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的备课策略详解.docx
- 文档编号:5766678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9.67KB
谈教师的备课策略详解.docx
《谈教师的备课策略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教师的备课策略详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教师的备课策略详解
谈教师的备课策略
厉建华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太熟悉备课了,谈论备课似乎令人兴味索然,但是哲学家告诉我们,越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对它认识越浅,备课对于教师来说,未尝不是如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备课是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一种预设?
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
无论教学怎么改革,都不应淡化备课环节。
课堂需要即兴发挥,但同样需要有效的预设,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有道理的。
所以,教师要重视修炼备课这一教学基本功,掌握备课的方法与技巧,努力提升备课的境界。
新的课程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师备课的内容也有所变革。
那么教师备课需要备什么、怎么备呢?
一、备学生——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心理学家奥苏泊尔: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只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以此进行教学。
”因此,在备课时首先应该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兴趣和认知状况,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备课的警醒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摸清了学生的知识储量、认知水平、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以及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已知程度,教学才有依据,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也只有摸清了学生的的心智水平,讲解才能讲到点子上,讲到关节处。
让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和谐过程。
备学生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备学生的认知水平,包括
(1)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达到“心中有学生”;
(2)要了解全班学生的情况和个别差异,以便区别对待;(3)预见学生学习知识是可能出现的问题,据每课教材的备课情况,能作出较为正确的预见等,获得设计和教学的主动权。
二是备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能力:
学习特征:
中学要求学生能够自主独立的学习;在学习方法上从重记忆、应用过渡到重理解、分析和综合探索;在思维记忆方式上要从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为主过渡到以抽象思维和理解记忆为主。
教师就应把握这些学习特征,采取适应于学生学习特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
在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
学生的思维能力:
分析——综合的能力;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综合则是把整体的各个部分联系并结合起来;概括——抽象的能力,概括是把各个事物的共同属性综合起来,是思维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
抽象是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的过程;具体化的能力:
具体化的能力与抽象概括这种思维方式正好相反。
具体化是把抽象概括的东西,直观化、感性化的思维过程;联想与想象能力:
联想是根据事物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甄别比较的能力。
运用比较,可以更好地辨别事物之间的不同特点,养成深思慎取的思维习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
“一个坏的教师是转述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课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习惯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六种能力,即合作交往能力、创新能力、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首先要将这六种能力结合所教年级制定出应达到的目标,合理地进行备课。
三是备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找准学生的兴奋点,让教学更亲切地走进学生。
培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性格特征等。
学生的心理于差万别,但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被理解、被尊重,理解与尊重学生,就是要平等地对待学生,把学生放在作为“人”的主体地位上,进行“生命化”和“未来化”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备教材——研读开发,有效利用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如何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教材的价值。
1、认真解读教材。
解读教材的方法:
新教材的突出特点是以图呈现教材的寓意与旨意,教师深入钻研教材,首先要认真解读主题图呈现的或内隐的知识;二是解读课文文字,字里行间表达的知识;三是理清图和文字表达的知识点的顺序,形成知识序列。
四是找出知识要点:
首先是知识重点。
凡是能迁移的知识一般是重点知识,如语文教材字、词、句、段的含义;每一篇课文的思想意义和写作技巧;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的知识都是教材的重点;理科的概念、理论、法则、公式或思想方法等都是重点。
二是确定知识的难点。
知识的难点的确定方法是,
(1)知识抽象性较强,学生了解的又少的;
(2)知识本身的隐蔽性较强,学生一时识破不了的;(3)知识在使用上灵活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的;(4)新旧知识之间的跨度较大,学生一时接受不了的;(5)知识内容复杂,综合性较强的;(6)知识内容较精湛,学生很难理解的等等,以上这些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形成难点。
三是确定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的突破口“关键”,其一是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其二突破重点或难点的支撑点。
精读教材要读出:
一要解读教材的显性知识,明确起点教学内容。
二要解读教材的隐性知识(包括师、生、社会),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三要解读教学要点、知识结构和知识特点,实现有效的教学选择;四要解读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保证意义建构的科学性。
五要读出教材中《课标》要求的具体体现。
解读教材做到六明确:
1.明确教学目标要求、教材的地位和功能;2.明确教材的知识结构及表达形式,如文字、插图等。
3.明确教材的课程资源和教材的学科思想、方法.4、明确教材的学科特点;5、明确学习活动的份量、能力水平与难度;6、明确教材的实践活动及作用;明确教材与其他学科相融的问题。
2、重构教材:
重构的知识结构的要求是,一是知识的形成线索明晰。
能体现“六点一序”原则。
即明确教学的起点、知识的连结点、知识的生成点、知识的应用点、知识的扩展点和知识的延伸点。
二是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重组的教材知识结构严谨,重点突出,条理清楚;逻辑严谨,难易适度,详略得当,可接受性强。
三是活化教材,利于学生的学,教学内容具有操作化、结构化、生活化、类比化等特点;贴近学生实际,利于学生思维。
四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有机统一。
做到编路、知路、教路统一到学路上,并四路相通。
教师可以把教材当做出发点、一个载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使知识的发现过程问题化。
3、有效呈现教材:
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要做到:
一是将教材的直接呈现改为间接呈现。
这样间接的教材呈现能引起学生知识和经验的直接获得。
二是由全部呈现向部分呈现的转变。
即与重点、难点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自学解决。
为学生创设了自学的空间。
三是由知识点呈现向“问题串”呈现转变。
引导学生探究解决。
四是由照本宣科呈现向拓展呈现转变。
这样“用教材教”,必然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使教学内容具有主题性、生活性、策略性、发展性、可接受性和多功能性。
三、备目标——恰当全面,导向评价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是一个互相融合的整体,“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这两个维度都要和谐地渗透和融合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中。
三维目标之间必须统一起来,完整把握,找准结合点,既不能偏废,也不能割裂。
所以,新课程强调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关注过程方法与情感体验。
1、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
(1)目标适应学生特点、已有经验和发展需求。
(2)符合学与教的原理,并体现一定层次性。
(3)以学生的兴趣要求为指导,而非教师的要求。
(4)应涉及各个学习领域,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技能。
(5)要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
2、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
新课程提倡采用行为目标的形式陈述教学目标,有两种类型,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即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
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如“能使用合适的通讯工具与同学交流学习经验”、“能用图形表示表格数据”等。
二是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当然,在进行教学目标陈述时,这两种类型往往也是混合使用的。
一般认为,行为目标的陈述需要四个基本要素(俗称ABCD描述法):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如"在小组交流中(条件),学生(主体)能表达(行为动词)自己的主要观点(表现程度)所谓“行为主体”,特指学生,而不是教师,
因此要避免采用如下的描述方式“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
所谓“行为动词”,指行为主体的操作行为,要求应尽可能可理解的、可评估,有明确指向,避免采用笼统、模糊的术语,如“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和态度”、“了解”、“掌握”等;
所谓“行为条件”,是为了影响、导向学生应有的学习结果或过程而特设的限制或范围;
所谓“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应有的表现内容,并以此评估、测量学习过程或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教师在掌握目标的陈述技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行为主体应是学生(或师生共同作为主体),而不是教师;
(2)目标必须是分领域、分层次陈述的;
(3)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观察的;
(4)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
(5)目标还应该是可操作、可评价的。
四、备过程——组织引导、建构发展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想使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地开展,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构建。
教学程序是教师具体施教的步骤,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技能、教学技艺的体现与的展示过程。
写教学过程应写清以下几点: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
完整的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不管课堂教学结构是几个环节都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要考虑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阶段与主要步骤。
1、写出教学的主环节:
新授课课堂教学存在多种教学模式。
每种教学模式都体现着一定的教学理论,具有它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不论采用何种结构模式,归纳起来教学过程都大致经历几个基本环节,即“诱导——探究——建构——应用——拓展——延伸”,当然这些环节也并不是总能截然分开,而往往是相互交错紧密联系的,有时也可能免除某一环节,但教师绝不能随意或机械地设计安排。
2、写明教学步骤和教学组织形式。
一般来说,在教学的主环节之下,首先根据学生认知需求设计每个教学任务下的教学步骤;有多少个知识点,就有多少个知识点的教学步骤。
要写清主环节下的教学步骤该怎样走,分几步走。
每一步做些什么。
怎样去做。
以及教学步骤之间的总结、过渡、衔接都应明确的写出。
这其中知识教学中的导答与助答,引导与启迪,一般可以由隐性备课解决。
二是依据教材知识展开的逻辑顺序设计教学过程,对于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按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认知规律设计教学组织形式。
例如“创设情境,发现问题——选择方法,探究问题——概括总结,应用知识”等。
其中写教案时就要用到备课术语。
“谈话、提问、生答师板、点击课件、评价、小结、过渡。
”等。
同时要明确一节课的时间分配。
3、要正确地运用备课术语。
设计教师知识的口语表达、学科教学术语。
教学各阶段口头用语和课堂管理用语。
备课术语,如谈话、引入、引导、提问、生答师板、点击课件、归纳、概括、评价、小结、过渡等。
4、要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观察、思考、表达、交流、书写、作业等学习行为的具体要求。
5、要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现代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学生潜能。
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能将其理解成教学模式。
教师备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备问题的设计、备情境的创设、备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自觉地生成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方式,因为在备课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能预测到,但不能了解到学生活动实质和展现的方式,这还要靠在实际教学中临场的监测和调控,及时调整策略。
6、无论大环节、小步骤都要有放有收,有讲有练,提倡边讲边练。
(二)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具体来说一个新授课教案一般分以下几个具体环节。
具体学科要突出学科特点。
1、创设情境,激趣导题。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
和谐是课堂情境的生命、灵魂和基础。
这一教学环节要体现四方面功能:
一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是做好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四是导出新课课题,启迪问题意识。
具体来说,这个教学环节的成功体现,来自于教师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和教学语言有效设计的恰当呈现。
首先教师要有开始语的设计与呈现,而后教师利用引导语,根据本环节功能,结合课件有机的展示教学情境,逐步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课标精神,情境创设必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教材内容情境化,静态知识动态化、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情境创设”的方法。
如开门见山、复习铺垫、悬念激发、情感交流、生活趣事、趣味故事、游戏活动、直观感知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觉到知识就在生活中,培养学生亲近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引导探究,教学新知
这一教学环节是整堂课比较重要的环节。
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技能、教学技艺的体现与的展示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获取发展的。
(1)设计教学内容:
首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
二要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与顺序,使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顺序吻合。
三要使知识结构网络化。
纵向上知识脉络要清楚,上下位联系应环环相扣。
对重、难点内容要前有铺垫,后有延伸、发展。
横向上不仅要注意本学科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贯通,同时也要注意邻近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
四要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组织呈现教材,注重把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五要围绕教学重点,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及时巩固知识。
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确定教学步骤:
一般来说,教师对于“引导探究,教学新知”这一主环节之下的教学步骤的确定,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事先预设的知识呈现顺序以及根据知识的特征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设计教学。
一般理科有几个知识点,文科有几项教学任务,就要设计几个教学步骤。
一般以教学××知识来立项。
而且教师对于每个步骤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必须明晰,伸张有度。
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相应练习以及教学技艺的运用必须有机有效地融入教学过程中灵活自如,得心应手。
当然,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完全可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对某一事物的认知,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若干相关的知识点。
但这决不是一日之功即可达成的。
(3)设计每个知识点的教学:
文理两科知识的教学虽然要遵循各自的教学规律和学科特点。
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起码需要经过三个主要步骤:
即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探索、知识的概括。
理科教学要讲究每个知识点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的教学,新课标要求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组织教学。
要讲究知识间的逻辑顺序;一般采用“情境——活动——体验”、“问题——讨论——总结”、等等。
文科教学要注意教学的一般规律,如,“自读——自悟——交流”,“导读——读书——感悟——交流”;再如篇章教学“整体——部分——整体”的规律;生字教学的“音——型——义”的规律等;要注意突出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特点。
(4)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主要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包括课的划分、教学顺序、时间的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等。
针对目前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薄弱环节,对于课堂教学设计需要强调以下策略
①激发学习动机策略。
在导入中创设动机激发策略。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常用的导入方式有:
引趣式、诱导式、提问式、概括式、情境式等。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运用哪种方式,都必须注意范围的选择性,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避免生硬的说教和概念化。
要根据不同的学科、年级和课堂氛围,因势利导,灵活运用。
在课堂提问中激发学生求知欲。
其关键的是要把握提问的“精度”“梯度”“效度”。
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准确性、启迪性、发散性、代表性等特点。
②创设课堂情景的策略。
首先创设物化情景。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具体化,便于学生的学习。
运用教学媒体等手段时要突出其实效性:
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知识的形成过程;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问题的解决过程;要利用媒体把繁难的教学内容和概念简单化、直观化,把零散的、片段的教育内容系列化、情景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主要的课堂教学情境有:
生活展现情境,图画再现情境,乐器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体验学习情境等。
其次是创设人化情景。
人化情境是指教师,学生双边教学活动中人的相互作用的情境。
人化情境的创设,首先依赖教师饱满的工作激情,激发学生昂扬的学习热情,营造一种认知情感上的冲突,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
二是教师应给予感情投入,形成师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再通过教师的情感、精神、语言、想象、能力、技巧等的感染,达到心灵上的沟通,获得情感体验。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相互启发,实现主体作用的更优化。
③教学方法的设计策略:
新课改提倡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教学时就要选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中具体采用哪种教学方法,一般要依据教学目的,教材要求,课型内容,学生水平,教师能力,教学条件等多方面考虑。
教学内容是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
例如,陈述性知识要选择讲解、讲述等教学方法;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要选择探究式教学法。
现代课堂教学中一般是选用情境激趣法、问题解决法激趣导题,选用引导探究、活动探究等教学法学习本堂课的主要知识。
从而总结出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来自主解决和以上知识雷同的知识;再用同位合作学习难度较低的知识。
最后用自学交流教学法来自学课本上的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或浅显的的知识。
一般来说问题解决、评价激励教学法要贯穿课的始终。
④学习活动的设计策略。
教学应该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过程,对话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
学习活动分为内隐的和外显的两种:
内隐的如:
思维想象、自我对话、师生的情态对话等;外显的如:
谈话式、问答式、品读式、讨论式、合作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观察式等。
具体一点说学生学习活动一般有听、说、读、写、算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阅读教学中的粗读、细读、品读、赏读、诵读以及字词教学、遣词造句、有感而发、扩写缩写等
教师备课时应在什么教学环节上,选择什么样活动方式,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来巧妙地安排。
但活动要找准落脚点,每一项活动的设计,教师都要追问这样几个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采取什么活动形式?
在什么环节活动?
活动的效果将会如何?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建议在课堂中起主导的作用。
另外,教师也应参与自主活动的设计,为他们出谋划策,提供条件、资料等。
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
—是围绕知识重点来设计学生学习活动。
二是学习活动要适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
三是注重学生活动的内容、方式、活时间和过程、学法指导及调控措施等的优化整合。
⑤指导学生探究策略。
首先使学生明确探究目的。
出示的探究问题要使学生力所能及,便于学生动手搜集和整理资料。
其次,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面向全体,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降低难度。
再次,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和结论不一致性的问题供学生探究,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
同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空。
指导探究策略要求,一是明确操探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器材和工具。
二是设计实验操作探究思路。
三是记录探究中的发现、联想、猜想和疑问;四是进行思维整理,准备表达和交流。
⑥学习方法的指导策略。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即学习内容的指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具体说来如发展智力的方法:
观察法(仔细观察、顺序观察、变换角度观察等);记忆方法(形象记忆法、尝试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想象方法(图片展开想象、词句展开想象、实物展开想象等);思维方法(比较法、分类法、概括法等);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方法,如阅读方法、听课方法、预习方法、复习方法等。
学科学习的特殊方法。
同时教师要灵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
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情绪、行为的即时评价是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活动设计,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设计。
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以口头方式,对学生在课堂内的表现做出的即时反馈性评价。
在课堂中教师的评价用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努力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课堂上的评价用语对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教师要有饱满的评价激情。
应不失时机地给以学生肯定、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信息。
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如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师评价生,生评价师。
要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使评价客观公正,产生以评价促发展的积极效应。
评价激励要体现开放性和灵活性。
教师要有正确的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应为动态的、多维的、综合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教学中教师恰当的课堂评价用语中所蕴含的期望、鼓励等情感力量,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能、乃至发展学生个性心理的作用。
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
⑧教学语言的设计。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语言互动是教学的主要形式。
课堂教学语言素养是教师亟待提高的教学能力之一。
课堂上教师应精心设计出知识的表述或讲解的语言;学科教学术语、阶段性语言和教学管理语言。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使之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和穿透力。
教师要精心准备好五种课堂教学阶段性语言:
其一,设计好激情诱趣的“开始语”;
其二,设计好启发思维的“引导语”;
其三,设计好承上启下的“过渡语”;
其四,设计好画龙点睛的“总结语”。
其五,设计好导向激励的“评价语”。
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表述或评价;
教学提问的设计。
教师的教学语言主要以提问的方式来体现。
教师要围绕提问的内容、结构、形式等方面,遵循置境、激疑、诱发、递进、评价等设置提问的规律,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的提问,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
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和生成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它应该具备以下特性:
第一,问题要扣紧知识内涵,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尽可能引导学生认清问题的实质,抓住问题的关键,具有启发性;
第二,问题要揭示矛盾,形成一种认知冲突,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跃跃欲试,具有挑战性;
第三,问题要拓展课程领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开放性;
第四,问题要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要尽可能形成科学的、有梯度的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备课 策略 详解