科学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哥白尼牛顿科学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把人类从农业社会推向开放、进步的工业社会
自然辩证法贯穿的基本观点
第一.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点
第三.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
第四.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有所不同
二、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哲学
科技哲学的体系:
形式科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
区别:
1、看待自然观方面
2.看待科学技术方面
3.看待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方面
三、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社会
1、哲学方面
2、社会学、历史学方向
3、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关系研究方向
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一)创立时期
1、批判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
2、批评分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哈尔滨 理工大学 研究生 自然 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